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店的开启历程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大山深处,一个汉子苦苦的追求

品八仙云雾茶 悟人生沉浮事

—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显春

“八仙云雾",一个夺人浮想联翩的“仙镜” 。八仙云雾茶,原名“八仙茶”,产于陕南平利县八仙镇鸦河一带,因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故而得名。那么,这里是怎样的一个“仙境”?

古老传说 为“八仙云雾”蒙上神秘面纱

“入山无处不飞翠,八仙云雾百里香”。八仙镇,位居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巴山主脊,这里群峰矗立,气势磅礴。古时传说,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云游四海时,被巴山深处幽静奇异的风光所迷恋,曾留步于此。至今在八仙镇与岚皋县接壤的神仙台之顶,还存有汉钟离与铁拐李的棋阵遗迹。后来在这座山脊深处,荒无人迹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个大屋,屋内还有野炊的痕迹。它的周围古木参 天,树上留有8位仙人的大名,“八仙”地名由此而得。

再说平利县,平利县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被称为“女娲故里”,又是一个仙气满满,令人想往的地方。早在唐代,平利就是历史悠久的茶乡,更是全国八大茶区之一。

八仙云雾茶的主产地——八仙镇鸦河一带,但是,原来 这里并不产茶。相传300多年前,清康熙年间,移民张氏由湖南带来茶种,种在鸦河村磨子沟。由于这里气候适宜,茶树生长繁茂,茶香袭人,茶叶品质极好,不几年就被人们栽遍 了东山西沟。新中国建立后,又不断发展,时至今日,现有茶园20000余亩,无论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县11个产茶基地 乡之首。

因为要去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采访,想象着神话传说“八仙过海"里的八位仙人,腾云驾雾来到平利巴山中,寻一处清新雅致之所,品茗、下棋、赏月、聊天,静看云卷云舒的悠然自得,竟不禁有些期待早日成行。

走进平利 採寻“八仙云雾”茶

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主 要出品的八仙云雾茶叶,就种植在松鸦乡海拔1200-1600米的大巴山里。作为陕西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自有茶园基地820亩,流转茶园面积1020亩, 辐射带动鸦河茶园面积20000余亩, 5289平米的办公及厂房面积中,就有蒸 汽热杀青清洁化名优茶加工生产线两条,产品覆盖八仙云雾绿茶、八仙云雾毛尖、八仙云雾红茶、八仙云雾黑茶和八仙苦养绿茶、富硒香茶、绞股蓝、蜂 蜜和其他农产品分拣中心,仅冷藏库就达3000立方米

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让“八仙云雾茶”闻名遐迩?又是怎样的一段历程铸就了它的辉煌?带着疑问,我们駆车数百公里,一路翻山越岭,经市过乡,在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寻访到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

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就座落于平利县八仙镇狮坪街洞宾南路。“八仙 镇”、“洞宾路”,连地址都迷漫着一 股仙气儿。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它的面前。一进门,满墙的贫困户帮扶信息, 一下子把我从想象中拉回,让人以为到了某个政府办公室。墙上“勇担社会责任,聚力产业帮扶”几个醒目大字告诉我们,这里的确是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 司在八仙镇的办公室,公司掌门人罗显春接待了我们。

罗显春,温文而雅、爽朗干练,是初见时给人的印象。满口纯正的平利口音,证明他是一个地道的平利“土著”。短暂的寒暄过后,罗显春就和我们聊起茶来。谈起茶,罗显春如数家珍,从茶叶的种植、制作,到茶叶的经营、销售;从接手茶叶公司,到上门收茶、与贫困户打交道、做朋友的种种历程……让我们随着他的讲解,思绪起起落落,浮浮沉沉。

茶事,把我们三人与门外的喧闹隔绝开来,他的做茶历程可谓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啊!

供销社改革 罗显春临危受命

说起罗显春的“八仙云雾茶”,这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罗显春的人生真是多姿多彩,做茶叶前他干过售货员、 出纳、会计、副主任、主任,妥妥一个真正从基层走出的干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罗显春所任职的八仙供销社已严重亏损,面临改制。在谁也不看好、谁也不愿接手的情况下,时任副主任的罗显春被上级任命为供销社主任,命他把改制进行下去。

经过两年地不懈努力,他力挽狂澜,大刀阔斧,圆满完成了八仙供销社的改制任务。结果是,供销社由原来的一百多人到最后剩下四人留守代购蚕茧维持基本生活,加上罗显春这个主任, 共五人。

在工作生活进入了慢节奏后,罗显春又带领着几个职工,对八仙的市场和行情做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和分析。他们从八仙的当地土特产入手,几年下来, 供销社生机再现,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茶厂成立 罗显春再挑重任

就在一次为供销社外出釆购途中, 罗显春碰到了时任八仙镇镇长。无聊的旅途中,镇长和他聊起了八仙的经济发展以及八仙的茶叶。对八仙茶叶早有想法的罗显春和镇长侃侃而谈,聊了一路。下车的时候,镇长告诉他:“乌金乡并到镇上来了,原乌金乡上的茶叶厂也并过来了,你去当个厂长吧!我看你行!”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一份任命文件就送到了罗显春的手里,任命他担任八仙名茶开发公司经 理。

当时,罗显春的妻子吴传兰看到这个红头文件,不禁泪眼婆娑,当时也是这么一个红头文件,让罗显春当上了供销社主任,结果是往事不堪回首。现在罗显春又拿回来一个红头文件,这让她不由地担心起来。可是罗显春安慰妻子:“上一次是解体一个单位,这一次是要筹建一个单位,不是一回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04年,罗显春又一次走马上任,任职八仙名茶开发公司经理。然而,此次任职,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拐点,也是他与茶结缘,开启茶事之旅的起点。

首战告捷正宗“八仙云雾”茶新鲜出炉

如果说供销社的改制是做“减法” 的话,那么重建八仙名茶开发公司就是要做“加法” 了。八仙名茶开发公司,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 “八仙云雾茶”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级金奖,但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几易领导,到罗显春手里时,已是“四无公司”:无厂房、无基地、无机械、无资金,一切要从零开始。

又是一个“烂摊子”,又是一次 “创业史”;再一次考验,再一次的煎熬,摆在罗显春的面前。天生就有股子掘劲儿的罗显春,决定再拼一把,他先从茶叶的加工入手。要加工茶叶,就要有厂房车间、技术人员、制茶设备,这些从哪里来?

只要你想做事,一切皆有可能。在鸦河的一所小学校里,罗显春找到了一间房子,做为办公室和包装车间,又在房屋外面,自已搭了一个大一点的偏厦做加工车间。

随后,罗显春去找制茶技师张科范。张科范是最早的制茶技工之一,曾在原茶叶专家刘成浩的指导下,系统学习过制茶技艺,还炒制了参与国家评比的“八仙云雾茶”评比样茶,并获得了金奖。由于原本就认识,又了解彼此的为人,罗显春真诚相邀,张科范便欣然答应。就这样,一个热衷制茶的茶技师与一个想做事情的实干家,完美结合, 联手搞事了。

技术有了张科范,只剩配备机械了。经了解,制茶三件套置齐,最少得两万块。没钱怎么办?虽然很努力地在亲戚处千挪万借,也没有凑够,只好去银行贷了三万元,购回了制茶设备。

春茶开釆前,一个茶叶加工厂的简易装备与人马安排就绪。罗显春、张科范和工人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大干起来。而罗显春则一边督促着连夜安装调试机器,一边亲自到茶园收购鲜叶。收购鲜叶可是制叶的重要环节。

罗显春知道茶农们关注的是价格和结款问题。他就天天去收购鲜叶。价格按鲜叶质量等级定价,最重要的是结现金。由于很多茶叶收购者都有拖欠茶款的情况,尤其是鲜叶收购,拖欠更为严重。因为手里有贷款买设备后的余钱, 他现收现结,首批鲜叶收购就收到了近五百斤。

茶叶收购上来,就马不停蹄地让人连夜炒制,干了一个通宵。在人们还没从睡梦中清醒时,第一批鲜叶成茶了。成功与否,在此一举了。

数十天的辛苦与劳作,换成眼前青翠碧透的茶汤,香气氤氤,沁人心脾。罗显春和张科范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望着袅袅升腾的热气,呆在了那里:“这就是’云雾茶'?”直到几个围观等候的茶农端杯品尝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齐道:“好茶!的确是我们“八仙云雾”茶的味道。”张科范果然出手不凡,不愧是参与过炒制金奖茶样的技师。罗显春一直紧蹦的心终于放下,数日的艰苦卓绝,今日修成正果,这神圣而又令人敬畏的茶汤就是“八仙云雾”茶。

那一年春天,罗显春的茶叶加工厂 几乎收购了鸦河大部分的鲜叶。

发现冒牌• “八仙云零”路在何方

经过几年的发展,八仙名茶开发公司逐渐走入正轨,已开始面向市场销售,业绩还算不错。当时的平利县八仙名茶开发公司,隶属于平利县女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县上相关部门的要求,罗显春的八仙名茶开发公司虽然生产八仙云雾茶,但必须要统一在平利县女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之下,打造女娲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 参加展销。

2007年,安康市举办了一个茶叶展销会,罗显春接到通知,也去参加。在展销会上,八仙名茶开发公司以女娲牌展销了自己的八仙云雾茶。就在展销会即将结束时,罗显春离开自己的展销摊位,向别处走走,他发现在临近汉江边的一个门店上,赫然挂着“八仙云雾 茶”的大牌子。为一探究竟。罗显春没有吭声,心想,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八仙云雾茶,怎么可以挂“八仙云雾茶”的牌子呢?经过一翻攀谈,店家告诉他:“八仙云雾茶品质好,是新创名茶,打 “八仙云雾”的牌子,茶好卖。”这让罗显春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李逵”还没有出来,“李鬼”就已经上街。八仙云雾茶,该怎么走?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

明确身份 公司独立创建党支部

回来后,罗显春几宿没睡好觉。经过深思熟虑后,罗显春决定到省城西安去见见世面。在弟弟的引荐下, 他认识了德福茶庄的老板和来茶庄喝茶的两位客人。茶庄老板是福建人,对于茶树知识的丰富积累,让罗显春惊诧不已:一个卖茶人却对种茶之事如此了解。而两位茶客,不但喜茶,还对茶叶的生长环境及冲泡技巧,都讲得头头是道。他们谈起“八仙云雾茶”,更让制 茶人罗显春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自已 做的“八仙云雾茶”,竟没有别人了解得多。罗显春很受触动。

两次外出,两回受挫,罗显春对 “八仙云雾”茶原有的那点自信,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一不做二不休,从西安返回后,罗显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 平利县女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里脱离出来,成立自己独立的公司。2008年5 月,经过相关手续,罗显春将以前公司 牌子换成了 “平利县八仙云雾茶业有限 公司”,他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0年8月,罗显平又以他的公司为中心,成立了八仙非公有制经济联合支 部,罗显春担任了支部书记。罗显春坚持在企业里,成立了党支部,他认为有了核心组织,更利于企业的管理与人心的凝聚。

注册品牌让“八仙云雾”回家

新公司成立后,罗显春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注册“八仙云雾茶”品牌,以获得品牌保护。但是传来的消息,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八仙云雾茶”已被湖北一家公司抢先注册。经过多方了解和询问,他得知湖北的公司注册了 “八仙云雾”商标,却好多年没有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你要想注册“八仙云雾”,只有等他们在规 定的年限内没有使用,你才可以再抢注。

虽然心急如焚,但毕竟看到了希望,罗显春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又是两年。两年里他没闲着,不但为 “八仙云雾”抢注做了准备,而且也为抢注成功后做准备。他先让人重新设计了商标图案,充实了注册资料,然后又分别到湖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考察,开发新产品,还自我加强学习植茶,制茶,品茶和评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罗显春终于成功抢注了 “八仙云雾”商标。捧回商标注册证时,罗显春百感交集,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终于如愿以偿了, “八仙云雾”真正地回家了。

真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就在他们商标注册成功之后,贵州也出了个 “八仙云雾”茶。由于“八仙云雾”成了抢手的牌子,中国十大种名茶,陕西十大名茶,都有“八仙云雾”。虽然罗显春有品牌注册证书加持,但“八仙云雾”茶的品牌推广和业务销售仍然受到重创。当时理亏的贵州商家想花30万购 买“八仙云雾”这个商标,罗显春坚决婉拒:“别说30万,300万都不行。”

创新发展 为企业打开销路

经过一翻折腾,罗显春再次陷入思考:品牌注册成功,如何将“八仙云雾”做强做大?在实践中守住品牌,在 制作中坚持品质,这是扩大规模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

他明白,对于产品,品牌是外衣, 品质才是内在。为了坚守茶叶品质这个内在,他们得罪过亲戚,拒绝过茶叶大户,婉拒过地方官员。为了收到好茶, 罗显春带领工作人员主动到茶农家里, 到茶园地头,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 让茶农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质量保证了,才能年年有收入。

同时,在企业的创新发展上,罗显春也从未停止过研制新品的脚步。他研制出的“八仙苦养绿茶”,首次落户平利。在茶叶的创新上,不仅有“八仙云雾”绿茶,还研制出了的“八仙云雾” 红茶、“八仙云雾”黑茶,让公司生产的茶叶全年有售,不辜负每一个季节, 不浪费每一片茶叶。而且,他还研制开发出多种平利土特产,搞起了多种经营,如苞谷花、天星米块块糖、野竹笋、天蒜等几十项,通过微商,远销全国。

2011年,“八仙云雾”系列茶叶在陕西省第二届茶叶文化节和中国深圳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奖。

“产业扶贫 带动村民致富

在罗显春的经营管理下,“八仙云雾”茶,细细品味,回味悠长,一股淡香中透着一丝苦涩,它的口感受到茶客们的追捧。但是,在八仙镇种植“八仙云雾”这个金字招牌茶的茶农们,却过着和茶一样清苦的生活。这是让罗显春常常会思量,总是放不下的一个问题。

从供销社到“八仙云雾茶”,罗显春走得步履维艰,却也铿锵有力。以前他是带领几个人创业,现在他要带领一群人致富。

随着茶叶销量的增加,也带动了不少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茶的热情与积极性。自推广产业扶贫政策以来,

罗显春公司已帮扶的贫困户达190多 户,计600多人,覆盖周围六、七个村 子。企业发展了,就要带动贫困户脱贫,这是企业的责任,更是罗显春这个老党员坚持在做的事情。公司成立之初,建立非公有制党支部,这时都起到了作用:党员先行。

每户家庭是个什么情况,罗显春都门儿清。办公室墻上和二楼摆放的贫困户资料,都是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家一 家跑出来的。由于每个贫困户都得法人代表亲自到场,拍合影照片、留存影像资料等,所以,罗显春更是一户都不能落。

然后,根据实际调査结果,为有的农户派技术员做现场指导和培训,为有的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他体恤茶农疾苦,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这所想的这些做法,温暖了贫困户们的心,打动了许多人,他们感觉到:这个罗显春是真的在为我们着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产业扶贫,让企业与贫困户都尝到了甜头,贫困户学了技能,增加了收入;企业劳务用工也更加方便,不用到处找寻。而且农户的土地流转,也可为企业服务。现在,这 190多户从叫法上也改为了 “脱贫户”。罗显春这样的爱心企业也被政府冠以“精英主体”的好听的称号。就这样,茶产业的规模做起来了,茶农们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罗显春说:"现在的企业经营不能单打独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好的政策,更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帮扶了贫困户,他们就和我们走到一起了。心想到了一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何况扶贫工作做得好,政府也是有奖励的。”

如今,平利八仙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已从当初的5人,发展到20余人,带动季节用工60人;茶产量亦从起步时不到1吨,到现在已达100多吨;现在公司已拥有独立的高山茶叶基地三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两座,办公及体验店六处,苦养种植基地3000多亩,利用土地流转合作经营茶园3600多亩,与龙门村、靛坪村、鸦河口村、正阳河村等地农户签订了农产品供应协议近300余份, 带动农户产业发展近二百户。仅茶叶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600余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合作社希望与他们合作, 或供货,或联营。目前,罗显春的八仙云雾茶业公司,已走到了全县的前列。

总书记来了 陕西茶叶大放溢彩

2020年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平利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园,总书记边走边称赞这里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并在茶园与茶农亲切交谈。总书记深情指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犹如一支强心剂,让平利茶人为之激动和振奋,陕西平利及平利茶已跳入国人的面前。

罗显春,做为平利茶人,也是备受鼓舞,他告诉记者:“千百年来,第一 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到平利,让人无比喜悦与振奋!我们要把平利茶做好, 努力研发新品,在质量技术上把好关, 把陕西平利茶向全国、全世界推广,让人们爱上喝茶,喝平利茶,喝“八仙云雾”茶!

近几年来,“八仙云雾茶”的销售份额也从平利辐射安康、西安,乃至全国各地。罗显春也与时俱进,通过门店 销售和电商平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销量。“八仙云雾”还以良好的农业规范和质量品质,获取了国际欧盟质量认证、茶叶有机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

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

平利县光照适度,土壤松透,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良乡沃土,具有 “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八仙云雾茶”正是汲取了这一优势,叶质柔嫩,色泽翠绿、口感醇厚。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更是造就了罗显春的坚毅与果敢的个性,不懈努力,拼搏奋进。

自罗显春接手茶叶公司后,不仅是做"加法”,更是做“乘法”,让“八仙云雾”茶的“含金量”更高,使它在品质、品牌、发展和规模上呈几何级地增长。不但推动了平利县的经济发展, 还造服了一方百姓。小小的茶叶,倾注了罗显春半生的心血。

罗显春就像一个陀螺,不知倦怠。此时,他已启动了2022年的规划:主战场部分转移,开启出口业务,主要针对是非洲、东南亚等国家。罗显春吿诉我们:县上现在对出口奖励也是比较多的,他有信心把这一块儿做好。

此时此刻,罗显春正以睿智与执着的精神,带领着他的团队,把“八仙云雾”茶推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巅峰与高光时刻。习总书记在平利关于茶产业的讲话,一直激励着当代茶人罗显春在做茶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向前……

罗显春做茶的历程和眼前的“八仙 云雾”茶,不禁令人感慨: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舌尖上的“八仙云雾”茶, 甘甜舒爽,沁人心脾!那碧绿的叶片, 那淡淡的清香,那升腾的雾气,使人心 神具安,心灵愉悦!人生百味尽在其中啊!

来源:陕西省茶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万里茶道:跨越亚欧的“世纪动脉”

2017年5月16日,第五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

目录

亚欧大地上的历史之路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之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申遗之路

亚欧大地上的历史之路

一片神奇的树叶,联结起亚欧大陆,开启了商品贸易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茶叶之路”,这条路就是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途经如今的中蒙俄三国,是继丝绸之路后,于17世纪末期在亚欧大陆兴起,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一条国际商道。当初,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人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与湖北交界的幕阜山、湖南西部雪峰山、湖北与湖南交界的武陵山等茶源地采购茶叶,通过水陆路从四面八方运至长江之滨的汉口集中,转而向北通过汉水经湖北襄阳、河南社旗等地,再用马、驴、骡、骆驼和人力等运输方式继续北上,经山西、河北、内蒙古多次转运后,抵达中俄边境贸易集散地恰克图,又向西经西伯利亚最终到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而后转销欧洲各地。

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跨越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绵延14000余公里,是继陆上丝绸之路后又一条联通欧亚的人流、物流大通道,也是促进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万里茶道形成、发展、繁荣近300年,上世纪30年代以后因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日渐衰落。曾经繁华一时的商贸大通道虽已是过眼云烟,但其留下的遗迹却凝固在沿线的大地上,成为历史的永久见证。万里茶道沿线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由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部分构成。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古茶园及古村落等茶源地遗产,水陆道路、驿站、路亭、关口、河流、码头、桥梁等交通类遗产,厂房、器械、工具等构成的加工类遗产,历史街区、茶亭、茶庄、茶行、茶栈、仓储等商贸类遗产,客栈、骡马店、票号、银行、镖局、管理机构等服务性遗产,祠堂、会馆、寺庙、教堂等礼仪类遗产,标志性建筑、碑刻、摩崖石刻、墓葬等纪念性遗产,以及采摘工具、加工工具、运输工具、包装工具、交易工具和茶样、票据、茶章、账簿、路引、合同、公文、手册、日记等可移动文物。无形文化遗产则包括茶叶生产、运输、交易过程中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产生活习俗,与茶事有关的礼仪、宗教仪式、同业同乡聚会、节日庆典等习俗和行商日记、票证、票号、账本、档案等文献,与茶有关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文化艺术,与茶事活动相关的地名,以及茶叶品种选择、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等传统技艺。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万里茶道开拓、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进程,真实地记录了茶道上的茶农、茶商、运输者、管理者、服务者开拓和维护茶路运行的付出与收获。每处遗迹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个故事都包涵着创业者的艰辛。这些遗产,同样见证了中蒙俄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互动,见证了沿线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深入研究中国茶叶贸易史、交通运输史、茶文化传播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万里茶道淬炼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同样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作为跨区域、跨行业、跨民族、跨国度的茶叶运输和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在开拓、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中形成了维持运行的准则,凝结了不同群体共同遵守和认同的观念,万里茶道的核心价值理念即是“和合天下,恩泽四海”。

“和合天下”既是茶叶和茶道本身蕴含的品质,也是万里茶道的先民修身养性、人生追求、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准则。中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汲取了儒释道的精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以和为贵”的民族之魂。从茶叶与人类个体的关系看,饮茶能让人保持内心平和、清静淡雅,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从茶叶与群体的关系看,饮茶是一种高雅文明的交往交流方式,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沟通,促进各类群体的相互了解,“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情感联络方式。万里茶道以茶叶为载体增强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如今,茶外交仍然是国家交往中一种重要手段。而从茶叶与自然的关系看,一方面,茶叶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它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的山地,对土地、温度、湿度、环境有严格的选择性,依赖于大自然;另一方面,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种茶、制茶、饮茶讲究自然天成。可见,和谐、和平、合作是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万里茶道追求的现实目标。

“恩泽四海”则是万里茶道开辟的初衷和开辟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为满足我国西北各民族以及俄罗斯乃至欧洲人民的生活需要,同时通过茶叶对外贸易获取利润,万里茶道才应运而生。其实,它所达到的最终效应远远超出了预期。

茶叶种植给人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茶叶通过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扩大了山区居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为妇女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从而增加了其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了妇女地位。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产茶,茶叶产量近600万吨,茶产业仍是许多不发达国家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茶叶为人类提供了健康饮品。茶叶通过万里茶道从中国传向俄罗斯及欧洲,满足了游牧民族日常维生素的需求,也改变了欧洲人喝生水的习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菌的传播。茶叶传入俄罗斯和欧洲后,饮茶逐渐成为上自贵族、下至平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全世界有30亿人饮茶,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茶叶种植给人类提供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模式。茶叶种植是我国各族人民积累探索、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的典型范式。这种方式通过万里茶道向世界传播,为人类综合利用山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提供了成功样本,为人类破解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此外,随着万里茶道的开辟,其沿线催生出诸多市镇,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额财富和新的生活方式。

同时,各国、各民族的开拓者们在开辟、维护、繁荣万里茶道的历程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所淬炼出特有的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合作共赢、诚实守信的“茶路精神”。这种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以诚相待、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又赋予了万里茶道开放开拓的时代精神。其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贯穿于万里茶道始终,永远铭刻在中蒙俄三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全人类永恒的财富,成为当今建设“一带一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万里茶道就是典型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路。它既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也是沟通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万里茶道从其茶源地武夷山、幕阜山、雪峰山、武陵山出发,穿越南方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跨过山地复合式农耕文化区、稻作文化区、旱作农耕文化区、游牧文化区等不同经济类型,将中国传统的几种主要经济类型区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延伸到西伯利亚、中亚和欧洲地区,实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生计互补和互通有无。

对于南方山地茶农来说,茶叶是换取粮食和日常生活物资的特产。而对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俄罗斯人、欧洲人来说,茶叶则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甚至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病”的说法,可见茶叶对于北方以肉奶为主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群的重要性。唐代以后,南方茶叶就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饮。如安化和羊楼洞压制的黑茶砖茶,曾是草原上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的硬通货。当然,中原和南方各民族也需要把茶叶销售到北方,换回马匹、牛羊肉、皮毛等特产,满足农耕经济人们的生活所需。可见,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生计互补是万里茶道形成的内在动力,而大规模的茶叶运输和贸易,又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巨大经济价值。

万里茶道茶源地基本属于多民族居住区,武夷山是汉、畲等多民族居住区,幕阜山是苗、瑶等民族先民活动的地方,武陵山是土家、苗、汉、白等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雪峰山是汉、瑶、苗、侗等多民族聚居之地。几大茶源地种植、加工的茶叶通过万里茶道运送到北方,满足了北方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的生活所需,也实现了南方各民族生产的价值。通过茶叶贸易,增进了南北各民族的了解和互信,实现了各民族相互认同和团结。某种程度上说,万里茶道已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这条纽带从唐宋开启,并延续至今。目前,南方民贸企业生产的边销茶,仍然大批量对口销售到北方和西北民族地区。

一缕茶香,蕴含着文化的气息。万里茶道不仅成为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也作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载体,将古老的中国茶文化与各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演变成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丛。以茶会友,以茶奉客,是中国简朴而高雅的待客之道。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俄罗斯的红茶、英国的下午茶等,无不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影响。一片小小的茶叶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

万里茶道这座桥梁,联通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和地区,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南方茶源地所产茶叶,经过汉、蒙、维、回、满等各族商人、运输者的艰难转运,最终运抵俄罗斯及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饮料,17世纪传入荷兰,并迅速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此后又通过荷兰传入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时期饮茶俨然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18世纪饮茶风靡英国,进而演变为一种社交手段,并衍生出下午茶习俗。茶叶经蒙古国北传至俄国后,18世纪末饮茶之风遍及社会各阶层,茶叶纳入居民生活必需品之列。俄国人在茶水中加入糖、柠檬、牛奶、乳皮、香草等辅料,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茶道。

在中国茶叶向西输出的同时,17世纪中叶,茶叶伴随欧洲移民传播到美洲大陆。18世纪北美出现牛乳和乳酪搀入茶叶饮用的习俗,美国则产生了特有的冰茶文化。中国的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传播到世界各地后,逐渐融入当地生产生活乃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浪漫的休闲情怀、精致典雅的生活态度,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品位。通过万里茶道,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传入欧洲,欧洲工业文明成果也引入中国,达到了中西方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的效果。由此,茶叶长期扮演着跨越亚欧大陆的文化使者的角色。

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文明精神得以赓续和发扬光大。如今,随着我国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俄茶叶贸易之路又以新的、更高级的形式出现——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这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合作范式和地缘政治需要,更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现实需要。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以茶会友,共品茶香。坚守中国茶文化“和合天下”的价值理念,共同推动人类和平和睦发展。小小茶叶,始终散发着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别样味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申遗之路

万里茶道最初以“茶叶之路”“万里茶路”等名称出现,如美国作家艾梅霞所著的《茶叶之路》,我国作家邓九刚所著的《茶叶之路:欧亚商道兴衰三百年》等。2012年6月,“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湖北赤壁市召开,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赤壁倡议》,从此开启了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省际合作模式。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所作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中指出,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这有力推动了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2013年9月,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来自中蒙俄万里茶道沿线31个城市的代表参加市长圆桌会议,并签署《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协议》。期间,中蒙俄三国达成“万里茶道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共识,并签署了共同申遗倡仪书,联合申遗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同年同月,由河南省文物局、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召开。会议形成并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努力的方向。2013年12月,湖北省农业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重走万里茶道启动仪式暨‘东方茶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立碑揭幕仪式”,确立了武汉在万里茶道的历史与现实地位,为其作为牵头城市承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此后,“万里茶道”的命名逐渐被学界、政府部门所接受。2014年3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导发起的“万里茶道协作体”在北京成立,成为推动申遗的重要民间组织。同年5月,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6月,随着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引发国内广泛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工作。2015年至2018年,湖北省文物局牵头建立包括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省区协调机制,组织专家考察万里茶道遗产点,撰写申遗文本,并建立起与蒙古国、俄罗斯联合申遗沟通机制。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万里茶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联通了中蒙俄三国,是沿线各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融入了沿线人民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万里茶道申遗,符合打造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现实需要,延续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梦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万里茶道新的时代内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万里茶道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2014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下,俄罗斯日益注重对西伯利亚以及远东的开发,俄国境内的“茶叶之路”也被视为俄罗斯整体发展振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这两大战略成功对接,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了新动力,为两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优势互补,造福两国人民。

万里茶道联合申遗是建设中蒙俄文化廊道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沿线节点城市正在抓住申遗机会,拓展与茶叶相关的驿站、古道遗址的内涵与外延,抢救茶叶之路上的文物及文化遗迹,搜集与茶叶贸易相关的历史档案等,尽可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为沿线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更好保护并进一步增强民众保护意识,推进万里茶道的宣传推荐工作,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茶文化。这项工作不仅是3个国家协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有益探索,更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的传承发展,对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沿线省区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是中国数千年来的重要价值取向,“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全人类的理念共识和奋斗目标。茶叶和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她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茶叶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载体,超越了地域、国家的限制,跨越了不同时代。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将进一步凝聚沿线各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沿线各国合作共赢,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万里茶道茶业资料搜集与研究”中期成果(编号19ZDA179)

作者:

黄柏权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万里茶道研究院院长、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

巩家楠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圣谷山茶场拉长产业链条,成为日照茶的“全能王”

  7月初,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获得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袋泡茶、紧压茶和叶类代用茶的生产许可,成为日照茶的“全能王”。

  近年来,圣谷山坚持“还原茶作为一片叶子的本质属性”,探索有机化、品牌化、智能化、现代化之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成为著名的日照绿茶标志性企业、北方绿茶的龙头企业和中国高端绿茶品牌。

  把茶园建成“世外桃源” 培育有机茶叶原料

  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华认为,一片小小的茶叶,浓缩着日月天地的精华和灵性,必须保持其天然本性,才能做出有机高端好茶。

  前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大梁山深处的一处圣谷山茶园,要经过漫长的山路,甚至是颠簸的泥浆路,外人难以进入这里,人迹罕至,保持着原始的生态和环境。

  高建华说,决定茶叶质量的根本点是茶园。茶园最好远离人群和现代文明的痕迹。圣谷山北山茶园的土壤以前从未开发和耕种,周边绿色植被茂密,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出没其中,山泉水清澈见底,一到秋天,从山顶到深涧各种昆虫在进行集体大合唱,雨林认证的官员走在野草丛生的山路上,认为这就是有机茶叶生长的绝佳之处。土壤、植被、大气、水的纯真,保证圣谷山茶叶有着优越的生长环境。

  圣谷山所在的巨峰镇,号称江北绿茶第一镇,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原始生态风貌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41%,气候宜人,是中国江北最大绿茶基地和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基地之一。能够在众多茶企中脱颖而出,除了优质的茶园,圣谷山还非常注重茶叶种植的过程管理和种植工艺,高建华说,他们种茶使用的都是“笨法子”:选用无性系品种,保证其来自有机农业系统;选择用腐熟的豆饼作为底肥,后来发现有转基因大豆,就弃用豆饼,改用发酵的芝麻饼和国家颁证认可的有机肥;对于茶园的虫害,坚决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而是使用物理防虫法;全部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圣谷山对于品质的要求可以说是严苛。正是这些“笨法子”,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煎出了绿茶自然的味道。

  为了提升原料品质,圣谷山还不断改进耕作技术,借鉴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茶园先进建设和管理模式,邀请日本专家成立顾问团队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茶园,实现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田间管理和茶叶采摘。在今年春天新建成的南山茶园,圣谷山将茶树的株距从二三十厘米扩大到50厘米,行距从一米二三扩大到1.8米,双株改为单株,茶树呈三角形排列,并且在1米多深的茶叶根部施上发酵牛粪、有机肥等,有效改善了茶树的生长空间和条件。他们还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滴灌设备,日本专家建议使用的“绿色”农膜,在田间地头建起小型气象站,搭建起“智慧茶园”,在电脑和手机上就可以监控生产现场,调控生产设施……

  圣谷山还通过一系列认证活动,倒逼生产、制作、流通全环节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2012年5月圣谷山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证书,2014年7月24日获得美国雨林联盟的雨林认证证书。雨林联盟审核人员考察了圣谷山茶园的水土、大气、建筑物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方面的情况,了解茶园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劳动福利,考察了茶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建设。总共100条审核标准,日照圣谷山全部达到,在“自然生态”“社区关系”以及“员工福利”等方面达到满分。此后,2017年,圣谷山在山东茶界首次通过欧盟有机认证。2018年,获得美国有机认证和日本有机认证。

  目前,圣谷山拥有有机认证的茶园400余亩,通过美国雨林联盟认证,欧盟、美国和日本国际有机认证茶园115亩,绿色无公害合作社茶园1000余亩。2020年4月,完成新建南山标准化现代茶园面积300余亩。

  一个现代化茶园的新样板诞生了。

  让制茶进入智能化时代打造高端山东茶

  在圣谷山1966茶博园,有一套工业化和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茶叶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生产,既节省了人力,保证了茶叶制成品的稳定性,又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茶博园有一个日照非遗展厅,记录着炒茶1.0和2.0时代的艰辛。最早完全靠人工,一口大铁锅,一人烧火,一人炒茶。绿茶的制作步骤很多,采好鲜叶后要进行摊晾,然后是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最后再进行包装。夏天炒茶的时候,车间内的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常人难以想象。为了严格把控每道程序,高建华给每一位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去山东农业大学参加培训班,赴南方学习茶叶制作技艺,到青岛等地考察学习,让他们在实践、检验、纠错过程中迅速提升业务水平,制作出“冰心”“银针”“云卷”等顶级绿茶。“东夷瑞草”更是个中典范。它从原料、制茶工艺等方面入手,全部采用初春一芽一叶的原料,5万个茶芽才能制成一斤东夷瑞草,摊晾和杀青时间更长,不揉不压,保持了日照绿茶自然的感官。“在保持了日照绿茶特有品质的同时,提炼出了味道鲜美、甜味浓郁和口感清爽等特点,”高建华说。因其独特工艺,“东夷瑞草”彰显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品质特点。2019年8月,在日本静冈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会上,“东夷瑞草”获得“最高金奖”,在全世界总计103件参赛茶样中排名第三,堪称日照绿茶的奇迹,也证明了日照绿茶品质达到世界顶级绿茶的水平。

  创立于2002年的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已经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高建华始终坚持“茶是国饮,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者,必须重视从原料、炒制到储运、销售的整条产业链”的宗旨,自主创新摸索出了从茶园到茶场、从制茶到品茶,横跨茶园管理、茶叶流通全环节的36道品控细节,按照国际化严格的程序要求为高品质的茶品提供保障,并力推炒茶从电炒茶、机械炒茶,进入智能化的4.0时代。

  戴上鞋套、头套,穿上白色的工作服,才能进入圣谷山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这里一尘不染,洁净明亮,一条密闭的生产线正在工作中。高建华介绍说,这套生产线投资200多万元,全部由电脑控制,自动称重,进入杀青和碾揉环节,温度、湿度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定和调节,与人工炒茶不同,这套设备多了解块和复揉两道工序,而且可以循环烘干,直到炒出最好的绿茶为止。

  日照以盛产绿茶闻名,高建华和他的团队通过招才引智及招科引技,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实现了茶叶品种的多元化,为山东茶叶史添加了一个个新品种。圣谷山研发中心打造出一支高层次科技创新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韩国韩瑞大学教授、博导姜育发,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教授,浙江大学甘智华教授团队,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茶学中心主任中村顺行教授团队等高端茶行业技术人才,成为圣谷山的“大脑”和智库。在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的帮助下,圣谷山研制成功日照红茶,于2009年获得山东省第一张工业生产许可证,给“南茶北引”40多年日照只能生产绿茶的历史画上句号。2012年,圣谷山花茶问世,2017年,圣谷山又瞄准黑茶,2018年,在茶叶专家刘仲华和包小村的支持下,利用来自圣谷山茶园的日照绿茶夏季原料制作出黑茶产品“茯砖”……到现在,圣谷山已经覆盖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种,成为北方绿茶的一匹“黑马”。

  源于对自身实力和品质的自信,近年来,圣谷山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国内和国际各类大赛上,并屡获佳绩,并成为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知名农产品。2011年5月,在济南第六届国际茶博会上,圣谷山500克“冰心雪”绿茶成功拍卖出19.8万元的高价;2014年,成功炒制出北方茶历史上的第一份“明前茶”;2015年,荣获“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质量评比特别金奖;同年6月,圣谷山参加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6年,获得“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同年,获得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017年8月,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19年4月,东夷瑞草在“华茗杯”绿茶、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中荣获金奖;同年11月6日,圣谷山含弘红茶荣获“2019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金奖”……

  在茶叶竞技场上的胜利,让高建华坚定了一个信念:圣谷山要制中国好茶,做百年企业。

  品牌赢得市场文化决胜未来

  高建华进入茶叶产业,是从消费领域开始的。因为求学和初次创业都在济南,高建华将济南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2002年,高建华选择日照绿茶进行二次创业,在济南茶叶市场开了第一家茶叶店,将市场的前沿信息转变为日照茶产业转型的前哨站。后来为了造出高端茶叶,他陆续建起属于自己的茶园,把市场前沿的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制造环节。

  高建华坚持着一种观点:茶叶经营横跨一、二、三产业,第三产业当中的销售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龙头,由销售带动生产制造,从而带动茶园等第一产业。销售决定着茶叶的品类、等级和价格,直接影响着生产环节。茶叶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科技研发,不断创新,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品牌的生命力根植于消费者心目中,消费者用嘴巴描述它,用货币来选择它。他带领的公司旗下有数十个商标,无论哪一个商标都有不同的定位,细分出不同的人群和市场。

  除了打造高品质的茶叶,圣谷山还非常注重借力省内和国家大事,进行品牌的推广。他带领公司先后赞助参与过第十一届全运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亚洲举重联合会、少年儿童合唱节、世界历史科学大会及泰山国际登山赛等活动;2018年5月圣谷山正式签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赞助商。借着这些活动的影响力,圣谷山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今年春天,圣谷山还开了山东省内茶企签约明星找形象代言人的先河。3月15日,日照籍演员宁浩然签约成为圣谷山品牌代言人。“茶企找代言人,开启高端绿茶的‘星’时代,是为了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印象,助力茶企品牌营销。”高建华表示。

  在济南,圣谷山是日照茶的一面旗帜。依托济南市茶行业协会,高建华经过筛选团结30余家日照茶经营业户成立日照茶分会,以诚信为本经营日照绿茶作为宗旨,大家庭的温暖惠及每个日照茶的商户,也为日照绿茶的发展掌握了话语权。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圣谷山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其网络销售成为亮点。如今,圣谷山在天猫店山东茶的销售中遥遥领先,天猫大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圣谷山在天猫店描述、服务、物流三个重要参数均为4.9分,且高于同段平均值较高的比例。

  圣谷山的成功,还在于高建华不断给自己的茶叶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圣谷山茶自出生以来,便被赋予一种有个性的追求,继而形成有担当的精神: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守茶之本心,做茶之君子,得茶之人生。他取“茶生山谷间”之意,把家乡的圣公山修改一字,成就了一个地理品牌;而“冰心”“银针”“云卷”“东夷瑞草”等核心品牌,也都带有浓浓的书卷气息、文化意味和地域特色。

  高建华还有一个最新举动,就是把原来镇上的粮仓,建设成“圣谷山1966茶博园”。圣谷山茶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会会说,这里珍藏着每个巨峰人的历史记忆,但后来成了一个垃圾成堆的大杂院。高建华把它变成了一处“茶仓”,包括茶空间、茶展览馆、茶民宿、茶学院、茶餐厅等文化要素。之所以叫1966茶博园,一是为了纪念“南茶北引”这个日照绿发展史上的开启之年;二是因为高建华出生于1966年。为了建设茶博园,圣谷山已经投资5000多万元。高建华说:建设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打造一个形而上的东西,它属于文化范畴。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文化,感受精神的愉悦。

  在日照岚山区打造的“百里绿色长廊”中,圣谷山带领一批茶叶品牌率先崛起,成为集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叶贸易、乡村度假、美食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茶文化休闲旅游景点。获得过“山东茶区十佳匠心茶人”等诸多荣誉称号的高建华,正依托日照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进茶叶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网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