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春季茶叶如何早发芽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树如何正确管理能够增产?

  原标题:茶树想要出芽早品质高,加强茶园基肥很重要,现在知道还不晚

  来源:通力三农科技讲堂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树的种植面积也位居全世界第一,而且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需求量也在每年不断的增长,那么如何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提高茶树出芽以及品质的方法。

  茶农用的“催芽素”有用吗

  很多种植茶树的茶农,为了提高茶树的产量以及促进春季茶树早发芽,能够更早上市卖个好价钱,都会选择在茶树出芽前喷“催芽素”,但是使用“催芽素”的结果就是,确实帮助茶树更好地出芽,但是茶叶的品质非常低,根本就卖不出好价钱。正所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茶农想要真正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收入,只有遵循茶树的生长周期,科学合理的管理才是最好的方法。

  茶树如何正确管理能够增产

  1、合理追肥。

  种植茶树和种植农作物以及果蔬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及时合理地进行施肥。根据相关资料像是,茶树春季发芽是所需要的营养,80%以上都是来源于茶树在冬季积累的养分,因此想要茶树开春发芽早品质高,冬季施足基肥很重要。秋茬采摘后就可以进行追肥,可用天清矿源黄腐酸液体氮肥,兑水稀释进行叶面喷施或沟施,提高冬季茶树植株对氮元素的积累,厚积薄发为来年春季茶树早发芽、发好芽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在春季茶树发芽前再叶面喷施一次,另茶树芽头肥大,提高茶叶产量。

  2、适时修剪

  茶树的修剪也非常重要,很多种植茶树的菜农都会选择在春季茶叶采摘前进行轻修剪,这样做会造成春茶产量降低,因为茶树在请修剪后创口愈合需要时间,这样就会造成春茶发芽晚的情况,同时春茶采摘前轻修剪,势必会造成发芽点减少,从而直接影响春茶的产量。正确的轻修剪时间应该是在秋茬采摘后,不仅有足够的时间促进茶树创口愈合,同时还能促进春茶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发芽。

  3、预防病虫害

  想要采摘更多的茶叶,想要茶树更好的发芽生长,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当年出现过病虫害的茶园,一定要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可喷施矿源黄腐酸液体微量元素,提高茶树的抗病防病能力,及时的对茶园进行清理,避免病害越冬影响来年产量,其次已经发生病害,要避免农药防治,应该提高采摘次数,在受到病害之前那进行采摘。

  4、绿色健康

  想要提高茶叶的产量以及收入,一定要做到绿色健康,要避免使用激素类以及农药等,这些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造成收益的降低。菜农应该注重对茶树的施肥管理,黄腐酸肥就是不出的选择。

  茶叶作为一种商品价值非常高的作物,想要通过种植茶树增收,那么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就要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茶树发芽量,实现茶叶增产的目的。

  注:内容源自通力三农科技讲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高端茶电商遇瓶颈,西湖龙井如何强势突围?

一、引言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称为“绿茶皇后”,其产销每年都备受各地茶商的关注。那么,2021年西湖龙井春茶较往年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其整体产销形势又如何?根据“说茶信息科技”调研,在数据赋能、品质提升、立法进程加快以及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今年西湖龙井价格涨势延续,增幅达6%-18%不等。

二、采摘期提前,产量稳中有升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今年2月以来,浙江晴雨相间,降水适宜,加之气温偏高,茶树发芽早,西湖龙井的开采期较去年提早了3-5天。今年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于3月12日正式开采,群体种开采时间要比龙井43号晚7-10天,于3月22日前后开始采摘。

刚采摘下来的西湖龙井茶青需经过摊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收灰等环节,历时10多个小时才能炒制完成。据了解,大多茶企会选择将炒制完成的西湖龙井放置于石灰大缸中退火 7 日以上,使茶叶含水量下降到6%以下,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后再出缸上市。因此,一般要开采一周后才陆续有西湖龙井茶在市场流通。今年市场上陆续出现西湖龙井新茶是在3月19日前后,集中上市则是在3月26日前后。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产量方面,据西湖区政府2004年6月实际测定,西湖龙井茶生产茶园为20880亩;2021年,据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核准西湖龙井茶园面积为22374.7亩。即2004年-2021年西湖龙井种植面积的增幅仅有7.16%,相当于每年西湖龙井茶园面积的平均增幅为0.4%,故而西湖龙井茶园面积增加对其产量影响微乎其微。

△ 数据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从气候因素来看,2020年12月28—31日与2021年1月6—8日期间的两场阶段性低温减少了西湖龙井茶叶的病虫害。加之2021年2月以来,浙江气温回升频繁,晴雨相间,霜冻害少于去年,有利于茶树生长。整体而言,天气利好,西湖龙井产量稳中有升。

图3、2021年西湖龙井采摘季天气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三、用工压力缓解

目前,西湖龙井茶青的采摘大部分是依赖于人工采摘,劳动力依存度非常高。采茶工短缺问题一直是西湖龙井各家茶企多年来需要面对的问题。2020年受疫情影响,采茶工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据杭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六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全市采茶工的需求大概是28.2万人次,杭州市内能解决19.9万人次,外地的需求人数在8.4万人次左右,缺口为4.5万人次左右,缺口占比约为15.96%。

2021年用工紧缺情况有所改善,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春茶采摘指数显示,西湖龙井采摘季期间,采茶工基本满足茶叶的采摘。

图4、2021年西湖龙井采摘季用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此外,“说茶信息科技”通过采访湖心亭茶业、湖畔居茶楼、巨佳茶业、郑志伟茶厂等茶企了解到,用工紧张也助推了采茶工工资水平的连年上涨,今年采茶工的日工资约为200元/天,涨幅约为11.11%。

图5、西湖龙井采茶工日均工资情况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四、价格涨势延续

2021年西湖龙井价格方面,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春茶采摘指数显示:2021年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涨势延续,头一拨采摘的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更是高达600-1000元/斤,整体较去年上涨20%-30%。

图6、2018年-2021年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为稳定市场价格体系,西湖龙井成品茶的涨幅要低于茶青价格的涨幅,同比上涨6%-18%,企业利润被压缩,预测西湖龙井成品茶后期价格行情走势稳中趋强。且,由于整体品质的大幅提升,西湖龙井成品茶价格底部抬升,加之好茶稀缺,形成了西湖龙井高低端两开花的局面。具体来看,高低档西湖龙井成品茶价格同比上涨10%-18%;中档成品茶的涨幅为6%-12%。

图7、西湖龙井茶青及成品茶价格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整体而言,2021年西湖龙井市场行情向好,茶叶价格上涨6%-18%不等,而助推此番上涨的原因有四则:

第一,茶青涨幅明显。采茶工的工资在西湖龙井茶青价格中约占15%的份额,今年采茶工价格上涨带动茶青价格上涨。

第二,产量增幅小。西湖龙井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年产量增量有限。2020年西湖龙井的产量为493.79吨,仅占浙江龙井产量的1.9%,说明目前西湖龙井的体量偏小,且增量有限。

图8、2018年-2020年龙井茶产销情况

△ 数据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第三,数字赋能,品质提升。2020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向广大茶农推广西湖龙井茶园的物联网软硬件监测系统,通过对茶园的环境监测、生产控制、病虫害监测等新型的“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对茶园种植和管理的“精准滴灌”,也提高了西湖龙井的品质。同时,对消费端来说,“数字龙井”系统起到对品牌的溯源作用,防范外地茶青流入西湖龙井茶叶市场等乱象,正本清源。

第四,立法按下“快进键”,提振西湖龙井茶叶市场。早在2001年,杭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来规范西湖龙井生产经营管理和保护传承;2020年以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调研基础上,将该《条例》列入2021年度立法计划,且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其成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立法项目。立法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西湖龙井市场。

整体来看,成本上涨、体量小、数字赋能、品质提升、立法进程加快等综合因素叠加,共同促成了2021年西湖龙井茶叶价格的上涨。

五、品牌营销助力线上突围

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龙井茶3月份的销量环比提升近400%;其中,西湖龙井居最受消费者喜欢的春季新茶品种TOP 1,万元高端西湖龙井预定量占比达18%,较去年占比提升了12%,呈现出品质化、高端化的销售态势。同时,狮峰山产区单价2000元档位的西湖龙井,成为今年春茶节期间预定的爆款。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茶叶店铺热销的2021年各类新茶单价大多在200-500元/件之间。

可以说,西湖龙井打破了各茶类中高档茶电商遇瓶颈的困境,那么西湖龙井是如何突破困境的呢?

第一,品牌营销助力线上突围。电商卖茶缺乏面对面的“信任”感,因此,让顾客相信线上购买的商品与线下品质一致时,他们才会放心在线上下单。从《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的品牌销售热度来看,春茶节最受欢迎的龙井茶品牌是卢正浩、狮峰、贡牌,三家均是龙井茶老品牌。说明茶叶线上消费具有品牌效应,茶企自身的品牌背书是增加顾客信任的一道门槛。

第二,合理划分线上渠道资源倾向,有效触达与品牌定位相符的客群能够有效提高品牌营销的效率和效果。湖心亭茶业是按照6:3:1原则划分线上渠道资源,六成的资源倾向于顶流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天猫等平台),三成的资源倾向于中小众型电商平台(比如:东家APP),剩下一成的资源用于一些符合品牌定位、活跃度高的特色调性平台(比如:大众点评)。划分原理是顶流电商平台的流量大,客群与品牌定位契合度高,是茶叶线上销售的主要承担平台;小众电商平台则作为补充,而符合品牌定位、活跃度高的特色调性平台则是用来吸引流量,提升知名度。营销方式上,预售、众筹等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也为西湖龙井的畅销添砖加瓦。

第三,针对线上客群的消费偏好调整产品,扩大目标客群。“说茶信息科技”通过调研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茶产品发现(调研品牌对象:卢正浩、狮峰、贡牌、御牌、葛龙牌、狮牌、西湖牌、吴裕泰、艺福堂、龙冠龙井),今年西湖龙井新茶产品定价集中在500-2000元/件最多,占50%。按斤价来看,新茶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斤,占45.53%;5000-10000元/斤的产品,占20.98%。从新茶产品规格来看,产品设计覆盖全国广泛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兼顾消费品饮和送礼。用于品饮的新茶产品规格主要集中在100克、50克,占比分别为28.13%、12.95%;用于送礼的新茶产品规格主要集中在250克、200克,占比分别为24.11%、13.39%。

图9、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品零售价分布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图11、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品规格分布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六、总结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数字龙井”系统的应用,以及立法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和保护传承,西湖龙井市场日趋成熟。那么,在西湖龙井这条日趋成熟的赛道上,老品牌该如何建立护城河?新品牌又该如何突围?对此,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严格把控品质。京东大数据显示,26-35岁消费者成为买龙井茶的“年轻力量”,由于对养生和健康普遍重视,年轻客群关注茶叶品质,因此想要撬动年轻新客群的消费热情就要把好品质关。湖心亭茶业、湖畔居茶楼、巨佳茶业等知名茶企以及郑志伟茶厂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必须始终将品质放在第一位,强化基地茶园管理,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合理布局高端西湖龙井市场。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万元高端西湖龙井预定量占比达18%,较去年占比提升了12%。说明消费者对高端西湖龙井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可以适当扩大高端西湖龙井市场,但需合理布局。

3、营销品牌化实现线上突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者选购茶叶的三大渠道分别是电商平台(56%)、茶叶专卖店(55%)和线下商超(48.6%)。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业态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途径,加之电商能有效突破地域限制且拓展速度远快于线下,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湖龙井茶企发力线上销售。而西湖龙井体量小,主要走中高端路线,因此要想在电商上将好茶卖出好价钱,首要就是做好营销品牌化。

4、打破固有思维,挖掘被低估的女性消费潜力。在“说茶信息科技”采访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购买西湖龙井的男性比例要远高于购买西湖龙井的女性。但是,在线上男女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的消费比已经很接近。据湖心亭茶业电商后台数据显示,今年男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与女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的占比分别为55%、45%。故而,西湖龙井茶企应打破固有思维,考虑女性市场,为其量身定制一些产品,以此寻求女性消费市场的新增点。

5、开拓国际市场。自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每年都吸引很多外国的游客来杭州旅游,这为西湖龙井茶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此外,根据最新国外茶叶资讯显示,随着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多,不少欧美国家人民找到了新的爱好——喝茶,欧美茶叶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

6、加大“数字龙井”系统的推广,提高亩产。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茶叶亩产为59.65kg/亩,世界平均水平的茶叶亩产为80.57kg/亩;2018年西湖龙井的亩产约为26kg/亩。相较而言,西湖龙井的亩产非常低,我国茶叶亩产是其2.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茶叶亩产是其3.1倍。因此,提升西湖龙井茶园亩产量势在必行。而加大西湖龙井茶园的物联网软硬件监测系统的推广来实现亩产的提升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茶园的环境监测、生产控制、病虫害监测等新型的“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对茶园种植和管理的“精准滴灌”,进而提升茶园亩产。

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优势大品种之茶叶系列报道一:茶叶变茶业 巴中已成川茶主产区

今年3月,巴中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确定巴山肉牛、南江黄羊、茶叶为“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意见》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市建成生态高效茶园57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茶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力争建成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对此,聚焦茶叶作为优势大品种的发展优势,并探讨当前存在的短板和推进情况,看巴中如何高质量推进“一杯茶”工程,从而实现“小茶叶”到“大茶业”,在全市“种”出一条致富路。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绿意葱茏。在南江县云顶镇元顶子茶场内,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巴中较早的最负盛名的茶场之一,眼下正是夏秋茶采摘高峰期。

巴中茶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茶马互市的唐代,宋朝便行销甘陕,明时一跃成为四川重要产区,在清代时,仅通江当时的细茶产量就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早在2019年,巴中的茶叶种植面积在川内就紧随宜宾、乐山、雅安之后,位列全省第四。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7.27万亩,产值达6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茶叶先后入选全市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和“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之列,规模化、产业化正逐渐成为巴中茶叶的标签,茶产业由此开启良性发展之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扩面夯基巴中已成川茶主产区

6月28日,在平昌县邱家镇凉风垭社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新厂上班的厂长牟泽兵接到一通电话后,立马驾车赶往该公司旧厂查看夏茶生产情况。旧厂位于该镇的石龙村,两地相隔20余公里。汽车行驶在如画般的乡野,车窗外不时掠过一块块茶园,连绵不断。

“我们有自己的茶叶基地3000多亩,同时附近的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有茶叶,种植面积加起来,至少已经上万亩了。”牟泽兵笑着说,附近村民们的茶园其实也可以算作公司的基地,因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建厂,就是为了促进茶业的发展。放眼平昌县,茶叶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28.5万亩,已投产茶园面积14万亩,年产干茶5700吨,实现综合产值4.82亿元。平昌也因此获得“全省30个茶叶产业重点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称号。

早在2014年,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这是川茶产业界乃至全国茶叶界第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川茶产业发展。2015年,市委市政府重拾茶产业,并上升为巴中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从此开启良性发展之路。茶叶种植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很多村镇把茶产业作为强业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记者查询发现,全省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市(州)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巴中、达州等为11个茶叶主产市。在2019年时,巴中以3.56万公顷的茶园面积位列全省第四,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更是在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上榜上有名,成为了四川茶产业发展的主体。

做强做大基地,曾一度是我市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市通过实行“茶区+园区+景区”三区同建,优化茶区布局、加快园区创建、推进景区融合。不断推进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精深加工,包装储备茶产业建设项目,目前已成功打造平昌县现代茶业科技园区、南江县元顶子茶叶旅游产业园区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园区,成功打造平昌三十二梁、皇家山、南江县云顶茶乡等3个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南江县云顶茶乡、平昌县鹿鸣茶乡荣获首批“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称号。市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主任李艳红介绍,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57.27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8.2万亩,产量1.28万吨,产值达60亿元。巴中大地,处处茶叶飘香。

提质增效让现有茶园发挥最大效益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在国家强调粮食安全和严守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如何巩固现有茶叶基地,让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当前发展茶产业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前不久,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安排,我市将欠发达农场巩固提升项目资金208万元主要用在推进南江大叶茶优势大品种产业发展,主要用于元顶子茶场的改造提升行动。南江县农业农村局园区股负责人岳树峰介绍,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母本园管护、生产道路维修、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打造电商服务平台、直供直销体验门店建设等方面。项目实施后,园区基地的产能将不断增强,产值、产量不断提高,带动周边村组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在元顶子茶场副场长张伯海看来,加快改造始建于1951年的元顶子茶场十分必要。“多年来,受采摘习惯和茶场管理习惯等影响,茶场老化,导致难以取得突破发展。经过改造,我们将切实改善茶场品质,助农增收致富,为南江县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张伯海说,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土地产出率,使当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

6月29日上午11点,骄阳当空,在距离元顶子茶场约10公里外的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内,负责茶园管护和茶叶收购的熊勃正和10余名村民一起在园区用锄头除草。“如果不及时除草,茶叶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野草不仅会吸取土壤中的养分,还会荒芜园子。园区内禁止打农药除草,只能人工除草,虽然效率低、成本高,但这也是没得办法的选择。”熊勃说。

不仅要把基地建强、规模做上去,更重要的是提升品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本土茶树品种,研发夏秋茶期品种,制定并颁布了“南江大叶茶”地方标准,大力推广从南江县野生大叶茶树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具有早发芽、高氨基酸等特点的“云顶早”“云顶绿”品种。另外,我市还制定了《巴中云顶茶栽培技术规程》,新建茶园普遍实行等高栽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适时修剪、科学套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潇引也建议,在茶叶的增产量提品质上,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定型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确保幼龄茶园齐苗、壮苗,实现投产、丰产。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提倡通过更换品种或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等配套技术,以及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老幼茶园升级管护,全面增加茶园单产,提高茶叶质量。同时,着力培育中小型加工企业建设茶叶初加工厂,科学设置加工企业服务半径,确保鲜叶保质,还可开发茶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

持续推进产业化不断激发发展后劲

作为全省精制川茶川东北富硒绿茶加工优势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国打造万亿国茶产业、四川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历史机遇,将茶叶作为全市“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之一,建基地、强科技、育主体,茶叶已成为全市脱贫奔康、富民强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提出,在茶产业布局上,全市重点建设“两带三园一中心”的特色茶产业集群。“两带”即两条全域高山生态茶产业带:天马山-枣林-元潭-云顶-下两-赤溪-长赤-红光-侯家-和平,铁溪-长坪-泥溪-永安-烟溪-兴隆-瓦室-麻石-铁佛-得胜-镇龙-江家口-望京-笔山-岩口-泥龙-邱家-云台-三十二梁-江口-金宝-西兴-响滩。“三园”即三个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稳步提升平昌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邱家-云台-三十二梁-笔山),积极争创南江县云顶茶乡(下两-元潭-云顶-赤溪)、通江县茶旅融合(永安-烟溪-兴隆-瓦室)两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中心”为南江县茶树良种繁育中心。

谈及今年春茶收入,南江县云顶镇村民魏子勤一脸喜悦:“今年的春茶鲜叶一斤可以卖到六七十元,上好的更是达到了100多元,12亩春茶收入4万多元。”更让他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茶叶,需要大量茶树穗条,10元一斤的穗条,今年也让他足足赚了5万多元。

南江县茶叶中心主任饶志勇告诉记者,南江县茶叶基地规模已形成以云顶镇为核心的10万亩茶叶产业带,同时还不断加强基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作用,全年计划新(改)建初加工厂3个,新建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1条。截至目前,长赤镇红顶茶厂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其他3个加工厂均已完成主体建设。”

李艳红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下足功夫助推全市茶叶转型升级,在品种选育上,优选南江大叶茶、中茶108为主推茶树品种,与中国农科院就提高茶叶品质方面加强合作。今年春茶期间,南江大叶茶、中茶108单芽鲜叶市场价分别达120元一斤、100元一斤,较其他品种高40%以上。

同时,我市还将统筹培育大中小型加工企业,促进茶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协同发展。扶持中小型茶叶企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初加工厂,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茶、红茶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到2026年,全市新(改扩)建初加工厂50个,新增智能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5条,新培育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

记者手记:既要种好树,更要管好园

农村有一句谚语:“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意思是在种庄稼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务实,敷衍了事,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必将是颗粒无收,最终只好“饿肚子”。

这一谚语,同样适用茶叶的发展。在茶叶基地的管护上,一点也不能偷懒、掺假,不仅要种好茶树,更要管好茶园,因为这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

记者在采访期间,不少农民表示,“种茶确实能挣到钱,甚至比种粮食挣钱”。但不少茶园的管护,却是一个问题。市茶叶研究所的调查也显示,我市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重栽轻管现象较为突出,这与茶叶“三分栽,七分管”相悖,时不时会出现“一年不管草荒,二年不管苗黄,三年不管茶死”的现象。

据了解,新植茶园一般要等到第四年才能采摘,但前三年管理投入为0.5万元每亩,这也是缺少管护原因之一。一些缺业主的新植茶园,村组被迫采取统栽统管的模式,管理中所需的肥料、农药、劳务等缺乏资金来源,仅靠村集体负债支撑,难以为继。个别业主超越自身资金能力和管理水平,承接面积过大,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茶苗长势不及预期,有“跑路”的隐患,茶园自然无人看管。最后是在茶园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控、采摘等关键技术环节缺乏对茶农的科学指导,导致没有技术不会管。

谁来管护?毫无疑问,茶园的业主应是主体,但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督导,制定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为茶叶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南江县为解决茶产业“重栽轻管”“只栽不管”“自由生长”等现象,严格按照“2579”四个节点,制定了技术培训方案,定期不定期深入茶场、村组开展春季茶叶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对茶园施肥、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经销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种茶能手、茶叶技术特派员等,引导茶农采用科学的实用技术,种好茶、管好园。平昌县则根据天气状况、茶树长势、茶园土质等因素,从肥料配比、抗旱保苗、适时修剪等方面着手,对茶园进行“对症下药”。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将茶园管护好,筑牢茶产业发展的根基,就定能做好“茶杯子”经济,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来源:巴中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