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薄荷怎么泡茶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清凉一“夏”,风靡夏日的冷泡茶制作指南来了!

冷泡茶

自古以来的饮茶文化,大多都是以热开水来冲泡,既可享受茶叶散发的优雅香味,又能品尝茶汤中甘甜味醇的滋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突破传统的喝茶法——“冷泡法”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夏天,越来越多的人用“冷泡法”泡茶,不仅方便,还清爽祛暑。

那么什么是“冷泡法”?“冷泡法”怎么泡茶?今天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什么是冷泡法

冷泡茶,即用冷水来冲泡茶叶,可以说是颠覆传统的一种泡茶方法。

但此处的冷水并非指冰水,而是指凉开水或常温的矿泉水。与传统的热茶泡法相比,冷水泡茶,其茶叶的滋味会较难渗出,因此常需将茶叶泡上好几个小时方可饮用。

二、3步泡出冷泡茶

1

准备茶叶、冷开水(或矿泉水)、玻璃杯等容器;

2

水跟茶叶比例约50毫升比1克,这样的比例口感最好,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减;

3

静止室温时间2~6小时后,即可将茶汤倒出饮用(或过滤茶叶后放冰箱再冷藏),茶味甘醇可口。绿茶的时间可短一些,2小时就出味了,乌龙茶、白茶的时间要长一些。

小贴士

①冷泡法泡茶玻璃杯最好;

②冷泡茶做好后,尽量在短时间内喝完,即使没喝完也要放冰箱冷藏,但不要超过24小时。但如果身体虚弱,不能吃生冷,那么室温冷泡2~6小时候就可以喝,也不要加冰块、薄荷和菊花这些性寒的东西;

③如果喝惯了温热的水,可以先用冷开水泡茶,将需要的营养物质获取后再加温水,这样茶里的多种健康成分都喝着了。

温馨提示

冷泡茶口感虽爽,可千万不要贪杯哦,另外虚冷体质的人不宜喝冷泡茶,请根据个人体质酌量!

三、适合冷泡法的茶叶

一杯好喝的冷泡茶,不加糖就有自然的甜香,口感甘醇。但冷泡法对茶叶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每一种茶叶都是适合冷泡法。

新茶

用冷水泡茶最好选用新茶,这样才能喝出香醇滋味。

发酵程度轻的茶

发酵越轻、越生的茶冷泡起来口感更为芬芳甘美。比如:绿茶、发酵较轻的乌龙茶、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都比较适合冷泡。

茶友们在选择正确的喝茶方式的同时,也可以偶尔尝试一下新颖的泡茶方式。炎炎夏日,快给自己泡一杯清甜的冷泡茶吧!

来源:北京茶叶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同年代的人都是怎么喝茶的?

茶,静默不语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息不止,为人类所用。让我们跟随这片叶子穿越时空,去感受下古人的喝茶方式吧!

图片描述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个过程简单的梳理成一个时间表:

一、神农时代:神农时代利用含嚼茶叶鲜叶,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开始把茶叶当菜食。


三、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四、汉代:茶开始商业化,茶叶的简单加工出现,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五、唐代:受经济、文化的影响,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六、宋代:把“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四大雅事”


七、明代:因为朱元璋废团改散,出现了大量的散茶


八、清代:喜用盖碗喝茶,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


图片描述  

  历史上有记载的吃茶鼻祖是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茶了。


  先秦时代的人在神农氏的引导下,估计是拿茶当作一种保健食品来吃,他们会把茶叶直接放进嘴里嚼,虽然入口苦苦的,但到后面竟然可以生津,而且可以消除劳累之后的疲乏。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采摘茶树枝条和芽叶,一起放在水中烧煮,然后将茶汤一饮而尽,这就是古人说的“粥茶法”,即把茶叶像煮菜叶一样煮成菜汤。


        别误会,不是把茶叶和米放在一起熬粥哦。《膳夫经手录》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觉得之前的那种茶汤饮起来比较苦涩,于是想着怎么改良粥茶法。他们会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和茶叶一起熬煮,用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的苦涩,其实就是加了些调味品的粥茶法。


      这让昆仑想起了现代还在饮用的擂茶,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以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入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记载茶叶从种植到品饮的文章叫《荈赋》,诞生于晋代,是由品茶大神杜育所写。“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看看这句美轮美奂的句子,不把茶叶碾成粉末熬煮怎么出来这个效果呢?从此,饮茶之风慢慢进入上流社会,孙皓、桓温、左思、刘琨等都留下了与饮茶有关的轶事。


  茶就这么走进了唐代,时代也成就了一位茶圣陆羽和他写的《茶经》。书中记载了“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等水微沸之后,就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之中,即刻用特制的竹笑搅动,可以适当加入盐来调和茶的苦涩味,等到茶沫满溢之后,将茶汁酌入茶碗中饮用。


      用煎茶法饮茶时,以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如果不是为了口渴而饮,那就可以作罢了。


  在《茶经》中,陆羽开始说了不少器皿,尤其是他所设计的风炉。其状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多为铜或铁铸造。炉内为泥壁,炉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风,因而称为“风炉”。


  在制茶方面,唐朝人开始玩新花样了,制作一款茶样要经过七道工序,分为采、蒸、捣、拍、焙、穿、封。


        需要在春季的晴天清晨,趁太阳还没升起,露水未干之时,“采’’下茶口十,放进专用的甑釜中“蒸”煮,随后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成团饼“焙”干,最后将茶饼“穿”起,“封”存。


  唐朝拍制茶饼,必须使用相应的模具,称为“规承”。这其中,“规”为铁制,形状为圆或方,“承”也称“台”,一般用石头做成。如此复杂的工艺,称为“贡茶”,就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喝的。

 

        到了唐代后期,一种更为新颖的饮茶方法被创造了出来,就是将茶末置于茶盏之中,另在茶瓶之中煮水,待水煮沸后,再持茶瓶注入茶盏中冲点,此法被称为“点茶法”。


  点茶法格外重视点汤的技法,强调注水时水流的通畅、水量的适度和落水点的精准。在点茶的过程中,还要用特定的工具不停地击拂,以求生成浓郁而悬浮的泡沫,如细腻的积雪般覆盖在茶面上,经久不散。


  我们看宋代的一些古画,如宋徽宗的《文会图》,就重现了当时宫廷盛行点茶的种种画面,继而在宋代民间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中流行一種叫“斗茶”的茶事活动游戏。


       当然,那时的斗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斗茶完全是两个概念。现代人拿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昂贵的茶,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的所谓“斗”,最后往往以价格和稀缺成了斗之结果。


      而古人“斗茶”比的是三昧手、安静心和在这个基础上的点茶技术:一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越白越厚越好;


      二比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出现水痕的快慢,汤花紧贴盏壁不散退叫“咬盏”,汤花散退后在盏壁留下水痕叫“云脚散”,为了延长“咬盏”时间,茶人必须掌握高超的点茶技巧,使茶与水交融似乳。


      谁先现水痕便输了“一水”,比赛规则一般是三局二胜。以上两条标准以第二条更为重要。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


      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黄、乌龙、黑茶。


  清代不论公事来往,还是私家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与小食品、点心之类结合供应,又聘请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临场表演,发展成独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呈平民气息的大众化交易、交际、娱乐场所。


      晚清时,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将饮茶装璜门面,在人前夸耀示富。而文人们则纷纷溶入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 沸初更红。寻常一样窗前月,纵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


      就拿清宫皇帝最喜欢饮用普洱贡茶来说,主要采取两种清茶饮法,即普洱茶与水的融合,这与宫内饮绿茶、花茶等茶品一样,只需沸水冲泡、帝后日常生活中,由御茶房或后妃等人各自茶房的太监,预先备开水与茶叶,传唤后随即烹茶以侍奉主人饮茶。《宫女谈往录》中提到:


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可知这就是饮清茶。


有时,皇帝亲自将普洱茶烹成清茶而饮。乾隆登基不久,在一次试茗活动中用雪水烹制普洱茶,边饮边吟诗作赋,字里行间对普洱茶赞赏有加就是一例。


清茶的饮法,也常见于宫内举行活动,皇帝赐茶之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圆明园举行的万寿庆典,一些外国使臣有幸安排看戏,当他们正兴致勃勃观看着戏剧时,皇帝对入宴者赏赐吃食与茶叶。


其中朝鲜使节“臣仁点、臣浩修各赐苹果一碟,普洱茶一壶,茶膏一匣;臣百亨赐苹,普洱茶一壶”。普洱茶是可以带走的赏赐物,无需现场饮用。


      清宫饮普洱茶的多样方式,使普洱茶的品质、功效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也为后人合理、多重地使用普洱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作为清宫特有的茶品,普洱茶一直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加上清朝皇帝深受汉文化熏陶,很快饮茶就上升为茶文化活动。

      至此可以说,我们如今的泡茶方式,已经是把茶的生活化、大众化和品饮艺术结合为一体了。

茶眼看世界:非洲人是怎么喝茶的?

茶叶在气候炎热的非洲也十分受欢迎,非洲人都有哪些喝茶的习惯呢?



首先,非洲部分地区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几乎都有喝红茶的习惯。而非洲的肯尼亚更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出口国之一,肯尼亚茶主要出口巴基斯坦和英国。 



另外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也产茶叶。 卢旺达号称千丘之国,丘陵地带适合茶叶的生长,茶叶质优价廉,品种多,品质优于肯尼亚茶。 卢旺达人喝红茶喜欢加姜汁、牛奶和糖。



在非洲,大部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教规中禁止饮酒,所以当地人往往“以茶代酒”,用茶来款待贵客,用茶来招待亲友。



招待客人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饮茶仪式:请来客喝上三杯当地的加糖薄荷茶。拒绝喝茶或喝不到三杯茶会被视为不礼貌。



中国白族有三道茶,非洲人的三杯茶也是充满寓意,第一杯茶苦涩,第二杯茶柔和,第三杯茶甘甜,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体验。其实是因为喝第一杯茶时糖还没有化开,只有茶和薄荷的味道,第二杯茶糖开始融化,喝到第三杯时,糖已完全融化。



非洲的气候是十分炎热干燥的,尤其是在西非,处在撒哈拉大沙漠境内或周围,常年酷暑,令人难以忍耐。正因炎热,而当地的人出汗多、体能消耗大,又常年以肉食为主缺乏蔬菜,于是通过喝茶来去腻消食、解渴消暑,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类物质。因此,非洲人民与其说好饮茶,不如说是视茶如粮,不可或缺。



西非人民习惯饮薄荷糖茶,喜欢这种双重清凉的感受。他们在泡茶时,茶叶的投放量至少比中国多出一倍,并且加入方糖和薄荷叶佐味。在西非人民看来,茶是清香甘醇的天然饮料,糖是甘美的营养品,薄荷是解暑的清凉剂,三者相融,口感非常美妙。



居住在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人平时招待客人的时候也会喝茶,他们喝茶喜欢在茶里放许多白糖,喝甜茶,在喝这种甜茶的同时会配一杯冷开水。这种茶非常的甜,很多亚洲人可能会喝不惯。



有大部分非洲人喜欢喝绿茶,因为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热爱绿色也渴望绿色,也因为绿茶能提神止渴、解暑消食等。其独特风味和功效,正是非洲人民在特殊生活条件下所迫切需要的。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