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创新茶艺主题有哪些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产业+旅游产业有哪些发展模式和业态?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为国饮,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随着茶旅兴起,“采茶”旅游渐受宠:越来越多的朋友踏青体验选择去茶园采茶、炒茶、购茶、品茶,尽享茶旅生态游的无穷乐趣。

  一、茶文化+旅游的模式选择

  1、基础层

  基础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初层次,它包括专项型与互补渗透型两种模式。

  茶文化展示+旅游参观的专项型模式

  为了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在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时,可选择专项型发展模式,即充分展示茶文化的各种内容。其常见表现形式有: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等。

  茶文化+景区的互补渗透型

  所谓互补渗透型就是茶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一种发展模式。

  2、提升层  

  一般来说,提升层所包含的发展模式是专项型和互补渗透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其包括主题附会型和文化体验型两种。  

  茶文化+节庆旅游的主题附会型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全国各个产茶的省份、地区纷纷以茶为主要媒介,定期举办茶叶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博览会等。

  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体验型

  一般认为,体验旅游是续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强调个性化、参与性,更注重旅游的过程。目前茶文化体验旅游多停留在茶青的采摘、茶叶的品尝等,这些体验活动停留在初级和较为肤浅的层次,游客们不仅喜欢采茶、喝茶、买茶,更喜欢制茶、泡茶、鉴赏茶。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要考虑提高游客们体验的广度与深度。

  3、专门层

  专门层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如: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功能和对茶文化有一定的偏好。

  茶文化+保健旅游的保健型

  茶不仅是商品,更是健康品、保健品。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其营养价值、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接受。在健康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可以在茶的保健价值方面下功夫,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开设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

  茶文化+求知旅游的求学型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诗歌、茶书画、茶散文、茶专著、茶音乐、名人与茶、文人与茶、茶习俗、中外茶文化之不同等内容丰富,游客们通过茶文化旅游也迫切希望了解、学习更全面、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可以举办茶诗会,吟茶诗、书茶画、读茶书、听茶乐;还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现状、趋势及中外茶文化的差异作报告,扩展游客们的视野,提高对茶文化的认识。

  二、茶旅一体化的新业态  

  1、美化茶园环境开展生态旅游。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适当美化茶园的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强对茶园的管理,注重保护茶园及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适当开展生态旅游。  

  2、延伸茶俗茶事开展节事旅游。通过茶文化旅游节事节会,使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施整体对外营销。充分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连动效应,精心打造茶文化旅游节的品牌。

  3、创新茶艺表演开展休闲旅游。在开发中应注重泡茶、赏茶、茶艺表演的休闲旅游价值,通过适当创新,引领论茶、品茶新风尚。让品茶的味觉享受融入视觉、听觉的立体享受,让品茶成为一种高品质、高舒适、高境界的体验,成为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4、整合茶业加工开展工业旅游。在发展茶加工旅游时,要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把发展茶加工旅游作为公司或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上门辅导其提升,建设“工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开发茶特色工业旅游产品。  

  5、挖掘茶叶功效开展旅游。登览名山,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功能,采购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茶叶种类,体味品茶情趣,并在茶区清新空气、优美的景致中修身养性,是目前旅游市场的追求。 

  6、利用茶学科普推动研学旅游。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利用茶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开展研学旅游产品。还可针对寒暑假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7、结合宗教文化开发修行旅游。在有条件的茶乡,可以利用现有茶与宗教文化资源举办一些国际或国内的禅茶文化节,以其独特的佛、道茶文化内涵吸引众多的爱茶之人,开发禅修旅游产品。

来源:君伟农业规划

“三茶”系列探讨①:2024年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机遇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骤变,算法、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科技升级扇动的翅膀,将变数引入现在,开启无界的未来。

对话AI,在与赛博世界的链接中,探寻茶业发展可能,“说茶”特推出“AI说茶——人工智能看茶业特辑”。此篇聚焦2024年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饮用茶叶的国家。在上千年的光阴流转中,茶叶不仅丰富着大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需求,更沉淀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满足,这一古老产业总能引发人们持续的思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三茶”统筹指引下,茶业何以进一步升级发展?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让我们通过“三茶”系列探讨,看看2024年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机遇。

“三茶”统筹中,茶文化是首位。

茶叶富饶的精神文化属性,让其成为农产品中尤为特殊的存在。成为联通历史文明和市场经济的载体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早已作为一种符号象征深入人心,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茶文化的持续发扬,实际上是对茶叶传播维度的拓展与延伸,依托文化赋能更好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机遇,且看AI给出的解题思路。

*以下回答由ChatGPT、文心一言生成,仅作呈现,不代表“说茶”观点

说茶: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论中,居于首位的茶文化,具有哪些重要意义?2024年茶文化可以往哪些方面着重发力?

文心一言:

1、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2、促进健康:茶文化强调茶的健康功效,提倡科学饮茶,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茶文化所倡导的慢生活、健康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3、推动经济发展: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促进国际交流:茶文化具有国际性,通过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024年茶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力:

1、深化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加强茶文化研究和教育普及,推动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文化。

2、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借助茶文化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科学饮茶,让茶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健康饮品,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3、创新产业模式: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创新茶产业的发展模式,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4、加强国际交流: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博会等国际性活动,加强与国际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说茶:现在大家常常提及的文化创新,运用到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可以有哪些具体的落地方向?

ChatGPT:

文化创新在茶文化发展中可以有许多具体的落地方向,这些方向能够丰富茶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向:

1、数字化茶文化体验: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茶文化体验。例如,通过虚拟实景,使用户仿佛置身于茶园中,了解茶叶的生长、采摘等过程。

2、互联网+茶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茶文化社区,推动茶文化的线上传播。可以开展线上茶艺表演、茶叶知识分享、线上茶道培训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3、茶艺与创意结合:将茶艺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茶文化产品。例如,设计创意茶具、茶包装,推动茶文化与设计、艺术的融合。

4、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开发茶叶相关的文创产品,如茶文学作品、茶主题的手工艺品、茶叶礼盒等,激发消费者对茶文化的兴趣。

5、茶文化主题活动:通过组织茶文化主题的活动,如茶文化节、茶艺展览、茶叶品鉴大会等,吸引更多人参与,推动茶文化的传播。

6、茶文化与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强调茶文化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联,开展茶与健康的科普宣传,推动茶叶作为健康饮品的形象。

7、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音乐、时尚、影视等,创造出多元化、跨界融合的茶文化体验。

8、文化教育:通过茶文化教育,培养更多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推动茶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传播。

通过这些方向的努力,可以使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实现茶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文化创新不仅可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还能使茶文化更具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说茶:茶文化有哪些创新营销方式,具体该如何运用到茶品牌与茶产区的实际发展中?

文心一言:

茶文化创新营销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茶品牌与茶产区的实际发展中:

1、故事营销:通过讲述与茶相关的故事来吸引消费者。这些故事可以关于茶的起源、制作过程、茶农的生活等。将故事融入到产品包装、宣传册、广告等中,使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能够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茶品牌和茶产区来说,可以通过挖掘当地的茶文化故事,将其与产品紧密结合,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区形象。

2、体验营销:提供茶艺表演、茶道体验、茶园参观等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增强消费者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促进产品销售。茶品牌和茶产区可以与旅游机构合作,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社交媒体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进行茶文化推广。发布与茶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内容,与消费者互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茶品牌和茶产区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定期更新内容,与粉丝互动,同时合作与茶文化相关的意见领袖或网红进行推广。

4、跨界合作营销:与其他领域(如时尚、艺术、美食等)进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举办联名活动等,拓宽茶文化的受众群体。例如,可以与知名服装品牌合作推出茶文化主题的时装;与美食博主合作推出茶食谱等。这种营销方式可以让茶文化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增加其吸引力。

5、会员营销:建立会员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专属优惠、定期赠送茶样、举办会员活动等,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粘性。茶品牌和茶产区可以通过会员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喜好,为其提供更精准的产品推荐和服务。

在实际运用中,茶品牌和茶产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同时,注重营销活动的持续性和创新性,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和惊喜。

说茶:预判下未来1年、5年、10年,茶文化可能存在的发展机遇

ChatGPT:

未来1年:

1、线上茶文化体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线上茶文化体验将更为丰富,包括虚拟茶园参观、线上茶艺表演、茶叶品鉴等,满足消费者对于线上文化活动的需求。

2、茶文化创意产品: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将进一步深化,创造更多独特的茶文化产品,如文创茶具、茶叶礼盒、茶文学作品等。

3、绿色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关注增加,茶文化将更多地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强调茶的健康益处和环保理念。

未来5年:

1、数字化茶园游: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将茶园的实景与数字化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真实、沉浸式的茶园游体验,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2、茶文化教育普及:茶文化将更广泛地融入学校教育,通过课程、活动等形式,普及茶文化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茶文化传承者。

3、国际茶文化交流:随着全球茶文化的关注增加,国际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加强,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茶文化互鉴。

未来10年:

1、全球茶道文化传播:茶道文化将更多地走向世界,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促使茶道在更多国家得到认可和传播。

2、智能茶文化体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茶文化体验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智能设备提供个性化的茶文化服务。

3、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茶文化将与科技更紧密地融合,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为茶文化注入更多创新元素。

4、茶文化与健康产业合作:茶文化将更多地与健康产业合作,包括茶叶的健康功效的研究与宣传,以及茶文化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度结合。

这些机遇将推动茶文化在未来几年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化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系。

国盛茶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中国茶与茶文化正持续在世界各国茶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不断去传承与弘扬,用创新赋能其发展,让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林治:关于茶艺的思考

  最近我国茶界对茶艺掀起了一场争鸣。好啊!我觉得这是一场非常及时非常有益的讨论。

  说它非常及时,是因为茶艺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复兴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褒贬越来越两极化,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现在到了大家该展开坦诚交流,认真总经经验与教训的时候了。

  说它有益,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茶艺理论说什么的都有,相当混乱,老茶客们感到痛心疾首,青少年爱茶者感到无所适从。理不辩不明,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理论上辩明是非,这样才能指导茶艺实践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的茶艺跨上新台阶,走向全世界。

  那么当前中国的茶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一些热衷于茶艺的人至今尚不懂得什么是茶艺

  茶艺是什么呢?茶艺既是传统的民间品茶艺术,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必然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目前的高校教材《中国茶艺学》对茶艺是这样论述的:“中国茶艺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生活艺术。”茶艺研究的对象是茶的内在美,茶艺的本质是通过优雅忘我地泡好一杯茶,符合礼仪地敬奉一杯茶,使大家身心愉悦地享受一杯茶。茶艺的研究任务是在深入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古法创新,新法承古,融汇东西方文化,引进时尚元素和相关的艺术,创编出多姿多彩,有实用价值,能受到当代各个阶层不同群体欢迎的喝茶方法。但是,许多茶艺爱好者甚至个别茶艺老师离开了茶艺的本质,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泡好茶,如何创新喝茶的方法,而热衷于用茶编故事。以茶为题材编故事并且表演出来那也是艺术,不过那是茶剧、茶小品、茶微电影而不是茶艺。如果把茶剧、茶舞、茶小品、茶微电影当做茶艺,那么势必会误导修习茶艺的人舍本求末,走上华而不实之路。当然,茶艺不是不可以和表演艺术相结合,但是必须以扎扎实实泡好茶为根本,其它艺术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更不可喧宾夺主。

  二、不明确茶艺的特点

  我们对茶艺的定性是“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艺术有不同的归类,为什么我们不把茶艺归为“表演艺术”而归为“生活艺术”呢?因为表演艺术重在视听效果,只要好看好听它就算是成功了。而生活艺术重在实用,它强调过程美与结果美相统一。茶艺的过程美包括根据主题营造品茗环境,根据所冲泡的茶类以及这套茶艺所反映的年代、民族、社会阶层来选配茶具,然后紧扣主题布席、着装、配背景音乐和解说,同时展示冲泡技巧。

  要达到茶艺的过程美必须学习茶艺美学,并能够根据茶艺主题正确应用茶艺美学法则。目前归纳出的茶艺美学简称“七无五有”。“七无”是用禅语概括的中日两国都常用的七条法则:不均齐美(无法)、自然美(无心)、简素美(无杂)、幽玄美(无底)、枯槁美(无位)、脱俗美(无碍)、静寂美(无动)。“五有”是我国古典美学在“七无”之外还强调的美学法则。即:有对称、有照应、有节奏、有韵律、有调和对比。通过上述法则的灵活运用,达到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多样统一的总体美。

  茶艺的“结果美”即落实到扎扎实实泡好(煮好)一壶茶。这看似简单,但是却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反复用心苦练基本功才能做到。泡茶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这里要特别强调是“变数”而非“常数”。“变数”要求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做僵死的规定。但是很遗憾,据我所知有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茶艺教学中强调泡茶要标准化,即所冲泡的茶选定之后要用多少度的水,投茶量应该是多少,浸泡多久出汤都有固定的常数。这些老师把茶叶审评法用于茶艺教学。殊不知茶叶审评要求标准化、规范化,讲常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茶艺是为不同的“上帝”泡茶,要满足“上帝”的爱好是茶艺师的天职,因此茶艺泡茶要因人而异、因天气而异、因品饮者的心情而异。不同年龄、不同茶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款茶的浓淡和温度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心情下对茶的浓淡冷热的喜好也不同。连老百姓都知道:“若要浓、酽、香就高温泡茶,若想鲜、爽、甜要低温泡茶。”并总结出了“冷水泡茶慢慢浓”的经验。我们在茶艺教学中切不可照搬照套茶叶感官审品的方法,更不可因循守旧,在训练茶艺实操时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言察色、练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做到体贴入微,能根据“上帝”的喜好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冲泡出最受客人喜爱的茶。

  茶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茶艺演示过程中泡茶者是绿叶而不是红花。茶艺的重点不是展示人之美,而是通过人去展示茶的色香味之美以及泡茶的程序和技巧之美。然而现在的茶艺比赛中有一些选手忽视了泡茶,而是竭力追求表现自己个人之美。更不堪的是有一些茶艺爱好者不懂得我

  国古典美学的两条最高原则:一是“美到极致是自然”,二是“至真至诚才能动人”。所以他们在演示茶艺时装模作样,矫情媚俗,夸张造作,不仅不美反而让人反感。

  当然,在茶艺美的六大要素(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中人之美列在首位,茶人之美包括仪表美(含形体美、服饰美、发型美)、风度美(含仪态美、神韵美)、语言美、心灵美,但是这些美都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人茶合一的茶艺演示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为神情淡定从容、自信自然;举止言谈礼仪周全、气质高雅;待人接物自尊自爱、和蔼真诚。可以这样概括,茶人之美,男性坚毅如松,虚心如竹;女性淡雅如菊,气质如兰。

  三、“传承”要尊重史实

  在传承历史茶文化方面,我看过的茶艺节目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把当前影视中乱搞历史穿越的毛病引入到茶艺中。选定历史题材之后,不下苦功夫去研究所要反映的那段历史,比如,演绎唐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学习过陆羽的《茶经》,演绎宋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读过赵佶的《大观茶论》,演绎明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研究过朱权的《茶谱》,更不要说去广泛搜集有关朝代的服装、音乐、家具、茶器及民俗文化了。不少仿古茶艺不是通过茶艺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而是乱搞“穿越”,把中国茶史搅成了一塘浑水,后人不知道要费多少力气才能澄清。

  四、茶艺的理论体系急待创新

  目前我国的饮茶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3%,即每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爱喝茶。我们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国的茶叶已开始大量压库,有人预测2020年的压库量将突破200万吨,这是严重阻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喝茶方式保守、单调、创新的阻力很大。我国汉族茶人习惯于清饮,即品茶时不加任何辅料或调味剂,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原汁原味。清饮固然很好,这种方法精细高雅,并且是鉴赏茶叶的必须手段,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儿童、青少年、妇女、少数民族的不同爱好。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我们的茶艺应当尽快建立起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养生健体的药饮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理论体系。

  在茶艺培训和推广时应当“四轮驱动”。即釆取对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分别培训的方法。用表演型茶艺宣传茶文化或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用生活型茶艺引导消费,促进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用营销型茶艺解决卖茶难的“临门一脚”问题。养生型茶艺应当打破行业界限,主动联合医学界、营养学界、现代养生学界、佛教界、道教界和艺术界,集各方面之所长,创立以茶养生,以道养心,以艺悦人的茶道养生新方式,使人们可以在充分享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的同时益寿延年。

  至于目前有些人在激辩的茶艺是当繁还是当简?是当返古还是当创新?是当热饮还是冷饮?我觉得这些“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因为喝茶是很自由、自在、自我的事,无须强求一致,只要能喝出健康,喝出好心情,就是好茶艺。另外,茶在中国既是一种生活,又是一种享受,还可以是一种修行。茶是一种生活,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层面上饮茶讲究方便,简易,实惠。茶是一种享受,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在这个层面饮茶讲究温馨、浪漫、有趣。成功人士追求以茶享受多彩人生,这无可指责。若把茶做为修行的一种法门,那么遵循一些清规戒律,讲究仪式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茶道最讲“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以包容之心来探讨茶艺,一切都好解决。

  朋友们,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茶艺的改革创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百花齐放的茶艺能够让中外茶友从一杯中国茶中品味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品味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欢迎批评指正,相互交流。

 注:本文原创——林治茶文化工作室林治茶文化工作室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