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注活水 古茶新生焕活力湖南汝城县强力推进白毛茶产业发展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位于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九龙村岭子头组,青山绿水间,层层梯田郁郁葱葱,垄垄白毛茶生机勃发,人们正热情似火地忙活着除草施肥等作业。

“古茶新生焕活力,扮靓村庄富口袋,乡亲们劲头足。”九龙村支书、主任刘开良介绍,村里建起了白毛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种植白毛茶500多亩,人均面积超过5亩,年产值近200万元。当前,该村依托茶叶产业、瑶村古寨、民宿康养和生态观光四位一体的发展新局,有序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中国罕见珍贵的大叶多毛野生茶,汝城白毛茶也是湖南四大特色珍稀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之一,白毛茶文化历史悠远。“汝白银针”“汝白银毫”曾摘获全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巴黎国际名、优、新博览会最高金奖,以及“中茶杯”一等奖、“茶祖神农杯”金奖,还被中国茶叶学会评定为五星品质名茶标准,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九龙江原始次森林和附近的三江口镇兰洞村一带的山林地带,气候环境生态优越,正是汝城野生白毛茶的原产地。“白毛茶珍稀名贵,村民们也想将之发展为富民支柱产业,但种茶制茶样样离不开科技,而我们懂得并不多。”刘开良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汝城县聚焦“振兴白毛茶产业,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目标,在深入推进产业为王大会战的攻坚行动中,将发展白毛茶产业列为重点攻坚事项。

该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成立了汝城白毛茶产业发展协调指挥部,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白毛茶公共品牌服务中心,不断健全完善品种保护繁育、品牌培育发展等机制。政策扶持上,一方面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对茶农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优先安排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等项目资金;一方面主动引导各类产业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入白毛茶产业,建设茶基地,繁荣茶经济,为古茶新生注入活水。

为筑牢科技创新支撑,汝城县与湖南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省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联合开展了快繁技术、高产栽培规程、品种选育、生态环境分析、加工技术创新等课题攻关,切实有效破解各类技术难题。

在距县城40多公里的三江口千亩白毛茶种植基地,青翠欲滴一望无垠。“目前重点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6个,成功选育汝城白毛茶优良株系56个,再次选优繁育后,就可组织群众种植了。”得益于各级科技服务团的悉心帮扶,作为基地业主方的汝城县木草人茶业公司负责人李志国,俨然成了种茶“土专家”,为古茶新生科学繁育做了生动诠释。

在山重水复、山高水长的九龙村,作为湖南农大科技专家、汝城县科技服务团团长的副县长邓后勤,多次率队到村对200亩白毛茶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和茶旅休闲融合基地开展实地指导帮扶,通过手把手指导和面对面授课,帮助村民掌握低改、育苗、种植等各环节技术,还在村落一面面统一修葺的白墙上,绘上了由茶文化理念、种管实用技术等编成的俗语和歌谣,图文并茂令人入心入脑,让白毛茶科学种管不再是问题难题。

这些年,为提升白毛茶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汝城县不仅引导帮扶企业在加强质量管控、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下足功夫,也在宣传推介、品牌营造上持续发力。仅在今年上半年,该县就组织举办了白毛茶文化节、旱塘茶旅文化节等盛大文旅节会,让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节节攀升。产业效应看得见、摸得着,助推产业链上的各类主体信心满怀抱团发展。

“有了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开发制作的红碎茶、白毛尖和白毫银针3个白毛茶产品,眼下正供不应求,还需靠加班加点提升产能。”李志国说,今年9月,由公司选送参展的“汝城白毛茶”,接连获评了湖南茶叶“三茶统筹”示范品牌和湖南省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后,线上线下销售格外火爆。

繁育有序有力、种植热火朝天、销售火爆出圈。依托科技创新和提升服务,汝城白毛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风生水起,不断擦亮产业兴农、强县富民的成色。当前,全县种植白毛茶1.5万亩,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还培育了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