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采普洱茶记

找到约28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长江学者谢有顺 | 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

谢有顺是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是我进入普洱茶行业与研究的领路人。他对古树普洱茶卓有见解,情有独钟,也对我所提出的普洱茶是终结一切茶类的味觉信仰的观点深表赞赏。今转载他公号“谢有顺说小说”所发《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一文,里面所述王二的制茶观点正确,值得大家学习与思考。

他既是古六大茶山最鲜活的儿子,又是最纯正、最优秀的普洱茶手工艺人之一。他熟悉古六大茶山的每一棵茶树、每一只蜻蜓和每一株野花,他路过之处,巨大的身躯就像野象在群山中奔跑,大地都为之震颤。

——雷平阳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

著有《普洱茶记》、《八山记》、《云南记》等。)

听我的朋友王二谈普洱茶

王二是我认识十几年的好友,常喝他做的、泡的好茶。我曾邀他到我长汀老家的村里过了两个年,春节家里客来客往,多靠他泡茶招呼。广州等地的茶友中,念及王二者也不在少数。

王二是谁?云南西双版纳象明乡人,著名手工普洱茶“王先号”的传承人。其父亲王梓先为“普洱茶四贤”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早开启了以“古六大茶山”为核心产品的山头茶制作。王二生于茶山,长于茶山,自称“茶农王二”,对普洱茶的制作、品饮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与天赋,是真正懂茶、并对茶有虔敬之心的茶人。

诗人雷平阳说,王二的爸爸是莽枝茶山的原住民,他妈妈是革登茶山的原住民,在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中,他们家占了两座,而其他四座茶山的原住民,基本上都跟他们家沾亲带故。“他既是古六大茶山最鲜活的儿子,又是最纯正、最优秀的普洱茶手工艺人之一,他熟悉古六大茶山的每一棵茶树、每一只蜻蜓和每一株野花,他路过之处,巨大的身躯就像野象在群山中奔跑,大地都为之震颤。”另一位诗人朱零跟王二走了一段时间茶山,在今年出版的《中国民航》杂志上发长文感叹道:“整个六大茶山,都是王二的亲戚,从第一天开车上山,一路上,王二都要不停地跟人打招呼,中国所有关于亲戚的称谓,我在这几天几乎体验了个遍,一段平时十分钟可以走完的路,王二非得花上四十分钟不可。”

只是,王二对茶的感悟,虽然独步江湖,却多是述而不作。这些日子,难得见他谈普洱茶,诸多见地,友人颇觉珍贵,故记录、辑录下来,供大家思考、比较。

文学写作者中,大都爱茶,而要实践我常说的写作的实证精神,进而写好茶人、茶事,这些关于普洱茶的个人真知更是可作参考。

下面的文字便是王二的口述。

一、看茶

我喜欢普洱茶,热爱普洱茶,把它当自己的生命一样。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跑遍了各大茶山。大致上,我把普洱茶分四大方位进行判断(特别的山头另论),也就是“东柔、西霸、南苦、北涩”。东指古六大茶山,比较柔和;西指勐海地区,主要布朗、巴达、勐宋等,气霸有劲;南指大勐龙勐宋、缅甸、老挝、泰国等,偏苦;北指普洱地区、景东、景谷、无量山、大雪山,总体偏涩。很多朋友问我喜欢喝什么茶,我说我喜欢易武的柔、倚邦的细、班章的霸、那卡的劲、景迈的香、冰岛的滋味、昔归的回甘。

普洱茶分原始野生乔木茶和人工栽培型古树茶。人工栽培型又分乔木大叶种、乔木中叶种、乔木小叶种。野生乔木茶微酸、微毒、寒气重,喝了容易拉肚子,茶叶偏黄黑色,芽头像二狼神叉。乔木大叶种、乔木中叶种、乔木小叶种每种制作、冲泡都不一样。冲泡的时间、温度、下水、出汤、水柱大小高低不同,泡出来的茶味也不一样。

普洱茶方位、气候、土质、阳光、海拔高低、阴阳面决定普洱茶的味道。

除了按方位去判断茶性之外,我还总结出了以树皮和土质去判断茶性。以树皮来看,白皮甜,花皮香,紫皮气足,青皮麻。以土质来看,黑土甜,黑胶土有气,白沙土苦而不化,红沙土细柔,黄土偏淡,黄胶土涩而不化。

二、做茶

我们采茶一般是早上到中午,午饭后到下午四点。古人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早上采的茶雾水多,萎凋的时间比较长;中午时没有雾水,萎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炒茶一般都在晚饭后开始。

早上采的茶一般萎凋十个小时左右,中午后采的茶四五个小时。采茶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损坏茶叶纤维,植物都是有果胶的,果胶酸涩,一但损坏茶叶纤维,就会酸涩,还会变红。就像人有皮保护着肉,损坏了皮就会出血甚至发炎。

采古树茶一般要爬到树上,背篓不方便,所以都用布包。人在运动时会发热出汗,布包附着人体也会发热,茶叶发热就会变红,所以要及时把布包里的茶叶拿出放在阴凉的地方留放,等全部采完装篓运回。

杀青时温度一定够才香,就像我们炒空心菜,不会炒的人炒得黑黑黄黄,不好吃,会炒的人青青脆脆的。翻炒一定要均匀,不然有生有熟,茶叶看起来有青有黄有黑,不仅难看,口感也不好。

茶叶里有水份,炒茶时要把水分放出去,不然以后会闷坏茶叶,变红黑,同时喝茶时会喝到水气,香也不够。这就像人会有湿气,我们会去蒸桑拿,把水分排出一样的。揉茶叶一定冷揉,如果热揉会把茶叶表皮揉坏,就会出果胶,就会发酸。揉茶的时间决定茶叶的口感,揉短会柔香,揉长会气足。

三、存茶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存茶跟养孩子差不多,要非常小心。茶叶一旦受潮,就容易发霉、变质,就不能喝了。人们常常把什么东西分100%,但是我把普洱茶分200%,也就是三分料、七分工、百分之一百存放。

料分生态茶、小树茶、荒山茶,以及古树茶。古树又有百年的、二百年的、甚至八百年的——我讲的是人工栽培型古树茶,据我所知,现在发现最老的大概就是八百年的。七分工讲的是,再好的茶料如果没有做好,红梗了,焖倒了,炒青了,炒糊黑片了,等等,就没有品尝的价值了。

茶叶做得很好了,但是没有100%存放好,也没有用。所以我讲普洱茶讲200%,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才会做出一款上好的普洱茶!

四、泡茶

一般来说,普洱茶(一芽三叶)芽涩、叶苦、干甜,我们在泡新茶的时候,开始泡的有点苦涩,但是有回甘,泡到后面全是甜的。这是因为芽叶最不耐泡,一开始泡就泡出来了。干最耐泡,泡到后面,因为高温才慢慢涨开,才出味。

我们泡茶的时候,先要看这茶是芽多,还是叶多、干多。如果芽多,就把水温放低点,涩就会少些。如果叶多,我们把水温适中点,苦味就不重了。如果干多,水温高点都没事。

泡茶要注意水柱大小、高低,以此来控制水温,进而控制茶汤的口感。

泡茶还要注意一定要让烧开的水平静下来,水在烧开时是沸腾浮躁的,没有甘甜、细柔,只有平静的时候才是甘甜的。大江大河的水可以解渴,但是不甘甜;山上的小溪水流慢慢的,多很甘甜;有些人家用水缸、土缸装上二三天的水也变得甘甜。所以,水在静态时才显甘甜,泡茶一定要注意让水平静。

普洱茶苦要生津、涩要化,每次我品新茶时会压五分钟,把茶质尽量泡出来,感觉它在口里的化度。秒化的说明茶叶的纯度好,化得快的茶叶树龄就老,化得慢的树龄就小。如果是拼配的,大小树配在一起的,它会在茶水里出现层次分离,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或者是左右分离,或者是前后分离。就像调酒师调的鸡尾酒一样,有层次分离。

我们看茶叶的毛料看光泽度、看比重。小树茶、生态茶很白,纸白色的没有油润感,分量轻,还会刺手。树龄老的茶光泽度也油亮,就像老人带了几十年的银子有油亮色,越老的茶叶手感越重。像上好的班章茶不仅黑油亮,而且实重。

一般茶纸箱可以装十公斤,上好的班章就可以装十三公斤到十五公斤。看茶叶不是看条索大不大,台地茶也可以养到又长又大,倚邦几百年的古树也就一点点,看茶好不好一定要品。

试新茶最好用盖碗。盖碗一般是80cc到300cc,80cc一般投量4克,每增加20cc就加1克茶,150cc6克,200cc8克左右。壶一般是60cc到480cc。容量越大,水量就越大,所以要相应增加茶量,不然就淡。口感淡,就会影响对滋味的判断。

因为蒸汽会伤到茶叶的表层,茶叶会趴、会涩、会酸,所以泡新茶用盖碗,不要用紫砂壶。紫砂壶会把异味吸掉,盖碗就不会。老茶就可以用紫砂壶,因为老茶沉淀时间久,它在沉睡,紫砂可以把它唤醒,口感更佳。

喝茶时要有一定温度,有温度才有气韵,通经脉全身出汗,让身体舒泰。

文章来源于谢有顺说小说,作者谢有顺

论历史地位,普洱茶排老几?

论历史地位,普洱茶排老几?(文末福利)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那么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普洱茶在茶届的地位怎么样呢?



在当时,茶叶贸易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经济项目之一,各王朝自然不会撒手茶山的占有。


早在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政权不顾千里之遥,于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为“利润城”,视茶林为获利润之物,显示了王朝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出普洱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南诏政权在六大茶山至大理的路线点即后来的普洱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当时步日睑的南方,即澜沧江外有车里土司管制,江内大片地方为步日睑辖地,自然包括江内的利润城及其六大茶山。步日睑归银生节度(驻景东)管辖。


此时茶已传至中原,再随文成公主陪嫁给松赞干布而进入西藏。由于茶叶品质上乘,解毒散寒,消食去腻等功用被藏族青睐,视其为配置“酥油茶”的极佳配料,从此便越雪山、漂金沙江,过丽江、银生城再至步日,以马匹、乳制品、药材、豆金交换步日的茶叶。


这便是南宋人李石着《续博物志》中所记载:“西番(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据清代《普洱府志》记载:“年运吐蕃之茶达三万担”。此时期,为驮运方便,茶商便将收购到的散茶再蒸而紧压为团茶,大者如人头称“人头茶”,小者如牛心,称“牛心茶”。


紧团茶千里之遥运西藏,途中经热湿及至寒冷各地段,长日驮运中,团茶内茶多酚促氧化自然发酵,茶叶变黑色,味有陈香,别于其他茶叶,易辨易识,渐为藏区喜爱。


大理政权将南诏时期所设的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舍镇管辖。此时宋朝与北方金朝连年征战不止,急需战马,大理政权便在步日部设“茶马市场”,以步日部茶叶换得西藏马匹,再将马匹北转与宋朝,换取绵缎珠玩首饰。


茶市扩大,促进步日各地茶叶种植加快。据《澜沧县志》称:“班崴大茶树为北宋栽种”。


蒙古铁骑占领云南,将宋代的步日改为普日,在思茅一地设为思么,两地各设“甸”治,于普日加设“普日思么甸司”,辖两甸及南方各地。


甸司归属元江路节制。元代中期,普日生产的茶叶随同以食肉、乳为主食的蒙古人西上进入俄国,后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入《战争与和平》。《澜沧县志》称:“有景迈、勐本、芒埂、糯岗、芒景、翁居、翁洼、芒洪等茶园为元代栽种”。


将普日改称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万历年间(1572~1620年),李时珍着药典《本草纲目》中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明代编纂的《云南通志》记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


两书语若同出,一致将普洱一词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无变。两名固定时间,比清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普洱府早109年以上。


据考证,普洱一词是由唐代的步日、元代的普日、明代万历的普耳演变而来。此时期的普洱茶普遍受明朝各族人士喜爱,明朝方志学家谢肇淅着《滇略》中将此情况记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顺治十六年(1619年),吴三桂平定云南,将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编为十三个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据《思茅县志》载:“顺治十八年(1621年),思茅年加工茶叶10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

康熙三年(1664年),设元江府普洱分府,移元江通判驻普洱,为普洱通判,管辖十三版纳。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普洱府,为流官制,辖六大茶山、橄榔坝及江内(澜沧江以东、北片)六版纳(即猛养、思茅、普滕、整董、猛乌、乌得),对江外各版纳(即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设车里宣慰司,为土司管制,根据流官管土官原则,普洱府对车里宣慰司实行羁縻管理。


同年在思茅设茶叶总店,将思茅城私商(指茶商)一律赶走,不得经营茶叶生意。由云南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茶菁,制成紧茶,茶膏,进贡皇帝做为贡茶。


雍正十年,普洱镇总兵官李宗应以巡边到茶山搜括民财,普洱知府佟世荫又图以“过山聚粮”再到茶山搜括,遭拒后辱打茶山千总刀兴国,刀兴国愤而发动茶山人民起义。在官军六个月围剿下,起义失败,刀兴国等人残遭杀害。


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宁洱县为附廓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普洱府辖一县三厅及车里宣慰司。


同年,清庭对普洱府茶业情况作调查,对私商经营茶叶有改动,道光《普洱府志·食货》对此况追述为:“普洱茶名重天下,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120斤计,合72~84万斤),入山作茶(指茶商及工匠)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为了“杜绝衅端(闹事),不许客人上山作茶”;又从收缴茶税入手,准许私商办“茶引”购茶,规定:“普洱府年发茶引三千,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加其他税费,合每引征税一两,年征收茶税合三千余两),行销办课,定额造册题销”。


其后在府地设“茶局”专办茶引发放、税银征收和贡茶的例银发放、贡茶押运的监督机关。


普洱茶由于品质优良,茶味醇于他茶。早在唐代已获西藏人民喜爱,在明代中期大量进入北京受到京城各层人民喜爱。


清代,阮福专着《普洱茶记》称为:“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清代《新纂云南通志》称:“普洱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茶)可比”。


清代学者赵学敏着《本草拾遗》中提出普洱茶的药性及功能为:“普洱茶清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又具性温味甘,解油腻、牛羊(肉)毒,下气通泄”。


《普洱府志》记为:“普洱茶名重京师”。在大众茶已普遍受欢迎基础上,清庭将普洱茶首次列为“贡品,分芽茶、团茶两种”。


同期志学家张泓着《滇南新语》中记有:“普茶珍品,有毛尖、芽茶和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妆资故名”。女儿茶在此时随贡入京。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庭复将普洱贡茶改为:“团茶(内分5、3、1、0.4、0.14斤五种)、锡瓶装蕊茶和芽茶、缎绵木匣装茶膏”,称为八色贡茶。


普洱贡茶的采摘、加工、包装,产品多种多样,加工极为认真精良,达到当时最高境界,故此深得皇宫喜爱,广泛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品尝。


据清代文豪曹雪芹着《红楼梦》第61回写道:”…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着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闷了一大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


一可见普洱茶在雍正、乾隆等年间的鼎盛名气,二可见曹雪芹那除却普洱(茶)不是茶的独钟之心。

我们今天唯能从巨着的精美描述中,去领会普洱贡茶当时的风采和声望。


从此,普洱茶在占有广大茶市的基础上,又增一条贡茶获取最高名声的道路,前者取利,后才为名,双管齐下,普洱茶名利双收。


普洱茶沿贡至清宣统年间(1744年~1912年),据老舍问皇帝喝茶情况,傅仪答:“每年龙井、普洱贡茶,我是照例要喝的”。证实普洱贡茶沿贡至少168年,均有突破发展,大大推进普洱茶的发展。


1793年(乾隆58年)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团,并在万树园设宴,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或宴请、参观、看戏,都宴赠送礼物,称为“赏赐”,每次每人一份。


现将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摘录如下:




——赏英吉利国王物件,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计92项(对、套)479件(个),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六安茶8瓶、武夷茶4瓶;茶膏4匣。




——又加赏英国国王物件,绫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O瓶。




——又随敕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填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0瓶.这次英使觐见团95人,包括正使(即马戛尔尼)、副使、正副总兵官,通事(翻译)、文书,医生、天文生、听事官、管船官等,分等级档次,每人都给礼物,共“赏赐”物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这批礼单逐项统计,共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臣、砖茶28块,六安茶40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


每次赠送国礼,侧由清朝“军机处”遂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阅批后送给,可见普洱茶名扬海外的历史久已。


普洱茶不仅是颇具外交意义的贡品,也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


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是中国的重要产品之一,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而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


云南普洱茶历年来多次获得过世界各国的大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一九九九年云南沱茶(销法沱)被成功地载入法国大药典,这是云南的骄傲,也是中国茶人的骄傲。云南先民发现并利用了茶,云南人为人类创造的普洱茶也必将在世界饮料史上写上自己光辉的一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普洱茶到底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导语:普洱茶流行,不过而二十来年间,从懵懂到认知,从小白变大神,我们经历、并附和了许多概念,从产区到山头、从古树到高杆、从毛茶到年份、从拼配到纯料......

正因为世间没有绝对,所以大家各执一词,至于那个好那个坏,正如佛家那句偈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下为正文

不要当什么理中客。什么纯料也好,什么拼配也可以,普洱茶就是拼配好!

拼配茶自古就有,现在最早的记载是1825年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所谓的外细内粗,就是普洱紧压茶外面用较嫩的茶撒面,因为嫩茶柔韧性好,粘性强,可以包住紧压茶的外面,里面就用较为粗老的料就行,当前拼配的普洱茶都有这个特点,外表细嫩,显毫,里面的料较为粗老,如果外面不用细料,直接粗老的压,往往就会存在压不紧,压制不成形的情况。

也就是说早在1825年前就有了拼配!

拼配最早源于古六大茶山

认为拼配茶不高端的傻缺相当多,而实际上普洱茶的驰名于世的那些老茶都是拼配茶,比如50年代的大红印,大名鼎鼎的福元昌,宋聘号,88青,73青,97水蓝印,六星班章孔雀,大白菜无一不是拼配茶。

纯料是原料角度,拼配是技术角度,本身二者就没什么可比性,有人偏偏要拿来比较,脑子瓦特了!

纯料是个伪命题,实际上应该归入天然拼配这一块,因为古树纯料都是混采,不分等级,嫩的老的常常混杂,从这一角度而言,必定是拼配无疑。

我们常常说的拼配是人为的将不同产区,不同级别,不同品质的原料进行搭配,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有人觉得降低成本好刺眼,实际上所谓的古树纯料降低成本的方式直接是假冒伪劣,商人吗,做茶降低成本情有可原,但是比起所谓古树纯料,拼配要有节操的多。

如今存世的老茶都是拼配的

普洱茶天然和拼配就挂钩,纯料才是红绿茶乌龙黄茶白茶追求的,很多中国茶都以细嫩,极品芽头为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纯料,古树纯料和人家比起来渣渣都不是,有图比较:

为什么普洱茶天然和拼配挂钩,第一因为它是紧压茶,第二因为它是后发酵茶,特性是越陈越香。

紧压茶有个压制适度的问题,都是嫩茶压,压得太紧,撬不动,喝得时候非常麻烦;都是粗料,压不紧,很容易就散架了,必须得老嫩搭配,才能压得松紧适中。普洱茶为什么要压呢?方便运输,加大运量,当年普洱茶是边销茶,运到边疆路途凶险,茶马古道,能装多尽量装多,于是就选择压紧运输。结论就很明显了,先有紧压后有拼配。

拼配是压制无意中带来的结果,不过很正常了,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技术成果都是副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

越陈越香的发现和发扬光大更加壮大了拼配,要后发酵,要拼配,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酵梯次,要老嫩,苦涩柔和,香甜结合。如果原料单一,比如都是芽头,口感单一,发酵过程漫长,芽头由于内含物丰富,在后发酵中时最难转化的,滋味会长期苦涩,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芽头内含物不丰富,大哥,那是不耐泡,不是内含物不丰富。

压制成饼,必然要求原料不能单一;粗老料才内含物不丰富,不过耐泡,还很容易发酵转化。梗最容易发酵完毕,接下来时黄片,接下来时壮硕料,接下来时中等嫩度的原料,一直到芽头,转化时间逐步拉长。

梗发酵完了有黄片,黄片完了有壮硕的料,这样犹如后备军一样缓缓不断的跟上,可以保证转化的同时滋味提升,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必须要拼配。

推崇古树纯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早就应该摒弃,什么拼配纯料各有千秋更是扯淡,标准的和稀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以为自己一分为二,很辩证客观吗,幼稚!

这才是纯料,都是单芽,比起什么单株纯料来说,高级太多;

纯料还是一门智商税,很多人到现在都不醒悟!

智商税这东西,比起国家的正常税收,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间你就交了,还得乖乖的交,交了还不知道。智商250的人都不免交,何况大部分的人智商远远达不到250,具体的缴纳途径就是利用你的无知和弱智。

百度百科云: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因此,凡事交智商税的人,都是低智商的表现,简称弱智!热水瞬间变凉水的55度杯,一度非常受欢迎,据说还很获得过很多大奖;卵用都没有,价格死贵死贵的减肥达人最爱疯狂甩脂机,除了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小肚子在动以便聊以自慰外,没有任何效果;至于什么瘦脸仪,减肥茶更是侮辱智商了;据统计,女性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女同胞们,可注意了!纯料,堪称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有人拿着刚刚发酵,新鲜出炉没有勾兑的散装白酒和你说,瞧瞧,我这酒,原汁原味,比得过茅台,五粮液。你自己体会一下!

纯料,本来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如何定义纯料,如何确定原料范围本来就是一个跳跃性和跨度相当大的难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茶叶所处的的光热,土壤,水分等等条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导致即便是一棵树上的茶叶内质也会不同。尽管单株派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纯料,然而单枝,单叶,单芽的人很不服气,难不成你比我还纯?

伪纯料,布朗山区范围这么大,这能算纯料?

后来有人认为,一个寨子的就算纯料了,一个山头的也是纯料,至于勐海古树纯料也是勉强可以的,乃至于云南古树纯料都大行其道,人家美其名曰:茶性相同的茶,就是纯料,都是云南的茶嘛,茶性有什么区别?瞬间就是五雷轰顶,这浆糊逻辑,典型的模棱两可和和稀泥,茶性相同,那方面的茶性?

越解释范围越大,越解释越乱,照这个道理来讲,几乎所有的大厂拼配都可以称得上纯料,甚至比市场上大部分的纯料还纯,特别是台地拼配,人家不是说了吗,茶性相同,台地茶难道茶性不同吗?老弟,下次喝纯料搞清楚来源再说!纯料,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低门槛的粗放型产品,除了宣扬原料(主要是古树)可能存在的牛逼,其他一无是处,和农村的散装白酒一个档次。某些纯料派还杜撰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纯料的传闻,颠倒是非,居心叵测,恰恰相反,普洱茶可能初始诞生的时候是纯料,但早早就用拼配提升内质了。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外细内粗,这不就是撒面,心茶吗,改造茶不就是拼配的结果,这个记载在清朝中期就已经有了,可见拼配茶的悠久历史!

《普洱茶记》普洱茶拼配的重要文献

纯料怎么搞?摘点鲜叶,摊凉杀青晒干,进厂蒸压,稍微检剔一下,蒸蒸揉揉烘干整个外包装纸张就OK了,中间环节基本少得可怜,生产卫生环境基本无从知晓,质量品控基本海市蜃楼。你见过那个纯料企业宣扬自己车间多干净(很可能车间都没有,代加工的)?连加工过程不落地这种基本要求都拿来大肆宣传,至于古法制茶更是子虚乌有,所谓的古法也就是石磨压茶,手工制茶也就存在于视频图片中,其他的就不知所云了!

搞定了原料就能搞定一切,至于以后的深加工,再加工过程,呵呵,谁管?谁关心?消费者又不注重这些,茶鬼发烧友更是只盯着原料,省事省力省成本,代加工一下,收工!这就好比说,我打到一尾鲜鱼,告知众人,今晚的鱼汤肯定好喝,众人肯定犯嘀咕:你小子手艺行吗,搞砸了,喝毛线的鱼汤?纯料派的思路就是这样,我只要打到鲜鱼,就肯定能做好鱼汤,甭管我手艺多烂,反正就行!管杀不管埋啊!何况,现在很多纯料派手上拿着一堆臭鱼!

杀青

纯料门槛之低,只要两条腿的活人就能办到,拿钱上茶山收点茶压制完了就大功告成。而拼配则门槛则相当高,最起码的两点,一者需要丰富的库存,二是必须依赖娴熟的拼配技术以及技术的传承和积累。

丰富的库存需要来自各地各产区的原料, 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原料拼配技术再强也没用。但库存需要极为深厚的资金,要知道普洱茶的库存消化率非常低,所需时间非常漫长,也就是说你回拢这部分资金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碰上个行情惨淡期,现金流断链,就只能关门大吉了。当年行业内一龙头企业2007年收了8.9亿的原料,一直亏损到了2012年底。因此在普洱茶行业,没钱就敢做库存,等于作死!拼配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要熟知各茶区的原料特性,以及其相融合的结果,反复调试反复验证,既要经验的累积,也要人才的储备,最好有技术传承和沿用,特别是成熟得配方,这东西和中药得秘方有一拼。大益的7542配方炉火纯青,低端的一些数字唛号陈化几年都可秒杀其他企业,乃至于成为古董登上舞台,好不风光,便是此理!

拼配茶在后期陈化中更优秀

尽管很多企业对于自己拼配的产品相当自信,但拼出来的东西之小儿科,真乃令人观止。一款茶,同一泡,可以泡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味,根本融合不起来,就像两只手撕你的嘴巴一样,非常难受;有的茶苦的要死,也不丢点柔和的茶,老叶,梗之类进去降低苦味;要不就是涩的要命,不搞点回甘度好,甜柔的茶中和一下。拼配是跟着感觉走,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打拼。而纯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什么库存,毛线,压完茶卖了行了!技术,不存在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原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纯料!

话说纯料派当年也是压力山大啊,拼配当道,大厂有钱,家大业大,如何竞争?

诀窍来了,摸黑拼配,拼配是以次充好,用低层次原料拼配出高品质口感,台地农残超标,屌丝小白才喝拼配,有钱有身份智商高的人才喝纯料。最后发展出了茶圈子的著名鄙视链:古树纯料鄙视大厂拼配,这才为纯料打开市场空间,吱吱,真人才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些年,纯料甚嚣尘上,一副打倒拼配,在拼配身上踏上一万只脚的架势,纯料是普洱茶的未来这种口号都喊得出来,现如今某大师都在呐喊,中毒太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88青就是典型的拼配茶

纯料还罔顾普洱茶的特质以及属性!普洱茶的特性和生命是什么?是越陈越香,是发酵,是转化,这就需要内质的醇厚,以及层次有序的发酵梯次,这就需要拼配。内质薄的茶必须加浓强度厚的茶搭配,老叶黄片多了要加点嫩芽,嫩叶提一提厚度;梗发酵陈化快,必须有老叶,中壮叶片,嫩叶,芽头作为后备发酵梯次继续转化;景迈茶不耐泡陈化几年容易掉水,加点布朗就可以增大后转化空间。

纯料就麻烦了,没有拼配,发酵梯次混乱,可能内质还单一,陈化速度快,后转化空间小,尽管有些走狗屎运的纯料茶阴差阳错之下会有较大的转化空间,但代价是大部分的纯料茶变化的单一,生命的短暂,以及品质丰富性的缺乏。所以要喝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不如直接喝散茶,这才是原汁原味,压制成型了,不免压的不均匀,这边紧那边松,影响到口感,何必喝什么纯料呢?纯料肥了茶农,弱化了品牌建设,导致普洱茶行业最低端的竞争!

纯料拼的是什么,原料!于是大家就开始抢原料,上山下乡一波流,炒完班章炒冰岛,炒完昔归炒懂过,炒完困鹿炒曼松,炒完刮风寨再炒薄荷塘。茶农赚的盆满钵满,原料价格被抬得老高,自己一看玩不下去了,换地方,茶山的候鸟和民工,好不凄凉!这些年,纯料市场没有成就一家那怕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还是皮包公司小作坊,茶山流窜作案,反倒成就无数的村寨以及公共品牌,这不仅拉抬了整个普洱茶源头的成本,造成终端盈利困难,而最大的副作用则遗祸整个市场,那就是假冒伪劣的泛滥成灾,难以遏制。

纯料会导致唯原料论

为什么说纯料是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从历史、技术以及营销角度,它都是极端的low以及上不了台面!不仅坑了消费者,坑了商家自己,未来还要坑茶农,坑整个行业,大家都得交智商税,不交还不行,毕竟一条产业链,都成栓一起的蚂蚱了,还能咋滴?

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本文来自小小发酵师,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27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