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黑茶只有茯茶有金花

找到约159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曾经炒得很火的安化黑茶,为什么这几年低迷不振

最近去了一趟湖南安化,没想到原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群的安化黑茶一条街,竟变得如此落寞,街上冷冷清清,大多数黑茶店铺无人问津,与几年前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一个湖南人不觉心中有些失落,现在带点黑茶作为安化特产回家,也不知家人是否喜欢?

记得安化黑茶红火的时候,朋友将安化黑茶当宝贝一样送给我,其实我对茶懂得很少,品尝后并未发现安化黑茶的特别之处,当时觉得它与普通茶并没有什么二样,不明白那个时候为什么这么多人追捧它。而今安化黑茶早已没有当年的雄风了,甚至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茶农家里的积压货堆积如山,价格一落千丈!茶商们连连亏损心中暗自叫苦,不愿再拿出钱来投资。

一、安化黑茶曾经的辉煌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来自湖南中部益阳安化县的本土大叶黑毛茶,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境内峰峦起伏,云雾弥漫,溪流纵横,赋予黑毛茶优良品质,其中以高马二溪、云台山、芙蓉山三大山头的黑毛茶最为有名。安化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唐朝曾列为朝廷贡品,清明时期还出口到俄罗斯。

2009~2017年是安化黑茶最风光鼎盛时期,那些年安化黑茶红遍全国,几乎家户喻晓,来安化运输黑茶的排长队。2009年,安化黑茶价格大幅上涨,但仍供不应求,各地媒体争相报道,使安化黑茶迅速“窜红”,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得到市场热烈追捧,一时间安化黑茶功效被夸大,成为“养生”的代名词,市民争相抢购,尽管价格一路飙升,人们仍不惜重金趋之若鹜,几万元一斤的陈年安化黑茶比比皆是。

二、安化黑茶的种类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由谷雨季节的鲜叶加工而成。主要品种简称为“三尖”、“三砖”、“一卷”。“三尖茶”顾名思义就是茶叶树上最顶尖稚嫩的部分,为古代皇室贡品,供皇室饮用。“三尖”分为天尖、贡尖和生尖3种,天尖为上品,贡尖次之,生尖含梗多相对粗糙。

“三砖茶”是指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3种砖块状的茶块。它们都属于安化黑茶紧压茶中的砖茶类,都经过后发酵过程。黑砖、花砖原料要求高于茯砖;而黑砖与花砖相比,花砖的原料品质稍优于黑砖。茯砖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茶内含有一种似“金花”的菌类,这种菌叫冠突散囊菌,营养价值高。“金花”越丰富,质量就越佳。黑砖茶是因为色泽黑润而得名,砖面均匀;花砖是由花卷改型而来。

“一卷”现统称安化千两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以蓼叶裹胎,外包棕片,再用竹篾捆压箍紧包装成花格状,呈长圆柱体状,故又名花卷茶。花卷茶以安化上等黑茶为原料,经“筛制”、“拣剔”、“风选”、“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其实千两茶包含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以及十两茶等多种规格。

三、安化黑茶的品质标准和特点

安化黑茶是选用黑毛茶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或相当嫩度的对夹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制作而成。

安化黑茶的品质有3个标准,一是按照黑毛茶细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的黑毛茶厚实肥硕、色泽黑润,香味醇和,并带有淡淡的松烟香,泡出来的茶为橙黄色;二是按茶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A、B、C三级;A级为高海拔荒山野生茶,是茶园的最佳品,B级为人工开垦种植在高海拔的茶园,C级则为人工开垦的低海拔茶园;三是按储存陈化时间,储存陈化时间越久价值越高。

安化黑茶从外形上看,具有叶底厚实、粗大等特点,口感醇和微涩,带有可口甜酒香或松烟香味,陈茶有陈香,野生茶则有淡淡的清香,茯砖茶和千两茶还有特殊的菌花香。安化黑茶与其它普通黑茶不同的是,内含对人体有益的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另外,一般茶类保质期只有1~2年,而安化黑茶却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它的成品在存放的过程中有一个缓慢的发酵过程,逐步形成特有的陈香风格,并且陈香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四、造成低迷不振的主要原因

1、市场逐渐趋于理智

由于过去茶商片面追求高额利润,争相炒作安化黑茶,过度吹嘘它的功效,甚至将其神化,吹捧为无所不能的神仙饮品,并将它与奶、肉并列为“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食品。在民间散发一些荒谬至极的顺口溜,例如:顺口溜: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防病除痛等,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纷纷抢购。

然而,谎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究会有破灭的这一天,时间长了,人们真正认识了黑茶,原来许多流传是一个泡沬,安化黑茶不过是一款营养成分比普通茶类略高的茶品。人们从清醒中回归理智正常,再也不相信不良商贩大肆鼓吹黑茶神奇的鬼话,购买的人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由于安化黑茶前期受到热捧,不少茶农扩大种植面积,还有一些新人也加入了种植队伍,大片水稻良田和山林都被开垦改成了茶园,加上无良茶商从外地拉原料到安化冒充当地黑茶,最后导致黑茶产量陡增,质量良莠不齐的被动局面,出现供大于求,价格跳水的萧条市场。

2、受多种环境影响

近2年的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落入了低谷,黑茶出口严重受阻。国内虽说目前恢复还不错,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购买安化黑茶大都是冲着它的保健养生功效去的,如今明白了许多功效都是人为虚构,比它口感好物美价廉的茶类全国还有不少,可供选择范围多,因此真正钟情黑茶的人越来越少。

近2年气候变化多端影响了安化黑毛茶的品质。长期以来,黑毛茶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气候温和湿润、云雾缭绕。赋予它茶多酚、茶多糖、茶皂素含量高等优良的品质,这2年安化在黑毛茶采摘前后,气候异常雨水量过多,错过了最佳采摘时间,从而也影响了黑毛茶的品质。

另外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次充好,低价进入高价卖出,还有的以传销拉人的形式,骗取高额利润,致使传销者上当受骗者,蒙受损失不断投诉,严重扰乱了黑茶市场的秩序,破坏了黑茶的良好信誉。

安化黑茶是好茶,特别是那些上了年份的老茶非常好喝,而且价格也亲民,这两年安化茶人们正在努力扭转颓势,但如何才能重振雄风,欢迎各位献计献策在文后留言。

——本文来自筱雅美食,感谢作者付出。

茶好金花开

四十多年前,当然还可前溯到更早一些时候,新疆人无论民族,凡待客,多用砖茶。尤其冬季,家家或每座蒙古包、哈族毡房,必生火炉,炉上一把提壶,飘着煮沸的茶香,绝对不离奶茶香。单是纯茶,三番五次添水,后来茶色自然由暗红转黑,又浅红,至发青。

砖茶属六类茶中的黑茶,后发酵而成。百年前,黑茶还是边销茶之一。西南市场之外,在西北尤其是新疆,维吾尔以及哈萨克、蒙古等民族须臾不可离,常年特供。

经常食用牛、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人们,砖茶对其健康的作用十分明显。故西北有谚:“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早年不甚了解这一历史和习惯的人们,一度称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煮砖茶时,须得先把茶砖掰碎,小块地投入座在火炉上的壶水中,待熬煮得茶汁变色,再渗进鲜奶、奶皮奶酪伴煮,有的还加进酥油、食盐或白糖,把奶茶煮的稠稠的让家人或亲朋饮用。一家人饮用,不只是当饮料,而是一口奶茶,一口馕地当饭吃。满满饮下一碗,忙不迭伸出大拇指,维吾尔族会说一句“亚克西(好)”,哈萨克族会说上一句“加克斯(好)”,蒙古族会说上一句“赛恩(好)”,然后心满意足地抿抿嘴唇。这是一种调饮法。

无它,西北之地生活的汉族人,几乎人人都会这种调饮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求学,寒假道远,买火车卧铺票殊为不易,要返疆,得三天三夜,坐硬座,双脚都会发肿,更不堪的是,如一站误点,便要一再误点。极嫌麻烦,兼欲省钱,我们三位新疆同学便留在了校园,有一云南同学家贫,便相伴而留。闲来无事,各景点跑跑之外,就变着法子自己弄吃的,为了煮奶茶喝,还专门到珠市口买了块砖茶。

当年我家也经常煮这种砖茶,牛皮纸包的,多出自湖南安化。但我家用的是清饮法。砖茶饮用,一般只有这两类法子。

清饮多用以待客。将少许捣碎的砖茶放入壶中,先用滚锅沸水冲泡,轻轻晃动一番,随之将茶水倒出,经此一番洗茶,茶叶得以充分舒展,很利于茶汁浸出。然后再用水温稍降的开水冲泡,片刻后将茶汤注入杯中,敬送给客人品尝。没有什么复杂技巧,全凭汤色的深浅来均匀茶汤的浓淡,以适合不同的口感滋味。

早年父亲在市区百十公里处开外的乌尔禾小镇工作过近十年,那里在石油开发之前,是传统的牧区。每年的年根上,父亲回家,总爱买上数包砖茶返归,每包一公斤重,价三五元钱。原来父亲此举是为了同哈萨克、蒙古族牧民换野兔、野鸡。有回换回的野兔中,有一只雪兔,个大于寻常野兔,通体雪白,唯耳尖有一撮黑毛。野物多是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在数天大雪后,骑马用棍棒追打的。有时父亲也会买只精铝提壶,十五六元,一只可换两只羊。那精铝提壶,维吾尔族及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家庭最喜欢,放置在火炉上煮奶茶,随时可喝滚烫又清香的心灵之爱。

与绿茶不同,砖茶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是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之佳味也越易冲泡出来。而且越是陈茶的汤色,色泽越是红艳清亮,宜加诱人。

“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又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进一步被人们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这一历史可上追至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大唐年代,那时起,茶叶已由官方统制,贮存于边地府库,以便与境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由此而转身成为了“官茶”。在这一过程中,茶商只能把由产地贩运而来的茶叶交售给茶马司,同时向户部纳税并请领一份执照,这就是“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100斤,纳税200钱。来不及请“引”的,称之为“畸零”,得另发“由贴”。反之就是“私茶”了。

似大禹治水,当时的朝廷,也不是一味地堵。为了鼓励茶商们大量地由南向北贩运茶叶,还在每次将茶运到茶马司并交割后,都必会大加奖励茶商。当时有规定,上引附茶700斤,中引560斤,下引420斤,作为酬劳,任由其自行出售或换马。因这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割的茶)之外附发的,故称“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这是茯茶之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史载,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1077年)左右,陕西咸阳(泾阳)出现了茯茶(散茶),而其真正的形成,则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之际。咸阳(泾阳)由此成为了茯茶加工制作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顾炎武将他所发现的有关茶在西北的起源及普及记在了《日知录》中:“自秦人取蜀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因之从茶马古道连接到了丝绸之路,咸阳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建国后,咸阳进一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茯茶集散地和加工地。

茯砖茶的出现则更晚,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泾阳筑制茯砖,便有了“泾阳砖”。不过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使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了成功。随之,湖南益阳及其白沙溪两茶厂,经过压制法,又产生了高端的湖南益阳茯砖。

饮茶之时,这一段历史也不能忽视。清末光绪年间,左宗棠挥师收复新疆,驱逐了侵略者阿古柏时,相随大军西进的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的商贩们的货物里,就有茶,而且这茶,必以茯砖为主。新疆各族人民在箪食壶浆地出门来迎接大军时,奉上的也必有以茯砖煮成的奶茶。

茯茶有一很奇特之处,是其它类的茶里所没有的。时间久了的茶砖内,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一度母亲对其便没有认知,以为是因久放受潮发的霉,还专门剔除掉了。其实,这些金黄色颗粒俗称“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茯茶中的金花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并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之说。近日茶友相聚,始知茯砖收藏者中,二十年以上的金花,已是千金难求。

干嗅金花,散发出的,是一种淡淡的黄花以及清香的味道。而将带有金花这种特殊菌类的茯茶泡饮时,那种花香便融入茶汤之中,化作茶的滋味后,令人经舌尖,之间顿觉醇厚微涩,清纯不粗、口感强劲。

风俗日久,现在新疆许多民族风味的小饭馆里,依然有茶供应,一张桌上一把或铜、或不锈钢的小提壶,泡的就是茯砖茶,如同内地饺子馆供应饺子汤一样自然。

又值冬夜,心念陡起,翻出茯砖,用一把日本铸铁壶,在天然气炉上煮酽,手捧一杯,顿然心意昂扬,宛若相守一壶老酒。

回甘老砖茶,更多的只是为了缅怀岁月的味道。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显坤(新疆克拉玛依)】

黑茶中茯砖茶的金花“益生菌”

    “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种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转变的益生菌,它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可以在茶叶中自然生长。茶学里把培育了“金花”的茶砖命名为茯砖茶。

茯砖茶里长“金花”,是因为茯砖茶的加工工艺中有一个专门的“发花”工艺,即为茶砖创造一个相对比较长且适合“金花”生长的环境。“金花”是安化黑茶中茯砖茶的标志性特征。

 

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有“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但GB/T9833.3-2002《紧压茶茯砖茶》标准中“金花”是作为参考指标项目。

 

其实“金花”的培育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温湿度环境,加速了茯砖茶的后期发酵,且“金花”通过自身代谢生成的生物酶,使茶叶中的淀粉催化转化为单糖,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使茶叶汤色由橙黄向橙红转变,茶叶中的粗青味得以消除,从而口感比其它同年份新茶的安化黑茶品种更显醇和爽滑,绵柔甜润,且带“菌花香”或称“茯苓香”,这也是茯砖茶名称的由来。茯砖茶与其它安化黑茶品种一样都具有较强的促消化、解油腻、顺肠和胃、辅助调理血压、血脂与血糖等功效。

没有“金花”的茶砖原则上就不是茯砖,但需要注意的是,茯砖“金花”的生长是偏向人为掌控的自然发花,也就是说在加工茶叶的过程中产生,茯砖加工完毕投入市场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金花”会逐步萎缩,颗粒变得越来越小,几十年后的茯砖茶只能看到很少的“金花”或是白点,但茶叶的品饮价值不会随着“金花”的缺失而消减。

 

“金花”要匀齐,但不是评价茯砖茶好坏的唯一标准。控制温湿度条件,或者直接接种”冠突散囊菌“,会使“金花”过度,茶叶发酵也容易过度,反而失去饮茶的本质。

 

其它安化黑茶偶见“金花”,是一种随机行为,在合适的环境下自然生长,并且其它安化黑茶并不强调“金花”,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其实,安化黑茶做为“后发酵”茶,益生菌不是只有“金花”一种,还有如:酵母菌、假丝黑曲菌等,它们都是安化黑茶“后发酵”的主要动力源,只是我们肉眼很难看到而已。安化黑茶众多的保健功效,这些益生菌功不可没!

 

找到约15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