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7542思普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人类的历史,俨然是一部茶叶发展史

普洱茶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洱茶的发展史,俨然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成长史,数次打击,数次复兴,普洱茶非但没有衰落,反而越来越被人所知。普洱茶是如何变为家喻户晓的饮品的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初期:瑞贡天朝时代 

明代初期,云南已经开始向中央政府上贡茶叶,在普洱也设了专门管理茶叶贸易的官员。明代人喝普洱茶普遍形成一种风气,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淛所著《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也是“普茶”(即普洱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据考证,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仅是从普洱运销到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每驮120市斤)。也是在这一时期,普洱茶成为贡茶的大宗。故宫内现存的“人头贡茶”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国营茶厂时期:云南茶进入工业大格局时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异地资本进入勐海,商人们在这片宝地上发现了一片片绿色叶子下潜藏的商机,纷纷来到勐海制茶贩茶。据著名茶文化学者杨凯所著的《号级古董茶事典》中记载:1939年,勐海已经有20多家茶庄,整个西双版纳茶叶产量接近四万担。1939年—1941年是勐海的黄金时代,茶叶加工和运输量达到了历史最高,这些茶大多数通过缅甸、印度运进西藏,少量运往内地或通过内地运往西康地区,部分销往泰国、香港等地区。 佛海茶厂(即勐海茶厂前身)、凤庆茶厂(后演化成滇红集团和云南白药红瑞徕)等知名云茶大厂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创建。 1949年之后,中国茶叶总公司选出了云南最好的四家大厂作为主要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分别以编号1、2、3、4来代表四个茶厂。云南茶自此进入到工业大格局时代。

1973年,云南普洱熟茶诞生。那一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普洱茶,这种茶在广东有生产,他们决定组织人去广东学习。考察小组学习归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大规模实验,但起初实验不是很顺利,究其原因是照搬黑茶工艺,没有因地制宜,经过调整、拼配,这批发酵熟茶产品制成并出口到了香港。因其“耐泡”、“好喝”、“实惠”、“刮油”、“消食”等特点,普洱茶在中国港台地区积累了大量爱好者。
 
可以说,1973年普洱熟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将过去不规范的半自然、半人为的发酵,变为现代的快速后发酵,使普洱茶变为口感更温和,可以速饮的消费品,同时也丰富了普洱茶的内涵和外延,将普洱茶推入了快销时代。 

但这一时期的普洱茶(熟茶)几乎不对内开放销售,而是主要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各大酒楼)、东南亚(主要消费者为华侨),所以,普洱茶在云南市场流通中有一段较长的空白期。
 曾在昆明茶厂任职的现云南茶协监事方可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云南市场上,只有经过发酵后的滇青茶才能被称为是普洱茶,也就是说,当时市面上销售的普洱茶其实都是熟茶,还没有普洱生茶一说。“云南茶叶公司约定俗成地将渥堆熟茶产品称为普洱茶,而传统的普洱茶生茶则是根据后期工艺,将散茶叫做滇青(与绿茶称为滇绿有区别),饼茶则很少在外包装上写普洱茶的字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越陈越香”与山头茶崭露头角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台湾的经济高速发展,这种发展很快对茶文化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东南亚、香港喝老茶的传统进行整理和提升,赋予普洱茶“越陈越香”更多的精神内涵。在内地,国内市场也逐渐被带动开始关注普洱茶。在这其中,于1993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具有重要的突破点作用。 1993年,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暨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思茅召开,来自香港、台湾的茶客和茶专家第一次得以有机会深入原产地探究普洱茶。正是在此次会议上邓时海提交了《论普洱茶越陈越香》文章,为1995年正式出版的《普洱茶》一书奠定重要基础。

也是因为这次会议,台湾茶人循着号级茶之路回到易武,回到古六大茶山,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力图拼凑出一副完整的普洱茶地图。“真淳雅”的出现,重开七子饼先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普洱茶。
 曾经的尘封记忆顿时被打开,世界一下子被普洱茶吸引了视线。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甚至是法国、美国学者纷纷前来调查。通过考察及电视、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古六大茶山又红火了起来。

茶价飙升继而引发了各界关于「越陈越香」的讨论。老茶、越陈越香裹挟在一起,让本是消费区域的喜好转而开始影响产地的审美。而后各方的介入又把昔年在紧压茶、边销茶、七子饼茶才出现的陈香字眼,嫁接给了熟茶。「越陈越香」逐渐成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普洱茶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 普洱茶的独特魅力很快被内地商家发现,此时正好遇上时代背景——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市场放开,大量茶业国企倒闭,为私人茶商带来了良好机会。从2000年开始,在当地直接收购、用春茶料、用大树料的私人定制茶开始出现,现在人们熟知的99绿大树、大白菜、孔雀系列产品,都属于定制茶。由定制茶,人们知道了老班章易武正山,这一批茶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最高标准。山头茶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认知普洱茶的全新视角,同时又极大丰富了普洱茶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审美至今仍然影响着普洱茶界。
与之相伴的,还有普洱茶的品饮方式产生的变革。产区的冲泡方式从传统闷泡到茶水分离,让古树茶品质有了明显区分,从“烧水壶”到“口缸”到“盖碗”,宛如革命性的一步,让诸如老班章这样拥有顶尖古树茶的村寨脱颖而出。盖碗的精细与云南的有性系茶树结合,有了“一山一味,再逐次细分,便产生了单株
“越陈越香”与“一山一味”成为两股缠绕在一起的普洱双螺旋,推动普洱茶市场飞速上升。  2000-2007:普洱茶行业初发展与崩盘 2000年前,普洱茶鲜有人知;2001年,开始有了初步发展,许多普洱茶的书籍出现,星星点点开始有人议论普洱茶。 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普洱茶文化开始复兴。此后,随着市场对普洱茶的追捧急剧升温、《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实施等多方面影响下,普洱茶市场快速膨胀,价格一路直上。期间虽然有2005年诸如“猪圈发酵普洱”的负面新闻爆发,但对于市场的挫伤只停留了短暂数月。2005年的马帮进京,是普洱茶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策划,伴随着全国各路媒体的报道,一扫负面新闻影响,引发全国性普洱茶热潮。到了2006年,市场上继续涌入了许多无标准、无品牌的茶品,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风潮,只要声称是普洱茶,便有人买入进行投资;茶才从厂里出货,未到昆明就被抢光,这一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07年春季。
2007年4月,有“普洱茶的华尔街”之称的广东芳村茶叶市场发生“崩盘”,以下关茶厂甲级沱、大益7542为首的茶品开始跳水,接下来整个市场发生全线崩盘。 据《号级古董茶事典》中记载:“作为标杆的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生茶)7542每件(30公斤)涨到两万多元。”2007年,7542从每件两万多元下降到了六、七千元,在这场崩盘中无数茶商、茶客遭受重创,甚至血本无归。此后几年中,普洱茶经营惨淡,许多商家、企业关门。
风波过后,大浪淘沙。虽然有无数商家倒闭,但市场回归理性,人们对普洱茶的消费开始有了更加理性认识,普洱茶的价格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稳定,又回到了常态的起起落落中,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经此一役,喝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刨去热炒,普洱茶的健康和品饮价值依然受到认可。2009年,普洱茶品饮市场开始回升。大家意识到一定要有品牌,能流通的普洱茶,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2013——至今古树茶时代开启,品牌意识觉醒 2009年后,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品质,品饮升级,喝古树茶的人逐渐多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树叶”。茶商们看到市场需求和趋势,开始不断加大对古树茶的宣传和炒作,最终导致古树茶概念被无限放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古树茶也是一样,没有标准,便不成好茶。在高利润的驱使之下,茶商生产的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不乏一些商贩采取拼配的方式来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从中牟利。再加上大多数茶客并无专业知识,不会区分真假,古树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古树普洱茶市场的混乱,催生了真正做茶的古树茶品牌。2013年,雨林古树茶出现,颠覆性的制定了古树茶行业标准,打破行业乱象。在2013年以前,行业称呼100年以上的茶树有叫大茶树、老茶树,雨林古茶坊真正开启了古茶树时代,从“大茶树”到“古茶树”,小小一个字,推动行业前进一大步。

2014年,电商时代开启。思普双11销量破千万。各家普洱茶进入电商争夺战。2019年,大益天猫旗舰店双11销售额破亿元,继续引领行业,普洱茶开启多元化时代。许多品牌迎来自己的成人礼(十年),普洱茶也正式进入了品牌时代。文:王娜、罗安然
编辑:李姝琳

昌泰茶行凭什么崛起如此迅速?99易昌号让它一炮而红

作为普洱茶爱好者,对于四大国营茶厂一定是朗朗上口。若是提及99易昌号,相信在茶界也算颇有名声。但是99易昌号不是四大国营茶厂的产物,而是昌泰茶行的经典之作。

昌泰集团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先生,就和大家谈谈昌泰茶行的崛起。

鲁文锋先生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白水清先生嫡传弟子,如今还携手师父白水清、邓时海教授开辟了《普洱老茶讲堂》栏目,将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经验,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总店

一、昌泰茶行的崛起

早在2004年,当时流传一句话 “下关生,勐海熟,昌泰野生最难寻”。这句顺口溜,不知道是谁人所做,其深得品类区隔之精髓,其在业界的流传无疑对昌泰品牌建设起到极大的推波助澜之作用。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句顺口溜,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主流常规品类,生茶被下关占据,熟茶被勐海海占据,昌泰作为业界新兴的民营茶企很巧妙的规避与业界传统霸主的正面竞争,而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品类——野生茶。

建厂之初,昌泰茶行以易武野生茶为原料,生产出99易昌号,迅速取得了压倒性的市场胜利,昌泰茶行由此崛起。

99易昌号篆体版·普洱藏家珍藏

野生茶就是当前被炒得火热之古树茶的前身,在以前古树茶是被叫做野生茶、乔木茶的,2007年以后才流行叫古树茶。

做野生茶(古树茶)这个新兴品类的第一品牌,早期的昌泰定位无疑是极精准的,深得品牌塑造三味,因此昌泰的发展 才会那么迅速,那么令人惊叹。

二、野生茶量小难以量产

野生茶(古树茶)能够支撑昌泰茶业做成大企业吗?显然是不能的。大益为什么要做大众即饮市场,因为这块市场拥有全中国最多的消费者,存有做成大品牌、大企业的机会。

大益

从传统普洱到大众即饮茶,是大益对自身的一个否定和超越。昌泰作为行业的后进者,透过选取野生茶来规避竞争,成为行业的新贵。

但是野生茶是稀缺资源,很难量产,而且这些资源大部分是属于茶农所有,茶企要整合这些资源充满难度,因此做野生茶,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古树茶的,只能在小众品牌的境界玩玩,很难做成大众品牌。

一个企业要做大,大抵要从大众品牌入手,这也是昌泰无法绕开的路径指向。因此,从野生茶到生茶,是立志做大茶企的昌泰的必然选择。

99易昌号小饼·普洱藏家珍藏

三、走向大众化路线的昌泰号

2000年起,昌泰茶行相继推出昌泰号、茶品天下、陈鸿昌、景谷号、思普源、恒丰源等系列。昌泰茶行的茶品一时间百花齐放,在当时稳坐二线茶厂的龙头地位。

当时,“昌泰号”是昌泰茶行用来打开中低价市场的王牌之一。那么,什么样的茶才能长卖长有呢?答案是茶质稳定的拼配茶。犹如勐海茶厂的长青产品7542那样,年年都要稳定生产。

2003年棕昌泰·普洱藏家珍藏

昌泰茶行设计“昌泰号”,就是参照勐海茶厂的常规茶品7542制作的。他们的目的很清晰,“易昌号”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昌泰号”则走大众常规路线,在配方和口味上接近7542,价钱更加要大众化。

2001年绿昌泰·普洱藏家珍藏

所以,昌泰号新茶确实十分便宜,陈化至今,即使有了年份,昌泰号仍然是物美价廉、性价比卓越的优质陈茶。

声明:文章由“普洱藏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参考:白马非马《从大益熟昌泰生,看茶企的品类建设》[J].《普洱壶艺》,2013(44)

88青、紫天饼、7581、92方砖……你想知道的老茶故事都在这里

”  天  同  饮  |  “”  目  一  新




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中生代茶——新茶,普洱茶像一条时间的河流,串起了上百年的光阴荏苒,岁月沧桑。普洱茶百年的兴衰荣辱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普洱茶的这几个历史时期,其实并非传承有序的,常常会因为战争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混乱导致他们之间的断裂。


1988年7542青饼


1988年,昌金强与陈强在香港华润集团,研究如何将库存的一批7542出口香港,卖给非头盘商的陈强。就是现在市场上那批赫赫有名的“88青”。


从印级茶之后到中生代茶之前,是一段非常重要又有意思的历史,因为在这段说远不远的历史时期里,诞生了今天的普洱老茶市场中众多经典产品,让许多普洱老饕们“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比如88青、8582、7572、7581、92方砖、7532……但市场上很多关于老茶的认知是不清晰的,甚至流传颇广的信息也都是存在众多模糊地带的。

香港南天贸易公司样品柜里仅存的一片“紫天饼”8582


未盖紫天章的8582。8582/8592是香港南天贸易公司的专供产品,从1985年开始出口香港。1988年后,南天公司的所有货品开始加盖紫天章,包括散茶。


出口香港南天公司的散茶外袋,已加盖“天”字章。


幸运的是,从印级茶到七子饼时代,还有一些亲历过这个时期的,曾参与过计划经济时期普洱茶的生产、出口的老茶人们依然健在,他们中的一些有心人还保存下了大量资料,包括实物和文书,为普洱茶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档案;他们的记忆还依旧清晰可鉴,还记得那些峥嵘岁月里,与普洱茶有关的种种故事。


香港南天贸易公司的周琮先生(中),是香港最大的普洱茶头盘商,当年他经常与昌金强(左)一起跑到勐海茶厂,与邹炳良厂长(右)一起研究如何提升熟茶的发酵技术。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讲述中洞开那扇历史之门,去触摸真实的历史,而且是有温度的历史。通过我们的采访、深掘、记录,一方面是在为普洱茶时断时续的历史长河梳理、补充素材,重构普洱茶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众说纷纭的普洱茶市场,尤其是老茶市场正本清源。


销法沱大家族(红标主销法国,蓝标主销比利时、意大利,黄标主销英国。)


销法沱业务主管张静潇女士(左)在法国甘普尔先生(右)家中。下关茶厂生产的“云南沱茶”就是被甘普尔先生销到法国的。他还促成了普洱茶的第一次人体健康实验,诞生于1979年的“艾米尔医学报告”证实了普洱熟茶的健康功效,让销法沱畅销欧洲30多年。


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特种茶出口部经理昌金强等人,是普洱茶在20世纪70、80、90年代直至今天的亲历者,也是普洱老茶在刚刚诞生时期的经手人。他们了解普洱茶早期最真实的信息,掌握着普洱茶在那个时代众多的原始资料,留下了珍贵的档案。


开启1985年销法沱原木包装


为了将断代的普洱茶历史连接,为老茶市场正本清源,同时也是针对市场上的种种流传的谬误,本刊历时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对昌金强等人进行了采访,他们作为那个时代普洱茶历史的亲历者,更是深感有责任还原真实的历史。为此,本刊不惜篇幅,创刊13年以来首次用连续三期的“独家关注”的篇幅,于2018年11月、12月,2019年1月刊登了《普洱茶档案故事——从印级茶到七子饼亲历者实录》。


20世纪90年代位于石桥铺的昆明茶厂厂门。

1993年昆明茶厂生产的,加贴镭射标的7581砖,仅此这一年份有镭射标,因为镭射标成本太高。


连续三期杂志中,从市场上议论得多的一些茶号讲起,通过还原每一款经典普洱茶产品的故事,带出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以等,组合成普洱茶在那个时期的历史真相。销法沱、88青、紫天饼、7581、92方砖、421、Y562、下关铁饼等,把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往事被披露出来,而我们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正史”,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了解了这些茶的基本特点,那个时期普洱茶制作销售特点、包装的成因等,从而获得鉴别市场上真真假假的老茶的信息和技巧。


92方砖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出文中提到的部分茶品的品鉴实录,还将继续采访更多当年的亲历者,为大家揭开更多您所关心的普洱茶故事,敬请期待。


2018年10月刊《普洱茶档案故事(一)》目录

2018年11月刊《普洱茶档案故事(二)》目录

2019年1月刊《普洱茶档案故事(三)》目录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