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外贸

找到约1,098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从茶产区政府到茶企:论茶叶外贸的正确打开方式

国盛茶兴,当前中国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欣欣向荣的产业背景下,下一个机遇涌动的发展新蓝海,无疑是更为广阔的全球大舞台。

以国际化视野看待茶产业发展,“说茶”推出“国际茶视野”专题策划,此篇聚焦茶产区政府及茶企的外贸情况分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出海已成茶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的“必选项”。大势已至,茶产区外贸发展“千帆竞发”。

据海关统计,2024年1—2月,我国茶叶出口56,763吨,同比上涨10.9%,金额2.21亿美元,均价3.90美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11.7%和20.3%。可见,茶叶出口额虽有所下滑,但出口量增速持续回升,茶叶外贸发展或将回暖。这一良好态势,归结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恩施州首次开行至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列车。(图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蔡俊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各茶产区政府和茶企依托国际舞台,力争实现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二者持续实施促进出口的相关举措,助推茶叶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复盘其出海之路,“说茶”特连线多个出口代表性茶产区政府及茶企,进行茶叶外贸布局的可行性探讨。

扬帆四海

茶产区政府是这样发力外贸出口的!

出口,向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引擎。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为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茶产区政府综合施策稳外贸,增强茶叶出口韧性。回首2023年,各茶产区均交出亮眼的茶叶出口“成绩单”:贵州黎平县“组团出海”实现茶叶外贸出口亿元增长、福建龙岩茶叶年出口值首破1亿元、江西婺源县自营茶叶出口总额为6.25亿元,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七成……从数据来看,茶产区的出口情况较为良好。追根溯源,作为茶产区出口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如何精准发力,扩大茶叶出口?跟随“说茶”的视角,洞见茶产区政府的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各大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次序按行政区划排列,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四川高县:释放政策“组合拳”红利

高县,是四川宜宾的茶叶主产区,曾被誉为“全国商品茶出口基地县”、全国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县。截至目前,高县茶产品远销摩洛哥、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月5日,高县首单46吨出口茶叶起运中亚,迎来茶叶外贸出口“开门红”。

△高县46吨茶叶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图片来源:高县融媒)

高县茶叶出口发展至今,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高县围绕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从种、管、产、加、销五大环节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强茶叶外贸出口竞争力。同时,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县政策“组合拳”红利不断,以促进全县茶叶外贸可持续发展。

譬如,按照《高县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政策》,可知其鼓励县域内注册的茶叶企业自营出口茶叶,对实现出口“零突破”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同时,由于茶叶交易回款存在周期,为解决茶企流动资金紧缺问题,高县还出台了贷款贴息贴费政策,对企业新增贷款,按实际贷款额当期LPR利率的50%予以贴息补助。正是高县一系列的鼓励政策,茶叶外贸才得以平稳发展。

贵州湄潭:完善融资渠道

茶产业,是湄潭的“一把手”工程。一路走来,湄潭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多方位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发展的不同层面,需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在茶叶出口这一维度上,湄潭进行了相应部署。其采取拓展海外市场、打通多条服务出口企业的融资渠道等多重举措,助推湄潭县乃至整个贵州茶业加速发展出口贸易。


△湄潭茶园(图片来源:遵义发布)

供应链融资,向来是茶叶出口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湄潭专门建立了“茶叶出口及特色产业专项贷”。2023年,其利用2022年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与农商行合作,通过杠杆撬动放大贷款到1亿元,合计为出口贸易企业放贷4360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出口贸易的流动资金压力。同时,湄潭还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对接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银行、证券、保险、资管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打通金融服务链条,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积极为出口茶企争取流动资金。在湄潭县政府的多项扶持下,2023年湄潭县茶叶直接出口额为4017.2万美元,位列贵州省县域第一名。

湖北赤壁:加紧市场开拓

开拓外贸市场,是推动茶叶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众多茶产区加快出海的脚步,抢占海外市场“蛋糕”,赤壁不外如是。

赤壁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赤壁青砖茶是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东风,赤壁在周边国家开启茶叶出海的部署。国际展会作为茶叶外贸的窗口,自然成为赤壁出海的关键一步。近几年,赤壁积极组织一众茶企参与国际展会,以对接国际市场。例如2023年莫斯科国际食品展上,赤壁与多家茶叶贸易商达成合作意向,并与俄罗斯茶叶之路公司、大连锁商超LIBREDERM、授权羊楼洞品牌俄文版系列产品、开展俄罗斯本土电商活动等方面事宜达成最终协议。中东(阿联酋)供采活动中,赤壁更是成功走进阿联酋农产品贸易市场,其所打造的赤壁青砖茶产品、红茶袋泡茶、绿茶袋泡茶、藏红花调味茶产品等均受到高度关注。

△赤壁青砖茶走进中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图片来源:赤壁市宣传部供图)

在拓宽茶叶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赤壁还主动架起对外交流的桥梁,建设外埠营销窗口。据了解,赤壁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设立青砖茶展示营销窗口,设立2家跨国砖茶销售公司。奋楫扬帆终结硕果,赤壁的茶叶市场开拓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其茶品已销往俄罗斯、阿联酋、摩洛哥等多国,并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掌握增长密码

解锁茶企出海新姿势

茶产区政府,是推进茶叶外贸的生力军。但产业发展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企业也是推进茶叶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解部分茶产区的出口历程,茶企的外贸方式也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林恩茶业:搭建出口供应链

作为国内第二大茉莉花茶出口商,近年来,林恩茶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实践中,围绕茶的现代仓储物流配送,先进工艺拼配,智能化分装等方面,创新打造林恩茶产品城市供应链、品牌价值链和新的商业模式,逐步走向“双向奔赴”的茶业融合发展道路。

茶叶供应链的管理需要全局观和战略视角。林恩茶业的创始人袁利人表示,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充分发挥集约化管理效能,跳出了仅在南昌做江西茶的单一思维,将视野和格局拓展至全球范围。时至今日,林恩茶业成功构建起一个服务于全球茶商、产茶国以及消费国的供应链体系平台。

正是贯彻着这一全局思维,林恩茶业在为海外输送中国优质茶品的同时,也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放在战略首位。不仅在原叶茶的基础上融入海外红茶、草本和花果元素,研发出大量的创新茶品;同时,为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林恩茶业还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造了茶研园、现代城市工场、城市茶客厅以及海外亚马逊旗舰店等创新产业业态。截至目前,林恩茶业服务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伙伴客户,涵盖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等地区。

△(图片来源:林恩茶业)

贵茶集团:践行“干净茶”理念

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已然成为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为缓解这一出口问题,无数企业以高标准和严苛检测把好茶品质量关。贵茶集团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让天下人喝干净茶”,是贵茶集团一以贯之的企业使命。为做深做实这一理念,贵茶集团持续在茶叶的品控和质量上聚力前行,确保茶叶的内质和表面均做到“干净”。据了解,其不仅统一进行种植管护和农资采购,确保每一粒茶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都符合欧盟标准;还统一进行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和包装销售,保障从茶青到成品,生产全程不落地。管控过程中,贵茶集团会将所有的茶叶数据录入公司“茶源大数据管理系统”,让消费者喝的每一口茶都能追本溯源。

△贵茶集团茶园(图片来源:贵茶集团)

除企业自身内部不断优化管控体系外,贵茶集团还注重外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其通过“龙头企业+联盟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贵州境内61家茶企组成贵茶联盟,辐射14万亩茶园,建立了一套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溯源的管理体系。在贵茶集团“同质同标,同厂同线”的实践下,2023年11月,其顺利成为中国茶行业第一家通过SGS欧盟标准认证的企业,降低了出口国家对茶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百岳茶业:深化科技赋能茶叶出口

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茶叶出口的关键因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大潮中,百岳茶业始终坚持走科技赋能茶叶出口之路,踏浪前行,出口茶销售持续稳步提升,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茶业百强企业”。

为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实施企业转型升级,百岳茶业以建立全自动生产链和产学研合作两方面为抓手,以科技为源动力,力图将夹江茶带出国门。在建立全自动生产链上,百岳茶业改变手工采制名优绿茶为主的传统茶园生产模式,自主设计并建成全国首条立体布局的全自动化精制眉茶(出口绿茶)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整条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规模化、清洁化、节能化的“四化”协同,极大提高了茶叶采摘机械化的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成本。

△(图片来源:百岳茶业)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上,百岳茶业不仅建立了市级(优秀)专家工作站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分别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项目合作。研发过程中,百岳茶业立足夏秋茶产业链的科技研发,并以出口绿茶加工工艺和产品研发为基础,加大内销茶市场和衍生产品的开发,保证稳定的茶品品质,进一步巩固茶叶的销售渠道。

专家解读:

茶叶出口之路如何行稳致远?

尽管茶产区政府及茶企等多方共同施策。但从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我国茶叶出口并非易事。联合国经济旗舰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024年的2.4%。要想谋得进一步的出口增长,仍需稳步推进各项策略,蓄力前行。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茶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蔡军指出,中国茶始终是具有潜力的赛道之一。但受国际环境影响,茶叶出口仍处于成长阶段,有待茶界多方献策聚力,共同将中国茶推向国际市场。为此,蔡军从茶产区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茶叶出口建议。


政府方面

为进一步扩大茶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政府需要有效地组织茶叶企业和品牌,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并在必要时提供扶持政策,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茶叶的品质和价值。

企业方面

蔡军指出,现阶段,尽管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偏低、利润较薄的挑战,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品牌企业依旧在茁壮成长。这些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也将成为引领中国茶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1、建立自有品牌。茶企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建立自有品牌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茶企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和价格体系,获取合理的利润。还可以树立鲜明的标识,进而吸引并培养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2、加快提升茶叶品质。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茶叶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快提升茶叶品质。因此,建议茶企在推行出口业务中,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在有机微生物清洁化生产方面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以提升茶叶品质。

国盛茶兴。蔡军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茶叶将走向品牌化、国际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道路,成为消费主流,而茶产区政府和茶企也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现阶段,在多方的努力下,一幅幅茶叶出口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在生成,未来,中国茶叶外贸或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叶第一县”再创新绩!湄潭上半年茶叶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90%

日前,记者从湄潭县商务局得知,2021年1-6月,湄潭县完成外贸直接出口2100.41万美元,其中茶叶1815.27万美元,同比增长390%;成功申报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2021年茶叶出口有望突破5000万美元。

今年以来,湄潭县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要求,依托“中国茶业第一县”产业优势,聚焦茶叶外贸出口企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为企办实事”,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狠抓质量安全、市场对接和服务保障“三个关键”,致力于打通茶叶外贸出口企业在产品品质、产销对接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堵点难点痛点,推动茶叶外贸出口再创新绩。

据了解,茶叶外贸出口对产品检验标准较为严格,受制于茶叶出口标准不符、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守牢茶叶质量安全成为出口关键。湄潭县严格落实茶园管理“三统一”措施,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资源,建立网格化联防联控机制,由县、镇、村、组、企业划定包片区域,建成有机茶园4.85万亩、欧标茶园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4万亩,有效保障茶叶出口原料供应。同时按照《茶叶加工技术规程》《湄潭县茶叶加工十要十不准》等要求,加强企业生产常态化监管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技改升级,提高茶叶加工清洁化和标准化水平,发展SC认证企业88家,ISO认证企业24家,HACCP认证企业23家,有机茶认证企业13家。并围绕茶叶包装加大本地供应链企业的招引培育,建立物流运输专区,完善冷库等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加大物流服务保障,确保茶叶物流运输高效环保。

作为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三不沿”内陆边远地区,受制于本地茶叶的知名度不高以及对国际市场需求掌握不足等因素,实现产销对接成为出口关键。湄潭县整合108家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合作社等力量,成立湄潭茶叶高质量加工联合体(出口茶贸易加工联合体)以及出口茶贸易决策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各方加速产业融合,推动发展茶叶初精制、茶叶深加工、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抱团共接外贸出口订单。并成功举办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唱响“中国茶业第一县”知名度、美誉度。同时,点对点为企业提供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茶叶出口基地备案等服务,全县已有115家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已完成出口基地备案企业2家共10800亩。

此外,茶叶外贸出口贸易属于薄利多销行业,受制于资金占用大、回款慢、退税慢等问题,湄潭县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成立县茶叶贸易出口工作专班、制定出台《2021年茶叶出口贸易工作计划方案》、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推动银行扩大信贷额度,为企业做好出口退税保障、政策资金保障、银行信贷保障。去年以来,湄潭县协调银行帮助七味茗香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解决了450万元的资金难题,有力支撑起了来自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地的客户订单,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实现出口600万美元。

来源:贵州新闻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如果单从出口量和影响力来说,这个半部史的说法并没有说服力。但事物往往具有两方面,一面人所共知,另一面鲜为人知,有时回望历史恰是如此。

近代中国茶叶出口,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一是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条线最为知名,它开拓茶叶影响力的疆土,欧美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甚至因波士顿倾茶事件等史实,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历史进程。

另一条线微小而隐秘,它的出口大多是对“自己人”,浸润几代华人衷肠。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社会传统,若不是万不得已,背井离乡并不具有道德正当性,而远赴海外更是难以想象的,这条线的出口量虽占比不多,但说半部史足矣。

▲一杯六堡浸润几代华人衷肠,马来西亚茶艺协会成立十周年纪特刊中,描绘六堡茶在南洋时的画面

1、下南洋与六堡茶

六堡茶的产地广西梧州,地处岭南一带,去考察之前,我并不熟悉那儿的历史,明成化元年,设两广总督驻梧州。这确实令外人惊讶。如同此地的六堡茶。

茶叶影响了近代世界的进程,对于中国,它的节点是鸦片战争。

此前英国虽为海上霸主,但对未知的晚清尚还忌惮三分,由于茶叶等交易的长期逆差状态,最终打破了僵局,英国人缺钱,但还想喝茶,因此想到了贩卖鸦片。

六堡茶的出口,并不是这条线的主要茶类,没有影响到世界历史的进程,而是在这段宏大的历史轴轮里,安居于另一条次线,熠熠发光。

▲六堡镇合口码头,三面浮雕记录着以前出口的三个节点,六堡—广州—南洋

明末到民国时期几百年间,无数的福建和两广华人,远赴遥远的东南亚,史称“下南洋”。他们或躲避政治动荡带来的灾祸,或秉承传统思想中光耀门楣的寄托,离家远行,开创前路。

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政局动荡,加上东南亚矿业发达,南下人数剧增,据统计,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下南洋人数达到高潮,输出华工达200多万人。

人类每一次迁徙,都会给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和感伤。这些人有坚强勇猛的意志,却又如此无力渺小。

前往马来西亚的矿工给人的感觉更是如此。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而六堡茶在其中默默地记录着这一切。

南洋炎热、潮湿,加上长期的体力劳动,华工容易患上中暑、风湿、关节炎等病症。六堡茶名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两广人的家乡茶,历来就有消暑热、祛湿气的说法。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六堡茶受到越来越多矿工的欢迎。

马来西亚茶叶商会会长、广汇丰茶行第四代继承人刘俊光也说过,六堡茶在南洋之初,是被当成药来喝的。每天饮用大量的六堡茶,成为那时华工的日常必需。

台湾著名茶人罗英银曾这样描述:“在矿区泡六堡茶很简易,煮一锅水待水滚后丢下六堡茶焖一下便可舀取,矿工排队一人一壶茶,左手提粥,右手提茶进矿山。六堡茶不仅是慰藉大陆人(特别是两广人)的思乡之苦,也是矿工们重要的保命良液。”

甚至后来,马来西亚的矿区出现了这种现象,每当矿场招工时,矿场主都会强调“有六堡茶免费供应”,否则难以招工。

正因如此,矿场主们才从广西梧州大量购进六堡茶,并以硕大的茶缸储存,每家矿场都会储备上十余缸六堡茶,以供工人们每天饮用。马来西亚锡矿全盛时期,六堡茶也顺势被大量引进马来西亚,开创了一段味觉情缘。

思乡与保命,确实是当时华工生命中很重要的两个命题。时光荏苒,如今我们很难想象离乡者在那时所面临的艰难,而一杯熟悉的茶汤下肚,那种慰藉或能从味觉上感同身受。

▲上世纪六十年代,梧州中茶出口外销东南亚的工体铁罐

2、广汇丰、梧州中茶与家国使命

清末(1911年),35岁的广东人刘大志离开故土,如许多人一样,他来到马来西亚当锡矿工人,17年后,靠着自己的打拼,在吉隆坡的火治街创立了后来红遍马来西亚的广汇丰商店。

起初,广汇丰经营菜籽、药材、茶叶和烟叶等生意,也兼为同乡将金钱和猪油汇回中国乡下,所以取名为广汇丰。据刘俊光介绍,他曾祖父乐善好施,重情重义,当年有新客同乡到吉隆坡必先到广汇丰暂时落脚,再寻觅他处。

这是华人在马来西亚谋生创业与六堡茶相关的故事之一,也是乡情的见证,家族兴盛的开始。

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里,家国同构,国是大的家。追溯六堡茶的外贸历史,其实我们能清晰看到,那熟悉的家国命运抗争的心灵史。

六堡茶外销南洋,是华工们的思乡保命良液。而在另一端,它的源头之一的六堡镇,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画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流转不断变迁。

四月初,我们在去六堡镇的路上,汽车行驶于狭窄的乡村公路,随着大地的躯体蜿蜒起伏,两旁草木丛生,时而遮天蔽日,时而视野开阔,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古时道路不通,那里唯一河道连通海洋的时空意义。

那时每当产茶季节,大量茶叶从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

一边凭六堡茶联系世界,另一端靠六堡茶思念故土。家与国,都融进了一杯六堡茶里。

▲上世纪90年代,梧州中茶的代表在马来西亚考察,与广汇丰工作人员合影

广汇丰茶行第三代继承人刘伟才曾回忆:“当时广汇丰主要是卖六堡茶为主,广东、广西籍的华人,无论是日常饮茶解渴,还是饭后消食养胃,都习惯喝六堡茶,于是我们就在店面门口最显眼的地方,设了一个六堡茶专柜,专门销售六堡茶。”

解放前,货源多是广东或者香港茶商那里拿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亚洲都被法西斯的阴霾所笼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六堡茶供需两端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世界进入新的历史轨道,但“落后就要挨打”余音在耳,整个中国百废待兴。

梧州之所以在古时能成为两广首府,其实与它拥有三江交汇,黄金的内陆河道运输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这也是在交通闭塞的时代,六堡茶能走向东南亚以及整个世界的重要因素。

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茶叶公司在梧州成立支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梧州中茶开启了六堡茶新的角色和使命。

当时受战争影响,1950年六堡茶的出口量仅为10吨。这个不仅是对六堡茶茶业本身,还是对整个国家的复兴重任来说都是不够的。

直到1953年,梧州支公司开始对六堡茶实行挂牌收购,六堡茶出口量开始回升,1953年就达到了1110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梧州中茶出口给广汇丰的特级六堡,当时六堡茶的外销一般用这种大包装,海外有的茶行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小包装再出售,形成自己的小品牌。

此时,马来西亚的锡矿产业虽不复当年勇,华工后裔也早已在当地落地生根,对一些人来说,六堡茶不再是保命茶,而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供需关系业已形成,梧州中茶开始与海外市场建立广泛联系。由于相关政治因素,马来西亚当时进口中国茶叶需要相关证件,随后广汇丰、联隆泰等七家茶行组成“岩溪茶行(马)有限公司”申请获得入口准证牌照,东南亚的六堡茶进入梧州中茶时代。

可以说,从这之后,直至2005年外贸茶叶出口许可证管理取消以前,整个东南亚进口的六堡茶都是梧州中茶出口的六堡茶。

那是属于出口创汇的时代。梧州中茶里的年轻人说,觉得以前一个老领导很神奇,以前拓展业务,一身华丽衣服,风风火火,像交际花一样,现在退休了,身着朴素,过着极为平常的生活。这便是时代的印记,那时一切崭新,人人充满斗志。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广汇丰茶行进门位置摆放的还是六堡茶,品种从传统的茶饼、散装茶叶,到近几年出现的新包装茶砖、袋泡茶等,这些六堡茶主要来自梧州中茶。

而在梧州中茶靠着港口的办公室内,进门正对的那面墙上挂着许多生产资格证书,梧州中茶的总经理张均伟说,这里面他最看重左边的两个证。其中一个是出口基地备案证书。

这个证是质量安全的标志。这也是新时期,向前开创的动力。

▲梧州中茶当年出口的六堡茶,会根据不同的茶行写有不同的代码唛号,余生祥的外包装中,我们能隐约看到Y的大写字符,这是当时一种有趣的特色

3、见证香港股票的疯狂

1973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对六堡茶来说是春天,但对香港人来说却是噩梦。

梧州中茶与香港的贸易始于上世纪50年代。香港德信行作为代理合作伙伴,进行对港、澳、台地区的转口出口业务。六堡茶也于那时风靡港澳地区,被香港人称为“陈茶”。

上世纪六十年代,梧州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数年以来出口总额持续下降。直到1973年,大陆政府恢复对外出口,贸易有所扩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梧州中茶销往香港的六堡茶,被称为“陈茶”,汤色是六堡茶正宗的“红、浓、陈、醇”

那年,广西梧州土畜产支公司(现梧州中茶)出口茶叶货值达59万美元,比1972年增长22.03%。

此时香港正熟睡在用金钱编织的席梦思上,连续几年的股票“牛市”,增长了人们不劳而获的欲望,资本时代,人人都被赋予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连茶行业也不能幸免,过去在茶叶行购买股票的人数很少,股票的价格不断抢升,茶叶行内购买股票的人数激增,此时超过50%的香港茶叶行涉足股票市场,茶叶经纪们每天到经销商店面询问茶叶与股票行情。

香港本就有喝茶传统,而据港英统计,当时酒楼、茶叶行是香港茶叶消费的主要场所,占了茶叶消费总额的七成。

股市狂飙,这种错觉就像是荷尔蒙,让人兴奋躁动。很难想象,人们一面喝着清幽的茶汤,另一面满脑子充斥着阿拉伯数字,以及各种算数题。

上帝让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香港经历了漫长的疯狂的“牛市”后,在1973年还是迎来了其历史上首次的大股灾。

1973-1976年间,德信行每月定期寄往广西梧州土畜产支公司的《茶叶市场简报》(德信行有限公司编印,1973,现存于梧州中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段历史在茶叶市场上的影响。

▲德信行当年每月定期寄往广西梧州土畜产支公司的《茶叶市场简报》,是观察香港茶叶市场珍贵的材料

“三月”,本月香港茶叶本销生意全面放慢。除个别脱销疏缺品种市道保持外,其他均转淡,主因香港通货膨胀急剧发展。

“四月”,梧州口岸货源不继,供应再度紧张,月内仅到少量六级,连同库存全售清,至此六堡茶已无库存。

说来也奇怪,1974年,随着资本世界出现经济衰退,香港与澳门经济下行,对于茶叶的需求锐减,导致茶叶价格稳中趋跌,各类茶货底积压,各商行为减少积压而缩减进货。然而,中茶六堡却在逆市中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状态。

据德信行统计,中国土产畜产公司(现梧州中茶)1974年对香港出口六堡茶222.75吨,货值19.6万美元,比1973年增量16.1%。历史就是这么奇怪。

在梧州,你可以听见当地人这样说,这里就是小香港啦。确实,梧州与香港紧密相连,更是这个地方六堡茶的福地,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六堡茶随着香港人的推崇,进而影响着整个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

比如,1984年3月,中土畜总公司(现梧州中茶)和香港德信行联合在香港举办首次“中国特种茶出口洽谈会”。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与会的客商约400多人次,共成交特种茶3274吨。

而上世纪80年代,日本黑茶风潮兴起,六堡茶进入日本学界的视野,其中黑茶专家将积祝子教授就曾在一篇论文中说起,对于六堡茶的滋味口感来说,“这可是香港和广州不可欠缺的一种茶。”

所以虽无直接史料研究证明,六堡茶传入日本是因为香港,但其对这种传播的影响是一定的,后来六堡茶的保健功效被日本学界发掘,这就直接推动了梧州中茶的黑盒六堡茶,以神奇中国茶姿态风靡日本。

▲当年梧州中茶出口的部分产品,其中有“外贸三君子”——山水盒、黄盒、黑盒

4、尾记

如果说,大量出口到欧美的红茶在英国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而六堡茶在南洋却是外出华工们思乡保命之物,从人生际遇来说,后者更令人动容。外贸史一方面是经济,另一方面则是家国流变的心灵史。

文章来源于:六堡茶大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