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方茶价格

找到约22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歙县三阳镇岭脚村:手制大方茶 香飘清凉峰

4月2日,歙县三阳镇岭脚村老竹大方茶陆续开园采摘,当地村民及茶叶生产厂家纷纷赶制手工大方茶,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50岁的冯全根是岭脚村蒲岭村民,祖辈是老竹大方茶的制作者和经销商,在京沪一带创有“都亭茶号”。冯全根生产经营手工大方茶已有30年。近年来,冯全根创办了黄山市都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召集当地村民共同研发、提升手工技艺,手制老竹大方茶深受市场青睐。

开园第一天,冯全根就接到了全国各地1000斤的手工大方茶订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今年他的加工厂新添了10只铁锅,聘请当地老手艺人全天候加工生产。他告诉记者:“今年订单特别多,但手工制作工序繁琐,每天出厂量不是很多,师傅单人日产约6斤干茶。”

老竹大方又称竹铺大方,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有“扁形茶鼻祖”之誉。三阳镇岭脚村地处清凉峰脚下,是老竹大方的原产地。手制大方茶分杀青、揉捻、拷扁、辉锅等十几道工序,做成的茶形似竹叶、扁伏光滑,具有“色绿、香高、味醇”的特点。据了解,目前,茶叶鲜叶价格为每斤100元,比往年提升了20%。

来源:歙县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开眼界:史上最贵的20大盖碗,最贵的价格竟然接近一亿元

但凡真正深谙喝茶之道之人,都会有几套心爱的盖碗,更讲究的人则一定会备上几套景德镇知名大师亲自手绘的盖碗。

为何喝茶要盖碗呢?用茶壶或者用杯子喝茶不一样的吗?拍卖君在北京发现北方地区喝茶喜直接用壶泡茶,这种方式很符合北方人豪爽而直接的性格,甚至有用煮水的壶直接泡茶,泡好后直接倒入杯中款待贵客的。

清 乾隆款碧玉带盖碗

这种喝茶方式虽然方便快捷,可是牺牲掉了80%的喝茶乐趣,实在是亏!喝茶品茗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四点,尤其以嗅香为最重要,用杯和壶泡茶,一不利于察色、观形,二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和,三不利于茶香之保存。

清 芙蓉石光素盖碗

用大壶泡茶,嫩叶细芽在壶中被滚烫的沸水焖熟煮烂,茶温易冷却,香气更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更会下降,这是大壶泡茶的致命弊端。

而用盖碗泡茶,则所有优点都具备了,小小的盖碗,置于手中,茶之汤色,尽在眼前,碗盖包住香气不散失,香气萦绕,还可随时添加汤水,调和茶汤之浓淡,此外盖碗有托,拿在手心不烫手,实在是爱茶之人必备的心爱宝贝。

清 青玉兽面纹带盖碗

小小的盖碗,却不乏艺术价值极高的,尤其是清三代的盖碗,制作成本极高,艺术价值很大,动辄上百万。今天玉斋君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拍卖价格最高的20大盖碗,赶紧看看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宝贝!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20名  清道光御题诗粉彩鸳鸯荷莲纹茶盖碗

估价:RMB450,000-800,000

成交价:RMB828,000

上海明轩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一间屋

拍卖时间:2019-04-28

尺寸:直径10.8cm

此慎德堂粉彩盖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盖面隆起,上置圆形抓钮,合于碗口内,盖顶及碗足内均署红彩「慎德堂」三字楷书款。内心无纹,碗与盖外壁粉彩绘荷塘鸳鸯图,一池碧水清澈见底,荷花盛开,其叶娉婷舒展,一对鸳鸯嬉戏于水波之上,相互凝视,意趣盎然。另一侧书道光御制诗文「珠盈菡萏圆千琲,梁戢鸳鸯福万年」,下钤红彩「道光」椭圆形篆印。造型秀美,胎体轻盈,绘画精细,色彩妍丽,为道光御窑难得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9名  清雍正斗彩云龙纹盖碗

估价:HKD400,000-600,000

成交价:HKD1,000,000

佳士得香港2015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时间:2015-06-03

尺寸:直径20.9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8名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柠檬黄地缠枝莲托盘盖碗

估价:RMB700,000-800,000

成交价:RMB1,012,000

北京东正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重要宫廷夜场

拍卖时间:2016-05-14

尺寸:直径15.6cm;直径11.6cm

碗是明清时期常见的茶具,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皆十分流行,因其盖、碗及托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故又称三才碗。这套清乾隆铜胎画珐琅缠枝莲团龙茶器有茶盘一对、盖碗一对,器身遍布缠枝莲纹,碗底有团龙款,较之一般年号款更加珍罕。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7名  清乾隆碧玉描金福寿盖碗

估价:HKD700,000-900,000

成交价:HKD1,035,000

香港长风2009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皇室遗珍—清代宫廷珍品专场

拍卖时间:2009-11-30

尺寸:直径11.5cm

此碗精刻细描篆字百福百寿,字体绝无重复,甚有金石之美,碗身及上盖比例得当,线条流畅,为标准宫廷造办。

中国盖碗拍卖榜16名  清雍正黄地铜胎珐琅龙纹盖碗

估价:RMB8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1,150,000

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御制翡翠朝珠项链,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2.4cm

此碗造型敦厚沉稳,仪态大方,呈现宫廷皇家雍容气度。器身通体以上等精铜为胎,胎体厚重,施明黄色釉为地,釉色纯正,因黄与皇同音,故为宫廷御用。碗盖上作圆钮,施珐琅彩绘龙纹图案,其间神龙盘桓于圆盖之上,张牙舞爪,神态威严,身形矫健,扭转翻折,追逐于身前火珠,周身五彩祥云围绕,甚世祥瑞。碗身亦绘神龙造型,穿梭于云气之中,宛若自盖顶之上盘旋而下,神龙绘制精妙细致,须发清晰,龙鳞隐现,颇为精彩。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5名  清十八;十九世纪白玉盖碗(两对)

估价:HKD500,000-700,000

成交价:HKD1,320,000

佳士得香港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时间:2007-05-29

尺寸:直径12.6cm×4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4名  清雍正斗彩喜鹊登梅图盖碗

估价:RMB850,000-1,000,000

成交价:RMB1,322,500

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赋彩徵祥——清代瓷器精选

拍卖时间:2012-10-29

尺寸:直径20.7cm

本盖碗尺寸、造型、纹样及款识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静观堂藏品十分相似,尺寸较大,且盖大于碗,盖上的子口恰与碗的内沿吻合,俗称“天包地”,与常见的盖嵌于碗内的盖碗不同,为非常少见的雍正官窑作品。同样造型还见有绘云龙纹者,如北京故宫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据研究,雍正朝大型盖碗有两式,一式如本品,另一式为仿自明宣德的合碗,两式均只在雍正朝生产,尚未见有康熙或乾隆款者。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3名  明宣德青花矾红龙纹盖碗

估价:RMB1,2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瓷玉工艺品专场

拍卖时间:2013-12-01

尺寸:直径17.3cm

此盖碗外壁上均绘青花矾红彩,碗壁上以青花环饰祥云纹和海水纹,碗盖和碗壁上均绘有矾红赶珠龙。由于盖碗在品茗过程中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深受文人喜爱。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2名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盖碗(一对)

估价:RMB900,000-1,3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梵云窑火—古瓷珍玩雅集

拍卖时间:2011-11-14

尺寸:直径17.4cm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器是清代官窑的名贵品种,虽常见碗、盘、碟、茶船等日用瓷之上,但装饰于如本品类盖碗者,则暂未见同类品面世。另本品造型极为独特,纵览国内外公私收藏,也不见有与其形状相同者,故可能为传世孤品,弥足珍罕。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1名  乾隆朝御窑粉彩百花不露地折腰盖碗

估价:RMB1,0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1,380,000

北京东正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明清宫廷御瓷

拍卖时间:2015-11-19

尺寸:口径10.2cm

百花不露地为粉彩名品,又称“万花锦”。始创于雍正时期,流行于乾隆朝。是唐英督陶期间的又一伟大创举,其艺术性非同凡响。据乾隆清宫内务府记事记载,绘此种图案之器,为宫中赏花时所用,象征“万花献瑞”。拍品做折腰式,胎体轻盈细薄,外壁粉彩一体绘饰百花图,花团锦簇,各尽其妍,犹如万花齐放,富丽堂皇。盖及碗身品相完好,保存至今实为不易。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0名  清乾隆御制翡翠盖碗

估价:RMB1,0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1,495,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5-06-06

翡翠盖碗通体翠绿,局部又有一抹翡色,水头莹润,通体光素,充分展现翠质本身美感,追求良才不雕的意趣和优雅格调。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9名  清乾隆白玉盖碗(一对)

估价:RMB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1,495,000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禹贡(一)乾坤掷—古今东西间的乾隆宫廷艺术幻境

拍卖时间:2018-12-12

尺寸:直径12cm

本品通体表面琢磨光滑而无纹饰,碗盖与器身相密合,器型规矩,工艺精湛。此碗遵循“良材不雕”的原则通体光素,存“玉之五德”,以示蕴天地山川精气之大器不琢,突显玉乃山川精英的材质美。整器磨制精到,线形柔畅,抛光细腻,实为清代玉碗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8名  清道光粉彩描金莲瓣纹盖碗

估价:RMB500,000-600,000

成交价:RMB1,725,000

北京东正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1.5cm

此款粉彩莲瓣纹盖碗由碗、盖组成,胎薄釉细,品质上乘,器盖有圆钮,碗为敞口,弧壁,高圈足,整体造型精致典雅,盖钮鎏金,器盖、碗身均以写实手法绘粉彩莲瓣纹,极为细腻逼真。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此器胎质细腻,釉水润泽,色彩协调,笔工精致,堪称上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7名  明龙纹金盖碗银莲台

估价:RMB1,600,000-3,000,000

成交价:RMB1,840,000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金银雅玩

拍卖时间:2018-06-19

规格:盖碗815g;莲座865g;通高19cm

此件由盖碗及莲台两部分组成,其盖碗由黄金打制,可开启,盖以含苞待放之莲花为钮,高浮雕五爪双龙首尾相戏于云气纹之间,龙身“左盘右蹙如惊电”,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外沿錾刻缠枝花纹,碗体口外撇,深腹,圈足,其腹部双龙纹饰与盖上纹饰相对应,碗内刻有莲花瓣及六字箴言,圈足处饰海水纹,底部錾刻一周“大明宣德戊申年御用监造玖成色金重贰拾壹两玖钱”字样。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6名  清雍正斗彩花卉纹盖碗

估价:HKD2,200,000-2,500,000

成交价:HKD2,245,000

佳士得香港2000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2000春季拍卖会·中国宫廷及圆明园御制艺术品

拍卖时间:2000-04-30

尺寸:直径19.4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5名  清乾隆外松石绿釉内五蝠纹盖碗

估价:RMB2,000,000-2,600,000

成交价:RMB2,300,000

北京中汉2011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05-23

尺寸:直径12.6cm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4名  清乾隆御制白玉刻「三清诗」盖碗

估价:RMB2,600,000-3,600,000

成交价:RMB4,370,000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禹贡(二)——康熙御制黄花梨大四件柜唐英督陶与大清的辉煌时刻

拍卖时间:2017-12-18

尺寸:直径11cm

本品精选上等白玉雕琢而成,质地莹洁,润若鲜荔,造型轻巧细薄。内外壁各刻如意云纹两道,杯心阴刻松树、梅花、佛手纹,参差相迭,外壁摹刻乾隆御制《三清茶》诗。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3名  清嘉庆粉彩御制三清茶诗盖碗

估价:RMB3,800,000-6,800,000

成交价:RMB4,600,000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

拍卖时间:2011-12-06

尺寸:直径11.3cm

清宫茗茶风尚由来已久,肇启于康熙后期,历雍乾二朝而大盛,沿袭至嘉道之世。其茶具之变化亦随时代而不同,彰显每位帝皇的品味和雅好。嘉庆皇帝自幼深受乾隆皇帝的影响,一生钟情茗茶,以致有清一代,于官窑瓷器上书写御制诗文为饰仅见其父子二人。乾隆者所作御制诗文装饰于多种器形之上,且入饰的诗文数目广多,而嘉庆者仅见于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诗文数量也只是一首,本品正是其中最为珍罕的一例。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2名  清乾隆白玉雕八吉祥纹盖碗连碧玉座

估价:RMB3,000,000-4,000,000

成交价:RMB6,900,000

北京东正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专场:皇家长物—中国宫廷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2011-06-05

尺寸:直径13cm

此白玉八吉祥盖碗以羊脂白玉为料,温润晶莹,呈凝油脂光泽,碗分为盖、身两部分,盖钮凸刻八棱,每棱之间为一瓣莲花,莲花上为葫芦状物,盖面碾琢佛门八宝,盖与碗均为花口,碗身与佛门八宝相对应分为八个区域,每一区域碾琢一尊佛祖像,碗足外撇,配有碧玉底座,底座为束腰状,分为上下两部分。此器刀工深峻,线条细润,富有浓郁的宫廷气息,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中国盖碗拍卖榜第1名  清雍正蓝釉堆白鱼藻纹盉式盖碗(一对)

估价:RMB6,600,000-7,600,000

成交价:RMB7,590,000

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胤禛十二美——雍正御制瓷器撷珍

拍卖时间:2018-06-18

尺寸:直径17.5cm

私房茶

喝了榕榕的私房茶,似意犹未尽,便再也难忘。

之前我喝过的普洱茶,大多是以山头或村寨命名驰名的,如冰岛、班章、易武,虽品质比价不同,也只是树龄芽叶的区别,味道回甘基本是一个路子,常品饮的人,一喝便知。

自然,就是这些名品也参差不齐,有大路货,也有私人订制,片堆的、单株的,百年古树和千年古树之别,纯料的和拼配的,品饮的和收藏级的,愈来愈弥足珍贵,能见识品尝一泡,那真是有福了。

至于更具个性特色的私房茶,也早已如雷贯耳了,但究竟起源于何时,像私家菜一样源缘流长,还是像私人订制一样,只是近年的事,我没有考详过,还真的不好说。寻茶的人,都有自己拿手的私房茶,收藏的人自不必说,就是过去也号称藏有别人没有或少有的私房茶,两种私房茶有关联,但似乎并不完全一样,前者更注重自己独特的创意,后者却强调体己珍贵。寻茶拼配的私房茶,是真正的高品质的拼配,像私家菜一样,配料是秘制的,神神秘秘,有别人学不来的特色。譬如我早年吃过的源于清光绪年的谭家菜,后来吃过的毛家菜,但近年私家菜馆遍地开花,难免鱼龙混珠,尝过后,大失所望。因此,推及到如雨后春笋四处冒出的私房茶,我想而怯步,不要说望了,从来都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品尝,怕名不附实,太过失望。还以为一切不过如此,走入误区,或干脆不走了。

在文人圈,我算一个茶人;在茶人圈,我大概还算一个文人。承蒙抬爱,我给一些寻来的私房茶起过名,释过意,自然也品尝过,其中的奥秘或者说诀窍,我是深深知晓的。说实话,真的不敢恭维,这种私房茶已加入太多的商业运作,变味是情理之中的,不足为凭。

每年采茶季节,那么多的寻茶着从四面八方涌入,怀捶着不同的梦,性格品行又千差万别,做出不同的茶,原也在情理之中。真正的好茶并不多,源于各自的局限。

我没遇见,并不等于不存在。我向来相信,真正意义上的私房茶还是有的,只是机缘未到罢了。像从前,或者说几十年里,我一直喝茶店里的大路普洱茶,且多是熟茶,生茶尝过几泡,购卖过两提金瓜,又苦又麻又涩,一直丢在博古架底层,说是养着,但我疑惑,养到猴年马月,恐怕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霉味。但那时孤陋寡闻,还以为所有的生普洱都是那样的味道。先入为主,以至于好多年里与其它的生普洱佳品失之交臂。直到去年喝了高家寻茶珍藏的一些极品,譬如千年冰岛、帮骂、懂过、大户赛等,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仿佛訇然中开,别有洞天。原来普洱茶的世界如此五彩缤纷。那味道,那汤色,甚至条形色泽,无不令我着迷。甚至有一种冲动,随着他们踏遍千山万水寻茶去,然后沉静下来,写两部茶书,一部是寻茶记,一部是品茶录。后因种种缘故,雄心未果,但对于真正的私家茶,或者说自成特色的私房茶,我还是很神往的,渴望一尝。

机缘总是眷顾有心人的,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但那确实是一个偶然。

素女会微友桂发了篇茶文,图文并茂,描写素女会杭州分会举办的品茶会,其中品鉴的茶品生普四君子引起我的关注,这款以梅兰竹菊命名的茶饼,很雅意别致,小巧玲珑,大有君子之风,对茶汤色味道她们也推崇备至,说绝对值得一品,还留下供茶人也事素女会员榕榕的微信联系方式。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对桂的敬重,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群超凡脱俗的女孩子,穿麻衣汉服,玩琴棋书画,对茶尤其钟爱,有很高的鉴赏力,我就加了榕榕的微信,谈茶论道,她说,你是桂的朋友,品味自是高雅,末了爽快地提出先寄一点样品,尝过再说。这也正是我乐于接受的方式。几天后,快递送来了样茶,果然不同凡响,单那清利大方的牛皮纸包装就是我喜欢的,中间留有玻璃纸透明天窗,里边的茶看得清清楚楚。我先泡了2013年四君子散茶,清香绵柔,回甘恬淡,绵里不乏刚劲,的确蕴含着明显的君子之道,若梅,若兰,若竹,若菊,和我喝过的任何一款生普洱都不一样,是典型的私房茶。放下茶杯,我就联系榕榕,速寄一套四君子茶饼,她又向我推荐了一款老白茶,就是月光白,是那父亲亲手秘制的,那香气,那甘甜,一言难尽。月光白我品过,是有种月光清辉的韵味,但榕榕居缘茶的这款老白茶自是不同,撬饼时就闻见四溢的花香,和我喜欢的帮骂老坨茶浓郁的香气很相似,但不仅仅是玫瑰味,还多了其它的花香,冲泡时香气更浓,多了些水润。汤色绝美,酒红透亮,初入口有古树滇红的滋味,细品有些微老熟茶的味道,但回味时多了古树生茶的清爽甘甜。一连几天,都是老白茶,喝了就放不下,每一次的品饮,体味都不同,汤色由红到金黄淡黄,愈来愈甘爽,香气时隐时现,一直弥留在齿唇上。和榕榕谈起品饮老白茶的感受,她也对这款茶情有独钟,相当自负,感叹道,若是再存放一半年,会更好喝的。这我信,也想象得出,其汤色口感与现在自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现在就已经很够味了,完全可跟我喝的陈化三年的生茶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及。她问我,那两款私房茶尝了没有,是今年春天的拼配茶,香气很特别,口味虽重,但感觉特别舒服。等寄那提老白茶时顺便赠你一饼尝尝。其实上次寄赠的样茶中就有私房茶,是散茶。撬了一小块,泡满了壶,的确如榕榕所言,是别一味道,那种浑厚甘醇非其它茶可比。更重要的是,她们居缘茶的私房茶,性比价相当高,与其他茶店比,真正是物超所值,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知道茶的水痕深,但还是特高兴。喝到真正的好茶本身已是一种福气,遇到实价,那更求之不得了。

回想我的品茶历程,几十年恍若烟云,但近年还是清晰的,每一次特别的品饮,都历历在目。心底,不免有些疑惑,真正的好私房茶多了去,但如此公道的茶价茶人就不多见了,也许很多,只是我没有遇到。短短的十几天,我心甘情愿地够了三提茶,这在我是前所未有的,倘若说开始还是出于对素女会的信任,之后完全是自我感觉了,很舒畅。有一家普洱老店,我常常散步过去,或观赏茶器,或坐下品几杯,店主也是位寻茶人,每年春天都要到云南茶山转一转,寻些普通古树茶,压成茶饼茶砖,也算精细,店主人厚道,茶价也适中,但他也承认,就是这样的价格和价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榕榕的居缘茶,从茶品而言,无疑要高一个档次,但茶价却是这家店主无法向背的,除了批发和零售的关系,似乎还有许多我所不知的原因。在店主的店里,我看见两册精美的宣传册,是有名的雨林古茶坊的,茶品及包装,的确美到极致,看一看就沉醉了,不要说收藏。但那天价,真的让人望而生畏,起码像我这样的茶人,或者说爱茶人,连买的想法都不敢有。自然,店主也不敢代理,他坦言,真是好茶,千年古树茶,可代理不起。尽管他的店里也有几千一个茶盏的镇店之宝。

交往久了,偶尔也谈起她的居缘茶,也谈起她和雨林古茶坊的缘源。榕榕的语气是平静的,所以做不了土豪茶,只能辛苦些做私房茶,凭品质和价位籯得老客户的信任,一边做茶生意,一边玩茶,大概是遗传基因或氛围影响,她本身也是个嗜茶的女孩,遇见好茶就不想错过,坐下来忘记一切来静心品饮。自然和许多素女会的会员一样,很雅韵,茶只是其中的一项爱好。她南宁的居缘茶店,也已走过七个春秋。她店名就很有意思,居,缘于茶,有了茶缘,就居而慢品。她是湖南人,祖辈以茶为生,为了寻茶,千里迢迢追寻到云南,他哥哥已娶了傣族姑娘,成了地道的普洱茶农,经营着自己的茶庄。她姑姑的女儿在做普洱茶中结识了台湾茶商,已远嫁到台湾高山茶园,就是她自己也选定以茶为事业,终其一生了。

知道这些后,我就有些释然,在这样的茶世家里,深受茶的熏陶,有超然的茶理念,做别一样的私房茶,游走于寻茶人和茶人及茶商之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今秋,明年春天,榕榕的居缘茶庄,又会寻见推出什么样的私房茶呢?午后,静享着她的私房茶,我常常这样想,思绪就不免飘远,飘到遥远的古茶林,仿佛看见一个姑娘,舒伸纤纤玉手,舞蹈般摘茶叶,音乐水一样飘起,起伏弥漫。那姑娘很像茶人榕榕,笑意盈盈,阳光灿烂。

我还是要说,由衷地说,榕榕的私房茶,素女会茶人品鉴后竖起大拇指说好,细想想,又岂是一个好字了得。里边的确蕴含着很朴素而又深奥的茶禅义理。一茶一味,禅茶一味。好茶是吃出来的,吃茶去。

【摘自2016年6月1日《吃茶去》杂志;静子(山西大同),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

找到约22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