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已醒 贵州思南“茶经济”不断释放

阳春三月,新茶吐绿。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蛰伏了一整个冬季的茶园蓄势待发,悄悄吐出新芽,绿意盎然。眼下正是明前茶采摘的好时节,放眼望去,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万亩茶园已陆续开采,正式拉开春山茶芽的和美序曲。

在思南县合朋溪镇合朋社区茶园基地,来自周边几个乡镇的农户组团到基地采摘茶青,有的把竹篓背在背后、有的采用单手采茶,还有的满坡跑动……采摘技术不规范、采摘数量起不来。“快点来,你们第一次采茶,我来免费教你们怎么采。”这是茶叶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针对首次来基地采茶的农户,开展采茶技术培训。“双手采茶的要诀是‘三快一静’,即眼快、手快、脚快和心静。”技术人员一边双手上下翻飞演示采茶技术,一边认真地为农户讲解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香坝镇茶叶基地(思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天我们村采摘的茶青有200多斤,正在联系公司转运过去,我们按照35元支付给农户工资,村集体收入大概有8000元,我们的干劲更加充足了。”社区支部书记李权说。

据了解,合朋社区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双强双富”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强村富民”行动,由村“两委”干部亲自参与产业管理,现有茶园基地200余亩,去年通过产业发展种植茶叶收入80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0余万元。春茶开采以来,社区每天可吸纳采茶工人200余人,茶青产量500余斤,发放工资近2万元,有效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

走进思南县鹦鹉社区茶叶种植基地,茶园里散发着清醇独特的芳香,一股淡淡的清香随风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只见一垄垄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一簇簇嫩绿的茶叶生长茂盛,茶农们腰挎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双手轻轻一捻,娴熟地将翠绿的嫩芽采摘下树。

思南县鹦鹉溪镇鹦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兴权说,“我们鹦鹉社区梨子台茶园因前期受凝冻天气的影响,比往年开采时间推迟了五到六天。今年首次采摘,采摘工人达到180多人,每个工人的采摘量是每天三四斤,采摘工人的劳务工资40元每斤茶叶,采摘工人积极性很高昂。”鹦鹉溪镇依托生态优势,构建集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条,全力把茶产业打造成全镇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镇茶园总面积2.9万余亩,辐射15个村(社区),有较大规模茶叶生产企业9家,支付给茶农的劳务费,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万元,真正实现让茶叶逐渐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叶子”。


茶农正在采茶(冯霞摄)

香草坝村是思南最早一批种植茶叶的村,现有散户200余户,茶园种植面积500亩,后来转变茶园管护模式,由原来公司负责管理的茶园基地现在“返租倒包”到农户手中进行管理,农户负责管护好基地,公司负责收购茶青,这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激发了茶农的内生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来,部分撂荒失管茶园又重新管理出来,并产生了经济效益。2023年,该村种植茶叶农户茶青收入均达1500元/亩以上,最高的茶青收入达3000元/亩以上。群众对茶产业的信心足、热情高涨,茶产业收入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大坝场镇是思南县的茶业老区,以往当地茶园一般只采摘芽茶、一芽一叶的明前茶,剩下的茶叶就剪了扔地里当肥料,基本没什么价值。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茶产业发展机制,以开发大宗茶生产为突破口,招商引资引进贵州黔球茶业有限公司,通过镇级负责基地管理和茶青供应、公司负责加工销售的方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同步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茶叶附加值。


明前翠芽(冯霞摄)

在思州金叶发展公司茶园基地。公司负责人正在带领技术人员查看茶芽长势,谋划第二批春茶采摘工作,计划组织周边300多名农户对公司的906亩茶园进行集中采摘。他说:“今年我们第一批春茶的干茶产量有700多斤,按照每斤600元进行批发,产量为42万元,这为接下来的茶叶生产积累了周转资金。”

他还向记者透露,去年通过与周边村集体合作,收购村集体采摘的茶青,大宗茶按0.1-0.2元/斤支付给村集体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向农户发放了采茶工资8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500余人增收。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思南大宗茶集散出口中心”,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壮大大宗茶生产加工线。在香坝镇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下,扩大村集体合作范围,让村集体茶青不愁销路,农民务工得到增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技术人员给群众讲解采茶技巧(冯霞摄)

近年来,思南县紧紧围绕“一主两辅”产业布局,发展种植茶园18.89万亩,投产茶园15.16万亩,预计3月底产量1000余吨、产值1.4亿元以上。下一步,思南将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茶产业改革和基地管护创新,提高茶青下树率,增加茶农、茶企和村集体的经济收益,确保“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冯霞 陈敏 苏畅莉)

来源:央广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