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从现象看本质——试析大益运作模式

  今年一开年,普洱价格大涨,特别是勐海厂的大益更是上涨得惊人,从去年一件(新茶)3K--5K上涨到了15000---18000,幅度之大很前所未有。在勐海的带动下,其它厂的产品价格也是成倍增长,而从云南传来的消息是:茶青的价格也上涨了许多,不少商人开始炒茶青了!最近一阵,勐海厂的货价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这使人更是看不清普洱的走势了。勐海厂今年到底想做什么?这可能也是大家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本人通过近期对市场情况的收集,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勐海厂的运作,还请大家指教。

  在经济方面收到的信息是:1、博文科技退出勐海厂;2、一级经销商的保证金底线提为3000万;3、大益茶价飞速上涨;4、勐海厂已经一个月多没有下茶了。

  分析:博文科技的退出,并不是说勐海已剥离经没有发展前景了,而正是说明经营者看到了巨大利益将到来,不想给股民分钱所以剥离优良资产。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外国的不一样,绝大多数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一但项目好,有钱挣了就想办法把它从关联企业中分出去,这次也不例外。去年,普洱的行情看好,特别是年底的时候,而正是这个时候,博文科技退出了勐海,而勐海的茶价在博文退出后,出现了飞速上涨,这正说明了博文剥离优良资产的目的,而不是看到风险急流勇退了,因为,中国的股市也在上涨,在有这个好的一个题材,可以使股价更快的上升(就算是有风险,有这两个月股市的上涨,他们也可以挣够钱),所以博文根本就是在剥离优良资产,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大益做为自己一个长期的收益项目。

  通过股市可以进行融资,大益不需要融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钱从哪里来?前几年大益的品牌还没有做起的时候,钱从股市来,现在,钱就直接从经销商手里来了。大益的一级经销商有46个,今年的保证金最低是3000万,也就是说从经销商手中就集到了14亿左右的资金,有这么大的一笔资金估计目前还没有那个厂可以和大益比。最重要的是,这笔钱不用给利息,而且还有人想多交点也便获得一级经销商的地位。所以,钱对大益来说是一点不缺了。

  现在看看大益价格最近的走势,和勐海厂的做法。大益的价格最近是高开到上涨再到缓慢回落,目前的市场是观望的多,成交的很少。另一方面勐海厂已经一个多月没出茶了(最起码广州的一级们是没有拿到过茶)。勐海在做什么?大益大幅涨价后,普遍的心理是:太高了!!经销商和销费者都是这种看法,所以市场形成观望是很正常的事,这个时候就要看这个品牌能不能支持下出,如果支持下去了,价格还是要往上走,如果支持不下去,就会形成崩盘。那勐海能不能撑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钱,勐海是一点都不缺,如果谁想主动低价大量出货的话,勐海有实力护盘。而且,各地的一级经销商也会出力的,毕竟他们现在是一条船上了,崩了盘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他们。而最近的走低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些人获利回吐造成的,看到价格高了,就放,挣到手的钱才是真的,所以最近的走低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益就采用了不出新茶的办法,你就吐吧~~市场上茶不多,价格还是保持平稳,过一阵这波过去了,再出茶保证了市场供需的平衡。

  在市场品牌方面只得到了一个消息,大益开始全力打假了,芳村是一片假,罚三千,一件罚十万。据说已有两家被罚了十万。

  这个做法使我想起了当年YY(一个羽毛球的品牌)在广州的做法,开始没什么名的时候,随便你彷,厂家也不打假,等这个牌子成了人们首选之后,一夜之间把彷的全打了,现在已经找不到假了。大益现在的做法基本上是如出一辙,送普洱茶要送大益,基本已经是一种共识了,现在把假的打了。大益就可以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而且还省了不少广告费。自己也俨然成了普洱的第一品牌。

  从上面的分析看,大益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普洱的第一品牌,而且是走高端路线。

  (以上纯是个人观点,希望大家斧正)

  点评:各有各的选择:走什么路线是厂家和商家的选择;买什么茶是消费者的选择。

  我始终觉得,普洱茶就是一种茶,用来喝的。但普洱茶有个特点:有一定的加工特性。

  因为有一定的加工特性,因此就可以做品牌。

  普洱茶的确需要加工。和其它茶一样,最重要的是原料,原料好不好是产品质量高低的基础,甚至比加工环节重要十倍。

  因此,茶叶品质更重要的是决定于茶叶原料本身。加工技术也并不是高深得难以掌握。

  我最爱和茶友们说:大益以外有好茶。

  只要你用心选择,一定会找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好喝的茶,喝得起的茶,才是好茶!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