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制作简介

找到约51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采摘的新茶叶要洗吗 自己炒的绿茶为什么不绿

中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大国。大自然中生长着许多茶树。有些人不仅喜欢喝茶,还喜欢自己去茶园采茶。你想清洗采摘的茶叶吗?后面我会带你去了解这个问题,同时我会让你掌握一些炒绿茶的方法和技巧,让你知道自己炒的绿茶为什么不绿。


你想洗采摘的茶叶吗

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不能清洗,需要去除杂质后直接加工,因为清洗后的新鲜茶叶会失去营养,被大量的水污染,影响茶叶制作后的色泽和香气,制作后茶叶的品质会明显降低。如果想把茶叶表面的脏东西洗干净,炒好了泡在水里可以直接用开水洗。

为什么自己炒的绿茶不是绿色的

1.炒的绿茶不绿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和加工工艺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炒绿茶的时候,先把炒绿茶的铁锅烧到锅红,然后就可以把新鲜的绿茶放进锅里快速翻炒了。如果此时火力不足或者温度不合适,会使茶叶变焦或者变黄,使炒出来的绿茶不绿。

2.家里炒绿茶,只能高温炒三分钟左右。炒太久会让锅里的茶变色,炒出来的茶变绿。绿茶炒制时,需要双手带手套反复搓揉锅中的茶叶。如果搓力过小,会影响炒出来的绿茶的色泽,但是搓力过大,茶就会被压碎。

3.将新鲜茶叶在锅中揉捻后,用小火煸制。这时锅的温度在90~100度左右。如果锅的温度过低或过高,也会影响炒后绿茶的颜色。锅里的茶叶用小火炒,30分钟左右就可以炒好。取出后,冷却即可得到炒制好的绿茶。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不需要清洗,可以直接炒制。但是炒绿茶一定要注意温度控制和揉捏的力度,想炒好绿茶,火候必须掌控好。



以上是暖莘茶品牌为您精选整编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暖莘茶简介:
以兴趣为始,以使命为终,暖辛茶始于2011年,由一群中国茶叶爱好者,从最开始的初心:品尽中国茶,万里探寻中国茶文化,交天下茶友的兴趣爱好出发,十年不间断的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后于2021年注册创建中国茶品牌:暖辛茶的品牌是这群中国茶友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对于价值观,使命,愿景的从新认识确立而形成,而诞生。

使命:

用一杯有温度的中国茶温暖世界,让地球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茶的暖心。


愿景:

成为具有全球整合力的世界级中国茶品牌,发扬振兴中国茶文化,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暖莘茶的暖心梦:

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2018年第五期科普游自由行

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茶文化科普知识,让茶文化走近普通市民生活当中,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2018年的科普自由行项目已接近尾声,本年度共有六期活动,今天是第五期活动。通过网上报名,50名市民抽中了本次的南方茶叶商会科普游自由行。

  2018年11月24日,第五期科普自由行活动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主场设在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勐海七彩孔雀茶叶有限公司,由勐海七彩孔雀茶叶有限公司做主介绍。



  在一个小时的“走进科学殿堂,了解健康茶饮”茶叶科普知识讲座中,讲师深入浅出地向市民们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及制作工艺、等级区分,茶叶的储藏方法,茶叶冲泡技巧,如何选购茶叶等有关茶叶科普知识,并让市民参与选茶,品茶当中。


  随后的互动环节,市民们纷纷抢答茶叶科普知识,并就茶叶鉴别、品饮、储存等问题进行了咨询



   工作人员为市民分发活动礼品。



   引领市民们参观了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并安排就餐。



   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民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活动轻松而有趣,既喝到了好茶,也了解到很多关于茶的科普知识,收益良多


协助支持本次科普游活动的勐海七彩孔雀茶叶有限公司获得市民们的广泛好评

何为“广州科普游自由行”?

“广州科普游自由行”活动组织广州地区的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事业科协、高新企业、科普基地等100家单位共同开放科普资源,让市民在旅游中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活动的主题

畅游科学知识殿堂,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2018年南方茶叶商会科普自由行日程

2018年,南方茶叶商会科普自由行还有一次活动:12月22日。

如何报名?

有兴趣参与南方茶叶商会科普自由行的市民,可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选择报名网页上“自由行”专栏,根据指引进行报名。自由行项目需要市民自行前往参与活动,因此请志愿报名的市民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并认真查看具体地址及交通指引。

活动咨询:020-61106629

网上报名系统咨询:020-61106238

http://58.248.6.245:8080/gz_mspst/


南方茶叶市场简介

广州市茶俗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和消费市场:南方茶叶市场。荔湾区现有茶叶商户约6000家,茶叶市场群16个,是广州市茶叶买卖最集中的区域。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石围塘街洞企石路的广州市芳村南方茶叶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形成后,即成为闻名全国的茶叶批发贸易集散地。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划出市场用地11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商铺面积6万多平方米,完成了市场建设总体规划。

南方茶叶市场内汇集了潮汕、福建、云南、湖南、江浙、台湾以及全国各地的三千五百多家茶商,多年来商铺出租率基本达到100%。市场内经营的茶叶和茶具品种齐全,茶叶涵盖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包括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浙江龙井、福鼎白茶、安化砖茶、汕头凤凰单、台湾高山茶等上千个茶叶品种。

南方茶叶市场2001年被定为广州市四大重点专业批发市场之一;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定点市场”,是国家“菜篮子工程”信息报价茶叶类价格信息提供单位;2004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竞争力百强市场”;2005年初被广州市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授予“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2007年被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认定为“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

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简介

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于1997年在南方茶叶市场成立,是国内创办最早的茶叶行业商会,在国内茶行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可以说南方茶叶市场的成长历程,就是南方茶叶商会的成长历程;南方茶叶市场的发展重任,就是南方茶叶商会的奋斗目标。

二十一年来,南方茶叶商会协同政府及南方茶叶市场为茶叶商户服务,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提高了南方茶叶市场的知名度,为推动南方茶叶市场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商会坚持引导茶商守法经营,协调和解决商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商户的合法权益,为茶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以繁荣经济,互相合作,发挥行业优势,促进茶商企业的经济发展为宗旨,使商会成为反映民意的群众性组织。同时,大力促进茶商与横向经济发展的联系,开拓茶行业发展新渠道,充分发挥行业的服务、引导、规范、协调、自律的积极作用。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发展茶叶庄园经济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和安溪茶乡特色建设茶叶庄园。历经十年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庄园经济。发展茶叶庄园经济对促进未来安溪县乃至全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绿色振兴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茶业;安溪;茶叶庄园;模式;成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20(2019)03—012506

作者简介

蔡建明  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杰出中华茶人,全国茶标委观察员,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高级顾问。

吴静旋  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2019年9月11日发布了我国第一个茶庄园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指南》,其中关于茶庄园的定义是:以茶产业为主导,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等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交通便捷,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1]。

实际上,茶庄园是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发展起来的,随着茶庄园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兴起,不仅给茶产业发展增进了新的模式,新的卖点,新的活力,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旅游、体验茶业、增长茶知,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著名的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全国广大茶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很好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安溪县在实施茶叶“庄园化”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安溪县在发展茶产业的策略上所推广的“四化”(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把茶产业的“庄园化”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很显然,做大做强茶业庄园经济,促进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优化发挥,实现茶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聚集,探索山区茶乡庄园经济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重要的产业理论及生产实践命题。

01

安溪茶业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成效

安溪茶业起源于唐末,发展于明清,兴盛于当代。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发明了乌龙茶制作技艺,发现了世界名茶铁观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此技术曾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使安溪茶业名闻遐迩,驰名中外。250多年前安溪人就已经在东南亚建起了初具规模的茶叶销售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业更是创造了一个个业界的奇迹。目前,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年产茶叶6.5万吨,2018年涉茶总产值175亿元[2],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来自于茶业,受益人口达80多万人,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中国产茶县第一位,2019年安溪铁观音以1425.43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4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3](以仅次于贵州茅台酒名列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第二)。茶业对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在安溪茶业的发展史上却是至关重要的四十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安溪一跃成为全国的第一产茶大县,这除了一靠社会稳定,二靠经济繁荣,三靠利好政策,四靠科技进步,五靠资金投入外,还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主要的就是“五个一”,即一把手工程,一系列措施,一条龙机构,一支好队伍,上下一条心。

一把手工程: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始终把茶业作为民生工程、支柱产业来抓。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及时调整茶业工作的发展思路:从“一手抓改造,一手抓增量”到“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从“优质、精品、名牌”到“三步走”(第一步“创名牌,拓市场”,第二步“保名牌,抓质量”,第三步“建市场,组集团”);从“建基地、提品质、拓市场” 到“安溪铁观音 和谐健康新生活”(主要是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五大体系”,即以生态工程为载体,构建平衡协调的生态体系;以健康工程为载体,构建保健养生的品质体系;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构建平和平静的茶文化体系;以品牌工程为载体,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以素质工程为载体,构建永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安溪茶业业态与世界民生潮流融合)。以及积极倡导“四心”(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秉承匠心、上下同心),大力推广“四化”(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加快转型突围,实现“二次腾飞”。

一系列措施:围绕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持茶业发展的措施。主要有:扶持发展铁观音,改造低产茶园,发展茶业专业合作社,茶叶“三品认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叶初制厂房建设,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生态茶园建设,茶业万人培训,茶叶庄园建设等等。

一条龙机构。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安溪县首先从茶业的管理机构改革入手,1978年到现在,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从茶叶科、茶叶局、经济作物局、茶叶公司、安溪茶厂、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福建省茶叶分公司安溪支公司、茶业委员会、茶果局、农业与茶果局都是这样产生的。目前,安溪县从茶业大产业发展出发,先后组建、成立的涉茶机构主要有:茶业管理委员会、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推广站、茶叶科学研究所、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茶叶学会、茶业发展促进会、安溪铁观音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茶叶学校、安溪茶叶艺术学校、安溪县茶文化艺术团、安溪乌龙茶研究会等等。

一支好队伍。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茶业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涉茶各部门、各机构、各团体的人员,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茶业的部署安排,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促进安溪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下一条心。从县、乡镇到村,都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抓茶业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

02

安溪茶叶庄园建设模式及其内容

2009年茶季开始,安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学习和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建设茶叶庄园的举措。2009年至2010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安溪茶业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庄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从而开启了成规模建设茶叶庄园的工作,并且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茶庄园经济的发展之路。

2.1

安溪茶叶庄园建设模式

2010年6月,以县委书记为团长的“安溪县欧洲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学习考察团”远赴意大利、法国葡萄酒主要产区,学习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业自律、质量分级管理、流通管制和品牌锻造等方面的成功做法,结合中国特色和安溪特色开始建造自己的茶庄园[4]。此后,安溪县先后评选出16家魅力茶园(茶庄园建设的初始形态,2012年10月),举办茶庄园节推出庄园茶(2016年5月),组织评选“安溪铁观音十大金牌茶庄园”(2016年10月),倡导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茶庄园建设指南》(2017~2019年)。

截至目前,安溪县已建成云岭、国心绿谷、华祥苑、高建发、八马、绿色黄金、中闽魏氏、添寿福地、冠和、德峰、三和等1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庄园;还有部分茶庄园正在建设之中。全县茶园庄园化管控面积达到2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47%[2]。茶庄园经济正逐步成为茶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新引擎,成为茶文旅结合、茶三产融合的新模式,成为安溪主打的文化品牌和主推的茶业经济业态[5]。

在茶庄园的规划建设上,安溪县注重既和谐统一又和而不同。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让每个茶庄园拥有各自的发展特色。10年的打造,归纳起来大致有3个类型的茶庄园模式:

2.1.1 休闲度假型茶庄园

借助茶庄园的生态优势,以融入自然、制茶体验、休闲度假等吸引游客。如:华祥苑茶庄园、绿色黄金茶庄园、冠和茶庄园、中闽魏氏茶庄园、三和茶庄园等。


华祥苑茶庄园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珠塔,是集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型茶庄园,是安溪县第一家导入欧洲葡萄酒庄园管理运作模式建立起来的茶庄园。茶庄园内有有机茶园、有机茶初制加工厂、评茶室、茶文化馆、观光休闲木屋等。茶庄园不仅可以提供吃、住、玩,还能体验茶文化、采茶、生产、加工等流程。在茶庄园里,游客可以与茶亲密接触,得到心灵的洗礼。茶庄园不仅仅是一个种茶基地,还是一个休闲度假山庄,更是一个茶叶体验中心,让消费者到茶庄园内得以充分休闲体验。

2.1.2 科技引领型茶庄园

借助茶庄园拥有的先进生产设施和技术优势,开展茶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如:云岭茶庄园、国心绿谷茶庄园、添寿福地茶庄园等。


云岭茶庄园前身为国营芦田茶场,是安溪县最早的国营茶场之一和早期外贸定点乌龙茶出口厂家之一。如今的云岭茶庄园是安溪首座国有茶庄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点,以“生态为底色、茶叶为主题、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纽带”的原则,全力打造以茶为主题的集茶科技引领,体验、休闲、度假、避暑等多功能为一体化的度假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立体式的茶叶制作工艺、茶文化体验,感受“看得见的健康、看得到的文化”。为实现现代茶业多元经营,云岭茶庄园采用“记忆中的材料”,以自然朴实的风格对周边景观进行改造,充分保留历史痕迹,还原安溪茶人的记忆与乡愁,让茶庄园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目前,已经初步实现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旅游、会务接待、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庄园。

2.1.3 组织带动型茶庄园

依托产地产品优势,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周边分散的茶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培育自己的品牌,进而带动周边的农民一起增收致富。如:八马茶庄园、高建发茶庄园、德峰茶庄园等。


八马茶庄园地处安溪龙桥开发区,与厦门、同安毗邻,交通便捷,以“高标准生态茶园+观光工厂+茶文化休闲驿站”的模式,致力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庄园。八马茶庄园分为标准化茶园种植区、古今铁观音制作区、华茶文化博览园区、仿古商业区、酒店会议中心区、研发中心区六个功能区,依山而建,生态优越,民族风格鲜明,是一个集标准化茶园种植、加工、茶文化、茶科研为一体;生产、示范、培训、旅游一条龙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东方风格的综合性国际化茶庄园。同时,八马茶业与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通过打造茶庄园发展茶叶庄园经济带动周边的茶农共同致富。

2.2

安溪茶叶庄园建设内容

安溪茶叶庄园建设遵循“政府引导支持、部门业务指导、企业主动建设”的原则,根据茶叶企业各自特点,把握各自发展取向,挖掘现代茶业多元产业功能,促进建设一批集基地生产、茶叶加工、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形象展示为一体、个性特征鲜明的茶叶庄园,推动茶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2]。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2.2.1 打造绿色茶业基地

坚持绿色增长,深入推进绿色、有机茶叶基地建设;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精心组织实施滴灌工程、茶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技术的示范、推广。

2.2.2 打造文化传播平台

建设茶叶初制车间、茶叶品评室、茶文化展示馆、茶艺表演厅等茶文化设施,加强茶文化教育,开展茶文化培训,开发茶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涵养产业的功能。

2.2.3打造旅游观光亮点

依托茶叶庄园自然风貌、茶叶生产工艺、茶文化特色,突出生态游乐、茶事体验、休闲观光、知识培训,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要求,打造茶旅游观光亮点。

2.2.4打造品牌展示窗口

坚持生产与营销的有机结合,依托茶叶庄园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开展多元化品牌体验,推进差异化品牌营销,促进品牌文化内化于质、外化于形,把茶叶庄园建设成为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03

安溪茶叶庄园建设成效及其对策

3.1

建设成效及其启示

3.1.1 茶叶品质提升效果明显

华祥苑庄园茶被选为国宾茶,三和庄园茶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外交部定制专用茶(莫逆之交)、中意建交45周年意大利总统府定制专用茶(丝路知音),高建发庄园茶作为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指定的铁观音产品首选原料。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多场外交活动如2017年9月厦门金砖会议、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会见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国领导人的茶叙外交中,华祥苑茶业、八马茶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3.1.2 茶文旅融合带来新的收益

茶文旅融合已经初见成效。2016年,华祥苑茶庄园生态之旅被评为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2019年,安溪云岭茶庄园被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机构联合评定为全省十三个“避暑清凉福地”之一,2017年,国心绿谷茶庄园被泉州市政府评定为休闲农业示范点。

3.1.3 安溪铁观音消费者正在回归

宜人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质,来源可以追溯的庄园茶投放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安溪铁观音的消费者正在逐步回归。

安溪县在实施茶业庄园化的进程中,也取得了诸多相关的荣誉: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于2014年5月被列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9年8月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单位;安溪县茶叶质量安全管控经验,于2014年11月15日和2019年6月12日先后两次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介绍。2019年9月,安溪铁观音纳入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2019年10月9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茶工作组落户安溪;2019年10月30日,安溪铁观音成为首个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11月2日,安溪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3.1

发展愿景及其对策

3.2.1 发展愿景

茶庄园产地清晰,庄园茶安全可追溯,让消费者购买放心,饮用放心;茶叶庄园建设,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环境优美的茶庄园更有利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茶叶庄园经济对促进未来安溪县乃至全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绿色振兴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下一步安溪县将深入实施茶业庄园化战略,将加大在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资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扶持。若干年以后,安溪县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金牌茶庄园”,庄园化、集约化管理的茶园将占到全县茶园面积的80%以上[6]。力争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面跨越。

3.2.2 发展对策

茶叶庄园经济是发展茶产业的一种新的业态,是茶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尝试,从目前已经建成的茶庄园现状出发,根据《茶庄园建设指南》的基本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2.2.1 做好规划布局

茶庄园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先行,已建或在建的要对照茶庄园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分区,调整优化;未建的更应该做好规划工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茶庄园的定位,力求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3.2.2.2 营造良好生态

良好的茶园生态对茶庄园的打造至关重要,要根据茶庄园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现状,努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2.3 完善茶园建设

茶叶的种植方式,茶叶的长势,茶园的布局以及园容园貌,茶园内部的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以及观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庄园建设必不可少的,必须加以完善提升。

3.2.2.4 配齐服务功能

要做好游客到茶庄园“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让游客在茶庄园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茶庄园的魅力所在。

3.2.2.5 增强体验参与

让游客参与茶的制作,了解体验茶的制作过程,制成的产品让游客带走,可以增强游客参与感和成就感。

3.2.2.6展示茶的文化

茶文化丰富多彩,茶庄园建设离不开文化内涵。要设立独立的展示空间,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技艺以及茶庄园的特色等,丰富游客的休闲度假品位。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DB35/T1857—2019茶庄园建设指南[S].福州:2019.

[2] 中新网.唱茶歌祭茶山“中国第一产茶县”喊山开茶[EB/OL].(2019-04-20)[2019-06-11].http://www.chinanews.com/cj/2019/04-20/8814894.shtml

[3] 铁观音100茶叶网.安溪连续10年位居全国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1425.43亿元品牌价值[EB/OL].(2019-07-29)[2019-08-11].http://www.tieguanyin100.com/cha/17897.html

[4] 林甜甜,苏少民.安溪:打造特色茶庄园品牌  推动产业“二次腾飞”[J].中国品牌,2016(11):88-91.

[5] 吴清远.小树叶撬动大产业[N].福建日报,2018-05-26

[6] 梁晶璇 郑琼娥;安溪茶庄园发展路径探索——以法国酒庄为借鉴[J].中国茶叶加工2019(3):9-13

注:内容转自说茶ShowCha,作者蔡建明、吴静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