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绿源茶业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对接“一带一路” 霍山茶产业大有可为

5月28日下午4时许,诸佛庵镇小干涧村大冲茶叶精制厂的郑俊昌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满载着一吨干茶,准时送到了位于黑石渡镇的安徽霍山绿源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精益求精

龙头企业惠乡梓

每年春夏之交,霍山黄芽采收结束,郑俊昌的茶厂便紧接着开始了绿茶的加工生产。4月底到7月初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郑俊昌每天都是风雨无阻将当天初制好的“毛茶”送到绿源公司。而像郑俊昌这样给绿源公司供货的初级茶叶加工厂还有100余家,这些“毛茶”经过多道工序深加工后,最终都将漂洋过海,沿着“一带一路”出现在万里之外非洲大陆居民的餐桌上。

“我们霍山的茶叶内质好啊!茶农在县里这么多年的引导下,都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坚决不使用高残农药,从源头上杜绝了草甘膦等除草剂残留。经过茶园低改和良种换代,许多乡镇都开始了茶叶的有机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原来我们这里只在清明到谷雨期间采摘黄芽,夏秋茶因为没人收购大都弃采了。现在绿茶收购可以一直持续到7月初,茶农每户至少还能增收1000余元,这对许多以茶为生的低收入家庭可太好了。”郑俊昌一边卸货一边介绍说。

走进霍山绿源茶业的精制车间,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盖过了人们的说话声,各个工位上的工人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这些送来的毛茶,首先都要倒入这个大型炒炉中,去除多余的水份,为茶叶增香,这第一步就叫炒香。然后再经过和圆筛、抖筛和风选,去除茶叶中的浮沫和老叶,最后再经过这两台激光色选机,留下这色泽墨绿、颗粒饱满、大小匀称的绿茶精华,经过包装后才算是能出口外销的茶叶成品。”绿源茶业的负责人储成江一边走一边介绍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

“只有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我们的茶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这种红色包装是销往毛里塔尼亚的,这些绿色包装的是销往阿尔及利亚的。”56岁的储成江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茶叶箱说。作为一辈子专注绿茶生意的“老茶人”,他的霍山绿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主要生产出口大宗绿茶,年收购毛茶1200吨,销售总额2000多万元。从2018年开始开辟海外市场,2021年自营出口202吨绿茶,产值创外汇120万美金,是六安市茶叶出口企业的龙头老大,出口量占全市近50%。

漂洋过海

霍山绿茶誉北非

“那一年省商务厅组织大型茶企出国举办茶叶展销会,我也代表霍山县茶企一起到了摩洛哥。我们带去的茶叶样品非洲客户很满意,但那时由于还没有建立商务关系,结付款成了最大障碍。经过那一次的经历,我知道自家的茶叶品质再好,要想卖到国外,还必须得有人来自己来开辟市场,打开销售渠道才行。所以,儿子大学一毕业,我就建议他到非洲来拓展。”如今提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储成江还是无比感慨。

“受疫情影响,我已经在非洲两年没有回来了。”储成江的儿子储召煌是位“90后”,读大一时便应征入伍,2011年12月退伍后回乡和父亲一起经营绿茶。他们生产的绿茶虽然品质上乘,但一直苦于无外销渠道,只能低价卖给浙江等地客商,由他们转销国外。

六安海关看到多年大宗外销茶叶的原产地都来自大别山茶叶主产地霍山,但好茶却没卖上好价,就主动联系上了霍山县内的几家大型茶企,鼓励储成江等人专注茶叶品质,尝试做自营出口生意,为国家多赚外汇,并主动帮助他们办理自营出口证、茶叶产地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出口手续。

在六安海关的积极推动下,储成江决定自力更生打开自家的茶叶外销市场。2017年,储成江让儿子储召煌专门到合肥自费学习了两年英语、法语及相关国际营销知识。2018年5月,28岁的储召煌孤身一人远赴非洲考察。经历了异国他乡的千辛万苦,储召煌终于在西非毛里塔尼亚找到突破口。2019年,满载着24吨霍山绿茶的第一个货柜登陆非洲,由此打通了绿源茶业的国际销售通道。

截至目前,绿源茶业已经在冈比亚设立了自己的进出品公司,并在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注册了Evella和Mbollo两个商标,以毛里塔尼亚为销售总部,以年出口增长15-20%的比例,逐步拓展非洲茶叶市场。

绿源茶业生产的绿茶外形匀齐、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明亮、泡沫持久,经过毛里塔尼亚等国电视台的大力宣传,AH(安徽)标志的中国绿茶已经成了这些国家的国民饮料,深受非洲、中东和欧洲等地客户和消费者青睐。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再加上居民大都以牛羊肉为食,各民族都有饮茶习惯。他们煮过的茶汤浓如咖啡,再加入少量白糖和鲜薄荷叶,味道香甜醇厚,是大部分居民的一日三餐生活必需。

“近两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我们每年的出口额还是在稳步增长。除了毛里塔尼亚,我们的绿茶还畅销西北非的冈比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和马里等国。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很严,如果我们出口到非洲的茶叶在当地检测中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被销毁,而不是退货。这也倒逼我们在茶叶生产的源头就格外重视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

绿色发展

中国好茶香世界

霍山县深处大别山腹地,境内山高林密,气候多样,生态良好,茶叶资源丰富,现有茶园20.64亩。202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0910吨,产值10.28亿元,是全国优质茶叶的核心产区之一。2018-2021年霍山县连续四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

茶叶是霍山县山区百姓的“绿色银行”,全县90%以上的农村人口从事茶叶或相关产业。茶产业始终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每年季节性解决上万人3-6个月的短期就业。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原贫困户中,发展茶叶产业项目的占近70%,原全县43个贫困村的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占37个;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茶产业占6个村。在霍山县,贫困户人均一亩茶,就能达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效果。

多年来,霍山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县茶园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双替代”行动。县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农业投入品管理,对茶园实行属地管理,每年对土壤、原料和产品进行随机抽检,生产基地实行生产资料定点专供制度。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茶园4.5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01500亩,无公害茶园全覆盖。20家茶企取得绿色产品认证,有机茶认证6家。

2020年,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双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确定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1年,霍山黄芽成功正式成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第一批产品清单。2021年4月1日开始,霍山黄芽出口欧盟正式受到“欧盟地理标志保护”。

除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霍山县还有大小绿茶初制加工厂200多家,绿茶精制加工企业4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2家。2021年全县炒青绿茶产量为4800吨,占茶叶生产总量的45%,绿茶产值为1亿多元,占茶叶总产值的20%。

绿茶的未来涉及大部分乡镇,关系全县20万亩茶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关乎10余万茶农的切身利益。霍山县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快推进茶叶初制厂的升级改造,指导企业严格遵循生产技术规程,走规范化、清洁化生产道路,全面实施“三禁”管理,支持生产企业加快SC认证,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高全县绿茶加工水平及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际茶叶市场变化。

“霍山是产茶大县,除了霍山黄芽等名优茶,绿茶的产量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将炒青绿茶做好做精有助于全县茶产业整体效益提升,也将为霍山茶叶大批量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茶叶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把控,增加绿茶产量,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打响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美誉度,扩大自营出口比例,让来自东方大国的茶叶飘香‘一带一路’。”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磊表示。

来源:霍山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亩茶园”项目认领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2月29日下午,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一亩茶园”认养项目认领签约仪式在区茶产业促进中心成功举行。黄山区两家企业与联合会两家会员茶企,在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的见证下,成功签订了“一亩茶园”认养项目认养协议。区政府副区长苏俊颖出席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联合会创新推出的“一亩茶园”认养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签约仪式上,区政府副区长苏俊颖向参与此项目的两家企业和两家茶企表示祝贺。他指出,一亩茶园”认养项目的成功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的品牌影响力,有利于示范带动全区茶农树立“质量强农”意识,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参与茶产业、体验茶文化的平台,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值得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广。他勉励企业要以此次项目签约成功为契机,继续加强合作,严格履行协议,共同推动“一亩茶园”认养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充分发挥联合会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项目中来。

随后,黄山双华纺织品有限公司、安徽涵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与联合会会员企业——黄山市黄山区立耕源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市黄山区猴绿源茶业有限公司的代表签订了项目协议。双方表示,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项目规定,加强对茶园的认证备案管理,确保认养茶园的品质和可追溯性,消费者能够放心享受到来自黄山区优质茶园的高质量太平猴魁。同时,联合会还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茶企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一亩茶园”认养项目的顺利实施。

此次开展的“一亩茶园”茶旅融合项目主要面向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认领一亩联合会会员的茶园,联合会则每年向认养人提供源自于认养茶园内当年4月30日前鲜叶制成的高质量太平猴魁十公斤,并每年提供两间星级接待标准的休闲度假房。

来源/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拓宽市场打响品牌 宜宾茶产业发展蹚新路

整合后的四川茶叶集团将重点打造“天府龙芽”等特色品牌(图片由四川茶业集团提供)新绿飘香,水色如玉,宜宾青山绿水出好茶。然而,叫得响的宜宾茶品牌却寥寥无几。怎样拓宽渠道,以成品茶、品牌茶走出去,让宜宾茶享誉中外?

此前,四川酒茶集团和四川茶业集团签订产业整合重组投资协议时明确,将以资本和效益为纽带,以管理和服务为手段,以品牌和渠道为重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大力开展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通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助推市场渠道建设,提高品牌茶市场占有率,促进宜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宜宾茶叶“早优双绝”(图片由四川茶业集团提供)

新思路 打造全市茶产业发展大平台

作为全国主要的茶叶原料供给产区,近年来,宜宾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茶园基地优势突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宜宾茶逐渐面临渠道不畅、品牌不响等问题。产业整合重组究竟能赋予宜宾茶产业什么?

四川酒茶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邓伟介绍,随着全国茶叶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宜宾茶企终端销售能力弱的劣势被放大,对宜宾产区茶叶外销带来一定风险。重组后,四川茶业集团将按照“163”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发展。

具体来讲,“163”产业发展战略中的“1”,就是打造四川茶业集团产业平台进行统一要素配置,大力开展资本运营和品牌运营,构建稳定、持续发展能力;“6”是按照四川茶业集团质量标准体系在全市六大产茶重点区县改造、提升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初加工产业带;“3”是重点建设线上、线下和国际贸易三类渠道,进一步培育做优“天府龙芽”主品牌,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

怎样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以做强茶产业整合服务为例,产业整合重组后,宜宾市将着眼大市场营销,以产品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为基础,向前端延伸增值服务,构建集原茶采购、设备租赁、生产包装、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服务川南茶业集散中心的大宗交易。发挥原产地优势,就近加工、就近销售,提高销售规模和服务附加值。

邓伟表示,四川酒茶集团已在品牌运营、进出口和精深加工以及优质高山茶园等方面进行了投资布局,下一步将全部整合到四川茶业集团,着力打造茶业龙头企业。计划用5年时间,将四川茶业集团打造成为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大平台。

宜宾茶参展2021年第四届茶博会(图片由四川茶业集团提供)

拓渠道 开设1000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

在宜宾市的绿源、万家福、沃尔玛等超市,市民们常能看到宜宾茶的“身影”。据了解,产业整合重组后,意味着四川茶业集团通过区域经销代理将与更多全国性的连锁超市合作,让宜宾茶“走进”全国各地商超。

“目前我们的门店主要集中在宜宾、成都、北京等中心城市,预计明年将新拓展100家以上。”四川茶业集团销售中心总经理邓江介绍,在拓宽渠道上,产业整合重组后的四川茶业集团将以“旗舰店+专卖店+加盟店”及专柜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及国际市场营销业务。

现阶段,四川茶业集团正在省内多个市州开展品牌川茶专卖店建设工作,计划将用2—3年时间,完成全国“百城千店”建设任务。

在做好线下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优势,积极开展线上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工作。邓江介绍,线上茶叶销量约占总销量的20%,接下来陆续会有“大动作”,例如推出“长江”这一全新品牌等,在线上线下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和品牌体系。

“明年春茶上市时,我们将召开全国经销商订货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与客商共同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邓江表示,未来客商将共享四川茶业集团的基地资源、科研资源、生产资源、品牌资源等,共同开发不同茶类、不同档次的特色化产品,实现产区市场与销区市场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于上游的广大茶农和下游的广大消费者。

2021年宜宾茶出口蒙古(图片由四川茶业集团提供)

树品牌 提高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

宜宾茶品牌怎样打响?据了解,此前,四川茶业集团在品牌建设上拥有了“天府龙芽”品牌商标、“叙府”中国驰名商标、“龙芽”省著名商标等,牵头打造了“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拥有唯一的四川省茶业集团企业品牌。

产业整合重组后,将重点打造“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叙府龙芽”“雪域圣茶”等特色品牌。加快提升四川省茶业集团企业品牌形象,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茶企、精制川茶航母企业。

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首席茶业师段新友看来,“要统一龙头茶企生产标准,以‘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引领一批小微企业发展,从而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拓展市场,带动整个茶产业发展。”

段新友表示,宜宾茶位于川西南产业带,独特的盆地气候特点,让当地茶叶比浙江、江苏、安徽等地茶叶开采时间早30天以上,其茶多酚含量更高。同时,宜宾有茶马古道,茶楼茶馆文化根植于民间,底蕴深厚,优势突出。宜宾茶园基地规模大,原料竞争力强,每年2—3月,数万采购商进入茶区收购,就是足以证明这里的茶叶“早优双绝”。

展望未来,段新友希望宜宾能大力开拓市场,树品牌,让整合后的四川茶业集团不仅仅是宜宾茶的龙头,更是川茶乃至全国茶企龙头。他说:“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有韧劲钻劲,希望能在三年时间看到大变化,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能看到宜宾的品牌茶,买到宜宾的品牌茶。”

(来源:宜宾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