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与蜂蜜能同时喝

找到约313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武夷岩茶“玩火”,内外兼修

武火篇

前些日,注意到茶专刊上的一张照片,武夷山某茶企的炭焙工坊内,一位老茶师带着俩徒弟,正在拍摄焙茶的情景。每人身前摆放着一个装有茶叶的焙笼,一个软篓。他们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投向焙笼,动作恰似打太极的起势,没有丝毫的做作,这一瞬间神态,自然流露着武夷山制茶师们对工作的专注。

照片里很平静,室温却很高,他们在焙茶,也是在玩火,火被灰藏着,看不到。

若想看火,是要在打焙阶段,也就是炭焙过程中最辛苦的时刻。

在另一家茶企,一天上午,焙茶师傅叫上一位助手,戴上口罩,从杂物间内搬出干燥、无异味的荔枝木炭,倒出,用焙铲将大块的木炭敲成小块,剔除炭头、杂物等,用谷斗将木炭加入直径约54cm深约33cm的圆形焙坑中,用松柴和竹篾片引燃三五个焙坑的木炭,待坑中火舌窜起,再加满木炭烧红。用洋铲将烧红的木炭一分为三加入其它焙坑中,接着再加满木炭烧红。满满的木炭烧红后,落下去一半高度,接着再加满木炭。

焙间的烟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室内炽热难耐。

焙茶师将毛巾在水中漂漂浸浸,又拧了拧,披在头上,握住焙铲手柄往坑中猛插,接着又往坑内猛拍,拍得火星四溅,拍得窗户嗡嗡作响,地面震撼,地面越是震撼,炭越是结实,以确保在焙茶过程中坑内的炭不会塌陷,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并且用的时间更久。

这个过程,他们完成得真是够漂亮的,又快、又猛,恰似在完成一套武术动作。

他们走了出来,将头上烤干了的毛巾往脸上抹了抹汗,擦了擦手,顺手将毛巾往脸盆内丢去。

稍作休息,焙间的烟小了,火烧的通红、通红,炭再次落了下去。他们又将木炭添得高高的,用焙刀将边上的向中间收拢,聚合成一个小山包。

过一会儿,他们又覆上湿毛巾,操起焙铲将炭条插紧、拍实。

接着用铁线筛筛出炭末,用焙刀将烧红的炭块培成如倒扣的铁锅状,披上炭末,待炭末也烧到红透,又披上一层纯净的炭灰,打焙就此完成。

刚打好的焙,不能马上焙茶,要到第二天清晨开始使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炭火的纯净度。

从“火焰山”出来的茶师,从头到脚满是黑黑的灰尘,口罩更多。

他们漱了漱口,擤了擤鼻涕,再擦一把汗,点燃一支烟,不以为然的聊着天,完成任务,本就开心。

打焙完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吃些绿豆、花生、莲子汤,或是泡些金银花、泡些蜂蜜,又或是吃些香蕉等,以排除体内的火毒,再吃些猪血,相助体内排出污物。

要说打焙这份工作,还真不是所有茶师都能做的事,他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一般体质的人,参与打焙工作一次,便会严重上火,咽喉肿痛,头昏耳鸣。我所见过的焙茶老师傅,大多是几代人都从事炭焙工作,从小耳濡目染,亲身体验,玩起火来简直就驾轻就熟。

文火篇

从江西过来的陈师傅便是如此,我与他相处了好些个年头,对他甚为了解,他很擅长帮企业焙制精茶。

第二天,天还没亮,陈师傅就起床了,不用刷牙,没有洗脸,先抽了根烟,直奔焙间去。先将茶按标准量上到焙笼内,尔后用手背在每个焙坑上方试了试温度,依据茶所需的温度调整,用炭灰勺或舀掉些灰,或再覆些灰,再用批灰刀将灰修个严实光整。

约摸二十分钟,用手背在焙笼腰际下方试了试温度,如高低相差太大,则移下焙笼,调整炭灰厚度。过十分种,再探测温度。茶叶刚上焙的前一两个小时,焙间的门要半开着,以利于水分及杂味的发散。

第一次翻焙时间约在茶装上后三十到五十分钟,依据火温与茶叶的耐火程度而定。翻焙之前调温极其重要,往往茶叶焙成急火,是在这期间温度控制不好产生的。还有就是焙没打严实,炭堆塌陷,火舌从裂缝中窜出,烧伤茶叶。

第一次翻焙采用扣焙方式,就是将空焙笼放在拖苈上,将焙坑上的焙笼移下,左手移到身体右侧,四个手指套在焙笼上方边沿内侧,拇指在外侧。右手手指于左手正下方,四指伸入焙笼底部边沿内侧,拇指在外侧,两手虎口同时钳住焙笼边沿,左手顺势向下,右手提起焙笼底部沿着空焙笼边缘划个半弧,茶叶就势堆放在整个焙笼内,中间高,边缘低,与焙篦形状相吻合,用手稍稍将茶整一下,端上之前先将灰厚度调好再用灰刀将炭灰修严实。

第一次翻焙采用扣焙的方式,主要是烘焙过程中,底部的茶叶温度比面上的更高,几十分钟的时间烘焙,上下的吃火程度相差较大,此法可避免茶叶焙成花底。

第二次翻焙用软篓摇匀茶叶,倒入焙笼,再用双手将茶叶翻拌一遍,然后再将它们修整得与焙篦形状相似。

第二次翻茶,用翻拌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面或底部的茶叶各有一次贴近焙篦的机会,如此这般,茶叶吃火程度就均匀了。

翻拌茶叶比较辛苦,如若是新焙笼、焙篦,会带有细小的竹刺,稍不留神就会刺入手指,稍长些的可以扯出,短的直接没入皮肉,刺痛、刺痛的又拔不出来,最后只会被愈合的皮肉包在里面。如若是旧焙篦,有些竹条因为脆化而断裂,恰巧向上翘起,双手将茶捧起的一瞬间,竹条直接刺破手指。更有甚者,茶叶焙到快要下的阶段,温度很高,既烫又痛。尽管如此,为了更好的感知茶叶的叶温,老茶师即使是受伤,在高温情况下,也是不愿戴手套的。

日积月累,焙茶师的虎口因为钳握焙笼而结出了厚厚的老茧,手部不断受伤,愈合,又受伤,又愈合,一道又一道的加厚了老茧。

手背是焙茶师的温度计,经验丰富的老茶师,是不愿用譬如红外线测温计之类的辅助工具。

事实也印证了他们心中的道。用红外线测温度计,有几种测定位置标准,譬如测焙笼腰箍位置,每个焙笼在焙间的位置不同,外围的温度与焙笼内部的温差程度也会不同。譬如测焙笼内茶叶面上中心的温度,也会因所在安放位置的不同而受影响。譬如在茶叶扣焙到另一焙笼后,测定焙篦中心温度也会因为茶叶掉下后,堆放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还有就是红外线测温计数字显示,哪怕是在同个位置每相差一秒都不尽相同。

自信的茶师认为自己的双手与茶是心性相通的,其它工具仅是辅助而已。

重复一扣一翻拌的程式,茶叶从上焙时吸热变软,渐渐变干,蓄积的温度渐渐升高,茶叶变得越来越烫手,越来越硬,越来越紧结。

前半部分,因为有靑气在散发,只需重复着一扣一拌的程式,后半部分有火香上来的时候就要注意了,每翻动一次,从各个焙笼取一小撮茶样摇匀,为了保障良好的嗅觉、味觉敏感度,不便急于开汤,比如先看它的条索收缩程度,色泽变化程度,再随手取几粒茶叶捏成粉,看粉的粗细、粉的转色情况,具体情况不好判断时,就该开汤审评了。

开汤的前两冲特别是第一冲通常是不喝的,观察汤色的变化程度就可以了,正焙着的茶喝着容易上火,一旦感官系统上火了,那么之后对品质的把握就会越来越迟钝。第三冲一定要品尝,并且将叶底倒在叶底盘中仔细观察。在关键时刻,最好是多叫几个人来共同审评,更能准确的把握。

微妙篇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梁章钜。

武夷岩茶的焙法必须遵循:依茶调温,文火慢炖、看茶焙茶的原则。

茶叶的导热性差、传热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无法一次性焙到透。焙精茶时的火候拿捏是重中之重。火要掌握茶的耐受度,时长要掌握茶的最佳收官点。

焙茶分三到四个程序完成。

第一次是将毛茶梗、片、茶类夹杂物、非茶类夹杂物剔除,匀堆后及时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快速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百分之八以内。

之后,用炭焙法焙两到三道。

第一道焙到闻干茶无青味,火香尚显,开汤审评略带青香,滋味略带涩,苦味加重即可下焙,摊凉、装箱,半个月以后再焙。

下焙的理由是:茶叶的导热性差,在焙火过程中,茶叶受热后茶条逐渐收缩,表外部分比内心部分吸热更充分,当外部的吃火程度与内部相差很大时,便可下焙。

初焙一道的茶叶,在存放的过程中,表面的火工味慢慢减弱,内部继续发生微妙的热化学变化反应,如脂型儿茶素减少,黄酮类氧化、咖啡碱升华等等,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并有效地提高香、味的浓度、厚度。

第二道烘焙,火尽量吃足,吃透,烘焙原则是根据茶叶的本质确定调多高的温度,一般来说叶张薄的品种,如白鸡冠、白芽奇兰、春兰、金观音等。还有就是高海拔的茶叶或是以光合作用充分的原料制作的,具有品种特征明显,香气纯度高的茶叶适宜焙中、轻火,以保持茶叶本真的高雅气息,当然,火不宜高,却需低温长烘,完全祛除青味,香清味爽是为适度。

对于叶肉厚,或者是角质层厚的品种,焙火宜中足火,比如水仙的叶肉就比较厚,肉桂、梅占、矮脚乌龙等的角质层则比较厚。

焙中足火的茶叶,烘焙后期要在焙笼上加盖焙苈,加盖时焙苈单边交替摞起来,留些小缝,用此方法主要是让焙笼内的茶叶蓄积温度,吃入茶心中。下焙前约三小时前需将焙苈取下,以退去表面过高的火味。焙火程度掌握在干茶叶色较深,叶脉突出,冲泡后叶背上显现很多的突出泡点,俗称“蛤蟆背”。并且茶叶要冲到六七冲以后每张叶底有百分之八十上下的展开面积,程度为边缘稍稍翘起。中足火的岩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茶香凝聚于茶汤中,水香、以及饮后的挂杯香浓于杯盖香,第三冲后浓郁的花、果香才逐渐显露。

譬如,三坑两涧内的茶叶叶肉特别厚,或者是叶肉虽看似不会特别厚,而内含物质极其丰富,又或是角质层特厚的茶叶,焙两道火是焙不透的,其表现在第二道烘焙至十二小时以上,外部的焦糖香已经显露,而中心部位与外部吃火程度有较大差异,此时,要把茶叶下了,摊凉后装箱,等上至少一个月以上再行烘焙,程度掌握在果香浓郁,滋味浓醇便大功告成。

火候中足以上的茶叶,一般焙好后要等三个月以上香味转为较好时入市销售,轻火茶一个月以后就可以上市,若再间隔两三个月,则要通过审评判断是否再补些火工。

相对篇

一、武夷岩茶的做青工艺更重要,还是炭焙工艺更重要?

可以这么说,决定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就做青与炭焙而言,茶叶的品质在毛茶制作期间,包括地域特征,品种特征,品质风格就已经基本定型,炭焙工艺只是将这些特征固化,并使茶叶的香气向更高沸点,更耐保存的方向转变。同时又使滋味更加醇厚,岩韵明显。

做青与炭焙是武夷岩茶制作中必须相辅相成的工艺,只有先与后的说法,并无谁更重要的说法。

高境界的制茶师,对茶性的了解是相当到位的,做青过程中就已经根据鲜叶的特质,而确定毛茶要拿捏到何种程度,明白做青工艺是为下一步的炭焙工序准备的,为主导市场或是迎合市场做配套服务的。

二、武夷岩茶炭焙好,还是机器焙好?

炭焙用的是以木本植物烧制的木炭,充分燃烧生成的热能进行烘焙的,茶叶也属木本植物,在烘焙过程中不断吸收木炭中与自身相近或相同的物质,据相关人士考证:炭灰质轻且呈碱性,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属于天然碱,有防止食积、肥胖,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实践表明,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炭灰离子升华,与茶碱离子一道附着在茶叶表面,使茶叶滋味倍加温和、醇滑。

炭焙还有个优点,就是火温比较稳定,蓄积的温度比较有渗透力。

炭焙过程中与茶接触的用具,如焙笼、焙筛、焙篦、拖苈、焙苈、软篓等都是竹制品,竹制品不会污染茶叶,甚至于高温中挥发的香味物质可为茶叶所吸纳。

再来看机器焙茶,机器配件几乎都是金属制品,普通的机器还极易生锈,电镀的或是不锈钢的,茶叶与之长时间接触也难免会受影响。

再则,机器烘焙的热源是通过风力吹送的,茶叶的导热性本就不好,风在流动,温度往往很难渗透茶心,只能将茶叶焙到高火防止其返青,就这点比起炭焙工艺就显得大为逊色了。

笔者以为,茶叶的焙火方式主要依据茶叶的品质高低,以及市场需求而定,原则上是品质上者炭焙,中者炭焙或机器焙,中下者批量大用机器焙,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市场上新率,满足中低消费群体。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谢荣(福建武夷山)】

因人而异,你的茶喝对了吗?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愈发关注和重视,饮茶当然是我们养生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茶类的茶性具有明显的区别,每个人体质也不同,喝茶这件事也得因人而异。

今天,我们不妨粗略分为上班族、肥胖族、应酬族、银发族、儿童族等几种类型,根据其需要来推荐一些茶饮养生的配方和建议,让我们真的能够喝对茶饮,养好生,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上班族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忙忙碌碌,时常应对熬夜加班,极易出现气阴两虚症或阴虚火旺症。具体表现为体倦乏力、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少言懒语。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更会使眼睛干涩,神经衰弱,出现便秘,抵抗力下降等状况。

上班族养生保健不可懈怠,除了缩短工作时间,增加锻炼身体的机会,每天喝几杯保健茶饮,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办公室工作带来的身体亚健康。这里就为上班族推荐一款几乎适合所有上班族日常饮用的茶饮:

桑叶菊普茶

茶材:普洱生茶5克、桑叶、白菊花各10克。

泡法:上述茶材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10-15分钟。

饮用及功效:每日2杯,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尤其适合眼睛干涩、精神萎靡、肢体倦怠的上班族。

注意事项:对上班族来说,虽说多喝茶来保健是必要的,但是每周保持三次运动以及清淡的饮食更为重要,同时还要改变久坐不动的办公室恶习。

肥胖族

肥胖带来的困扰不需过多言说。首先是外观上的臃肿与不便,更要应对路人打量你时投来的异样眼光,除此之外,更大的烦恼还是健康问题。

过多的脂肪堆积以及脂肪沉淀在血管内,各种心血管疾病接踵而来: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还由于代谢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便秘、痔疮等难言之隐。

利用茶叶疗法消除脂肪不啻为一种非常理想的减肥方式,也是最容易长期坚持,最不会轻易放弃的方法。如果你已经肥胖,或正走在日趋肥胖的路上,不妨试一试这款天然茶疗减肥茶:

柠檬蜂蜜减肥茶

茶材:根据个人需要取适量普洱熟茶、柠檬汁、蜂蜜。

泡法:将柠檬榨汁倒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蜂蜜。

饮用及功效:每日数次,温和饮用。具有消脂减肥,美白和紧致皮肤的功效。

注意事项:早上空腹不宜饮用此茶,否则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而出现腹泻。虽然柠檬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若单独饮用会对牙齿造成伤害,最好和冰糖和蜂蜜一起饮用,营养丰富,更能加速新陈代谢和脂肪燃烧,但是记得要刷牙哦。

应酬族

在中国,不论在哪个省会工作或进行业务活动,喝酒已经成为必然,即便只是朋友见面,或者同学聚会都逃脱不了小酌几杯,逢年过节更是大吃特吃,逢酒必醉。长期烟酒过量,饮食过于油腻,会导致肝、胃、肾等器官出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具体来说,会造成脂肪肝、酒精肝、高血压、过度肥胖、慢性胃炎等。属于此类应酬一族的朋友们切不可大意,但是要想预防上述这些疾病的发生,除了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等方面调理,戒酒戒烟少食油腻外,还可以常饮益肝解毒茶来作为日常保健饮品,这款茶非常适宜经常喝酒,酒桌上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的应酬族饮用。

益肝解毒茶

茶材:普洱生茶、红豆、花生米、红枣、红糖适量。

泡法:取普洱生茶的茶汤适量,兑入适量水倒入锅中,再在锅中放入红豆、花生,煮熟煮软后,再放进红枣和红糖继续煮30分钟,饮汁吃茶材。

饮用及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缓和慢性肝炎症状,化解肝脏内脂肪沉淀。

注意事项:为了保护肝脏,可以常煮此解毒茶饮用,但是再好的保健茶饮,也不能替代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银发族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逐渐衰退,并且体内新陈代谢也开始慢下来,抵抗力随之下降。此时需要滋补身体,调养气血,以达到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但是老年人养生防病也不能盲目听信一些商家的广告,无病乱投医,需要采取安全又无副作用的方法。茶疗正是由于集这些优点于一身而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喜爱。茶疗对于老人的养生好处很多,不仅价格便宜,炮制简单,省时又省力,是银发族调养身体的绝佳方法。

盐茶

茶材:普洱生或熟茶、盐适量。

泡法:将茶叶放入茶壶,用热水冲泡,然后倒出加入适量盐巴即可。

饮用及功效:温和饮用,每日两次。可达到降火、排毒、洁齿、改善便秘等功效。非常适合牙齿松动的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的肠胃普遍偏弱,在选择普洱茶的时候,可以更多的选择熟茶,以达到养胃的目的。肠胃能力较好的老人,可以适当饮用普洱生茶,对于降火解毒,有非常好的功效。

儿童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又聪明。但是孩子成长过程难免会生一些小病,利用一些茶方来调理身体,是最方便简单的了。

葱白麦芽茶

茶材:红茶、葱白、麦芽、红糖或蜂蜜适量。

泡法:将葱白洗净切段,放入锅内小火煎煮10分钟;麦芽用沸水煎5分钟;加入红茶和蜂蜜即可。

饮用及功效:葱白有抗病毒作用,红糖可以益气补血,红茶能够安神,麦芽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注意事项:儿童的牙齿容易龋齿,在喝过红糖和蜂蜜后,要督促刷牙后才能入睡。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冬日围炉煮茶之黑茶“花式调饮”学起来

进入大雪节气后,气温下降,天气更冷。黑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正适合冬日品饮。冬天常喝黑茶润喉生津,补水的同时,还能去油腻,安神养胃。

黑茶历史悠久,早至“茶马古道”时代,黑茶便是边疆牧民的“日常饮”,具有分解脂肪、舒畅肠胃、补充维生素等功能。冬天喝黑茶好处多多,而且方法不少,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

01

传统喝法


①煮茶

用壶+炉,根据容量取适量茶叶投入茶壶内。黑茶先用沸水洗一遍后再放入茶壶煮,慢火煮,沸后再煮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茶汤醇厚,口感柔糯,满室生香。

②泡茶

可以用盖碗或紫砂壶,先用沸水冲洗一次,烫杯后把水倒掉,投入5克左右干茶(可以按个人浓淡喜好控制投茶量),再冲入沸水,滤出茶汤即可饮用,此时,茶汤红艳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02

搭配喝法

①陈皮+枸杞+黑茶

陈皮有理气健脾、消食去腻的功效。枸杞可清热养肝,提高免疫力。两者相加再搭配黑茶,可以说是养生的上乘饮品。

制作方法很简单,用盖碗冲泡法,将8克的黑茶用沸水冲泡,滤出茶汤,再将2块陈皮和10克左右的枸杞加入茶汤之中,这杯“养生茶”就出炉了。

②菊花+黑茶

菊花性微寒,黑茶性温和,两者搭配可以取长补短。菊花清新的香气配上黑茶醇和的口感,带给人愉悦的享受。在黑茶的茶汤中放入两朵菊花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菊花和黑茶有着清热解毒和降火的作用,尤其适合热性体质的茶友。

③蜂蜜+黑茶

黑茶早在古代就远贩西藏新疆等地。那时西北人喝茶,都会加奶、盐、蜂蜜等调料。现在蜂蜜+黑茶的喝法,是将冲泡好的黑茶稍微冷却,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蜂蜜有“除百病、和百药”之称,配上黑茶温和的茶性及护胃功能,能够抵消蜂蜜对寒性肠胃的刺激。长期饮用,清肠排毒,预防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沸水会破坏蜂蜜的营养,所以等黑茶冷却至50-60℃时加入蜂蜜,营养效果较好。


④奶茶+黑茶

黑茶以回甘著称,茶入喉后,口中留有阵阵甘甜。而牛奶独有的奶香,则与茶香、茶甘交相映衬,让唇间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奶茶+黑茶”更适合有喝下午茶习惯的都市白领,再加上美味可口的点心,时尚感更强,滋味也更佳。

⑤花果茶+黑茶

花果茶又被称为果粒茶。理论上,各种水果干与各种可食用的干花都能制作。花果茶与黑茶一起调饮,在黑茶众多的营养成分之上,大大增加了果酸、维他命与矿物质的成分,调和脾胃,排毒养颜,更适合注重美丽、喜欢浪漫的女性。

以上盘点仅供参考。黑茶无惧岁月的流逝,气质沉稳。它的魅力无可言说。

来源:黑白茶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