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历史传说

找到约1,326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福元昌2021年茶山行:距今千年历史,与缅甸只隔一片森林的章朗古寨

章朗村位于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是傣语,“章”即“大象”,“朗”为“冻僵”,直译为:大象冻僵的地方。这里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景区,只通过老游客口口相传。但每一个来过的人都在期盼再一次的重逢。

4月19日上午我们从勐混出发驱车前往拥有千年古佛寺的章朗村,章朗村只有一条小路连通外界,在去的路上可以看到运输甘蔗到糖厂的卡车,虽然近几年茶叶利润丰厚,但大部分章朗当地人仍保留着种植甘蔗、苞谷、旱稻的传统。到达章朗村时,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在悠闲的聊天,嬉戏,上前询问前往佛寺的方向,才发现他们大部分不通汉话,但依然带着乡间的淳朴尽力为我们指路。

拾村子台阶而上,到达古寺中,耀眼的白塔、艳丽的龙饰与古朴的藏经阁对比鲜明。白塔一侧树下堆着一米多高的沙塔,是为古老的祭祀仪式搭建的杰作。

小巧精美的有千年历史之久的藏经阁被大殿和经堂包围着,据僧人说过去这里藏经甚多,整个藏经阁只有外面经过修饰,里面的内阁依然保持千年前的样子。传说在14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玛哈烘乘象周游世界传经走到这里时,豆大的雨点裹着鸡蛋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顿时天地黑暗,雨停冰雹止时已是夜间,他们在这里夜宿章朗佛寺。第二天,大白象被冻僵了走不动,玛哈烘赐名该地为“章朗”,意思为“大象冻僵的寨子”,以此纪念大象传教的功劳。

章朗村的至高点还有一座禅院,金灿灿的塔顶从三个寨子均能望到,所在的山巅是观云海的好地方。越过山脚两座麒麟神兽守护的山门,爬上几乎有一千阶的台阶来到新寺,寺内极其整洁,盛放的紫薇树下,几只小猫慵懒地踱着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僧人独自在这座禅院里修行,村里人家轮流每日为他送斋饭。老僧人为远行而来的我们进行了简短的仪式,仪式过后长者扯断白线,一边念经一边将线拴在主人手腕上。布朗族的拴线文化与傣族类似,他们相信,这根圣洁的棉线能拴住魂魄,祈福消灾,七天之后方可摘掉。

下山前往茶园的路上,我们在寨子中央都看到形式古朴的寨心,那是寨神栖息之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木石人兽、屋宇几案……万物皆是布朗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佛教传入后,与原始宗教融合,形成了神佛共存的信仰体系

茶园里最古老的茶王树有1700多年,茶王树下有布朗族烧香举行仪式的痕迹,在章朗村有千年原始的制茶历史。布朗族是全民信教,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根本信仰,布朗族的民间习俗活动跟宗教是无法分隔的,例如每年三月的泼水节以及开门节和关门节等活动,章朗村的人民都会来这里举行古老的祭茶祖仪式。

章朗有“六宝”: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历史遗迹,和保有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和传承的布朗族人民,他们是连接着古老和现代化的桥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吕雯:如何破解泾阳茯茶产业发展难题

泾阳茯茶中心副主任吕雯

近年来,泾阳县积极响应“陕茶振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复兴茯茶产业”为目标,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茯茶产业已经成为泾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

泾阳是中国茯茶之源。泾阳茯茶,茶学分类上属黑茶,是国家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还入选了“中欧保护协定名录”,是所有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生产加工周期最长、工艺最独特的茶类产品。所以我们要把泾阳茯茶打造成群众增收的“致富茶”、人民健康的“保健茶”、文明互鉴的“文化茶”!

泾阳茯茶产业发展,自2008年恢复生产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茯茶产业当作泾阳县社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来抓,先后多年参加全国各种茶博会、重走丝绸之路、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标准体系、连续多年举办质量评比大赛、提升公共品牌价值、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对提高泾阳茯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推广,促进茯茶生产规模扩张和产业发展、提高茯茶品牌知名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泾阳茯茶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茯茶产业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还存在品牌价值有限,生产制作工艺参差不齐,茯茶文化挖掘不够,产品研发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

笔者认为,破解泾阳茯茶发展难题,应该使泾阳茯茶以六茶共舞(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的形式,完善发展模式,三产融合,把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结合起来统筹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茯茶产品品质保证。要重视原料来源,生产工艺提升和优化。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励、督促各生产企业规范操作流程,达到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二是进一步加大茯茶公共品牌保护。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统一打造“泾阳茯茶”大品牌。“独行快,众行远”,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有条件扩大地理标志授权企业范围,为茯茶企业赋能,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茯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不断提升茯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

三是加强茯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着力培养一批茯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骨干和实用技术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四是进一步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强化统一监管尺度。加快推行茯茶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完善茯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种植、生产、加工、仓储、市场准入、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是深度挖掘茯茶文化,赋能茯茶产业发展。发掘保护民间茯茶传统技艺,实施收集、整理茯茶历史、传说和故事。要加强传统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传统茶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泾阳茯茶以六茶共舞(喝茶、饮茶、吃茶、用茶、完茶、事茶)的形式、多种形式走进每个消费者,走进每个家庭,让人人成为茯茶的宣传者、受益者!精心策划打造一批茯茶文化精品力作,丰富茯茶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推出一台茯茶特有的茶艺表演、一部话剧、一部文学作品,打造形成端庄大气的茯茶文化。探索推进茯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泾阳茯茶随处可见、随处可知、随处可品。

泾阳茯茶(资料图)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陇川行纪Ⅲ:探源德昂“女王”传说与古树茶

行走于山水之间,问茶于德宏之际,从刀宏口中探知神圣的德昂“女王”传说,以及对陇川古树茶乃至德宏古树茶与“女王”传说的思考和推测、想象与好奇之念挥之不去,不明白其究竟、不目睹其真面目不愿罢休。由此,一场关于“女王”传说与古树茶渊源的寻根之旅开启。

作为陇川县的世居民族之一,德昂族人生性爱茶,饮茶、用茶之风行于日常,处处透露出一古老族群与茶的情缘。

在德昂人的口头史诗《达古达莱格莱标》(德昂语,大意为:祖先传说的渊源)中,记述了关于民族起源的创世说:

“在远古混沌时期的上空,茶树是万物之母。彼时世界一片荒凉,茶树将一百零二片茶叶撒向凡间,幻化为五十一对少男少女,成为德昂族人的祖先。”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

“布朗族和崩龙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地区还有一千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

崩龙族即德昂族,据《芒景木塔石碑》(傣文)记载,公元696年,芒景出现茶叶种植,距今已有129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可谓有本、有原、有用者也。

有关德昂人及其茶文化始末,特别是德昂族特有的酸茶,我在《芒市茶路Ⅳ:“茶叶的母亲”之德昂酸茶》一文已述及。几次德宏行期间,在诸多茶农的讲述中,德昂族发展史愈加生动传神,引人入胜。历史及话茶人所展开的远古图景,为我们铺开一条通向德昂人历史渊源的茶路。

据陇川古树茶第一人、茶人、民族文化学者刀宏讲述,德昂人的古“女王宫”遗址位于陇川县巴达山巴达景颇寨后山,距陇川县旧城约六公里,现今只残存几片砖瓦。

女王宫遗址

德昂人有关女王的神话传说很多,尤其是女王统治的传说在德昂族人的心中刻骨铭心。相传“当时的德昂族女王女扮男装,为不让人发现,常到几里路的后山——当地人称仙鹅抱蛋的大龙潭里沐浴。长此以往,结果还是被王宫里的人发现,由此发生内讧被杀害。”

今天,“女王宫”的历史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据“女王宫殿”原址出土的青砖鉴定结果可知,传说中的“女王宫”大约存在于距今约600年的明朝初期,历史相当悠久。

资料

透过历史遗迹和传说,在那个德昂人最强盛的时代,女王宫据地夺势,留下不少历史遗迹。陇川县王子树邦东村的德昂族古村落遗址,景罕镇胆国村、弄怀坝、旧院山、允松山等多地的德昂族古村落遗址,其古井、古石板路,无不印证女王时代德昂人的强大。而恰在这些地方,留存着大量古茶树群落。

“女王国”时代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今天陇川古茶树,能否与刀宏所讲的打造德昂“女王茶”有潜在联系?或许传说中的“女王”就是陇川古树茶“德宏味”的一方守护神?

在漫长的德昂族茶文化发展史上,德昂人赋予了茶叶太多太广的文化内涵。为探寻真相,我们深入陇川县巴达山“女王宫”遗址,遍访陇川所有古茶树群落,走访包括陇川县章风镇德昂寨、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村在内的诸多德昂族古村落,探访瑞丽市勐秀乡雷闷寨德昂民俗文化。

通过多番实地调查,发现茶于德昂人而言,是他们的一种心灵皈依和信仰,所谓:“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满山的茶树”,此话当真无过分之处。这种内涵无声无息的融入每个德昂族的血液,成为德昂族人生命中共同的心理素质。

德昂族"女王国”的古茶树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敬畏祖先,注重礼节,注重茶文化的民族,从来就爱着与之相关的万事万物,更何况是以茶为祖先的传统。德昂人对茶的尊重、崇尚,以及作为统治者的古“女王宫”“女王”,绝无可能在农业产业背景下忽视作为德昂印象的茶及其文化。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甚至可以肯定,“女王宫”周边的古茶树及作为子民的德昂人聚居的古树茶群落,其茶树种植、生成就在古“女王宫”时期。

古“女王宫”与“德宏味”的某种联系,赋予了陇川古树茶更多的文化内涵,为陇川古树茶在未来的扬名天下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宣传基础。同时,也为“德宏味”的丰富、多元构建了深层次的历史文化意境和哲学审美意境。“德宏味”必在德昂“女王”传说的渲染下优胜一方。

陇川古树第一人刀宏勘察德昂女王遗迹

千百年前,茶图腾的神话赐予德昂人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与安生。写到这里,心结已解,余味仍在,“女王”与古茶树的前世今身慢慢浮出水面,它们的结合,注定会是凡尘最美的茶香茶韵。

传统的丧失,道德的沦陷,使今天的茶界“市风日下”。许多人掠夺自然,是为向欲望献祭,夸口生态上乘,却忘了茶产何地,依何味?他们以名牌炒作和历史断层老字号的名义,行欺诈蒙骗。在寻访陇川古树茶茶与“女王”传说的道途中,我心一意在茶,一心在味,身在婆娑,心念菩提,只要心无旁及,湛然自守,自有“德宏味”淡然不语的意韵。

熊十力先生说:“本心才是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秉之真性。”生活在人间,挚爱古树茶,又寻德宏味至此,我对茶的初心一往如常。

文 | 石一龙

(刀宏对本文内容与图片亦有贡献)

陇川行纪系列,点击以下标题即可阅读前两篇

陇川行纪 I:护国乡小岭干寻茶

陇川行纪 II:密境中的野生古茶树

找到约1,27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