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县嘉木茶叶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 云南茶叶年综合产值逾千亿元

5月21日,春茶采摘已经结束,小满节气拉开夏忙的序幕。2022年“国际茶日”也如期而至。

作为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云南如今茶叶年综合产值逾千亿元。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南方有嘉木,云岭出好茶。漫步在一片片古茶林、有机茶园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一幅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边疆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草木含金,小叶子长成大产业

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茶山上,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高大的遮阴树散布山间,三三两两的农民在地里劳作。

这是茶农董祖祥的有机茶叶基地。他的茶叶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其中出口欧洲的茶叶每公斤最高卖到2000多欧元。

游客在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一家茶旅融合主题公园游玩(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茶字拆开,就是“人行草木间”,草木即自然。这里藏着董祖祥成功的秘诀,“有机茶的生产不打农药,施有机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这是茶的本质所在。”他说。

包括董祖祥的2000多亩有机茶园在内,2021年云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05.7万亩、获证产品1406个,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和获证产品数自2015年以来稳居全国前列。

不只是有机茶园,云南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园就是最好的发展资源。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全省有15个州(市)88个县(市、区)产茶,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2021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产量49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有机茶叶基地(5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从茶叶到茶业仅有一字之别,背后却是云南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深刻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茶叶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各地还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企业党建和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党员干部冲在产业发展第一线。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21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增至1071.1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茶叶成为群众的“致富叶”。

为提升品牌效应,云南已连续4年开展“绿色食品牌”评选活动。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屡获殊荣的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挂钩的勐宋乡曼吕村量身打造了古树红茶,实现户均年增收2.4万余元。

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为3万多户茶农增收7000多万元,多名党员都进入企业管理层,在助农增收中一显身手。“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我们照常从茶农手里收茶,探索直播、电商等方式来开拓市场。”公司总经理陈亚忠说。

文化提香,洋溢自信之味

5月18日,设立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古镇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茶马古道馆开始试运行,成为云南茶马古道研究的又一地标。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这一片神奇的树叶,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更是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

小朋友在云南省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玩耍(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云南的“金字招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联手,挖掘茶马古道的文化价值,开展古茶林资源保护,推动茶文化研究向深处迈进。

“一山一味”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有“活的中国茶史书”之称。景迈茶的兰花香别具一格,茶林、云海、古村让人流连忘返,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在宁洱县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青山、农舍、小屋犹如山水画,游客可以骑马、徒步古道,体验特色制茶。

“茶马古道的‘复活’之路也是乡村振兴之路,去年那柯里村委会那柯里村民小组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那柯里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红亚说。

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出不同的茶文化。在2011年“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名录,让这个别具特色的民族茶饮加速走入公众视野。

茶农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采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文化研究、茶旅融合方兴未艾。在临沧市云县,有180多万株古茶树的白莺山古茶园,2021年挂牌成立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在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每年12月一株株冬樱花在茶山间绽放,景色秀美犹如仙境。

近年来,一系列茶文化著作、书刊、影视作品等陆续推出,位于昆明的西南林业大学还专门成立世界茶叶图书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积极对接产业发展。

云南省普洱市的“90后”茶艺师张自颖展示当地传统茶叶冲泡技术(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这些与茶有关的20多类课程在云南弘益大学堂汇聚一堂,10余年来已吸引2万余名海内外学员。“我们要通过茶的教育,向全球传递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说。

科技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再添鲜绿

巍峨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怒江奔流而下。彩云深处,福贡县老姆登村已从穷寨子变身知名旅游打卡地。

在山腰间,一株株茶树长势正好。今年56岁的怒族村民和大林是老姆登高山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目前,这个合作社已发展茶园2000余亩、带动农户200多户,茶叶年产量有10多吨,成为怒江特色生态农业的一面旗帜。

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翁基古村落(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目前合作社主要种大叶种和紫娟两种茶。”和大林说。

和大林的紫娟茶树源自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这是一个被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特异茶树品种,花青素成分达3.55%,目前已被推广引种30余万亩。

“名字颇有诗意的紫娟茶树,是我们育成的3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家审定和云南省审定的茶树新品种之一,有力推动了茶树良种化进程。”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刘本英说。

工人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制作普洱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普洱茶是时间的朋友,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是大自然的“馈赠”。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团队针对普洱茶加工与品质形成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尤其在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方面成果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赋能,茶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云南相关部门、茶企守正创新,“微生物制茶法”等新技术应运而生。针对当前普洱茶便携型、便饮型产品开发待加强的现状,茶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出茶珍、茶晶、袋装茶等便携易饮的产品,新型茶饮店和冰滴普洱等新饮茶方式也让茶叶加速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云南勐海大益茶庭的茶艺师陈夷在制作冰滴普洱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精深加工,正拓展茶叶的消费边界。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石山农场成功用大叶种台地茶生产抹茶,开发出抹茶雪糕、饼干、蛋糕等产品,探索传统茶产业的破冰之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茶与电商“一网情深”。据天猫数据统计,云南普洱茶线上销售保持连续三年正增长,2021年成交42.64亿元,同比增幅4.1%。

“国际茶日”已至,与茶有关的活动丰富多彩,一杯杯香茗沁人心脾。未来,云南将“咬定茶叶不放松”,继续从文化、产业、科技上发力,为高质量跨越发展再添鲜绿。

文字记者:吉哲鹏、杨静

视频 记者:何春好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一片叶  一千亿

普洱茶的历史演化(一)

人类最早栽培野生茶树的地区——无量山、哀牢山

茶,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了大叶与中、小叶品种。

01

野生茶的进化过程

野生型茶树种质资源俗称野茶、山茶、大树茶等,多属大理茶和厚轴茶等。多产在西南地区澜沧江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山洼箐边,呈无序状态,亦有早先居民移植野生茶树种植在房前屋后或田头地埂。

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说明历史上中国西南地区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野生茶树。

野生型茶树中的阿萨姆种,本来只适应在比较湿热的地区生长,通过基因变异,有个别茶树能适应温凉的气候,于是这些变异的茶树就能迁徙到巴蜀大地大量繁殖,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逐渐演变成了中小叶种。而巴蜀的先民们对这些野生茶树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出了先进的良种,逐渐形成茶文化的概念。

在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的不断渗透、影响下,澜沧江流域的先民们也把那些当药和野菜使用的野生茶树、过渡型茶树进行规模化种植,并改进茶叶加工工艺,从“采无造法”到采而造法,改进品饮方法。如在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的“锦绣山河”大茶树和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丫口社的大茶树,都属野生型古茶树,是早先人们从深山中把野生茶苗人工移植而成,在茶树进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包忠华把这类茶命名为“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的活标本”。

云南省知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老师,曾著《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等书,她认为:“云南谈茶历史文化,茶树起源、演变,离开景东无量山、哀牢山和银生茶文化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02

栽培茶的推广路径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普洱是“世界茶源”,而无量山、哀牢山是“世界茶源”的核心区。其茶种在向中原地区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中小叶种,在向云南其他地方的传播过程中,茶树品种不断得以提纯。

人们不断追求产量高、茶味好的品种进行推广。推广路径是以景东为中心(镇沅县过去大部归属景东),逐渐传入四周的景谷县、宁洱县、墨江县和相邻的大理州南涧县及一江之隔的凤庆县、云县等地,这些地区茶树品种纯度比景东高,也出现大量“地埂茶”的种植模式,茶树品种有野生型、人工栽培野生型、过渡型茶树和中小叶种茶,只是比例比景东小。如在宁洱县困鹿山皇家茶园的300多株大茶树中,为大叶和中小叶种混植。

从宁洱再向外的区域,种植的茶树小叶种茶就更少了;从宁洱传到西双版纳、澜沧等地之后茶树品种又提升了大一步,如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澜沧县景迈山、邦崴古茶山等品种很近似;西双版纳的良种与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也开始向北传播,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西双版纳地区的茶种传入到临沧地区的双江县勐库镇,培育成为著名的勐库大叶种,再逐传到云县、凤庆等,最后回传到祖地景东。

我只能从目前茶树品种情况和地域进行简述,实际茶种的推广是通过人类活动传播的。我到景东的很多老茶区采访,当地人总会说:“这些连片种植的有一二百年树龄的茶树,据说是从勐库买来的茶种,大的就不知道了。”勐库大叶种茶自清代至今一直是云南茶的主推良种,是云南茶树品种的代表。

未完待续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临沧:以茶敬岁月 祈福中国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又一年春节即将到来。

从前过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吃吃喝喝宴席不断,热热闹闹走亲访友,各种习俗仪式应接不暇。如今最流行的“春节”款,则是“年味”伴着“茶气”,抒写阖家团圆里的温馨慢生活。

年味与茶气的最佳配比,无疑是源自澜沧江环抱中的临沧。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澜沧江与怒江两条国际性大河共同滋养的临沧,群山叠翠,生机勃勃,古茶树资源无出其右。

这里有3200年的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有双江自治县勐库万亩连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有云县白莺山180多万棵的古茶树活态博物馆。

这里有“落水兰香,霸而不狂”的昔归茶,有“花香蜜香交织缠绵”的冰岛茶,更有荣获世界非遗的滇红茶。除此之外,还有那罕、忙肺、懂过、坝糯、梅子箐等等诸多优质山头茶,可谓“一山一茶,百山百味”。


临沧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明朝崇祯十二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临沧,夜宿高简槽,遇梅姓老人,得饮太华茶。他在游记中这样写道:“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徐霞客是临沧茶最早的记录者和赞誉者,但说起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则可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茶似粥,可充饥,且解渴,已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些记载,皆出自茶圣陆羽的《茶经》。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一生洒脱浪漫,喜欢饮酒作诗,很多人却不知李白其实也很喜欢茶。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被认为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

唐代诗人以酒入诗,也以茶入诗,借茶抒情。白居易的“无有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高适的“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在诗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多元共生的大唐,不仅是诗人的时代,也是茶的时代。

中国的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喝茶除了解渴,更是一件风雅之事。茶给文人助兴,文人的诗词中永远荡漾着茶之灵性。


李清照的“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卢祖皋的“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辛弃疾的“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词如宋茶,清雅隽永,让人读出了茶中的清淡欢愉,美得撩人心弦。

在电视剧《梦华录》中,赵盼儿斗茶、点茶、茶百戏,反映出了宋朝茶文化“以俗为雅”的韵味,再加上当时“以俗为雅”的苏轼、黄庭坚等诗人,遇上淡雅的茶,在“以雅为俗,以俗化雅,雅俗相融”之间,造就了一个茶文化兴盛的时代。

唐诗宋词千年,弦歌茶饮不辍。诗和茶都深深根植于古人的日常生活,茶诗的诞生与生活饮茶的传播向来比肩而行。

古今诗人多饮茶,尤在冬天为盛。白居易诗中的“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喻凫诗中的“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辛弃疾诗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杜耒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民国诗人郁达夫也曾说过:“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围炉煮茶,一炉暖意抚人心,似乎已成古今之人的共识。

从汉代的烹茶,到唐代的煎茶,再到宋代的点茶,明代的泡茶,直至今日的现代派茶饮,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像一条涓涓细流,浸润着中华大地。时至今日,我们仍会在寒冬腊月,逢年过节,围炉煮茶,共话美好。在一杯香茗之中,抒情达意,同时对新的一年满怀虔诚的敬意与期待。

百节年为首,过年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春节早已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印记。每每临近年关,全国的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地也挂起红灯笼。期盼、欢喜、感动……春节,总能勾起中国人最复杂的情感。


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茶为国饮,有中国年的地方,自然也有茶。

临沧是茶叶的故乡,几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着茶香的陪伴,有市井的烟火,有经年的情怀,茶味自然成了心底难忘的味觉记忆。喝好了,喝透了,喝享受了,心也鲜活了。这种百转千回,魂牵梦绕的茶中滋味,才让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经年累月割舍不下。

过年是抚平乡愁、慰藉旅人、消解离愁别恨的最佳时节,是浓缩到一顿团圆饭里的思念,是叙旧,是离别,是相聚,是迎新,是回望,是期盼。美好时刻,好茶相伴。一杯上好的临沧茶,饱含着古今茶文化的精髓,容纳了万般情感,积蓄了人间烟火。家庭聚会,老友到访,围炉饮茶,岂不快哉!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我们以一杯最好的临沧茶,以茶敬岁月,祈福中国年!

来源:云南网 通讯员 张雅莹 赵榆 王玎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