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席美句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也是茶道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当代茶文化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一实操性很强,符合茶文化的教学需要;二实用性很广,符合茶业市场的需要;三艺术表现空间很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语言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茶席设计探源

 

 

遍查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无“茶席”一词。茶席应从“席”逐渐引申而来。

席,同古字“蓆”,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中国汉字大辞典》《诗·邶风·柏舟》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韩非子·存韩》有“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杆蔽,入则为席焉。”等句,将席的质地、形状、作用说得十分清楚。后又引申为座位、席位。《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后又引申为酒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梁书·韦桀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谓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可见,这里的“席”仅指桌上的“酒”和“菜”。

至此,查无引申之“茶席”一词。

“茶席”一词,在当代日本常有使用,表明的是“本席”、“茶室”,即茶屋。介绍日本京都旅游的《华属世代自游自在》说得很明白:“……左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韩国也有“茶席”一词的出现,一则观光公社的广告语上说:“茶席:为喝茶或喝饮料而摆的席。除摆放各种茶、糖水、蜜糯汤、柿饼汁以外,还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并配有图,图上摆满各式点心,可见指的是茶果茶点。

近年,我国台湾“茶席”一词出现颇多,但多指茶会,或茶会环境的布置。如设立某种主题茶会,叫“露雪茶席”等。

从当代文献中第一次看到“茶席设计”一词,是2002年童启庆所著的《影像中国茶道》。童启庆教授在书中解释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2003年周文棠先生所著的《茶道》一书,对“茶席(案)设计”的解释和童启庆基本相似:“茶席是彻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要空间、奉茶场所、客人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

由此可见,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茶席的设计和茶室的布置,在内容的划分上仍比较模糊,对“茶席”一词,实际上仍指的是“茶室”。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基本的要素结构而成,每个要素又有其构成的要素成分。事物的构成,就是要素构成之构成的规律,茶席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因茶而有茶席,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在一切茶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既是源头,又是目标。

茶,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茶席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旌旗招展;金坛雀舌,小鸟歌醉;六安瓜片,片片可人……茶的名称,浸透诗情画意,如庐山云雾、龙岩斜背、凤凰单枞、九曲红梅……有许多很好的茶席设计作品,如《龙井问茶》、《普洱遗风》、《大佛钟声》等,都是直接因茶而发的。

 

二、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实用性决定艺术性,艺术性又服务于实用性。因此,在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方面,应作为茶席设计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其在整个茶席布局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以便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

茶具组合的类别,一般有金属类、瓷器类、紫砂类、玻璃类和竹木类等。

茶具组合的个件数量,一般可按两种类型确定。一是必须使用而又不可替代的个件,如壶、杯、茶叶罐、茶则、煮水器等;二是齐全组合,包括不可替代的和可替代的个件,如备水用具水方(清水罐)、水勺等,泡茶用具茶海、公道杯等,铺助用具茶荷、茶碟、茶针、茶夹、茶斗、茶滤、茶盘、茶巾、水盂、承托(盖置)、茶几等。

茶具组合既可按传统样式配置,也可进行创意配置。既可基本配置,也可齐全配置,其中,创意配置、基本配置、齐全配置在个件选择上随意性,变化较大,而传统样式配置在个件选择上一般比较固定。

 

三、铺垫

铺垫,指的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铺垫茶席之下布艺类和其他物质的统称。

铺垫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触及桌面或地面,以保持器物的清洁;二是以自身的特征和特性,辅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设计的主题。

铺垫的质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纹的选择,应根据茶席设计的主题与立意要求,以对称、烘托、反差、渲染等手段加以表达,或铺桌上,或摊地下,或搭一角,或垂另隅,既可作流水蜿蜒之意象,又可如绿草茵茵之联想。

在茶席中,铺垫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家的关系,使器物有一种归属感。只要在铺垫中,茶器具就可任意摆放,谁也不愿被弃之铺垫之外。铺垫是器外之物,却对茶席器物的烘托和主题的体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铺垫的类型有: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绵、绸缎、手工编织、竹编、草秆编、树叶类、纸类、石类、瓷砖类及不铺类等。不同质地的铺垫,往往本身就能体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铺垫的形状一般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几何形和无形。不同形状的铺垫,不仅能表现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所形成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变的形状,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启发人们对茶席设计整体构思的进一步理解。

铺垫的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色彩和花式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茶席的铺垫,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情绪和行为。

铺垫的方法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立体铺和下铺等。铺垫的方法,是获得理想铺垫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方法的铺垫,使铺垫在质地、形状、色彩的不同效果之外,又增加了它的可变化内容,使铺垫的语言更具丰富性。

 

四、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与枝干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持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面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他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态;悬挂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解明的体现。

花材,是茶席插花的主体。它由花、叶、枝、蔓、草等构成。自然界中,花材的品种数量繁多,称谓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不同。茶席插花所选的花材限制较小,在山间野地和田头屋角随处可得,也可在一般花店采购。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做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描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衬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五、焚香

焚香,是指人们将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茶席环境中进行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迅速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争奇斗香的香文化形式。宋代,它又和挂画、插花、点茶一起,被称为“四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中国的香文化还影响了日本。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曾记载了古代日本民族学习“唐人”的样子所举行的“香会”,后逐渐形成今天的日本香道。

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选购,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有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有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

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这三个原则,即在不影响茶的香味和茶席动态演示的方便和有利于茶席结构的形成来进行。

 

六、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茶圣陆羽在《茶经》“十之图”中,就曾提倡将有关茶事写成字挂在墙上,以“目击而存”,希望用“绢素或四幅成大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

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字,也可以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

字的内容,多以表达某种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和人生情趣,以乐生的观念来看待茶事,表现茶事。例如,将各代诗家文豪们对于品茗意境、品茗感受所写的诗文诗句为内容,用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方式陈设于茶席之后作背景,常见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会友”、“廉美和敬”、“草本人”、“追香”等。也可写些与茶有关的佛语、道义、儒训等字句,如“茶禅一味”、“吃茶去”、“饮即道“等。

除写字,也可绘画。绘画以水墨画为主。我国茶中挂轴的绘画内容,相对较为多姿多彩,既有简约笔法,抽象予以暗示,也有工笔浓彩描以花草虫鱼,最常见的还是表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及水墨山水为多。

茶席挂画,提倡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裱。

 

七、相关工艺品

相关工艺品和其他物品一样,是人们某个阶段生活经历的物象标志。当人们想起某段生活,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段生活的人和物。同样,当人们看见某种物品,也会想起以往的那段生活。因此,茶席中不同的相关工艺品与主器具的巧妙配合,往往会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使茶席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关工艺品范围很广,凡经人类以某种手段对某种物质进行艺术再造的物品,都可称为是工艺品,如珍玉奇石、植物盆景、花草杆枝、穿戴、首饰、厨用、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乐器、民间艺术品、演艺用品、宗教法器、农业用具、木工用具、纺织用具、铁匠用具、鞋匠用具、泥工用具、古代兵器、文玩古董等,只要能表现茶席的主题,都可进行运用。

在茶席的布局中,相关工艺品不像主器物那样不便移动,而是可由设计者作任何位置的调整。因此,相关工艺品成为最便于设计者运用的物件,在对它作不停地换位调整后,最终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更加深化的作用。在选择与摆置上,要避免衬托不准确、与主器具相冲突及多而淹器、小而不见等不当的摆置发生。

 

八、茶果茶点

茶果茶点,是指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在茶席中它的主要特征为:份量少,体积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茶点分为干点和湿点两种,茶果分为干果和鲜果两种,茶食主要指瓜果的果实。

茶点果实的选配方法,应根据茶席中不同的茶品和茶席表现不同题材、不同季节、不同对象来配制。如对不同茶品的配制,台湾范增平先生规则为“甜配红,酸配绿,瓜子配乌龙”。

在茶点茶果的盛器选择上,干点宜用碟,湿点宜用碗,干果宜用篓,鲜果宜用盘,茶食宜用盏。同时,盛器的质地、形状、色彩还要与茶席的主器物相吻合。茶点茶果一般摆置在茶席的前中位或前边位。总之,只要巧妙配制与摆放,茶点茶果也是茶席中的一道风景,盆盆碟碟显得诱人与可爱。

 

九、背景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所设定在茶席之后的某种艺术物态方式。

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的审美而体现的。因此,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单从视觉的空间来讲,假如没有一个视觉空间的设立,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自由观赏,从而使茶席的角度比例和位置方向等设计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使观赏着不能准确获得茶席主题所传递的思想内容。茶席背景的设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背景的设立,还反映了某种人性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视觉阻隔作用,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觉。茶席的背景形式,总体有室外现成背景和室内现成背景两种。

室外现成背景形式有:以树木为背景,以竹子为背景,以假山为背景,以街头屋前为背景等。

室内现成背景形式有:以舞台作背景,以会议室主席台作背景,以窗作背景,以廊口作背景,以房柱作背景,以装饰墙面作背景,以玄关作背景,以博古架作背景等。

除现成背景条件外,还可在室内创造背景。如:室外背景室内化的利用、织品利用、席编利用、灯光利用、书画利用、纸伞利用、屏风利用和特别物品的利用。

茶知识丨 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式

茶席设计的结构

结构,是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方式。由于茶席的第一特征是物质形态,因此茶席也必然拥有自身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主要表现在空间距离中,物与物的必然视觉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

茶席是由具体器物所构成,包括茶席依存的铺垫之外的器物,如背景、空中吊挂的相关工艺品等,只要属于茶席的构成部分,铺垫与器物之间,器物与器物之间,器物与背景及相关工艺品之间,都存在空间距离的结构关系。

由于茶席的表现形态不同,因此,具体茶席的结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结构还体现着美的和谐,结构美不仅表现为一般的构图规律,还是以茶席各部位在大小、高低、多少、远近、前后、左右等比例中所表现的总体和谐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残缺,都会破坏茶席完整美的结构形成。


茶席设计的一般结构类型

茶席设计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总体包含在中心结构式和多元结构式两个大的类型之中。


中心结构式

所谓中心结构式,是指在茶席有限的铺垫或茶席总体表现空间内,以空间距离中心为结构核心点,其他各因素均围绕结构核心来表现各自的比例关系的结构方式。

中心结构式的核心,往往都是以主器物的位置来体现。在茶席的诸种器物中,担任茶的泡、饮角色的器物——茶具,是茶席的主器物。而直接供人品饮的茶杯,又是主器物的核心器物。由动态演示的审美规律所决定,有时,主器物又以动态表现的中心物为主器物。

中心结构式,还必做到大与小、上与下、高与低、多与少、远与近、前与后、左与右的比例关照。


多元结构式

多元结构式又称非中心结构式。所谓多元,指的是茶席表面结构中心的丧失,而由铺垫空间范围内任一结构形式的自由组成。

多元结构,形态自由,不受任何束缚,可在各个具体结构形态中自行确定其各部位组合的结构核心。结构核心可以在空间距离中心,也可以不在空间距离中心,只要符合整体茶席的结构规律和能呈现一定程度的结构美即可。

多元结构的一般代表形式有:流线式,散落式,桌、地面组合式,器物反传统式,主体淹没式等。流线式以地面结构为多见,一般常表现为地面铺垫的自由倾斜状态;散落式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铺垫平整,器物基本规则,其他装饰品自由散落在铺垫上;桌、地面组合式基本属现代改良的传统结构方式,其结构核心在地面,地面承以桌面,地面又以器物为结构的核心点;器物反传统式多用于表演性茶道的茶席,首先表现为茶器具的反传统样式以达到使用动作的创新化,其次在器物的摆置上也不按传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主体淹没式常见于一些茶馆的环境布置,具体表现为结构大于茶席的空间,器物大于茶具,实用性大于艺术观赏性。


茶席设计的题材及表现方法

凡与茶有关的天象地事,万种风情,只要内容积极、健康,有助于人的美好道德和情操培养,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可在茶席之中得以反映。常见的茶席题材主要有如下几大类。


以茶品为主题茶品特征的表现


a.基品特征的表现

茶,就其名称而言,就已经包含了许多题材的内容。首先,它与众不同的产地,给人以不同地域茶的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如“庐山云雾”,给人以云遮雾障之感;“洞庭碧螺春”,又在人眼前展现一幅碧波荡漾的画面。凡茶产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制茶手艺、饮茶方式、品茗意趣、茶典志录、故园采风等,都是茶席设计不尽的题材。

从茶的形态特征来看,更是多姿多彩。如“龙井”新芽,一旗一枪;“金坛雀舌”,小鸟唱鸣;“汉水银梭”,如鱼拨浪......大凡各地的名茶,都有其形状的特征,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b.茶品特征的表现

茶,性甘,具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茶的不同冲泡方式,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特别是将茶的泡饮过程上升到精神享受之后,品茶便常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借茶的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观,以获得回归自然的感受。如:常以茶的自然属性去反映连绵的群山,无垠的大地、奔腾的江河、流淌的小溪、初升的旭日、暮色的晚霞等。或直接将奇石、树木、花草、落叶、果实等置于茶席之上,让人直观可感与自然的时刻亲近。在表现不同的时令季节上,以获得不同的生活乐趣。如:通过茶在春、夏、秋、冬里不同的表现,让人感受四季带来的无穷快乐。在表现不同的心境上,以获得心灵的某种慰籍。如:以茶的平和去克制心情的浮燥,以求一片寂静和安宁;以茶的细品去梳理过目的往事,以求感悟一切来之易。


c.茶品特色的表现

茶有绿、红、青、黄、白、黑色,正是色彩的构成基色。若画家拥有这六色,即可调遍人间任一色。何况茶之香、之味、之性、之情、之意、之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茶之色,翠碧如玉。春之初景,万木催新。《龙井问茶》:侬一路踏来,青青茶园还在,既已采得绿满萎,何又思归去?在《九曲红梅》里,请问哪家高手,将滇红、祁红之汁和于泥中,再拉坯塑成茶壶、茶杯、茶罐、茶盂、焚香炉?好个红光映照一茶席,如熟透的果儿、李儿,先尝哪一个?如此用茶色作器色,讨巧又可爱。

反之,以器色衬茶色,同样也将茶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宋时建盏,黑釉欲滴,将白色之茶投以盏内,竹筅轻拨,雪花如沫;明、清喜白,景瓷透色。用皑皑薄碗盛满红黑普洱,一白一黑,阴阳描成天地物。


以茶事为题材

生活与历史事件,历来是各类艺术形式主要表现的对象。事件,囊括性强,人与物都可包含其中。事件,还是一种实证,人们纪念它,常能引起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宣泄。事件,又是过去时态,能为今事与后事提供借鉴。茶席中表现的事件,应与茶有关,即茶事。陆羽在《茶经》中就曾用单独一个章节叙述了以往的茶事,日“七之事”。

茶席表现事件,主要是通过物象和物象赋予的精神内容来体现。如以一把“汤提点”(茶壶)、一只黑釉“兔毫盏”和一个茶筅,即可表现1000多年前宋代著名的“斗茶”事件。

可成为茶席题材的事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a.重大的茶文化历史事件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就是由一个个茶文化的历史事件所构成的。作为茶席,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将这些事件一表现周全,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在茶文化史中重要时期的重大事件,选择某一个角度,在茶席中进行精心的刻划,如神农尝草,《茶经》问世、“罢造龙团”等,都可在茶史中信手可得。


b.特别有影响的茶文化事件

特别有影响的茶文化事件,是指茶史中虽不属于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但也在某个时期特别有代表性的茶事而影响至今。如陆羽设计风炉、供春制壶等,都可以通过一器一皿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茶文化的代表性事件内容。


c.自己喜爱的茶文化事件

自己喜爱的茶事,不一定具有完美性,也不一定有什么影响力,但亲切、生动、活泼、投入了自己的一定情感,熟知事件的细微末节,将其作为茶席的题材,往往更能从崭新的角度,开掘出一定的内涵,使茶席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


以茶人为题材

凡爱茶之人、事茶之人、对茶有所贡献之人、以茶的品德作己品德之人,均可称为茶人。爱茶之人不一定是事茶之人,事茶之人不一定是对茶有所贡献之人,对茶有所贡献之人不一定是以茶的品德作已品德之人,唯爱茶、事茶、对茶有所贡献、又以茶的品德作己品德之人,才是世上真正的茶人。

以茶人作为茶席的题材,对茶人不应苛求,古代茶人,难免会因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与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标准茶人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在那个时代,不迷醉于功名利禄,却事茶、迷茶、对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已经是不易之事。同样,对今之茶人,也不该苛求,只要是一个正直的、对茶有所贡献之人,都可在茶席中得到表现。这样,古代茶人、现代茶人及我们身边的茶人,就会源源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眼帘。


a.以古代茶人为题材

古代茶人,历数千年,至今仍为人称颂者,可谓德高望重。神农氏理当是第一人,他屡尝百草,将生死度外,实为古今茶人之楷模。陆羽苦难成人,发奋研读,踏遍青山只为茶,将爱将恨全付一部《茶经》中,是为真圣人。从捻禅师、怀海百丈、圆悟克勤,多少僧佛禅家,修炼苦行,轻言一句“吃茶去”,教多少弟子体味来世今生。卢仝、苏轼、陆游、皎然以诗唱茶,以茶著文,品多少茶之深味,吟无数茶之真情,僖宗、赵佶、明祖、乾隆,痴述杯中佳人,不可一日无茶;看惯金银身边物,不如制成碾、笼、罗、盒供佛前;忽报臂一声圣旨下,从此品茗不煮茶......


b.以现代茶人为题材

现代茶人,有许多是伟人、名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老舍、巴金、赵朴初......人人生前一壶茶,茶事平常也动人。观代茶人,更多的是默默奉献之人吴觉农、王家扬、王泽农、庄晚芳、王镇恒、陈宗懋......他们或著文立说,授业育人,为振兴我国的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以身边的茶人为题材

身边茶人,皆是平常之人。欲以平常人走入我们的茶席,眼前会一下子闪出许多张熟悉的面容。同行、同桌、邻里、亲朋,身边的茶人,都在脑海里装着。他们亲切、平和、真诚、友好,以他们为题材设计的茶席也会传递给人以亲切和快乐。


茶席题材的表现方法

以物、事、人作为题材的茶席,一般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具象的物态语言方式


具象的物态语言方式,是通过对物态形的准确把握来体现。比如表现人,就要精心选择能反映那个人的特殊物品或象征物。如要表现吴觉农,他所著的《茶经评述》就是其典型的物态语言。如反映事件,也同样要精心选择能典型反映那个事件的特殊物品及象征物,如反映唐代的官廷茶事,就必须要有唐代宫廷的茶具及象征物。


抽象的物态语言方式


抽象的物态语言方式,是通过人的感觉系统,即视、听、嗅、尝、触以及心理,对事物获得印象后,运用最能反映这种印象感觉的形态来体现。如表现快乐,可通过跳跃的音乐节奏和欢快的旋律以及茶席中色彩明快的器物和自由奔放的摆置结构来体现。

茶席之美,茶席设计的结构技巧

茶席设计的结构

结构,是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方式。由于茶席的第一特征是物质形态,因此茶席也必然拥有自身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主要表现在空间距离中,物与物的必然视觉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

茶席是由具体器物所构成,包括茶席依存的铺垫之外的器物,如背景、空中吊挂的相关工艺品等,只要属于茶席的构成部分,铺垫与器物之间,器物与器物之间,器物与背景及相关工艺品之间,都存在空间距离的结构关系。

由于茶席的表现形态不同,因此,具体茶席的结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结构还体现着美的和谐,结构美不仅表现为一般的构图规律,还是以茶席各部位在大小、高低、多少、远近、前后、左右等比例中所表现的总体和谐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残缺,都会破坏茶席完整美的结构形成。

茶席设计的一般结构类型

茶席设计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总体包含在中心结构式和多元结构式两个大的类型之中。

中心结构式

所谓中心结构式,是指在茶席有限的铺垫或茶席总体表现空间内,以空间距离中心为结构核心点,其他各因素均围绕结构核心来表现各自的比例关系的结构方式。

中心结构式的核心,往往都是以主器物的位置来体现。在茶席的诸种器物中,担任茶的泡、饮角色的器物——茶具,是茶席的主器物。而直接供人品饮的茶杯,又是主器物的核心器物。由动态演示的审美规律所决定,有时,主器物又以动态表现的中心物为主器物。

中心结构式,还必做到大与小、上与下、高与低、多与少、远与近、前与后、左与右的比例关照。

多元结构式

多元结构式又称非中心结构式。所谓多元,指的是茶席表面结构中心的丧失,而由铺垫空间范围内任一结构形式的自由组成。

多元结构,形态自由,不受任何束缚,可在各个具体结构形态中自行确定其各部位组合的结构核心。结构核心可以在空间距离中心,也可以不在空间距离中心,只要符合整体茶席的结构规律和能呈现一定程度的结构美即可。

多元结构的一般代表形式有:流线式,散落式,桌、地面组合式,器物反传统式,主体淹没式等。流线式以地面结构为多见,一般常表现为地面铺垫的自由倾斜状态;散落式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铺垫平整,器物基本规则,其他装饰品自由散落在铺垫上;桌、地面组合式基本属现代改良的传统结构方式,其结构核心在地面,地面承以桌面,地面又以器物为结构的核心点;器物反传统式多用于表演性茶道的茶席,首先表现为茶器具的反传统样式以达到使用动作的创新化,其次在器物的摆置上也不按传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主体淹没式常见于一些茶馆的环境布置,具体表现为结构大于茶席的空间,器物大于茶具,实用性大于艺术观赏性。

茶席设计的题材及表现方法

凡与茶有关的天象地事,万种风情,只要内容积极、健康,有助于人的美好道德和情操培养,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可在茶席之中得以反映。常见的茶席题材主要有如下几大类。

以茶品为主题茶品特征的表现

a.基品特征的表现

茶,就其名称而言,就已经包含了许多题材的内容。首先,它与众不同的产地,给人以不同地域茶的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如“庐山云雾”,给人以云遮雾障之感;“洞庭碧螺春”,又在人眼前展现一幅碧波荡漾的画面。凡茶产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制茶手艺、饮茶方式、品茗意趣、茶典志录、故园采风等,都是茶席设计不尽的题材。

从茶的形态特征来看,更是多姿多彩。如“龙井”新芽,一旗一枪;“金坛雀舌”,小鸟唱鸣;“汉水银梭”,如鱼拨浪......大凡各地的名茶,都有其形状的特征,足以使人眼花缭乱。

b.茶品特征的表现

茶,性甘,具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茶的不同冲泡方式,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特别是将茶的泡饮过程上升到精神享受之后,品茶便常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借茶的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观,以获得回归自然的感受。如:常以茶的自然属性去反映连绵的群山,无垠的大地、奔腾的江河、流淌的小溪、初升的旭日、暮色的晚霞等。或直接将奇石、树木、花草、落叶、果实等置于茶席之上,让人直观可感与自然的时刻亲近。在表现不同的时令季节上,以获得不同的生活乐趣。如:通过茶在春、夏、秋、冬里不同的表现,让人感受四季带来的无穷快乐。在表现不同的心境上,以获得心灵的某种慰籍。如:以茶的平和去克制心情的浮燥,以求一片寂静和安宁;以茶的细品去梳理过目的往事,以求感悟一切来之易。

c.茶品特色的表现

茶有绿、红、青、黄、白、黑色,正是色彩的构成基色。若画家拥有这六色,即可调遍人间任一色。何况茶之香、之味、之性、之情、之意、之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茶之色,翠碧如玉。春之初景,万木催新。《龙井问茶》:侬一路踏来,青青茶园还在,既已采得绿满萎,何又思归去?在《九曲红梅》里,请问哪家高手,将滇红、祁红之汁和于泥中,再拉坯塑成茶壶、茶杯、茶罐、茶盂、焚香炉?好个红光映照一茶席,如熟透的果儿、李儿,先尝哪一个?如此用茶色作器色,讨巧又可爱。

反之,以器色衬茶色,同样也将茶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宋时建盏,黑釉欲滴,将白色之茶投以盏内,竹筅轻拨,雪花如沫;明、清喜白,景瓷透色。用皑皑薄碗盛满红黑普洱,一白一黑,阴阳描成天地物。

以茶事为题材

生活与历史事件,历来是各类艺术形式主要表现的对象。事件,囊括性强,人与物都可包含其中。事件,还是一种实证,人们纪念它,常能引起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宣泄。事件,又是过去时态,能为今事与后事提供借鉴。茶席中表现的事件,应与茶有关,即茶事。陆羽在《茶经》中就曾用单独一个章节叙述了以往的茶事,日“七之事”。

茶席表现事件,主要是通过物象和物象赋予的精神内容来体现。如以一把“汤提点”(茶壶)、一只黑釉“兔毫盏”和一个茶筅,即可表现1000多年前宋代著名的“斗茶”事件。

可成为茶席题材的事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a.重大的茶文化历史事件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就是由一个个茶文化的历史事件所构成的。作为茶席,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将这些事件一表现周全,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在茶文化史中重要时期的重大事件,选择某一个角度,在茶席中进行精心的刻划,如神农尝草,《茶经》问世、“罢造龙团”等,都可在茶史中信手可得。

b.特别有影响的茶文化事件

特别有影响的茶文化事件,是指茶史中虽不属于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但也在某个时期特别有代表性的茶事而影响至今。如陆羽设计风炉、供春制壶等,都可以通过一器一皿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茶文化的代表性事件内容。

c.自己喜爱的茶文化事件

自己喜爱的茶事,不一定具有完美性,也不一定有什么影响力,但亲切、生动、活泼、投入了自己的一定情感,熟知事件的细微末节,将其作为茶席的题材,往往更能从崭新的角度,开掘出一定的内涵,使茶席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

以茶人为题材

凡爱茶之人、事茶之人、对茶有所贡献之人、以茶的品德作己品德之人,均可称为茶人。爱茶之人不一定是事茶之人,事茶之人不一定是对茶有所贡献之人,对茶有所贡献之人不一定是以茶的品德作已品德之人,唯爱茶、事茶、对茶有所贡献、又以茶的品德作己品德之人,才是世上真正的茶人。

以茶人作为茶席的题材,对茶人不应苛求,古代茶人,难免会因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与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标准茶人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在那个时代,不迷醉于功名利禄,却事茶、迷茶、对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已经是不易之事。同样,对今之茶人,也不该苛求,只要是一个正直的、对茶有所贡献之人,都可在茶席中得到表现。这样,古代茶人、现代茶人及我们身边的茶人,就会源源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眼帘。

a.以古代茶人为题材

古代茶人,历数千年,至今仍为人称颂者,可谓德高望重。神农氏理当是第一人,他屡尝百草,将生死度外,实为古今茶人之楷模。陆羽苦难成人,发奋研读,踏遍青山只为茶,将爱将恨全付一部《茶经》中,是为真圣人。从捻禅师、怀海百丈、圆悟克勤,多少僧佛禅家,修炼苦行,轻言一句“吃茶去”,教多少弟子体味来世今生。卢仝、苏轼、陆游、皎然以诗唱茶,以茶著文,品多少茶之深味,吟无数茶之真情,僖宗、赵佶、明祖、乾隆,痴述杯中佳人,不可一日无茶;看惯金银身边物,不如制成碾、笼、罗、盒供佛前;忽报臂一声圣旨下,从此品茗不煮茶......

b.以现代茶人为题材

身边茶人,皆是平常之人。欲以平常人走入我们的茶席,眼前会一下子闪出许多张熟悉的面容。同行、同桌、邻里、亲朋,身边的茶人,都在脑海里装着。他们亲切、平和、真诚、友好,以他们为题材设计的茶席也会传递给人以亲切和快乐。

茶席题材的表现方法

以物、事、人作为题材的茶席,一般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具象的物态语言方式

具象的物态语言方式,是通过对物态形的准确把握来体现。比如表现人,就要精心选择能反映那个人的特殊物品或象征物。如要表现吴觉农,他所著的《茶经评述》就是其典型的物态语言。如反映事件,也同样要精心选择能典型反映那个事件的特殊物品及象征物,如反映唐代的官廷茶事,就必须要有唐代宫廷的茶具及象征物。

抽象的物态语言方式

抽象的物态语言方式,是通过人的感觉系统,即视、听、嗅、尝、触以及心理,对事物获得印象后,运用最能反映这种印象感觉的形态来体现。如表现快乐,可通过跳跃的音乐节奏和欢快的旋律以及茶席中色彩明快的器物和自由奔放的摆置结构来体现。

来源:茶艺师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