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不知茗茶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他给“国际茶日”发来贺信!关于国茶之“最”你不可不知!

茶和天下,世界共享

5月21日,喜大普奔!

迎来联合国首个国际茶日!

喝一杯健康的茶,

过一段美好的茶生活,

应该是人类积极应对困境的良好方式之一。

值此重大节日之际,

国家主席也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

发来了贺信表示祝贺!

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闽茶责无旁贷。从古至今,闽茶以其独树一帜的品质和魅力,赢得世人的赞誉,并灿然绽放在国际舞台,香飘寰宇。可以说,闽茶是当之无愧的国茶代表乃至骄傲。

国际茶日,有关闽茶之“最”,你不可不知!

一、最早的“国茶”

闽中茶品天下高。

“茶圣”陆羽尽管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由他所著的《茶经》中“……茶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几个字将闽茶的辉煌镌刻在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中。

对闽茶宠爱有加的宋徽宗赵佶

400多年后,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宫里,宋徽宗赵佶摩挲着建州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北苑贡茶,即当时的国茶。

武夷山元代御茶园遗址

因建溪而得名的建茶,就这样滋润着宋、元两朝的“龙凤盛世”“茗战成风”的闽茶盛世,九曲溪畔葱茏的皇家御茶园再次把建茶推向了鼎盛。

二、茶类品种最多

在福建人的手中,诞生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四大茶类,加之自古就有产制的绿茶,形成了“五茶共舞”的多彩闽茶,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省份。

从上至下依次为:做青(乌龙茶)、发酵(红茶)、日光萎凋(白茶)、窨制(茉莉花茶)、杀青(绿茶)

是福建人,促成了中国六大茶类的最终形成。其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福建名茶分布图(部分)

福建人也首创了独特的“工夫茶”,不仅代表了福建人安宁闲适的慢生活,并且深蕴着为人处事的智慧。

三、“全国第一”最多

福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五位,却创造了毛茶产量(40.16万吨)、单产(129公斤/亩)、毛茶产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多项全国第一。

松溪县茶坪乡万亩茶园(叶振环 摄)

2018年,福建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强省。可以说,茶业已经发展成为福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亮点,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福建答卷。

周宁县畲村茶园(林武旺 摄)

福建还拥有着40多个国家级与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95%,堪称“茶树良种王国”,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福建省茶叶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70%以上,茶叶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100%,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四、最早走出国门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产茶省,也是中国茶最早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地方。100多年前,一个叫罗伯特·福琼(RobertFortune)的英国植物学家,跋山涉水来到福建武夷山,将茶籽和制茶师,千里迢迢地带到了印度,从此拉开了中印茶业交流发展的历史新篇。

随着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茶,在宋朝开始也逐渐传到了周边的日韩等国,并在当地生根发芽。茶叶的传播,最早是以东亚文化圈的整合而展开的。

作为举世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重要的起点,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自唐宋以降,历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丝”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都是从福建展开海外贸易的。

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与海丝茶路并驾齐驱的是“万里茶路”。万里茶路,闽茶飘香。驼铃声声,茶香遍路。

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这也是继丝绸之路后,亚欧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五、最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清代,中国茶名扬海外,许多国家都陶醉于中国茶的芳香隽味,尤其是英国人为购买中国茶耗费了大量的白银。为了弥补巨额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而中英爆发了两场“鸦片战争”。

就是这样,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美国独立战争、鸦片战争等战争便因茶而起,称其为“茶叶战争”也毫不为过。

△波士顿倾茶事件

譬如,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中国茶所引发的。据考证,波士顿倾茶事件在茶船上有三种红茶和两种绿茶,分别是武夷红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松萝、熙春绿茶。而近代的两场“鸦片战争”,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小小的一片茶叶,竟可以改变历史,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六、知名品牌最多

福建不仅茶类丰富、名优茶众多,知名茶业品牌也是在全国数一数二。

就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而言,福建拥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武夷正山小种、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天山绿茶、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永春佛手、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寿宁高山茶、松溪绿茶等等多个名茶品牌。

闽茶产业突飞猛进,茶企数量近2万家。其中,知名品牌茶企数量也是高居全国首位。譬如,天福、八马、华祥苑、日春、武夷星、品品香、绿雪芽、正山、春伦、闽榕、海堤、蝴蝶、山国饮艺等,均跻身中国茶企品牌“第一军团”。

在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名单上,共有21家福建茶企入围,占据了1/5强,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品牌强省。

七、茶企最早布局全国放眼世界

早在40多年前,“世界茶王”李瑞河就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的世界来做茶。不仅十多年时间里在全国开出了1000多家“天福茗茶”,还进军海外,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外各大城市开设了天仁茗茶专卖店,形成了拥有近100家连锁店的跨国集团公司。

这家茶企就是“世界茶王”李瑞河创办的天仁集团。

△“世界茶王”李瑞河

八、最早参与茶叙外交

1972年中美关系和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周总理解释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产八两,主席送出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

这是著名的“半壁江山”的故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与尼克松进行茶叙,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刀光剑影,都在一壶茶里化解了。这与近几年频频刷屏的“茶叙外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家主席以茶叙的形式,接待过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多位外国领导人。

2017年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期间,华祥苑首席茶艺师林艺婷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奉茶

闽茶茶企在外交茶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华祥苑品牌三度成为国礼,八次助力外交茶叙,使得茶叙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八马茶业的茶品和茶艺师的精湛茶艺,也博得了印度总理莫迪的点赞

八马茶业也紧跟国际时事热点,先后亮相于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厦门金砖会晤、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印武汉东湖茶叙等国际舞台,并多次为国际高端会议提供服务,以八马茶款待国际贵宾。

九、最频繁开展海外推广

福建是举世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闽茶与欧洲更有着不解之缘。

2016年5月,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首倡主办,《茶道》杂志社策划承办的大型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推广活动——“闽茶海丝行”,先后走进各大洲代表性的城市,推动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再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9“闽茶海丝行”活动带队领导及《茶道》《闽声》杂志社执行团队

迄今为止,“闽茶海丝行”已先后走进德国、波兰、捷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西班牙、法国、匈牙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

匈牙利共和国首任总统絮勒什·马加什听茶企代表介绍闽茶

十、闽籍“茗星”最多

福建茶界“茗星”辈出,古有宋代《茶录》作者蔡襄,近现代有知名茶学家、最早提出“六大茶类”分类法的陈椽,茶学教育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庄晚芳,“茶界泰斗”张天福、近代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台茶之父”吴振铎、著名茶叶品质化学研究专家、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原主人骆少君……

▲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

另外,我国当代“茶圣”吴觉农也于20世纪40年代在武夷山创办中国最早的茶研所,著名茶学家李联标也曾在福安茶叶改良场担负科研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茶叶诸多领域如茶树良种选育、野生茶研究、栽培、土肥、植保、制茶、茶机、生化、化学检验、质量检测,茶学教育以及茶文化等,也都涌现出许多专家、教授和学者。他们奋斗在茶业第一线,为茶产业发展及茶文化推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注:内容来源茶道传媒,作者闷爷、右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消费者识品类不知品牌 中国茶产业发展亟待“品牌”破局

明前茶正陆续上市,茶产业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热销季。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消费者随口就能叫出来的名茶如今已经在茶叶连锁店、茶叶经销商铺、商超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上架。然而,在走访一些终端销售市场时,记者发现:更多的消费者对茶叶品类的认知度远高于产品品牌,甚至可以说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一直以来,外界盛传的“有品类无品牌”的茶业怪象是否真如其言?中国茶产业“品牌”破局的关键又在哪里?

  

茶叶消费者普遍概念不清 品牌意识不强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茶叶的消费场景并不乏于大众的生活周边,一般的大型百货和超市都设有茶叶专柜,附近也有茶叶连锁商店。在大型超市中,更有茶叶公司入驻超市专柜。

  

但在随机采访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对茶叶品牌认知度不高,对茶叶品质的疑虑较多。在两家超市的采访过程中,共有七位消费者在茶叶区停留,其中,五位未购买,理由是“不知道品质好不好”“不了解茶”“看不到人来买”“没人介绍”“不能品尝”;有一位购买了产品,问其是否有熟知经常购买的茶品牌,其回答的是茶叶品类西湖龙井、铁观音,一般网络购买,无固定品牌;还有一位消费者的回复是网络购买,并不固定品牌,知晓的品牌提到吴裕泰和张一元。


天福茗茶推出的明前龙井 新华网 沈美 摄


一家茶叶批发商铺售卖的明前龙井 新华网 沈美 摄

 

多数同类同品的产品竞争影响企业的品牌发展。对比茶叶品牌连锁店和路边茶叶批发店的茶叶价格,可以看到两者相差并不多。比如,天福茗茶一罐产于越州区的二级明前龙井茶100克售价183元,折算大概1000元1斤,而在顺义区一家马连道茶叶批发商铺,称产于西湖的明前龙井茶要价也在1000元一斤。所不同的是,后者无商品等级和品牌。“明前碧螺春过几天才到,很多货都卖没了,就剩这些。”店铺经营者表示,产品很热销,主要卖给周边经销商和消费者。


从走访的情形来看,消费者在茶叶消费方面并没有清晰的品牌概念,消费的方式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对此,国家一级评茶师、教授级高工沈红表示:“中国的茶叶品牌比较多,消费群体比较复杂,要打造全国的茶叶品牌确实很难。”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曾发布《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报告,数据显示,在品牌忠诚度方面,来自10座城市的1万名茶叶消费者当中,只有11%的人购买的茶明确来自同一家企业。


在随机行人采访中发现,更多的消费者混淆了茶叶品类和品牌,消费也多停留在礼品馈赠。对于茶业的高端产品,问及一些经常饮茶的消费者,他们都以茶业“水太深,自己不太了解,可能会谨慎考虑购买”来回复。


谈及茶行业在外界印象中“乱”的原因,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危赛明说:“茶产业的乱,体现在标价虚高,价格没有标准不透明,比如前些年普洱茶的炒作就是例子,这其中根本没有品牌的概念。同时,市场监管力度不够,7万家茶企中绝大部分茶企没有品牌,自产自销,电商销售不透明,很多都是三无产品,价格长在嘴巴上,这是茶产业的乱象。”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茶业市场总体存在的问题很多,利润乱象比较严重,比如很多小企业从茶叶产地直接入手,虚高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中间很多信息不透明,导致许多消费者对于茶叶选择都心存疑虑。品牌茶企在价格方面设定会有一定的规范和依据,但一些小散乱的企业就会浑水摸鱼,这需要行业的净化和规范。”


茶叶品牌集中度低 亟待市场培育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到191万吨,同比增幅为5.1%,市场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出口总量达36.5万吨,同比增长2.66%。国内市场是拉动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茶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集中度偏低。危赛明举例:“去年中茶营销额30亿元,如果整个中国茶叶市场以4000亿来计算,那么,中茶的市场占比不到1%。一个企业如果能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5%,影响力是非常显著的。茶产业如要发展到这一步还需要一个过程,这至少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而作为同样是传统食品饮料行业的中国白酒则发展迅猛,白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集中度居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达63.5%;五粮液紧随其后,市场占比为25.9%;国窖1573仅5.6%份额,其余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场。


7万家茶企业里,茶农自建的小作坊仍是现在茶行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包揽了种植、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几乎所有环节,茶叶的掺假、价格乱象多出现在这些企业之中。“无需打造品牌,利润丰厚,这是茶产业品牌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茶业只有不断走向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才能使我国真正地从采茶大国,消费大国变为品牌强国。”朱丹蓬说。


谈及茶产业当前的主要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标准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些小企业在品质管控方面仍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企业标准化生产不够完善,政府在农业企业扶持这方面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融资特别难,想要宣传品牌,资金也很难保证。”


对于茶叶品牌的打造,沈红认为:“茶叶市场缺乏对消费者的培养。”茶叶销售人员专业培训不到位,茶叶科普知识宣传不够,在与其他消费品的宣传对比中尤其明显。


 “茶叶是食品类农产品,其使用价值主要是食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食品。茶叶具有一般农产品所不具备的文化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孔祥智认为,打通茶叶品牌的痛点,应该在中国茶叶文化上下功夫;同时,广泛宣传各类茶叶作为饮品之外的特殊功能,使人们加深对茶叶的了解。


当前,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比如近两年风靡消费者礼品清单上的小罐茶,将买茶送礼这个需求简化,打通质价透明的消费痛点,成为近年来茶叶创新的代表;江苏省将茶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茶乡旅游路线,让消费者通过亲身的采茶制茶体验感受茶文化,以旅游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也成为茶品牌推广的创新方式;在年轻大众消费市场端,燃起排队热潮的网红代表喜茶,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式茶饮……这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形式正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目前,茶产业正处于逐步整合淘汰的过程,种植、加工、营销等行业分工会越来越明晰。优质的企业会留下来,不规范的企业会淘汰。中茶刚刚加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国茶产业的重任。”谈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危赛明表示,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是中国茶企发展的方向。中茶将朝着品牌茶企的方向不断发展,致力打造世界级茶叶品牌。预计2019年中茶营销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连锁店有望增至1700家。


图文来自新华网,作者:沈美

消费者识品类不知品牌 中国茶产业发展亟待“品牌”破局

明前茶正陆续上市,茶产业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热销季。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消费者随口就能叫出来的名茶如今已经在茶叶连锁店、茶叶经销商铺、商超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上架。然而,在走访一些终端销售市场时,记者发现:更多的消费者对茶叶品类的认知度远高于产品品牌,甚至可以说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一直以来,外界盛传的“有品类无品牌”的茶业怪象是否真如其言?中国茶产业“品牌”破局的关键又在哪里?

  

茶叶消费者普遍概念不清 品牌意识不强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茶叶的消费场景并不乏于大众的生活周边,一般的大型百货和超市都设有茶叶专柜,附近也有茶叶连锁商店。在大型超市中,更有茶叶公司入驻超市专柜。

  

但在随机采访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对茶叶品牌认知度不高,对茶叶品质的疑虑较多。在两家超市的采访过程中,共有七位消费者在茶叶区停留,其中,五位未购买,理由是“不知道品质好不好”“不了解茶”“看不到人来买”“没人介绍”“不能品尝”;有一位购买了产品,问其是否有熟知经常购买的茶品牌,其回答的是茶叶品类西湖龙井、铁观音,一般网络购买,无固定品牌;还有一位消费者的回复是网络购买,并不固定品牌,知晓的品牌提到吴裕泰和张一元。


天福茗茶推出的明前龙井 新华网 沈美 摄


一家茶叶批发商铺售卖的明前龙井 新华网 沈美 摄

 

多数同类同品的产品竞争影响企业的品牌发展。对比茶叶品牌连锁店和路边茶叶批发店的茶叶价格,可以看到两者相差并不多。比如,天福茗茶一罐产于越州区的二级明前龙井茶100克售价183元,折算大概1000元1斤,而在顺义区一家马连道茶叶批发商铺,称产于西湖的明前龙井茶要价也在1000元一斤。所不同的是,后者无商品等级和品牌。“明前碧螺春过几天才到,很多货都卖没了,就剩这些。”店铺经营者表示,产品很热销,主要卖给周边经销商和消费者。


从走访的情形来看,消费者在茶叶消费方面并没有清晰的品牌概念,消费的方式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对此,国家一级评茶师、教授级高工沈红表示:“中国的茶叶品牌比较多,消费群体比较复杂,要打造全国的茶叶品牌确实很难。”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曾发布《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报告,数据显示,在品牌忠诚度方面,来自10座城市的1万名茶叶消费者当中,只有11%的人购买的茶明确来自同一家企业。


在随机行人采访中发现,更多的消费者混淆了茶叶品类和品牌,消费也多停留在礼品馈赠。对于茶业的高端产品,问及一些经常饮茶的消费者,他们都以茶业“水太深,自己不太了解,可能会谨慎考虑购买”来回复。


谈及茶行业在外界印象中“乱”的原因,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危赛明说:“茶产业的乱,体现在标价虚高,价格没有标准不透明,比如前些年普洱茶的炒作就是例子,这其中根本没有品牌的概念。同时,市场监管力度不够,7万家茶企中绝大部分茶企没有品牌,自产自销,电商销售不透明,很多都是三无产品,价格长在嘴巴上,这是茶产业的乱象。”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中国茶业市场总体存在的问题很多,利润乱象比较严重,比如很多小企业从茶叶产地直接入手,虚高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中间很多信息不透明,导致许多消费者对于茶叶选择都心存疑虑。品牌茶企在价格方面设定会有一定的规范和依据,但一些小散乱的企业就会浑水摸鱼,这需要行业的净化和规范。”


茶叶品牌集中度低 亟待市场培育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到191万吨,同比增幅为5.1%,市场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出口总量达36.5万吨,同比增长2.66%。国内市场是拉动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茶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集中度偏低。危赛明举例:“去年中茶营销额30亿元,如果整个中国茶叶市场以4000亿来计算,那么,中茶的市场占比不到1%。一个企业如果能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5%,影响力是非常显著的。茶产业如要发展到这一步还需要一个过程,这至少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而作为同样是传统食品饮料行业的中国白酒则发展迅猛,白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集中度居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半以上份额,达63.5%;五粮液紧随其后,市场占比为25.9%;国窖1573仅5.6%份额,其余品牌瓜分剩下的5%市场。


7万家茶企业里,茶农自建的小作坊仍是现在茶行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包揽了种植、加工、包装、物流、营销等几乎所有环节,茶叶的掺假、价格乱象多出现在这些企业之中。“无需打造品牌,利润丰厚,这是茶产业品牌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茶业只有不断走向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才能使我国真正地从采茶大国,消费大国变为品牌强国。”朱丹蓬说。


谈及茶产业当前的主要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标准化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些小企业在品质管控方面仍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企业标准化生产不够完善,政府在农业企业扶持这方面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融资特别难,想要宣传品牌,资金也很难保证。”


对于茶叶品牌的打造,沈红认为:“茶叶市场缺乏对消费者的培养。”茶叶销售人员专业培训不到位,茶叶科普知识宣传不够,在与其他消费品的宣传对比中尤其明显。


“茶叶是食品类农产品,其使用价值主要是食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食品。茶叶具有一般农产品所不具备的文化价值。”中国人民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孔祥智认为,打通茶叶品牌的痛点,应该在中国茶叶文化上下功夫;同时,广泛宣传各类茶叶作为饮品之外的特殊功能,使人们加深对茶叶的了解。


当前,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比如近两年风靡消费者礼品清单上的小罐茶,将买茶送礼这个需求简化,打通质价透明的消费痛点,成为近年来茶叶创新的代表;江苏省将茶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茶乡旅游路线,让消费者通过亲身的采茶制茶体验感受茶文化,以旅游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也成为茶品牌推广的创新方式;在年轻大众消费市场端,燃起排队热潮的网红代表喜茶,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式茶饮……这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形式正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目前,茶产业正处于逐步整合淘汰的过程,种植、加工、营销等行业分工会越来越明晰。优质的企业会留下来,不规范的企业会淘汰。中茶刚刚加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国茶产业的重任。”谈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危赛明表示,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是中国茶企发展的方向。中茶将朝着品牌茶企的方向不断发展,致力打造世界级茶叶品牌。预计2019年中茶营销额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连锁店有望增至1700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