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村茶叶资源 浙江新昌16万茶农谱县域“茶业经”

清晨四点,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镇大阳村,村民杨六富两口子匆忙吃完早饭便前往茶园采茶。这样的采茶生活,要从3月一直持续至9月。

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农业是当地民众增收渠道之一。近年来,该县立足茶叶资源优势,不仅拉长、丰富茶叶产业链,创新茶叶新品种,还运用“物联网+”“茶文化+”等多种手段,实现茶、文、商、旅融合发展,一片片绿叶也由此铺就了百姓的乡村振兴梦。

图为新昌茶叶风貌。周冰儿 摄


立足绿茶主产业做大做强茶文章


四月茶飘香,茶农采茶忙。望眼新昌县回山镇绿油油的茶园,茶农梁槐千感慨:“茶季虽然辛苦,但每天都能见到卖茶叶获得的现钱,再苦也值。”


得益于丰富的茶叶资源,20世纪90年代初,新昌就开发出以绿茶为品种的“大佛龙井”品牌,并作为该县区域公共品牌进行培育;2018年,该品牌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为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新昌县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县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据统计,如今新昌县域内共有茶园20万亩,带动当地16万人从事茶产业。


除了种植、加工、销售茶叶,新昌还衍生出茶苗供应商、茶机制作商、茶包装供应商等细分行业。


比如,新昌当地发明并发展为亿元产业的扁形茶系列加工机械,现已应用于国内多个扁形茶产区,为中国茶产业的“机器换人”贡献力量;新昌生产的茶叶脱氧保鲜剂,也为全国绿茶的常温保鲜提供了“新昌方案”。


除此之外,新昌还有着总建筑面积24.6558万平方米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其包含以茶叶交易市场为主的800间商铺、500个交易摊位,以茶文化体验和展示为主的茶文化展览馆、茶文化风情街、茶禅公园等。



探索试制新品种拓宽茶业新路径


通过多年的探索,新昌“大佛龙井”无疑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大佛龙井”早春茶供不应求,一到夏季价格大跌的情况亦引发了当地的担忧。


为破窘境,2014年新昌正式实施“绿加红”战略,在立足做好绿茶产业的同时,大力打造“天姥红茶”品牌,走新昌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据悉,2004年便投身茶产业的吴海江瞄准“绿加红”的契机,决定生产红茶。比较筛选后,他决定只取夏茶最嫩的芽尖作为原料,最终成功研制出“一芽一叶”的优质红茶。如今,吴海江还研发起了黑茶与黄茶,进一步丰富了茶叶品类。


实际上,吴海江只是新昌探索试制新品茶的缩影。短短几年的发展,“天姥红”又成为新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深受广大茶叶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如今新昌天姥红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由原来12家增加到14家,2017年产量产值达到65吨和35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工12%和14.5%。



依托茶产业资源衍生业风生水起


依托县域内丰富的茶叶资源,新昌县与茶有关的衍生产业亦风生水起。


与传统的销售方式不同,新昌“新生代茶人”积极探索茶产业链中的新领域,通过“茶+物联网”模式向全国乃至世界销售新昌茶叶。比如,浙江清承堂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大伟就当起主播,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手工炒制龙井茶,扩大茶叶市场。


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新昌茶艺培训同样热火。多年来,新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当地成人教育中心根据当地茶文化特色,联合开办茶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高级茶艺人员。同样,当地民间茶艺培训班也遍地开花,其小班化培训成为继政府培训后的有力补充。


不仅如此,新昌多年来还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茶文化、茶旅游、茶经济融为一体”的发展理念,比如2006年新昌就举办了第一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该文化节立足县域茶经济发展、茶文化研究和传承等,到今年即将举办第十三届。


一片小小的茶叶,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一个个关于茶的故事,在新昌演绎了一年又一年。


(来源:中新网浙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