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白竹山茶“绿叶子”变“金叶子”

双柏县立足白竹山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坚持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茶产业,持续擦亮“白竹山茶”茶叶品牌,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绿叶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2022年,双柏县白竹山茶实现干茶产量172.2吨,产值4000万元。

规模化培育。聚焦法脿镇“人均1亩茶叶示范镇”建设,以白竹山茶叶种植区为中心,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等方式,向周边地区延伸种植,调整种植布局,合理规划可利用地块,动员农户种植茶叶。截至目前,白竹山有茶园面积9400亩,有茶叶初制所17个,注册茶叶商标15个,从事茶叶产业企业18家,茶叶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6家,带动周边茶叶种植户1900多户。

绿色化发展。动员辖区规模茶企将生产加工型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成精深加工茶厂,促进茶叶精细化加工和茶叶品质提升。保护茶园良好生态环境,采取生态种植和绿色防控,施用有机肥,高山清泉灌溉,维护茶园生物多样性,建设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施用性诱剂、黏虫板等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建设高山有机茶园。严把生产者、经营者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关,与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开展安全检验检测,把好市场准入关、产品质量关、绿色生态发展关,打造无公害、有机、绿色生态茶园。

标准化加工。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茶园整理项目,将种植园变成稳产、高产、节水、高效、高产茶园。推行“公司+合作社+茶农”发展模式,构建“种植品种、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加工方法”四个统一的发展格局。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对茶农开展手把手标准化管理培训。202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叶实用技能培训”25场(次)。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从采茶制茶、初加工、用工管理等源头上进行规范管控,在采摘鲜叶、摊凉、杀青、揉捻、解块、百叶烘干、炒干、筛选、分级、包装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形成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实现一体化生产加工,保障茶品质量。

品牌化引领。持续在品种调整、品质创优、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提高精深加工质效,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中高端“白竹山”绿茶,取得“三品一标”认证16个,其中,有机基地认证4家、绿色基地认证11家、绿色茶叶品牌3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双柏县·白竹山牌云雾茶”产品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白竹山获得云南十大历史名山“云南醉美茶乡”荣誉称号,“白竹山茶”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多元化增收。按照“产业兴、村民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竹虎芽茶厂等规模茶叶企业联农带农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茶叶产业,通过种茶增收1200余万元。积极引导无法外出务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茶园管理、茶园租赁、就近务工、自主经营等形式,让特色茶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2022年,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造务工收入700多万元。依托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和彝族古老的“笙文化”,不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开展“非遗文化+古法制茶品茶”研学活动、白竹山茶制作体验等旅游活动,着力构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康养、文旅为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实现从“单一产业”到“茶旅融合”的转变,推动实现“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目标,擦亮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名片”,走好“茶旅融合”新路。2022年,白竹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体验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楚雄州委改革办)

来源:云南网-楚雄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