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具像什么东西

找到约27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语•茶 | 好器衬香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茶具?

泡茶很像一门厨艺,从对食材的了解、器具的运用、精心的调制,加上品尝时的环境、所用的盛器,最后融入泡茶者的心境。

所谓“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好器配香茶,如同绿叶衬红花,相映生辉。

茶具与茶的关系甚为亲密,有“器乃茶之父”之说,选择一款好茶具,对于冲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尤为重要。

茶具,不一定是最贵的、最漂亮的,只要是合适的,那就是最有利于泡茶的。

如今市面上的茶具,大致分为陶器和瓷器两类,而爱茶之人必备的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来,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还是一种新质陶器。

一、陶瓷是什么?

自古以来,陶瓷经常被联系在一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火与土相互交融而产生的艺术,其中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两者是不同的东西,而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二、瓷器茶具有什么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

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它不吸香吸味的特点,最能把茶的风味原滋原味的呈现,泡出来的茶汤高香而味鲜,比如冲泡鲜嫩的绿茶、白毫银针等。

瓷器的挑选细节

瓷器表面,有一层用粘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制成的釉面,用于增强胎体强度,让它“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在判断的时候,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是为好瓷器。

此外,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要不艳不晦、不浅不深: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彩绘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盛装食物。

三、陶质茶器有什么特点?

我们平时常说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总称,陶与瓷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紫砂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一般说紫砂属于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

陶器的茶具,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适合泡一些风格较厚重的茶,因为陶的吸附性会加强这种厚重、低沉的风格,将茶的韵味更加凸显出来,比如适合冲泡黑茶、普洱茶、老白茶等,用于煮茶也很合适

陶器的挑选细节

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四、不同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绿茶

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器,如玻璃杯、玻璃盖碗、薄胎瓷质盖碗、黑瓷建盏等。

花茶

青瓷、青花瓷盖碗,瓷杯or玻璃杯、玻璃壶。

黄茶

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瓷壶为佳。      

红茶

红茶宜用白瓷盖碗冲泡,用玻璃公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白茶

白茶新茶力求朴素、自然,以瓷器为佳;老白茶则可用陶壶煮饮。

乌龙茶

选择瓷质盖碗冲泡,薄胎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传统泡法也可以用朱泥壶冲泡。

黑茶

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质茶器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器,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

茶饮平和心,方得身静气!

茶城文艺范儿,湄潭民间茶与茶具

茶文化之所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当然与如今越来越优裕的生活大有关联。在湄潭,茶文化与浙大西迁文化、红色文化并列,是引以为傲的三大文化之一,其地位可见一斑。相比其他两种文化,茶文化显得更亲民一些,普通老百姓很容易接触和参与其中,哪怕很多人肤浅地认为,寻一幽静之地,聚几个好友,泡一壶茶,读几页书,聊几句市井人情,就是茶文化了。诚然,这种形式已具备茶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但与深度的茶文化还有距离。我们可以宽容地认为,老百姓的茶文化,有老百姓的生活印记、生活经验和生活追求。

在湄潭民间,有一些古老的物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和检视它们存在的状态。这就是湄潭民间老茶具,像一颗满布沧桑的遗珠,披着尘垢在角落默立,主人翻找其他事物时偶尔会触碰到,一扒拉,说不定就让它们跌得粉碎,主人皱皱眉头,并不在意。但转念回忆起与它有关的人和事,突然就开始怀念和伤感起来。于是蹲下来,捡起一块。黑褐色的茶垢已经深深浸入陶瓷材质的碎片,不知道经过了几千几万次的浸泡,或许从它进入主人家,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茶水的滋润吧?就像一些老茶客,几十年来没有一天断绝过茶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一些行走的老茶具。

旧时的湄潭民间茶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里所说的茶具当然和我们所见的正规茶具完全不同,没有一点高端精致的样子,而是土得掉渣。一个鼎罐,一个搪瓷盆,几个搪瓷缸,几个粗瓷大碗,甚至一些较大的敞口的废药瓶,都是农人每天不离的茶具。鼎罐,是一种有双耳的粗厚陶瓷罐。因形状有些像鼎,故名鼎罐。随着柴火灶的绝迹,鼎罐已经消失在农村中。仅存的也早已弃之不用。在不同的人看来,有的视为文物,有的则视为破烂,这值得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思考:一件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的存在价值可能大相庭径。老百姓在乎它的实用性,而学者却试图从中进行历史考量,追索出先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组成。

鼎罐对于农人来说,既可以是烹调用具,也可以是煮茶用具。每天清晨,农人从鼎罐里倒出昨夜预热的水洗把脸,然后匆忙出门上山下田干活。这个鼎罐的保温性能很好,热水经过一夜而不凉。劳力出门了,家里的老人慢腾腾开始做饭。抱来柴禾,生起火,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一些需要长时间加工的菜肴,人们会在火旺起来后就在鼎罐里熬煮,像清炖腊猪脚、排骨等。鼎罐就挂在灶门口,上面用铁丝系住双耳吊在屋梁上。由于火苗只舔在鼎罐底部,也有使用绳子的,不过长时间烟熏火燎,绳子很容易干燥断裂,那就必须每天检查,定期更换。黑不溜秋的鼎罐在火苗下轻晃,慢慢地有香气随着雾气顶开盖子溢出来,馋得小孩眼巴巴地望着,清口水直流。这些今天稀松平常的菜肴,在那时却是难得吃上一回,一般都是在年节上,或者农活特别重,例如栽秧、挞谷等需要请人帮忙的时候,才会那么奢侈一回。这些“奢侈品”经过鼎罐熬煮后软糯酥烂,汤味喷香。鼎罐不可能每天都能烹煮肉食,它和主人一样,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没这口福。但农人可不能让它闲着,除了用来热水,多数时间就用来熬茶。

这是名副其实的“熬”。农人没有现代人那么“矫情”:原料要用最好的茶芽,工具要用紫砂壶等名贵的茶具,水质要挑清冽的山泉,水温不能低于或高于某个限度。农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农活上了,哪有这么多讲究?何况就是想这么高雅一下,也没有这个条件。茶叶是最粗粝的老茶叶,暗绿厚实,往往还连枝带叶,连茶果也不放过。把这些茶叶茶果用滚水煮烫一下,放在烈日下爆晒,如果不急着用,也可能放阴凉处自然晾干。干燥后的茶叶依然皮糙肉厚,泡茶会不服帖,那么就在大铁锅里翻炒至焦黄,至香味扑鼻,接下来的任务,就交给那些土里吧唧的茶具。

抓一把茶在鼎罐里,倒满水,让它在灶门之上慢慢炼化。主人去忙其他的事,根本不用管它。一顿饭煮好,一罐茶也熬好了。倒出来一看,汤色并不好看,浓稠黑黄,喝一口苦涩得要命。那么,下次多加水,少放茶叶吧,农人获取经验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天热,就把茶倒出来晾着;天冷,那就把罐子密封好,像使用保温瓶一样,让它保持热度。

最难忘的是冬天的火塘边,柴火烧得很旺,映得一屋子的人脸色红彤彤的。柴火上照例架起了一只鼎罐,茶水在里面咕嘟嘟直响,热气顶得盖子直跳。趁热倒出来,滚烫的茶水倒进粗瓷大碗中,大家轮流着喝,茶太烫,不能大口喝下去,于是无一例外地歪斜着碗,把嘴放在边沿吹气让茶凉下来,一屋子都是噗噗吹茶的声音。

粗瓷大碗,农村人称为土巴碗。是一种炼造得十分粗糙的碗具。现在虽然也能看到,不过经过了抛光处理,表面有一层釉质,十分光滑,个头也小了很多。那时候的粗瓷大碗名副其实,大得捧起来吃东西几乎能把脸都遮住,并且粗粝得割手,伸舌头舔舔,像舔在砂布上一样。不过它的优点是能装很多东西,隔热性好,并且价格低廉。人们盛菜用它,吃饭用它,喝茶也用它。吃完饭也不涮涮,倒一点茶进去,手腕旋转翻动,让茶水把残留的油污残渣荡下来,远远地泼出去,再倒上满满一碗茶,消消停停地喝。这种喝茶法,在如今看来太马虎、太不卫生,简直有点蛮荒的味道,不过那时的人们都这样喝。那种躺在躺椅上,小桌上放一杯茶,摇一把扇子,就着夕阳看书阅报的生活场景,大家只在电影上看到过。

农村的这种老茶不容易下味,所以需要熬煮,鼎罐就充当了最恰当的工具。当然也有用大号的搪瓷缸放在火塘边直接煮的,搪瓷缸传热更快,不一会就沸腾起来,茶水往往泛着黄色的泡沫翻出来流进火塘,被热灰烫得吱吱直响,腾起一股夹杂着烟灰的水汽,伴随着一股说不清楚的腥味满屋弥漫。

一碗热茶下肚,寒气被逼下去了,肚子暖暖的,本就不多的油水也被茶搜刮得所剩无几。这时候就特别想吃东西,一把炒米,一把爆米花,就着最粗的茶,却被人们吃成了人间至味。也有困难的家庭,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晚上哪能还有夜宵呢,孩子们只好喝一肚子热茶,忍饥挨饿,委屈地睡去。

如果泡苦丁茶,鼎罐就不那么适合了。这是由于它笨重且容量却并不见大的原因,于是人们选择体积更大且相对轻便的茶具。说是茶具,不过是搪瓷盆、锑锅、木桶之类。通过烫晒后的苦丁茶茶叶形状舒展,呈半透明的亮黑色。但这种漂亮的茶味道极苦,泡出来像中药一样难以下咽,除非一大锅水放少量的茶叶,那才能冲淡苦味。农村人吃啥都讲求量大味浓,这样寡淡的茶水,他们又觉得很不过瘾,还不如就喝白开水。于是,一种神奇的茶——老鹰茶就逐渐占据了主流位置。

那时的农家,谁家没在院落边栽一两株老鹰茶呢?老鹰茶树其实是一种樟树,并不属于真正的茶。想来是因为它的制作与泡制方式和一般茶差不多,所以就把它归为茶的范畴。老鹰茶不但树叶可用,连茎和根都可以泡出成色差不多的茶汤。

农闲时节,人们会连枝带叶砍下一枝老鹰茶来,用滚水烫一下,不能烫得太熟,也不能把茶叶烫死。太熟了茶叶会不成形,品相难看,味道太实。太生了,泡出来会有一股生臭的味道。至于比较粗大的树干,就把它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要用时用刀削一层木屑下来,用水煮透,把它和烫好的茶叶一起晾晒。晒干的老鹰茶毫不起眼,卷曲起来,边沿毛茸茸的,颜色灰败暗淡,还没有一般树叶好看。可是泡出的茶水却是清亮的暗红色,入口甘甜醇美。

农人生活就图简单,泡老鹰茶也是一样。拿来一只木桶或搪瓷盆、锑锅,倒满滚烫的水,抓一大把老鹰茶或制好的木屑进去就不再管它了。干完农活回来,茶水早就凉透,拿一只搪瓷缸或粗瓷大碗满满舀起,仰起脖子一口气灌下去,从嗓子一直凉到肚子,大热天里,都会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不能喝隔夜茶的说法对于老鹰茶来说是不存在的,老鹰茶不但能清热解暑,健脾明目,还能保存很长时间。泡一桶茶往往能喝一两天。不过时间长了,终究会产生一股馊味,喝起来口感大打折扣。为了能更长时间地保存茶水,人们把单泡难喝的苦丁茶与老鹰茶混合着泡,调和出一种更为甘爽清透的茶汤。把老鹰茶和苦丁茶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泡制,这种混合茶既保留了老鹰茶的甘醇,又能品出丝丝缕缕微苦的滋味,茶汤更为清澈透亮,如果把静止的茶汤作为镜子,眉毛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种混合茶因为老鹰茶占多数,所以人们仍旧笼统地称为老鹰茶。也就是说,农家大部分老鹰茶都含有苦丁茶。两种茶叶形成互补,把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茶保存的时间更长了,三五天不会变质变味。这应该得益于苦丁茶的药用价值,它的独特成分有抑菌的作用。

时至今日,廉价易得的老鹰茶仍然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它不但可以作为饮品,还具有减肥、清胃、提神醒脑、调剂胃口的功用。

高档的茶具,令人眼花缭乱的茶艺逐渐盛行,人们以拥有一套称心的茶具、会一些优雅的茶艺为荣。只有老鹰茶和喝老鹰茶的人依旧那么质朴。它不需要现代化的茶具,不需要什么仪式,最简陋的工具和最直接的饮用方式,却最大化地释放了它的本质。如果像高档茶那样矜持地泡老鹰茶,喝老鹰茶,那就是一种装腔作势,是一个笑话。

现代人早就不再以吃饱穿暖为目标,开始思考怎样拥有一种有质量和有品位的生活。徒步、健身、垂钓、旅游……而一些喜静不喜动的人,多半会选择聚友品茗的方式。茶文化的繁复精细,让每一个爱茶人都沉迷其中,津津乐道。在茶乡湄潭,每年举办的“贵州茶搏会”及众多的茶事活动,均会引发大量爱茶人的关注,并以介入其中为荣。由此可见,茶文化的渗透,将会越来越普及,人皆论茶,满城弥散茶香。

品茶时不能牛饮,要像喝酒一样浅斟慢酌,闭目回味。要喝出仪式感,喝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喝出文化品位,这是如今茶人们一再强调并尊崇的方式。

在现代茶普及到家家户户的今天,除了老鹰茶仍旧是普通百姓饮用的常客外,人们早就不用在夏秋时节采制那种既苦又涩的老茶了。而那些民间老茶具,鼎罐、粗瓷大碗、搪瓷缸、青花碗等也渐行渐远,乃至于终于绝迹。它们是那样的简陋和朴拙,但留给人的记忆,依附在它们身上的岁月和生活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湄潭民间茶和老茶具,它们自然应该属于茶文化研究的范畴,与它们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等均大有可挖掘之处。研究它们,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向往和回到那种生活中去,但一些精神需要延续,一些生活需要铭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研究和记录,不断丰富湄潭茶文化。

来源:微美湄潭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好茶配好器,两分钟教你如何挑选到心仪的陶瓷茶具


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不难看出茶具在饮茶时的重要性。好茶、好水、好的饮茶环境,构成了品饮茶的大环境,如果再有好的茶具,那整个品饮茶的过程也就完美了。

而生活中较常用的茶具材质要属陶瓷了,但是陶和瓷其实是两种东西,那么在挑选的时候有哪些选购技巧呢?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瓷器和陶器有什么区别

陶器茶具指的是用陶土烧制的茶具,瓷器茶具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茶具,两者都称为陶瓷茶具,那么两者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使用的原材料不同

相对陶器茶具来说,瓷器茶具对原材料的要求更高。瓷器茶具需要特定的材料,像高岭土,陶器茶具用一般的粘土作坯即可。

烧制的温度不同

瓷器烧制的温度一般都要高于陶器的烧制温度,瓷器茶具的烧制温度大都要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但是陶器茶具烧制温度不能烧到这么高的温度。

坚硬度不同

这也是由于烧制的温度不同导致坚硬度有所差异。瓷器茶具的坚硬度比陶器茶具的硬度大,而且瓷器茶具的声音更加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的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透明度不同

瓷器茶具的坯体无论薄厚都要比陶器茶具更透明,陶器茶具即使薄也并不透明。

釉料不同

瓷器茶具的釉料既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制而成,也可以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制;陶器茶具有挂釉和不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制温度时即可熔融。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会造就瓷器和陶器的独有的特点:

● 瓷器特点是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陶器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二、陶瓷茶具怎么挑

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那么,如何来挑选一套质量佳的陶瓷茶具呢?

01

瓷器看“透亮”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

看表面:要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看颜色: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

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宜盛装食物。

02

陶器看“质地”

看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质地和手感: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用手触摸茶具,看内壁是否光洁。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茶具,都要观察它的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像有一些杯子就容易出现不够圆的现象;用电筒照,观察釉面是否光洁、均匀,是否有气孔、黑点、甚至脱釉等现象;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三、什么茶适合陶瓷茶具

茶具与茶是一样的,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工艺,都会有不一样的特质。

选择茶具时,无论是茶具的颜色还是质地,都要结合茶叶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茶的品质为原则。

1

红茶

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2

白茶

新茶用瓷器冲泡更能凸显其鲜,老茶用陶壶煮饮更够味。

3

乌龙茶

选择瓷质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衬茶色,聚拢茶香,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4

黑茶

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用陶制茶具能消除杂味,更突出其陈醇的韵味。

绿茶

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茶具等。

6

黄茶

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盖碗等,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茶具的造型各异、色彩繁多、精美别致,是品茶时不可或缺的情趣。大家掌握这些挑选茶具的技巧后,一定能在日常的品饮中,体会到茶具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来源:茶艺大师工作室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