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碗泡茶

找到约39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从早期的煮茶到后期的泡茶,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变化太大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唐、宋两朝的雅士,多喜爱“团茶”,就是一种重约40克且表面雕有龙凤纹样的小茶饼。

  唐人饮团茶时,习惯先将茶饼掰开揉碎,然后,放在火苗上炙烤,当茶叶被烤碎成粉末后,再投入锅中放入香料一同熬煮。陆羽认为,这种饮茶的方式会破坏茶叶的本味,所以,便加以改良,创造了“煎茶”之法。

  所谓“煎茶”,就是将茶饼以炙、碾、罗三道程序进行初步处理,随后,再将被加工成小颗粒的碎末放到火上加水煮透。宋人在喝团茶时,再次改良了“煎茶”的技法,并引申出“分茶”与“斗茶”等茶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变迁,流行的茶器亦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宋代最流行的,就是适用于点茶的黑釉建盏。在当时,还没有老北京喝茶时用的“盖碗”。不过,在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用于托茶盏的茶托,工匠将其制作出来与茶杯配套使用,此物大受茶客欢迎。在南宋时期,又有茶客在茶盏上加了一层盖,这才让宋朝的茶具有了今日“盖碗”的雏形。

  虽说,盖碗出现于宋代,但盖碗成为明清两朝风靡全国的茶具,还要归功于朱元璋。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皇帝,出身贫寒的他在喝茶时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朱元璋觉得,源于唐宋的团茶是一种奢侈品,每一块茶饼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命令属下改良茶艺,“罢造龙团,惟令采芽茶以进”。

  自此之后,点茶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泡茶法取而代之。皇帝不再饮用工艺复杂的点茶,民间茶客自然上行下效,开始琢磨泡茶。泡茶的技法相对简单,只需将茶叶放在碗中,然后用沸水进行冲泡即可,自是玩不出什么花样。

  所以,明清茶人将对煎茶、点茶上的讲究放在茶器上,开始在茶具上一较高下,突显风雅。明朝时期,经营茶叶的匠人创造了“炒青”法,这种技术革新让明代茶叶的喝法与制作工艺发生了剧变。散茶成为茶叶市场上的新宠。茶客在品茶时,除了要咂摸茶水中的滋味之外,还热衷于观察经热水冲泡的茶叶本身是否完整,颜色是否明亮。

  明代诞生的“文士茶”则更加考究,那些满腹经纶无从施展的落魄文人们,或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或寄身于素雅的幽室内,或端坐于涓涓细流之畔,在清新雅致的环境中烧上一壶沸水,冲一杯浓淡相宜的茶水。在文人雅士看来,越是小巧精致的茶具,越能够彰显雅致的情趣。

  清朝的茶文化首先兴盛于宫廷,清帝大多是爱茶之人。由于康熙帝尤爱简单朴素的盖碗,是以盖碗在宫廷迅速流行开来。王公大臣见状纷纷效仿,使得盖碗饮茶的风气得以上行下效。为了满足上流社会的需要,清代的官窑烧制了大量盖碗,民窑则紧随其后,批量制造了适合大众使用的盖碗。

  清中期以后,盖碗的形制终于定型。在茶碗上是一枚恰到好处的圆盖,下方又放置一枚与盖形状相同但口径更大的茶碟。盖、碗、碟三者合一,成为时人最喜欢的茶具。文人雅士将其命名为“三才碗”,正应了“天、地、人”三才的寓意。茶盖指代的是包罗万象“天”,茶碟则代表承载万物的“地”,中间的茶碗则谓之“人”。

  坐在桌前,悠然地端起一杯清茶,一瞬间似乎宇宙万物都在小小的盖碗之中,茶客在天地人交融的自然之道中怡然自得。鲁迅先生曾在《喝茶》这篇文章中如是说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显然,鲁迅先生是爱茶之人,亦深知盖碗于茶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盖碗这种茶具冲水方便、出汤速度快,且可以使用盖过滤茶渣,可以说是最方便的茶具了。茶客对饮茶的要求,无非“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四点,使用盖碗作为茶具,这四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相比于将茶叶焖熟的茶杯、易使香气挥发的茶壶,盖碗无疑是最能保证茶水品质的茶具。

  并且,在使用盖碗饮茶时,古人还总结了几点使用法宝: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盖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区通常用盖碗泡茶后就直接饮用。

  喝茶时,仅需将盖半开半闭,既能在饮茶的同时隔离茶渣。若觉得茶叶的浓淡不均,亦可用盖在茶水表面轻描淡写地一刮,让茶水在茶碗内上下翻腾,与茶叶充分混合,可谓绝妙啊。

  参考资料:

  【《中国茶文化》、《团茶》】

  注:内容转自山川文社,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盖碗泡茶的暗号

盖碗,简称三才碗。由盖、碗、托组合而成,“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取天地人三才之意”。

有不少人喜欢用盖碗泡茶,在家里或者是一般场所用盖碗喝茶随心、舒适一些没关系,但是如果有客人那就要讲究一些了,毕竟,不能失礼了呀。

盖碗泡茶礼节

在泡茶前主人要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询问客人喝什么茶。然后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茶水只能倒七分。给客人倒茶时茶水永远不能让盖碗里的水满出来,七分满就够了,太多水的话容易烫到手,而且对客人不礼貌。

盖碗上茶时,主人不能随意翻开碗盖续水。那主人怎么知道你的茶碗里该续水了呢?这里有巧妙,只要你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

在用盖碗喝茶的时候,主人切忌当着客人的面泼茶水。如果客人让你感应厌烦,你恨不能顿时轰他走。一般也不用动嘴,只要把碗里的剩茶往地上一倒,就算是告诉对方你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喝茶最忌讳当着人的面泼茶水。

用盖碗喝茶,有时候会碰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烫到手,如果烫到重要的客人,很可能准备完成的大单子就飞了,为了预防有这种时候,你需要换一个好用不容易烫手的盖碗。

盖碗泡茶如何才能不烫手?

如下图,一只不烫手的盖碗,盖碗碗沿要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位置,离盖碗边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这样器型的盖碗,即使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盖纽做的比较高,凹下去部分和盖有些距离,不容易烫到手指。

除了盖碗,注水量和倒茶手法也是会造成烫手的原因。

泡茶时,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宜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

倒茶时用拇指和中指拿住盖碗两侧口沿上,食指压住茶盖,不偏不歪。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

盖碗摆放有门道

每一种盖碗的摆放(茶阵),都蕴含了其各自的“暗号”。快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

茶盖朝下靠茶托

这种方式摆放的含义是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便会立马给你添水。

2

茶盖上放东西

这种情况一般是客人短时间离开,但是还是要回来喝茶的,暗示茶馆的老板不要把茶收走。多数人会放片树叶,除了树叶还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小东西,如火柴、石子都行。

3

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古代帮会很多,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困难,想寻求本地帮会人的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茶馆小二看到这种暗语后,会在茶馆寻找,介绍两方认识。

4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一般都是熟人才会这样,意思是要赊账。如果朋友在场,钱没带够,这样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一般只有熟人才可以“刷脸”哦,新客“刷脸”就难了。

5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就是告诉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收拾桌子了。

来源:茶馆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盖碗茶与盖碗泡茶丨盖碗的由来及用法

相信常喝茶的人,对盖碗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如今,盖碗已经成为生活中泡茶的常见器具。

在我们平时所看的清宫剧中都会有出现盖碗的身影,只是那时候盖碗的用法跟现在我们了解到的用法似乎很不一样。

▲《延禧攻略》中皇上使用盖碗饮茶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盖碗茶和盖碗泡茶的不同之处。

 先来了解一下盖碗的发展由来:

这就要追溯到唐代了。

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代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崔宁和他的女儿都很喜欢喝茶,但是当时喝茶的茶具简陋,仅杯盏一支。崔宁之女,玉手纤纤,手持茶杯太过烫手,便突发奇想用碟子承托茶杯,这样就不用直接接触滚烫的茶杯了。主意虽好,但却有个bug,就是茶杯容易倾倒。

还好她久待闺中,闲来无事,又研发出了升级版。在碟子中央做个蜡环用以固定茶杯,后来用漆环代替蜡环,既美观又实用。她将这一研发成果告诉了她的父亲,就这样,最早的茶托便出现了。

 

明朝朱元璋废团茶,过去的煎茶、点茶法失势,对应的越瓯、建盏一类的茶器也随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这时茶碗就有了盖子。只是尴尬的是,底托又不见了,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托才回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才杯。

“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谓之人。

 

盖碗茶

 

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直接端起盖碗就喝的茶,叫盖碗茶。

 

至今流行于中国四川一代。

 

一人一盅,先用滚水温一遍杯,放入茶叶,盛水加盖,茶倒七分满,一手持托,一手持盖,先嗅其盖香,再轻轻拂去茶叶,留一条小缝举到嘴前小啜,喝完再续。

 

▲《红楼梦》中黛玉文雅的喝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时候,「天」「地」「人」不该分开,既不礼貌也不美观。而品茶的动作,更是要流畅,托杯的手不能抖,留缝的角度也要恰好,这样才能有品茶时候的怡然自得。

 

盖碗泡茶

 

到了今天,盖碗更多的被当做“主泡器”来使用,就是用盖碗出汤,使茶水分离。

因其泡茶更加方便,不仅能够清晰地观察茶叶,更是方便出汤,后期清洗起来也方便,盖碗变成了现在最受欢迎的泡茶器具。

 

 

刚学习使用盖碗泡茶的朋友总是觉得盖碗很不好控制,容易被烫,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下面几个要点请大家记住了,然后勤加练习,一定会爱上用盖碗泡茶的。

 1选购不容易被烫的盖碗

选购盖碗的原则是:

Ⅰ、轻便趁手

这样的盖碗拿起来轻松,更容易使用。

 Ⅱ、撇口高于碗身且宽

注入的沸水离碗口有一定的距离,更不容易烫手。

Ⅲ、盖钮高

盖钮短的盖子,手指放在上面会短距离的接触到沸水的温度,会很烫不好拿。相应的盖钮高就不会那么烫手。

 ▲选购时应选择图中右边的盖子

2注水不宜太满

对于刚学习使用盖碗的朋友不用心急,泡茶时不要将水注得太满,先把控制盖碗的手势练熟了,再慢慢摸索使用盖碗的技巧。

 3拿盖碗的手势很重要

正确的手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盖碗的碗沿,食指抵扣住盖钮,把盖子流出一条便于出汤的缝隙,再拿起盖碗倾斜将茶汤倒出。

千万不要直接拿起碗身,会非常烫。

还有一种出汤方式,更加实用哦。

用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余四指扣住碗身的碗底,拿起倾倒,动作干净流利,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好了,关于盖碗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对盖碗有更多的感悟和好奇,欢迎留评,分享更多与茶相关的小知识哦。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38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