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本根茶产业

找到约210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企业名单公布

 

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5月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该商标的专用权属福鼎市茶业协会。根据国家《商标法》和《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规则》,福鼎市茶业协会依法依规对福鼎白茶地标进行授权许可。截至2017年3月10日,全市共有169家茶企获得福鼎白茶地标许可使用权。授权许可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福鼎白茶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承诺书》生产经营福鼎白茶,违反承诺的茶企,将自愿接受相应处罚。凡未经授权许可违法侵权使用福鼎白茶地标的茶企或个人,将依照国家法规予以严肃查处。现将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以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序号

许可证号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1

DB-001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林振传

2

DB-002

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

林有希

3

DB-003

福建省广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林型彪

4

DB-005

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

周庆贺

5

DB-007

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易志杰

6

DB-008

福建郑源茶业有限公司

郑传源

7

DB-009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

张郑库

8

DB-010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庄长强

9

DB-011

福建省莲峰茶业有限公司

张记昌

10

DB-012

福鼎市天健茶业有限公司

陈亨进

11

DB-013

福鼎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

叶芳养

12

DB-015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蔡良绥

13

DB-016

福建省福鼎市恒春源茶叶有限公司

何孟生

14

DB-017

福鼎市天毫茶业有限公司

林心安

15

DB-018

福鼎市张元记茶业有限公司

张礼雄

16

DB-019

福建瑞达茶业有限公司

陈家瑞

17

DB-020

福建省福鼎市茶禅一品茶业有限公司

陈瑞芳

18

DB-021

福鼎华实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婵薇

19

DB-022

福鼎市福大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林允居

20

DB-025

福鼎康来颜茶业有限公司                 

周瑞进

21

DB-026

福建省福鼎市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林飞应

22

DB-029

福鼎市鼎盛茶厂   

陈家兴

23

DB-032

福鼎市品福茶业有限公司

张忠制

24

DB-033

福建省三山源茶业有限公司

陈国强

25

DB-038

福鼎市新建兴茶业有限公司

雷衍辉

26

DB-039

福鼎市天鼎茶业有限公司

蔡为弟

27

DB-040

福建吾要茶业有限公司

陈常沙

28

DB-041

福鼎市春隆白茶有限公司

吴健

29

DB-042

福鼎市点头春观茶庄

朱丽娜

30

DB-043

福鼎市玉红堂茶业有限公司

朱美丹

31

DB-045

福鼎市本根茶产业有限公司

刘本根

32

DB-046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王传意

33

DB-047

福鼎市云鼎茶业有限公司

高世廷

34

DB-049

福鼎市文洋有机茶发展有限公司

苏尔法

35

DB-050

福建八闽云雾茶业有限公司

王永彬

36

DB-051

福鼎市七碗茶茶业有限公司

喻守津

37

DB-052

福鼎市德福茗茶业有限公司

杨承斗

38

DB-053

福鼎市四季盛茶业有限公司

王启兵

39

DB-055

福鼎市御春园茶产业有限公司

周瑞荣

40

DB-056

福鼎市天天品茶叶有限公司

蔡清寿

41

DB-057

福建大洋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利群

42

DB-058

福建绿源茶业有限公司

耿宗钦

43

DB-059

福鼎市雅香茶业有限公司

庄利红

44

DB-060

福鼎市茗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张庆善

45

DB-061

福建柏洋鼎茗茶业有限公司

朱乾丽

46

DB-062

福建叶茂香茶业有限公司

朱  政

47

DB-063

福鼎市雪龙茶厂

洪如春

48

DB-065

福鼎市丹山谷种植专业合作社

张丽珍

49

DB-066

福鼎市耕读农业有限公司

夏云烟

50

DB-067

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吴  灼

51

DB-068

福建西昆茶业有限公司

陈动中

52

DB-069

福鼎市立达茶厂

周德荣

53

DB-071

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纪相炳

54

DB-072

福鼎市瑞祥龙茶业有限公司

周桂瑞

55

DB-073

福鼎市寸芽茶业有限公司

林  嵘

56

DB-075

福建沁茗春茶业有限公司

蓝瑞晞

57

DB-076

福鼎市湖林茶叶专业合作社

翁开振

58

DB-077

福鼎市君弘健茶业有限公司

周宗锦

59

DB-078

福鼎市石府茶业有限公司

石维余

60

DB-079

福鼎长品白茶有限公司

庄长品

61

DB-080

福鼎市沁龙茶业有限公司

许文龙

62

DB-081

福鼎市分水关茶叶专业合作社

李悌吝

63

DB-082

福鼎市品农茶业有限公司

翁石岙

64

DB-083

福鼎市点头镇顺达茶厂

缪佑俐

65

DB-085

福鼎市品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为铨

66

DB-086

福鼎市闽翁茶业有限公司

翁文侃

67

DB-087

福鼎市裕颜春茶业有限公司

林珠稲

68

DB-088

福建天峰茶业有限公司

林珠潘

69

DB-089

福建省华羽村茶业有限公司

张茂座

70

DB-090

福鼎市茗春园茶业有限公司

魏传俭

71

DB-091

福鼎市品贝茶业有限公司

李道清

72

DB-092

福鼎市以琳茶业有限公司

魏庆维

73

DB-093

福鼎市西坑孔家茶业有限公司

孔庆德

74

DB-095

福建省福鼎市一叶九鼎茶业有限公司

吴志坚

75

DB-096

福鼎市盛昌茶业有限公司

李延伯

76

DB-097

福鼎市鸿福茶产业有限公司

     张联传

77

DB-098

福鼎陈源泰茶业有限公司

陈兴云

78

DB-099

福鼎市邱韦世家茶业有限公司

邱学勇

79

DB-100

福鼎市畲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钟金水

80

DB-101

福建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

施丽群

81

DB-102

福鼎市原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惠

82

DB-103

福鼎汉仪楼茶业有限公司

张玉琴

83

DB-105

福建鼎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雷开银

84

DB-106

福鼎市春润白茶有限公司

薛家敬

85

DB-107

福建金尖顶茶业有限公司

苏雪华

86

DB-108

福鼎市迎春茶业专业合作社

李亚忠

87

DB-109

福建天然茶叶有限公司

方益春

88

DB-110

福鼎市茗一茶业有限公司

郑家财

89

DB-111

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朱国钦

90

DB-112

福鼎市黄氏京鼎茶业有限公司

黄克钱

91

DB-113

福鼎市绿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宋方辉

92

DB-115

福鼎市品缘茶业有限公司

黄恩明

93

DB-116

福鼎市太姥云芽茶业有限公司

王喜毅

94

DB-117

福鼎市福春源茶业有限公司

王亚炽

95

DB-118

福鼎市点头顺利茶厂(普通合伙)

庄建忠

96

DB-119

福建省万氏留香茶业有限公司

王军

97

DB-120

福鼎市京福源茶业有限公司

陈祖贝

98

DB-121

福建省高山香白茶产业城有限公司

张良锦

99

DB-122

福鼎市七碗李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艳

100

DB-123

福鼎市后坪御锦园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庆

101

DB-125

福建省草木缘茶业有限公司

张大贵

102

DB-126

福鼎市雾雨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永生

103

DB-127

福鼎市华香茶业有限公司

高世雄

104

DB-128

福鼎春之润茶业有限公司

邵海松

105

DB-129

福鼎市碧山茶业有限公司

张大文

106

DB-130

福建省鼎龙茶业有限公司

罗承溅

107

DB-131

福建广林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林型坐

108

DB-132

福鼎日月茶业有限公司

谢加安

109

DB-133

福建叠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

吴素晶

110

DB-135

福建鼎毫茶业有限公司

张健伟

111

DB-136

宁德市鼎之润茶业有限公司

刘纪成

112

DB-137

福鼎市元潭茶业有限公司

陈冬凤

113

DB-138

福鼎市三品养和茶业有限公司

王孝海

114

DB-139

福鼎市御品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黄彦奋

115

DB-140

福鼎市恒顺昌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宁

116

DB-141

福建南方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郑兆梨

117

DB-142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耿坤

118

DB-143

福鼎市茗道堂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李志刚

119

DB-145

福建省福鼎市董氏茶业有限公司

林经成

120

DB-146

福鼎国号茶业有限公司

李国进

121

DB-147

福鼎市御品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许益寿

122

DB-148

福鼎市古饮茶叶有限公司

陈岑

123

DB-149

福鼎市隆兴堂茶业有限公司

宣克秋

124

DB-150

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

陈颖

125

DB-151

福鼎市飘香茶叶有限公司

吴发兴

126

DB-152

福鼎市宝鼎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正

127

DB-153

福建省长龙茶业有限公司

梁承志

128

DB-155

福鼎市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

李春禄

129

DB-156

福鼎市西洋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久

130

DB-158

福鼎七星岩白茶有限公司

王根源

131

DB-159

福鼎市金六水茶业有限公司

丁振贵

132

DB-160

福鼎市溢鼎昌茶业有限公司

池昌其

133

DB-161

福建省后井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苗

134

DB-162

福鼎市昆韵茶业有限公司

张水仙

135

DB-163

福鼎市碧香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邓德钦

136

DB-165

福鼎市茗乐茶业有限公司

缪起掩

137

DB-166

上海豪芽茶业有限公司

林李斌

138

DB-169

福建省馥益堂茶产业有限公司

李守蜜

139

DB-170

福鼎市李得光茶业有限公司

李国淳

140

DB-171

福鼎市默趣茶业有限公司

洪永敬

141

DB-172

福鼎市惠茗苑茶业有限公司

吴碧容

142

DB-173

福鼎市鼎宁茶叶有限公司

张阿宁

143

DB-175

福鼎市富兴源茶业有限公司

温登武

144

DB-176

福鼎市溢鼎昌茶业有限公司

池昌其

145

DB-177

福建长尚白茶有限公司

     庄长尚

146

DB-178

福鼎市茶礼世家茶产业有限公司

     陶修建

147

DB-179

福鼎金枼茶业有限公司

     郑兆日

148

DB-180

福鼎市福来轩茶业有限公司

      陈林

149

DB-181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

董史穗

150

DB-182

福鼎市溢鼎春茶业有限公司

叶竹敬

151

DB-183

福鼎梅山茶徒老工艺白茶有限公司

梅传生

152

DB-185

福鼎市御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张学权

153

DB-186

福建白茶山茶叶有限公司

方守龙

154

DB-187

福建茶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明全

155

DB-188

福鼎市龙鼎茶业有限公司

林启贵

156

DB-189

福建福鼎青莲生态有机茶发展有限公司

许启景

157

DB-190

福鼎市绿园茶业有限公司

林祖敬

158

DB-191

福鼎市源森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朱国年

159

DB-192

福鼎元宏昌茶业有限公司

吴世滔

160

DB-193

福鼎市大姥号茶业有限公司

游彩娟

161

DB-195

福鼎市吾蒲茶业有限公司

林小红

162

DB-196

福鼎七彩太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李惠娜

163

DB-197

福鼎市金眉山茶业有限公司

朱乾宁

164

DB-198

福建省果阳茶业有限公司

朱佩宛

165

DB-199

福鼎市嘉和丰顺茶业有限公司

谢战新

166

DB-200

福鼎市茶鼎福茶叶专业合作社

周宗强

167

DB-201

福建永香茶业有限公司

陈隆标

168

DB-202

福鼎市三余茶业有限公司

周娟娟

169

DB-203

福鼎市南洋茶业有限公司

郑起贵

来源:福鼎市茶业协会

 

贵州从茶产业大省迈向强省

2022年,贵州茶产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当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同比增6.18%。

4月15日,位于遵义市湄潭县的中国茶城里,茶香四溢,人头攒动,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氛围,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的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此开幕。


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琳琅满目的茶产品吸引嘉宾驻足,各个展区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制茶大师现场展示茶叶制作技艺,网红达人直播间热情互动……今年茶博会采用“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传播,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全面展示贵州茶全产业链。

当下,贵州正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大文章,进一步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努力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黔茶出山、黔茶出海,着力把“小叶子”做成富民大产业。

茶产业大省迈向强省

随着普安、水城等地“早”茶“炒”醒春天,湄潭、都匀等47个茶叶主产县抢节气、抢时令,把开春好茶送进市场。

每年,“茶未上市客先到”的景象都在贵州各大茶叶产区上演。贵州春茶产量、品质连年提升。今年茶叶市场需求旺盛,大批外地客商涌入贵州茶山抢收新茶。“今年我们普安接待的外商超过千人,茶青市场价上涨,给茶农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普安红集团(公司)董事长黄仕洪高兴地说。

茶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这是贵州茶叶乃至茶产业蝶变的生动注脚。700万亩茶园生机勃勃,5786家茶企(合作社)竞相而上,300万农民以茶为业。

一片小小茶叶,见证了贵州由茶产业大省迈向强省。

贵州是中国茶园最大的省份,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的茶产业,在2022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当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同比增6.18%。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茶产业发展,按照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路径,以“贵州绿茶”品牌为引领,持续深耕东北、华北、西北“三北”目标市场,实施基地黔茶系列品种、茶叶专用肥、绿色防控推广“三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四化发展”,加速“茶+”融合。

如今,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初步形成,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湄潭、凤冈、石阡、都匀等10个茶叶主产地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湄潭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贵州茶投集团茶叶基地

322.4万人坚守贵州“干净茶”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是国内业界公认的高品质绿茶重要产地。“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为贵州生产高品质绿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贵州把“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新时代茶文化内涵中,推行“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理念,推广以草治草、以虫治虫、免疫诱控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62.38%。

贵州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茶园管控坚持“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防控为辅”,从源头把控,同时,依托科技为产业赋能,不断夯实“干净茶”底蕴。贵州茶叶质量风险监测连续11年保持在100%。

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

瓮安黄红缨公司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00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示范基地。率先在茶园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和除草剂,禁限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基础上增加到128种,同时提出了28种出口茶园慎用农药。加工过程以茶青及制品不落地为前提,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草甘膦及违禁农药等情况零容忍,每年抽检茶样2500余个。

在茶叶生产期间,贵州农业农村部门常态化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指导。“让我们的茶农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这是我们做‘干净茶’的决心和信心。”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蔡兴洪说。

“茶山管护好,茶树长得好,就可以用双手采茶。”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介绍。

与单手采相比,双手采茶效率可提高30%以上,茶农收入进一步提高。如今,越来越多茶农愿意采茶、学习采茶、热爱采茶,采茶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茶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茶农。

这也不断倒逼各地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增加采摘频数,以采代防,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茶树鲜叶下树率,提高茶叶产量;优化以一芽多叶为主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条转型升级。


云雾中的牛角山茶海

贵州具有了绿色生态的安全优势。建立了林中有茶、茶在林中的生态茶园,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较少。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严格茶园投入品监管、严格茶叶生产全过程监管、严格质量安全溯源。做贵州干净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安全已成为贵州茶核心竞争力。

弱酸性的土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种类的微量元素、充沛的降雨量、高含量的有机质使贵州成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贵州是世界茶树的基因库,保存4000份茶树种质资源,自主选育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都匀市、湄潭县、石阡县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目前,贵州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涉茶人口322.4万人。30万亩以上主产县3个、20万至30万亩7个、10万至20万亩19个,万亩乡镇236个、5000亩村613个。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黔中名优绿茶、黔东优质绿茶抹茶出口、黔北绿茶红茶出口、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黔西南古树茶早茶五大产业带。福鼎大白、黔茶(黔湄)系列、白化黄化、龙井系列品种等主栽品种占全省茶园面积80.7%,其中福鼎大白占51.6%。农户茶园、企业茶园分别占48%、52%。建设专属茶园205.1万亩。备案出口茶叶种植基地170家48.67万亩,湄潭、都匀等成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家企业基地成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5786家茶企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茶园规模大、集中度高、特色鲜明。以遵义、铜仁为核心的武陵山区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茶加工企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全国第二,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合作社联动,初步形成初精制分离与拼配数据化的分工格局。形成以绿茶为主,六大茶类均能生产的工业化布局,培育出了凤冈毛峰、黎平香茶、颗粒形绿茶、贵州针等一批高性价比优势大单品。

目前,全省茶叶企业(合作社)578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位列全国第二,省级龙头企业230家,规上企业179家。中茶集团、联合利华、太古集团、露笑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贵州。培育了贵茶联盟、黔茶联盟、印江宏源等一批产业联合体,茶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2022年,贵州全年茶叶产量45.4万吨,其中绿茶、红茶产量分别为33.5万吨、9万吨,分别占全省茶叶产量73.8%、19.8%。制定《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32项全产业链省级地方标准,以高水浸出物为代表,树立中国绿茶新标杆。建设1811条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精制加工中心69个。


茶厂工作人员摊晾茶青

茶叶作为公认的健康饮品,深度挖掘和多元化利用,已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等领域的研发热点。目前,贵州开发出茶保健品、茶护肤品、茶饮料、茶食品、花果茶、果味茶、速溶茶、冷泡茶、茶籽油、茶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出袋泡茶、冻干茶、茶浓缩汁等新茶饮产品,培育出了“宜北町”“译乐鲜茶”等新茶饮本土品牌,茶产业加工体系不断完善。

“贵州茶产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在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咱们茶产业也能像白酒产业一样要想办法‘贵’起来。”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说,贵州白酒产业有茅台引领,有旗舰、有舰队,“贵州绿茶”是省级地理标志,但是绿茶和它系列产品的开发如何才能形成像白酒一样的特色?让贵州茶产业形成一支像白酒产业一样有战斗力、影响力、引领能力,还能带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队伍呢?

李汉宇说,市场的开拓,取决于能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让相关企业真正保持贵州干净茶、生态茶的生态品质,使它的品牌不断发扬光大。他提出,把龙头企业、销售企业通过更好的合作形式组织起来,更好地抱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他还提出,将贵州茶产业与贵商大会、天下贵州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协作起来,有组织地面向29个国家商会和70个城市的贵州商会宣传贵州茶产业,从而实现品牌共享、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14408个营销网点推动黔茶出山

“贵州绿茶”成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标,位列2022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第21位。

近年来,贵州构建了“贵州绿茶”省重点品牌+“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瀑布毛峰”等主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体系。目前注册商标2245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1206家。“都匀毛尖”成为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成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分别以43.74亿元、35.2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2年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8位和第17位。

同时,主流媒体+自媒体的宣传矩阵让贵州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百度引擎以“贵州绿茶”“贵州冲泡”为关键词,分别搜索到相关信息1780万条、1070万条。省内每年举办茶产业博览会、第一采、茶人会、抹茶节、斗茶赛、加工赛、采茶赛、冲泡赛、茶艺赛等活动;省外参加各类茶博会,举办推介会、新品发布会、品鉴会等产销对接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已逐渐成为新消费主流。这给贵州干净茶带来了发展机遇。贵州建立“省内产地销售+省外经销商+电商+出口”的营销体系,巩固省内市场,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市场,深耕“三北”市场,加快茶叶出口。

贵州省内建立了湄潭中国茶城、贵阳太升茶城、黎平侗乡茶城、都匀茶城等产地市场,销售网点9263个,进商超系统905个。省外发展茶叶经销商,开设“贵州绿茶”等品牌专卖店,建立营销网点14408个,进商超系统341个。全年茶叶销售40.53万吨,其中省内销售16.2万吨,省外销售24.25万吨。6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互认产品清单。

成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本次茶博会上,设有中国茶城广场展区、中国茶城门店展区、遵义市九个市县专馆,共有400余家参展商。大会期间,各展区集中展示展销茶叶、茶器具、茶食品等茶相关产品。

“一上午就收获了五六百万元的订单。”贵州画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青青与不少前来参加茶博会的外地客商建立了联系。“之前参展,主要的目的是想批发更多茶叶出去。今年我们的方向不同,想通过我们的爆款产品接触到更多客户。”

茶叶已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2019年,茶叶出口突破1亿美元,2020年突破2亿美元,2022年0.747亿美元,主要出口摩洛哥、美国、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出口绿茶、红茶并重为主,涵盖颗粒红茶、抹茶、乌龙茶等国际市场的主要品类,形成了完整的茶叶出口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主要茶叶进口国不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背景下,贵州茶出口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茶商正在直播带货

“贵州茶产业发展迅速,要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出口茶的发展可以提高茶叶下树率,增加茶农收入,也可以让更多消费者喝到优质干净好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茶专委会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蔡军对贵州茶的品质十分肯定。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需要不断探索。”与会专家建议,贵州要加大出口市场多元化开发,要加大出口品牌的培育,把出口原料转化为出口品牌,做大做强贵州茶产业。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始拓展出口贸易业务,全年完成出口额2842万美元。茶博会开幕式结束后,参会嘉宾前往该公司观摩。茶加工车间里,生产线开足马力,正赶制今年新茶。

“目前公司主要出口红茶、绿茶、袋泡茶、颗粒红茶等产品,主要出口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公司运营中心负责人罗锋介绍。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陈兴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山寻根!云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

澜沧江在云南境内一路向南,流经大理至西双版纳,与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南端的山脉共同构成了古茶树资源的密集分布区域。“在世界公认的32个种4个变种茶树种质资源里,云南拥有独有的26个种3个变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副所长刘本英说,“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茶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和天然的茶树基因库。”


云南蜚声中外的古茶山均坐落于“一流域两山脉”区域。古茶山上成片的茶林,不仅孕育了历史悠久而多样的古茶树资源;还见证着千百年来,以茶为生的各民族的生活变迁。在葱茏的古茶山上,拥有朴素生态观的人们早已与茶成为了相互依存的共同体。

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之一

邦马大雪山雄踞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西北的澜沧江西岸,2500米以上的海拔地带孕育着勐库大叶茶的“根”。

曾经的大雪山植被茂密,山间长有大丛竹林,以天然的屏障和外界阻隔开来。1997年,干旱让竹林逐渐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出现了空隙,山下大户赛村的村民开始往山上活动。在大雪山上,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27万亩。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鉴定,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茶科院-工作人员在资源圃采摘茶叶

这样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在云南并不少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曼瓦村委会的巴达大黑山上,49万余株野生茶树形成茶树群落,和苏铁、桫椤、红椿、大叶木兰、火麻树、樟树等植物伴生。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100米至2500米海拔范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分布于此,是大理茶群落集中分布的西界,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兼具重大的意义。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的原始森林里,1.9万余株野生古茶树具有典型原始性的特征,成为世界茶树起源地研究的“热地”。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小新街乡,分布于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中的野生茶树群落,是哀牢山山脉野茶群落的南端代表。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公元864年,唐人樊绰撰写的《蛮书》里记载,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思茅、南涧、巍山、凤庆、云县、西双版纳等地区在千年前已开始进行人工种茶。

南糯山古茶树群

云南栽培型的茶树主要以乔木型、大叶种的普洱茶树为主。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留存着中国西南地区居民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种植方式的早期样本,被称为“茶种植的活化石”和“世界茶树博物馆”“茶文化历史博物馆”。

作为澜沧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西双版纳州勐海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5万亩,“南糯山大茶树”成为勐海地区普洱茶传统栽培利用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而普洱市宁洱困鹿山古茶园则是传统栽培、精细管理种茶模式的典范,成为云南茶史上茶树种植栽培从粗放型和分散型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例证。

茶叶研究所-国家大叶茶资源圃

近日,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同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2)》。数据显示,全国古茶树共有5616.66万株,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占比最高的是云南省,总计5494.67万株,占97%。

“云南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有许多树龄超过两千年的野茶树,这些‘茶王’的存在,是对云南是世界茶源中心的佐证。”刘本英说,而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则可以在赫赫有名的半自然、人工古茶山中寻找印证。“古茶树之乡”的美誉,云南实至名归。

与茶共生的少数民族

1951年,普洱市澜沧县翁基古寨的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参加西南民族参观团远上北京。临行前,苏里亚精心准备了“小雀尖嘴茶”作为布朗族最高贵的礼物。那时,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5岁。2009年,中央电视台《爱我中华》栏目来到景迈拜访65岁的苏国文。记者问他的心愿时,苏国文说,想和父亲一样,“能够代表布朗族去中央献茶”。

茶,在云南种茶民族的心里,被视为“最珍贵的宝贝”。“布朗族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绝对不能让它遗失。”“茶祖”帕哎冷的遗训深深地根植在布朗族人的灵魂里。 

在这样的朴素生态观影响下,云南的种茶民族创造了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森林和茶林的比例,巧妙分配乔、灌、草等植物的光照和养分,充分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治病虫害,并提高茶叶质量,让茶树种质得以延续,让古茶林在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优良的品质和活力。

高山好雾出好茶

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大山皱褶之中,乡里的老曼峨村虽然没有“班章为王”的气势,但也绝不逊色。老曼峨村是整个勐海县内布朗山最古老、最早种茶的布朗族村寨,位属“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域,坐拥3000余亩古茶园,年产量1万担左右。

《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代濮人在商周时期就已种茶,而布朗族就是古代濮人的后裔。作为勐海布朗山乡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远古的茶香早已在布朗族人的血脉里世代流淌。

据老曼峨寨中碑文记载,老曼峨距今有1376年的历史。60多岁的岩少帕介绍,老曼峨古茶园多以“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格局分布,“最大的古茶树树围有二米二,树龄高达八九百年”。

茶给老曼峨人带来的“福祉”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新建的小洋楼,保留了传统布朗族的干栏式建筑风格,一楼多是宽敞的空地,活动范围极大。老曼峨每家每户都有杀青用的大铁锅,安置在一楼的角落,少则两口,多则五六口并排。每到采茶季,家家户户的大铁锅就会派上用场,寨子里到处茶香弥漫。二楼是布朗人家的起居室。一个套房,有三四间卧室,还有一个极为宽敞的客厅,真皮沙发、LED电视、优质音响样样齐全。

“茶树代代相传,千金也难换。”岩少帕说,布朗族人一生离不开茶树。茶,在布朗族人的心目中远远不止是一种物质上的互相给予,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不断传承。

南糯山古茶树群

“高山好雾出好茶”,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大茶山——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5万亩。历史上,南糯山一直是布朗族先民栽培茶树的地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了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入的哈尼族所继承。

南糯山有20多个哈尼寨子。其中,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曾主要由半坡老寨守护着。和其他的哈尼族人家一样,半坡老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批朱一家居住在南糯山上,靠种茶、采茶、制茶撑起了家庭的主要收入。

说起哈尼族的茶叶生活,批朱举不胜举:“我们哈尼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探亲访友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订婚也不得少于两包茶;不管贫穷富裕,孩子成家,多多少少也要给孩子茶树;建屋盖房、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

”半坡老寨村民采摘古茶叶

千百年来,作为“半坡上的民族”,哈尼族对茶树加以保护、利用,并不断新植、改造,科学管理古老茶园,让南糯山的茶叶生产得到不断发展。

“吃的也是茶叶,穿的也是茶叶。”对流传在寨子里的这句话,批朱解释,这是生活在南糯山的哈尼族人从古到今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会用茶做菜当日常的饮食,把茶卖了以后还能买油、盐、米和衣服,是茶树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每年3月到5月,是批朱一家最为忙碌的时候,家里六亩古树茶每年可以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我们还有新种的小茶树,它们也在等待长成古茶树的那一天。”批朱笑着说。

资源圃延续种质生命

20世纪50年代,茶叶专家周鹏举和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南糯山发现了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这棵“茶树王”让南糯山声名大噪,成为了中外茶叶专家争相光顾的地方。

1994年,“茶树王”自然仙逝,给众多茶叶爱好者留下遗憾。“云南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然而,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致使众多珍稀资源面临濒危、灭绝,同时资源收集保存的盲目性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致使茶业发展面临严重资源瓶颈。”刘本英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应运而生。“针对我国茶树资源发掘利用存在的保存技术落后、遗传背景不清、育种亲本资源短缺、茶种间杂交优良性状难以聚合等关键技术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优异种质创新利用项目的研究与创新利用,以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为目标,系统开展茶树资源收集、有效保护、重点创新和高效利用。

”茶叶研究所-国家大叶茶资源圃

198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建立,2012年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资源圃。2012年8月31日,“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正式挂牌。

走进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不同种系的古茶树错落有致,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其中,一棵挂有“大理茶”标签的古茶树备受关注。“这棵古茶树是已仙逝的‘南糯山茶树王’的近亲。”刘本英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茶种资源永续保存下去。

历经30多年的研究,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收集保存国内外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3485份种质资源,保存的大叶茶资源种类、数量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茶树资源基因库的重要基地。

雨林古茶-生产车间

“同时,我们在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开展不同种间的杂交创制新种质,选育茶树良种,为全国科研、育种、生产等单位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提高茶树资源的利用水平。”刘本英介绍,截至目前,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为全国提供种质利用10609份次,为大叶茶茶树基因组研究、茶树资源的起源演化研究,确立云南省茶树资源起源和多样性地位,揭示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独特等研究提供支撑。

5月20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名单正式公布。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组织专家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优异种质创新利用”成果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

进入雨季,勐海县勐宋乡成片的古茶林开启了休整期。经过春茶的采摘,村民们要留出一整个夏季让古茶树汲取天地精华,成长为高品质的秋茶。

“不仅要按照茶树生长的时节来进行采摘,我们还要严格按照‘一芽两叶’的古树普洱茶采摘标准进行采摘。”南本老寨村民小组长罗霄说,这样的采摘方式源自雨林古茶坊多年的推广。“最好的保护是永续利用。”让古茶树在保护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产业利用的“续航”能力功不可没。

雨林古茶-生产车间

“感恩茶山少数民族几十代人的接力守护,才遗留下丰厚的古树茶资源,让茶企业得以落脚。”站在雨林古树茶博物馆的种子墙前,一棵热带雨林特有植物——望天树的种子生长着两片“羽翼”,雨林茶道院院长张敏说,“生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们的种子形态在不断地进化,以达到传播得更远的目的。我们也希望,可以将雨林里的好茶传播得更远,将古树茶从古茶园搬到茶友的茶杯。”

2013年,勐海县政府引进雨林古茶坊,大力发展茶产业,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2015年,雨林古茶坊建成了涵盖生产、仓储、办公、科研、接待为一体的大型庄园式基地,在向村民收购茶叶的同时,又投入资金在南本老寨建起了大型的普洱茶精加工厂,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销售平台。当年,受益群众就达1200余户4000余人。

雨林古茶-古树茶档案馆

为了保护好当地的古茶树资源,做出精品茶,雨林古茶坊坚持只收古树普洱茶鲜叶,以“一芽两叶”为最低标准。“通过在生态茶园建设、茶叶收购、茶叶精深加工等方面帮助当地村民提升标准化技术,实现茶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转变。”张敏介绍,雨林古茶坊共开展培训10余期,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

“过去路难走,很少有人进山买茶,我们常年为卖茶而发愁。”罗霄说,自从雨林古茶坊进村建厂后,每年收购茶叶近30吨,约3000万元。“用雨林的方式对古茶树进行管理,茶叶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我们有了更高的收入。只有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我们才能一直过上好日子。

”雨林古茶-古树茶档案馆

雨林博物馆的二楼,古树茶档案馆里收藏着自雨林古茶坊成立以来,生产的所有批次的茶叶样本。“3万个样本里,我们从年份、村寨、味型以及采摘人员信息对这些古树茶进行高度精准的细分,为它们配上独有的‘身份证’,让它们形成优质的古茶树资源大数据,为企业产品开发提供基础。”张敏介绍。

雨林古茶坊的产品展示间,针对各类消费群体研发的产品琳琅满目。以更适应市场的方式,古朴的雨林古树茶正在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各地。

6月13日

《云南日报》COP15版

刊发整版文章

聚焦云茶产业焕发茶树新活力全文如上

来源:云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