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经三之造内容

找到约15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观亭茶道》| 古今最具代表性的茶书经典(二) ——《茶经》

《茶经》是780年成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叶专著。本书从各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品饮等各方面经验和实践。


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共10章约7000字。上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共三章。中卷四之器,只有一章,篇幅较大。下卷分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共六章。


(1)《茶经》一之源,阐述了茶叶的产地和茶树的生长特性和茶叶的功能,以及茶树的栽培方法、鲜叶品质的鉴别方法和“茶”字的字源。


(2)《茶经》二之具,共讲了18种采制工具,有籯、灶、釜、甑、箄、杵、臼、规、承、檐、芘莉、棨、扑、焙、贯、棚、育、穿。


(3)《茶经》三之造,讲了茶的采摘,唐代茶饼的制造方法,制茶工艺和茶类的发展,茶叶的品质审评。唐代采茶在农历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唐代茶饼的制造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七大工序,这就是唐代典型的蒸青茶饼(绿茶)的制造工艺。流程:蒸茶一解块一捣茶一装模一拍压一出模一列茶(晒干)一穿孔一焙烘一成穿一封茶。


(4)《茶经》四之器,详列了28种煮茶和饮茶的用具,可分为八大类:生火用具有风炉、灰承、笤、炭挝和火5种;煮茶用具有鳆、交床和竹3种;烤茶、碾茶和量茶用具有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和则6种;盛水、滤水和取水用具有水方、漉水囊、瓢和熟盂4种;盛盐和取盐工具有鹾簋和揭2种;饮茶用具有碗、札2种;盛器和摆设用具有畚、具列、都篮3种;清洁用具有涤方、滓方和巾3种。



(5)《茶经》五之煮,论述了茶汤的调制,对烤茶、碾茶、火候、燃料选择、煮茶用水都作了详细论述。烤茶要掌握火候,烤岀理想的香气。碾茶要碎而不扁、不粉,要如细末。用火:“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是炭火有焰者。煮汤要沸,一沸为鱼眼,微微有声,放点盐于锅中调味。二沸边有涌泉,累累连珠。三沸是腾波鼓浪,水汽全消,谓之老汤。简称之:“鱼眼”“连珠”“鼓浪”。煮茶在二沸时出水一瓢,等沸时再把这瓢水倒入锅内,开锅即饮。《茶经》五之煮中还详细讲了煮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江水取上游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6)《茶经》六之饮,讲了饮茶风尚的传播,特别写佛教僧侣的传播等,写了唐代的饮茶习惯。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滂时浸俗,盛于国朝(唐代)。”“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当时唐代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都要经过硏末、烤炙、捣碎方法加以处理,放入瓦罐里,以便煎煮茶汤。六之饮中还提出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7)《茶经》七之事,这一章主要记录与茶有关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著作。如人物提到了神农、周公、陆纳、王肃等。著作提到了《尔雅》《广雅》《晋书》《搜神记》等,收集了不少与茶叶有关的资料。据《茶经评述》中统计史料48条。在这一章中还记载了历代茶政的改革。


(8)《茶经》八之出,主要是论证唐代的茶叶产地,列出了8个道、43个州郡、4个县。分为:西南茶区、淮南茶区、岭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八大茶区,有记载说此时年产茶10万吨。在叙述八大茶区的同时,还指出了各地区茶叶品质的好坏。如山南茶,以峡州上。淮南茶,以光州上。浙西茶,以湖州上。剑南茶,以彭州上。浙东茶,以越州上等。


(9)《茶经》九之略,写茶具和茶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在“野寺山园”现采、现制茶就可以省去焙茶的附属工具“磬”和“扑”,穿茶工具“穿”,封茶工具“育”,煮茶器虽然在“四之器”中列了28种,如在山野饮茶只需7种就可以了。


(10)《茶经》十之图,是说为了记忆和熟悉《茶经》,可以将前九章用文字或图画写绘在绢上,挂在墙上,《茶经》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药理学等等。还记载了唐朝中期以前的神话传说、故事、人物、史籍、诗赋、传记等,是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



当今世界上有三本著名的茶叶专著:


第一本是《茶经》。


第二本是日本荣西禅师1191年成书的《吃茶养生记》,主要是写茶叶的药用价值,对宣传茶叶,特别是在日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荣西被日本人称作茶祖。但《吃茶养生记》却晚于陆羽的《茶经》411年。


第三本是美国人威廉·乌克斯于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此书作者用了10年时间考察了全球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历史、茶叶的成分、保健功能等,写成了160多万字的茶叶巨著《茶叶全书》,但晚于陆羽的《茶经》115年。


《茶经》写成虽然已有1229年,但在中国和世界仍有很大影响。


《茶经》的作者陆羽(733-80年),唐代文学家、茶学专家。字鸿渐,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自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原为弃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以“易”自筮,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陆”,取名“羽”。


智积收养陆羽时,由于陆羽刚2岁多,不好在寺中收养,就暂送智积的好友李儒公家养着,李公家有一女名叫季兰,所以把陆羽叫季疵,两人一起生活。



陆羽终身未娶,李季兰是他唯一的女友,季兰后来出家成了女道人,也终身未嫁,所以后人编纂了不少他们两人之间美好的恋爱故事陆羽长到四五岁以后,又回到龙盖寺,当了小和尚,但是他不愿意念经拜佛,住持罚他放牛,但他自幼好学,后来跑到一个戏班子去学戏。编写了笑话集《谑谈》。


天宝五年(746年)为竟陵太守李济物赏识,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门下学习。天宝十一年(752年)与竟陵司马崔国辅相识,经常在一块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天宝十五年(756年)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事。乾元元年(758年)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上元元年(760年)到苕溪(今浙江湖州)深入茶户了解茶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隐居山间,编写《茶经》。


到780年《茶经》写成,推动了唐代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被人称为“茶圣”。



陆羽多才多艺,著作颇丰,除《茶经》外还有《顾渚山记》《武林山记》《六羡歌》等。陆羽于804年病逝于青塘别业,终年71岁,葬于湖州杼山。


(文章取材于 于观亭 先生所著《观亭茶道》)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 “茶馆网”对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公众号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保证,发布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合作伙伴】I 银壶专场:银壶煮水的益处

【茶馆百态】 |  观雕梁绣柱,渡九曲碧波——上海湖心亭

【星级茶馆现场评审】| 山东省潍坊市“陈升号临朐店”



2019年6月6日星期四

庚午月 甲戌日


农历五月初四


    芒种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1200多年后,茶圣陆羽故里复原《茶经》中经典,擦亮天门“茗”片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首。

而这一切,都源起于湖北天门人陆羽所著的《茶经》。

图丨《茶经》由天门人陆羽所著

天门,古称竟陵。“竟陵”者,陵之竟也——大洪山至此突兀而止,面临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

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建制史长达2000余年,建城史也有1500年以上。

天门棉花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的“中国蒸菜之乡”,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湖北省人口第一大(县)市。

近年来,让天门名扬天下的,必然是“茶圣陆羽故里”这一头衔。

图丨天门陆羽雕像

01

陆羽故里,旧址遗迹遍布

唐朝复州竟陵城位于汉水北部,地处今天天门市的中部,天门河(古名为西江)自西向东横穿竟陵,与汉水汇合注入长江。

公元733年,一名婴儿被遗弃在了天门西湖之滨的雁桥畔。幸而,获龙盖寺(今“西塔寺”)僧人拾得并收养,得以栖身,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而取名“陆羽”。

图丨陆羽在天门西湖边长大

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参加一次乡饮酒礼活动,从被召来献艺的戏班子中发现十四岁的陆羽演技不凡,闻其好学,特地“捉手拊背,亲授诗集”给予鼓励,推荐他到佛子山(大洪山余脉天门山的最高峰)拜邹夫子为师继续读书。

邹夫子是位精通经史的学者。陆羽在这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为以后著述《茶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书之余,陆羽常到附近的野生茶林去采茶为师煮茗,由此养成了观察茶树、研究茶树生态的习惯。

图丨西塔寺

今天的天门市竟陵城区,以“陆羽”命名的各类场所,从官方到民间,俯拾皆是;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以及西塔寺、涵碧堂等陆羽旧址遗迹遍布。

天门政府每年还会举办“陆羽茶文化节”、“茶圣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竟陵先贤。

在距离景陵古城墙不远处,保存着一处陆羽品茶真迹——文学泉。

这是一座开凿于1600多年前的古井,直到今天依旧泉水潺潺,是天门的城市图腾,也是天门悠久建城史的实证,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丨陆羽故园

02

以“经”述茶,终成世界级经典

陆羽所著的所著《茶经》全书7000余字,分为上中下3卷,系统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茶叶发展、生产、加工、品饮等方面的情形,并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惯提升为艺术和审美的层次。

图丨陆羽《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茶书,开启了茶的文化时代。此后,虽然茶的农学、科学内容与时俱进,但《茶经》对于茶的人文精神、社会担当和最基本界定却从不曾过时。

后世无论中外,对茶艺道精神的总结提炼都没有超过《茶经》“精行俭德”的范畴,即同时指向人的内心品质和外在行为。

图丨天门茶经楼夜景

陆羽及其《茶经》对茶业及茶文化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创始作用。陆羽在唐代就为人奉为茶神、茶仙。

陆羽同样受到了世界茶学界的推崇。1935年出版,美国作家威廉·乌克斯编著的《茶叶全书》中提到:“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又称《不列颠百科全书》),将《茶经》全文收入。

作为世界上的第一部茶书,陆羽极其自信地以“经”名茶,《茶经》亦终成经典。

图丨天门茶经楼藏茶殿内景

03

复原经典,屡获国内外“首次”

在天门,始终有一群人一直致力于将陆羽文化发扬光大。如被尊称为“湖北茶产业社会活动家”的石艾发(已故),成立了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了陆羽茶文化节、中国(天门)茶圣节等,邀请国内外茶人来天门参观考察。

又如湖北省天门市陆羽研究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从事陆羽与《茶经》研究的社会团体。先后成功复原《茶经》中有关采、制,煎、饮茶的全部器具以及制茶工艺,让大唐煎茶技法从文字走向现实。

2017年,由该会领衔的“茶经二十四器”复制课题项目正式启动。

2019年10月,《茶经》“四之器”24种29件的仿制工作完成,这也是国内外首次完整复原茶经“二十四器”。

图丨天门茶艺师用复制于《茶经》中的“二十四器”表演茶艺

再现陆羽煎茶法,还有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即茶饼。

《茶经》“三之造”中对煎茶用茶饼的制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但千年来被宋代“点茶”和明清泡茶所取代,故而失传。且现代的普洱、白茶等各式茶饼,都煎不出《茶经》中所描述的茶饼的状态及风味。

图丨重现古法制茶的茶饼

2019年开始,陆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芬尝试复制《茶经》里的饼茶。至2021年,外观青绿,汤色浅黄、滋味甘醇的“竟陵陆子饼”成功问世。

2022年7月,该茶饼获第25届武汉中国茶叶博览交易会“最佳传承创新成果奖”;今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唐代蒸青茶饼”等十项技能绝技绝活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

自此,古法茶汤的幽香穿越千年,再次香飘天门。

图丨竟陵陆子饼

04

传承与创新,擦亮天门“茗”片

天门市以丰富的陆羽茶文化资源为依托,坚持茶旅融合发展战略,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圣故里园景区。

同时,积极培育茶种植休闲体验基地,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互动新格局,先后荣获“中国茶文化之乡”“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图丨今年4月10日,天门举行茶圣拜谒仪式

做好“陆羽”文章,传承与文化研究至关重要,创新与产业发展同样必不可少。

从古至今,受制于“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天门并没有种茶的传统。

近年来,天门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列入该市“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佛子山等地,利用非基本农田、荒地开垦种茶,配套产茶区基础设施建设,还组建科技专班对茶叶种植相关技术进行指导,并出台奖补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茶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该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800亩,年产量400余吨,并形成天门地方茶叶产品和茶叶品牌,多次在武汉茶博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将天门茶圣陆羽故里这一名片越擦越亮。

图丨天门佛子山茶园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浙江《紫笋茶的前世今生》《茶经》宋本新书发布会

8月20日,《紫笋茶的前世今生》《茶经》宋本再造新书发布会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大唐贡茶院举行。

“《茶经》是中华茶文化的开源之作。希望通过这次《茶经》宋本再造新书发布,让古籍重新散发生命力,以茶文化的力量撬动茶产业、茶科技进一步发展。”长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刘月琴介绍,《茶经》现存最早版本是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南宋咸淳九年《百川学海》本茶经,距今已近800年。“作为目前茶文化史上最珍贵的版本,希望通过这次再造,让后世了解茶文化时能有权威参考,更好传承茶文化。”发布会上,线装书局社长王利明说。

为讲好陆羽在湖州写《茶经》背后的故事,让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上湖州茶文化这颗明珠更加耀眼,由浙江省长兴县茶文化研究会编著的《紫笋茶的前世今生》也相继出版。“翻阅本书可以简浅地了解千年来长兴紫笋茶的生发脉络,历代茶人故事和茶产业发展的痕迹。”该书特约专家、茶文化学家、古籍整理学家穆祥桐介绍,作为“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茶之源”文化艺术普及专题工程图书,面世之后,将使“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文化精神”的茶文化进一步被人所熟知。

据了解,作为中华文化名茶,紫笋茶发展至今,已开发出紫笋茶前世今生系列产品,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五种制茶工艺,散茶、袋泡茶、混味茶等饮用方式,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长兴紫笋茶非遗传承人按《茶经》三之造的内容,重现了唐代紫笋贡茶茶饼的加工工艺,进一步丰富长兴紫笋茶内涵。

“目前顾渚村紫笋茶总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优质茶叶50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孵化了4家省茶叶龙头企业,注册茶叶商标12件,村民人均茶产业收入达8000元,年人均收入达4.9万元,超省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53%。通过一片叶子带动了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水口乡乡长倪跃锋介绍。

“以茶、旅、文、康融为一体,打造一二三产联动的高效的长兴茶产业非常具有潜力。”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湖州市茶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龚淑英认为,长兴紫笋茶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优秀的茶叶品质,通过做强公共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完善营销体系,实现三产的融合并进,将是长兴紫笋茶未来的高速发展之路。

据悉,目前长兴县茶园总面积已达15万余亩,近年来,通过新建名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示范生产线,辐射带动区域年新增名优干茶760吨,新增产值9620万元,全年春茶产量2510吨,南方嘉木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之薪,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来源:新华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