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打造景迈山绿美传播范本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是云南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典范,蕴藏多重宣传价值,是宣传云南乃至中国绿色故事的绝佳题材。笔者认为应抓住申遗成功这一契机,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做好景迈山宣传的大文章。

探寻西盟佤山茶产业发展新路径

社交媒体偏爱有趣有用的内容。我们可先从受众关心的话题入手,细致梳理深挖景迈山独特魅力,持续创造传播热点,延伸外界对景迈山和云南的关注。

追踪“千年茶树”。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探索古茶历史,叙写古茶树前世今生的传奇。

赏味“山野气韵”。景迈茶特别浓郁又有兰花香,有强烈的山野气韵,这与在林间开垦并在林下种植茶树的模式关系密切。立体的植物群落结构,不仅巧妙分配了光照和养分,更使得各种植物的芬芳沁入茶叶。高品质的茶叶和独特气韵,是景迈山独特种植方式的智慧结晶。

寻找“传统村寨”。藏在古树荫蔽下的村寨群落,青黑瓦顶,是悬空而立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始于新石器时代,用树木、泥土、石头建造,本身就是一道奇观,更满足了交互媒体需要的有趣又有用的特点。

信守“采茶之约”。以茶为生的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世世代代遵守采茶人立下的规矩,只追春秋,不问冬夏;不使用化肥农药;只采摘七成茶叶……景迈山不仅有村民们自发遵守的采茶纪律,还有一系列地方法规保护古茶林,体现了当地人民爱茶、敬茶、护茶的信仰。

呈现“生物多样”。景迈山中不仅有茶树,还有思茅木姜子、红椿等珍稀树种,茱萸、蕨类等草本植物,以及太阳鸟、“兰花螳螂”等百余种鸟类。石斛、松萝等附生寄生植物,特别是生长在百年古树上具有药用价值的“螃蟹脚”,成为景迈山生态和谐的明证,保护生态系统的注脚。

传承“茶文化”。数千年来,对茶叶的发现、种植、制作过程,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用茶做成各式美食、屋檐顶上的“一芽二叶”图腾,以及融入服饰和歌谣的茶元素、各大节日中敬“茶神”活动……在景迈山生活的十余个少数民族,共同保存了古老而完整的茶文化民俗。

景迈山古茶林可宣传的“料”很多,但“菜”好不好吃,关键还看如何“炒”。用对用好社交媒体,方能使这道“菜”色香味俱全。

社交媒体发展至今百家争鸣,有各自的特点、受众和传播规律。首先,需根据平台特性,对内容进行细分和二次改造,找准爆点、痛点、泪点、笑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可统一制作分发简单化处理。其次,除官方账号外还应广泛邀请大V、意见领袖等具有网络影响力的人物参与传播,扩大宣传声量。再次,注重建立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受众的传播矩阵,讲好云南和中国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故事。内容形式上,打破固有思维,研究受众心理和地域特点,用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主旨内涵。最后,宣传管理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和统筹安排,把握传播内容的导向正确、重点突出、渠道完整,遵循社交媒体传播规律,建立宽松的内容生产机制,激发创作者热情,实现更大传播实效。

景迈山古老的茶树仍在焕发新芽,承载千年文化的茶叶,期待乘上社交媒体的翅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云南,将中国茶文化播撒各地,让全世界的爱茶人士因茶而来。

作者:赵琳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