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摇青

找到约39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安溪历史文化展今日开放,观众可体验摇青制茶工艺

6月20日,“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安溪首次在京以较大规模、较为丰富的形式系统展示其璀璨厚重的历史文化,将持续3个月。


6月20日,“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向公众开放。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据了解,安溪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涌现了以一代名相李光地为代表的鸿儒名贤。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其成为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传统竹藤编技艺也闻名全国,并发展为继茶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民生支柱产业,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符号。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表示,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此次展览就是以此为契机,从一个切口展现新时代古县新貌及县域治理的经验。“希望广大观众能通过本次展览,深度领略安溪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魅力。”

展览共分为“溪水流长”“茶韵香悠”“藤姿铁艺”“民俗乡情”四个单元,精心遴选160余件(套)展品、100多幅图片、13个视频,涵盖瓷器、竹器、金属器、藤器、乐器、水晶器、服饰、书法、文献等类别,系统展示安溪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

唐代青釉双系罐、宋代安溪桂瑶窑青釉碗、明代安溪窑青花山水人物题诗瓶、清代安溪木雕凤凰花卉木纹堵板……一件件展品,为拂去历史尘埃、回望安溪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安溪层层叠叠的茶山、蜿蜒美丽的溪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孙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绍,整个展厅以土色作为基底,揭示了地域文化本质上植根于乡土的孕育;承载信息及内容的墙体结构氤氲着青绿色调,青山绿水相交融,交代了安溪的自然特色;部分立面装饰结构灵感来源于六角穿花、十字编等当地特色藤编技法,既是对传统工艺的提炼展示,又暗含了“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赞颂一代代安溪人用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除了对每件展品精心布置,展览还注重多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孙祥说,“比如铁艺展品以阵列的形式展示;展览对福建土楼的代表性建筑泰山楼的大门做了对景处理,使空间更具延伸感,观众可在泰山楼前打卡;观展过程中,还未步行到戏台,观众就可听到安溪县的特色剧种——高甲戏;身处展厅中,观众还能闻到淡淡的乌龙茶香。”

展览展出了多个朝代、各类材质的安溪饮茶器具,介绍了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如铁观音、本山、大叶乌龙等,展现了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制茶工艺。展厅内可以看到摇青的特色工具,观众可以亲身感受制茶过程。

展览设置“摇青”体验区。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向记者介绍,此次他从安溪带来当地的铁观音,轻轻用手一拍,茶香四溢。“铁观音的制作要经过采青、晾青、晒青、摇青、杀青、炒青等大大小小十八道工艺,缺一不可。铁观音的香是摇出来的,硬是炒出来的,形是捏出来的,质量是比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藤姿铁艺”单元,甄选出安溪藤铁工艺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展出,这是安溪工艺人精品的一次集体展示。一件件看似平凡的竹、藤、木、草、铁,经过巧手,把坚硬的钢铁和细软的藤条,刚柔并济、巧妙结合,变成富有艺术创意的家居用品,堪称“铁骨柔情”。


观众在欣赏藤铁工艺作品。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我看到了一个既熟知又陌生的家乡安溪,许多有着丰厚积淀的历史文化遗存让我格外惊喜和感动。如安溪还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土楼,有方形的、圆形的、梯形的、三角形的以及异形的,还有古代冶铁遗址、古陶瓷器皿,尤其是李光地高古灵动的书法等。”观展后,安溪籍当代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告诉记者,文明遗存是故土永久的辉煌,我们在好好保护的同时,要创造出安溪新的文明高峰,以此留给世世代代的家乡子孙作为永久的礼物。

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接下来将继续结合展厅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做好安溪“三铁三世遗”的活态传承,助力茶香更四溢、竹藤更曼妙、铁艺更铿锵。

(记者 展圣洁)

来源:新京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乌龙茶摇青的“推陈出新”

俗话说:“制茶功夫好,胜过出门做生意。"

众所周知,摇青的目的是走失水分,促进鲜叶充分发醇,形成乌龙茶叶特有的香韵,提高茶叶品质。

铁观音发源地西坪,发祥乌龙茶传说中有一节,乌良将军釆茶打猎摇动了篓里茶,篓里或筐里摇茶树鲜叶,这是乌龙茶区别其它茶类的最原始摇青方式。

智慧的安溪茶农接踵着又发明了茶筛摇茶树鲜叶,茶筛用竹篾条编织成圆形状,篾条间留有一小格一小格空隙,摇青时可筛出茶树鲜叶上的细毛或附着的尘土,使鲜叶更为干净整洁。

摇青方法,将茶筛绳固定好,一手握紧圆筛的横硬木柄,一手攥住圆筛沿,握住圆筛木柄的手往下一甩,另一手攥住圆筛沿也顺时针抖动,顿时,茶树鲜叶如绿浪在圆筛內上下,左右翻滚,跳动。

这种摇青方式费力,但能使每叶鲜叶相互碰撞或磨擦,迫使茶青毛细孔贲张,走失水分,茶多酚释放芳香素,加快发酵进程。

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圆筛摇青慢费劲,茶农们又推陈出新了圆茶笼摇青方式,圆茶笼呈长圆桶状,也是用竹篾条编织,依然留有一小格一小格筛孔,一般茶树鲜叶仅占圆茶笼半笼或三分之二笼摇青,如此茶树鲜叶才有充足的空间上下跳动,翻滚。

早期也仅是釆用手工摇,但昼夜须摇四,五遍茶青,消耗时间漫长,人易精疲力尽,于是,电动机使用在摇圆茶笼上是一项科学技术推进茶产业进步的应用,大大地减轻了茶农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在茗乡广泛普及使用了。

茶是一门渊博的学问,每一道工序都有研究的话题,摇茶树鲜叶这一技艺也还会推陈出新。期待乌龙茶同仁们共同探索深入研究。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浅谈乌龙茶的摇青工艺

"翻江倒海出乌龙。"说的是乌龙茶制作工序中的手工摇青工艺。摇青是一次次人工对茶树鲜叶的唤醒,是为了让茶树鲜叶走失水分,尽快从茶多酚中凝结香气,从外观看,形成绿叶红镶边,从内质品,形成七泡有余香,似兰非兰,似桂非桂,独特神奇的铁观音香韵。

手工圆筛摇青,是竹匠用蔑条编织而成的圆形有小格筛网的摇青工具,摇青的第一摇是直接筛除鲜叶上附着的茶毛,灰质,使茶树鲜叶更为干净,接踵的是将绿茶,红茶的特征综合,使摇青后的茶具备有红茶味,绿茶素,使茶鲜叶内在品质转化,融和,从而,提升乌龙茶的品质。手工圆筛摇青能使茶树鲜叶在筛内上下,左右跳动,翻滚,使疲软的茶青又如水灵灵的刚采摘的鲜叶,让茶树鲜叶再度深度发酵,促进乌龙茶优良品质比如香韵等的形成。

春季雨量充沛,茶树鲜叶不容易消青,传统摇茶树鲜叶,一般要摇四,五遍,头两遍较轻摇,四,五遍看茶树鲜叶的发酵力度,柔软程度适度重摇,一般要摇到鲜叶边沿有鳗鱼血状才能使乌龙茶香度更高,味韵更为醇正厚道。

手工圆筛摇青依靠的是体力活,茶农昼夜制茶,又人工手摇实在劳累,渐渐地被大工业,机械化长桶圆桶状茶青笼所取代了。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多首摇茶树鲜叶的诗作,其中有一首写道:

两叶三叶

在茶笼里

每一次跳动

每一次滚动

每一次摇动

每一次筛出

毛茸茸的茶毛

附着的灰分

每一次促使水分走失

每一次是唤醒

大山赋予的香骨

山泉流痕的茶韵

摇动

摇来

阳光明媚的崭新茶鲜

摇来

提神醒脑

饱吸大自然空气

心旷神怡的茶的锐气

不仅摇一次

三,四遍

不仅一次茶的心跳

近千次鲜叶的跳

摇青

舞动茶叶的绿浪

让茶树鲜叶跳一段浪漫的舞蹈

摇出了红茶味,绿茶素

来源: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