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市县借助生态优势发展壮大茶产业链

5月21日早晨,一场暴雨过后,五指山市水满乡的空气格外清新,绵延高山云雾缭绕,茶园间一垄垄茶树阡陌纵横,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

“我们茶园地处在海拔650米以上的热带雨林区,山高雾重,负氧离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茶叶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南鹦哥岭景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玉景说。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原生态茶园小镇,农户在采茶。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到海南岛中部山区品好茶,是在海南旅游放松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驱车到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茶园,品茶、赏茶、制茶,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何游客喜欢到中部山区品好茶?其中自有奥妙。

翻开海南岛地图,可看到海南岛四周平坦,中部地区地形隆起,中部山区是热带雨林的核心区域,也是我省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主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区以及水土保持的重要预防区和重点监督区,在保持流域和全省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全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好生态,出好茶。特有的热带气候及雨林生态资源,让海南的茶产业具有“早、优、特”的优势,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3.51万亩,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3个中部山区市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海南特有种蜻蜓丽拟丝蟌(cōng)。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我们海南的早春茶比内地茶产区早了2个月,并且一年可采摘10个月,具备极好的季节差优势。”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公司厂长李大强说,公司积极推动建设茶园标准化基地,规范茶园种植管理,并打造白沙、薄沙等茶叶品牌,辐射带动周边的茶农发展绿茶产业。

一片片鲜嫩绿叶,是让中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如今,茶产业是中部山区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白沙为例,白沙推动白沙农场和细水乡、元门乡和牙叉镇等乡镇的绿茶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4500多户农民规模化发展绿茶产业。2023年,白沙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13万亩,年产值1.3亿元。

“一户家庭可承包5亩茶园,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到4万元,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最高可达七八万元。”李大强说,春茶时节一公斤茶青田间收购价达16元/公斤。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菝葜(bá qiā)的果实挤作一团。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云雾缭绕的高山茶园是独特的生态景观,也是延长产业链及增加附加值的好资源。在五指山水满乡,有供游客制作茶的手工作坊,有以茶为主题的共享农庄,依托“茶文旅”“农文旅”的模式成为当地旅游打卡景点。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南坡鹿。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加快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制定实施推动全省现有茶园获得有机认证,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茶园品种更换,做精做深茶叶加工产品,打造系列茶品牌等措施。此外,五指山、白沙等市县将结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规划旅游路线,将毛纳村茶园和白沙天然茶园基地打造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口点和热带雨林生态农业展示园。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