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雾里没有雨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色

茶,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哪个民族的生活可以缺你?而我的民族——哈尼,是绝对不能少了你的。

就像有哈尼人家,就有梯田一样;有哈尼人的地方,就有茶山。

种茶,是哈尼人种粮之余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劳动。那满山满坡绿油油的茶园,是哈尼山上另一架攀天的云梯。

作为礼节,每当有人来到家中,倒一杯茶水给客人,是哈尼人家最起码的礼仪。一座火塘,一把水壶;一杯热茶,一腔热情。

作为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在众多的祭拜先人的习俗中,茶往往是敬献祖宗的第一道祭品。一个人家,一座神龛;一碗茶水,一份追念。

还有那名目繁异的茶饮,是一个稻作民族农耕生活的另一种写照。

而今,茶纯粹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被不少山寨的后生专项经营。

拜访古茶王

多少年来,你以王者的尊严,在民歌和民俗里享受人们的景仰。

你浸泡的那杯清茶,从先祖的手里,一辈一辈地一直传到我们的手上。

我就是顺着这杯祖传的茶水,顺着那条依然清晰的叶脉,踏着九月暖人的晨阳,前来朝拜你。

山风低吟,朝雾轻缈。这古木苍天一碧千里的山冈就是你的家啊!坡坡峦峦,尽是你茁壮的子孙。

随便捧起一把泥土,都闻得见你清香的气息。

随便采撷一片茶叶,都看得见你苍郁的巨影。

茶王,请允许我跪下,敬奉你一杯茶水。

这就是你恩赐的那杯茶水啊!里面长满了树木,长满了鸟声。

长满了生命的家园!

随便喝一口,都能喝出风,喝出雨,喝出惊天动地的雷电和炎炎如焚的烈阳。

如今,你倒下了,身躯化作一把黑土。

一个传说,从你融成的泥土里长出,依然芳香着我们平常的日子。

茶园

一只土罐,成天坐在火塘上。

与那棵老烟草为邻,一棵茶树四季长青,碧绿的叶子,早早晚晚,每天被老祖母采一把,煨进火塘上的土罐里。

从野生到家植,从一棵到几棵到一片到满坡满园。茶香袅袅,一端一放之间,已是千年万年。

像村脚底的河流,时间的水流,从未在山寨停顿过。从远古滚滚而来到今天,一座茶园,绿茵茵地被一碗浓茶完整地盛装。

一座茶园,就是梯田边上的一支绿色的圆舞曲,旋转、起舞,把一片简单的坡地,演绎成一帧精美的画卷。

一碗茶

首者为尊,为大,为前列,走在生活的风口浪尖,或者漩涡中心。

茶、酒、肉、糯米粑粑、饭祖传的茶,成为与祖先对话的道具,在每一个传统的节庆里,一马当先。

以一棵茶树为背景,不变的,是那碗茶水,始终搁在村庄的案头;不变的,是那醇厚的茶香,终日升起袅袅的温度。

在袅袅的茶香里,祖先无声地笑了。

好茶的祖先,把如命的嗜好传给后人。门前的那棵老茶王,亦是祖传的。

那只土罐是为茶而生的,终日坐在火塘上,把山寨暖暖煨在罐里,随时为干涩的生活解渴。

一碗茶,是一口陷阱,让一个民族深陷一生。

献茶

叶的清香,被绿色的记忆回放,回到当初栉风沐雨的乡关。

风俗的门口,一棵树的影子,就是一片林的前生今世,被舒展的叶脉一一映照。

后面,紧跟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鸟鸣、水声和翻山越岭的梯田。

劳动在茶香弥漫的坡地上安心躬耕。

心的祭台从未关闭,祖先也从未离开脚下四季跪拜的林地。

酒歌醒来。

碗中的叶,在水滚烫的怀抱里沸腾了一阵后,已经沉静,像回到阔别已久的枝头。

亲情蜂涌而至。嘴唇轻启,温馨、香醇、浓郁,从一缕茶香开始,再一次席卷了祖传的热情和善良。

煨茶

茶香袅袅。黑黝黝的土罐端坐在火塘上。千年的火塘,不改的热情怀抱着土罐来自泥土的身子。

憨憨地,土罐洞开着无言的嘴。

茶香袅袅。一大把一大把抓进土罐的茶叶,不懂包装,甚至没有什么别名。很多时候,一把茶叶刚从门口的茶树上下来,就直接走进了火塘上的土罐里。

茶香袅袅。这是我红河岸边的家啊!早早晚晚,不尽的家事农事把火塘围得水泄不通。

土罐与火塘朝夕相守,日复一日,以一把茶叶为原料,把大家的心事一一烧开。

远去的茶叶

走下春天的枝头,就注定走上人生的舞台。乔妆打扮,或者素面朝天,香气腾腾走出村口。

你将走进谁的心事?在一个细雨缠绵的夜晚,和一只杯子一起共度失眠;你将在灯红酒绿的戏台一角,不愠不火,用平静拥抱一个躁动的灵魂;你将以认真、谦和的姿态,地地道道地行走江湖。

远去的茶叶,是采茶的妹子指尖上放飞的山歌。是从土罐直接回到泥土的茶香的姊妹,是故乡多娘一去不复返的嫁娘。今夜,谁在与村庄不着边际的一个房间里,用一首诗歌,重温你远去的背影。

胞衣的阿倮那安,再一次被我轻轻叨念。

在异地同胞家品茶

就这么,临窗而坐。

一只土头土脑的水罐憨憨地站在桌子中间,始终暖暖地搂住话题。

茶香袅娜,轻缓而爽朗地腾开那些温暖的旧事,一件件,令我们亲切地品味。我们熟读的脸上,一段别后渺茫的音讯,便显得轻描淡写。

便是这个与我毫无关系灯火辉煌的市夜,在我们蕴满茶香的乡情里,淳酽香馨,尽显温柔。

风老在外面游荡,偶尔顽皮地伸只手进来,轻抚一下我的长发。

这祖宗恩赐的茶,加上这同胞异地相见的情,使我们品完了那壶重逢的喜悦却意犹未尽。

许多平日习惯沉睡的琐事,今夜亢奋地醒来,争先恐后挤上茶桌,被我们痛饮。

今夜,从故乡远道而来的茶,在红河滚滚的浪涛声中,一次次,被我们久别重逢的乡音烧开。

插满茶枝的罐

两只。来自于土和水。来自于渴望与重生。来自于昨晚的一场火。

此时,被下午二点五十五分的QQ,如时送达。

满满的,谁用目光捧住。

青枝条条。暖,

没有被路途风干,一部分,与浓重起来的蓝一道,渐渐沉下罐底。

收住画笔。雷、电、雨,隐伏于墨绿深处,藏进圆鼓鼓的罐内。

高出罐口的枝叶上,那些仍在跳荡的亮色,是阳光无以收回的笑靥,将从今天下午二点五十五分的到达开始,更加开怀。

并将在谁的热爱里,终身停留。

是的,两只罐。

一只罐的接纳与贡奉,可以这么圆满。

一只罐,洞开黑乎乎的罐口,静候在旁边。

生命的歌唱。

无以藏匿。它终将用一生倒出:雷、电、雨。倒出火。

倒出周日下午迫不及待的这个电话。

玛玉茶

声名鹊起。同时鹊起了风,鹊起了雨。

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我们被很美丽的语言欺骗。

我常常用很端庄的姿态,很虔诚的品茗。而不曾设防的欲望,如白兔成为陷阱的猎物。

此时,在你葱翠欲滴的枝叶呵护下,我曾经被灼伤的欲念,醉卧于你惹人舒心的芳香深处。

五月明丽的阳光,是你我最真的背景。

往日的幽怨,已无须顾及。

出手随便摘一枚嫩叶,贴近嘴唇,就能够品读到和悦的鸟声,欢快的溪流;品读到密林深处似水柔情的恬静,以及朝朝暮暮身前身后丁丁当当的锄地声和汗水淋淋的喘息。

玛玉茶。阳光热情怂恿,我在光天化日之下与你公开厮守,一点点读懂你冰清玉洁的姿容。

这个正午,从此将成为我生命中实实在在的一段风流,隔挡那些娇艳而空洞的诱惑,蚕食我土土的思想。

雾里青

绿茶里的极品。

热情深处,清芬,被热爱暖暖说出。

打开多少层的往事,雾里的青,就能让一片叶的笑,有名有姓地公开。

像那缕一生不变的雾,

被雾里青,

至今,

说着。

袅袅的,一浪浪涌起。

千年了,爱还在传说。水声面前,那枝新芽,又一次,高出了传说的面庞。

铁观音

以为一片叶子的轻,就是一片茶叶的轻,风说随风,水说随水。薄,不知轻重。

都说,时光是岁月匆匆的过客。热情掩藏在茶色的背后;名字抱紧慈悲,抱紧暖,使数百年的光景。

茶香袅袅。

稳稳实实地驻扎在脚下,告诉生命,时间的重。

告诉生活,一片茶叶的分量,亦可以,

重于铁。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莫独(云南蒙自)系中国作协会员、红河州作协副主席,著有《守望村庄》《雕刻大地》《祖传的村庄》等)】

【茶山行】盈江掠影Ⅲ:陇中锦秀 古茶涤梦

几月以来,在德宏这片厚土上,我所到之古树茶,无不亭亭玉立,生态自然,品质冠绝。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茶。尤其盈江县,作为德宏茶路的最后一站,它所带给我们的惊喜、信心,以及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初上梁河县青龙山时的感悟首尾呼应,相辅相成。

且不说“德宏味”的煌煌造世与未来的发展潜力,仅凭大自然赋予德宏人民的茶叶资源宝库,德宏古树茶足以独步古今,壮观天下。

11月底,我们再次启程,从平原镇往东,开向临县城不远的群山之巅。

车至山前,日照群山,只见一座大山拦截去路,气势横绝。同去的何奇川兄,几经辗转,才觅得上山入口。欣然前往,土路坎坷,尘石飞张山路狭窄,曲折陡峭,坡度极大,若非越野车马力十足,寸步难前。每行几百米,络绎遇见从山上运载土石下山的卡车,对头之间,退让困难,有时正值弯道,雪上加霜。如是磕磕碰碰,前行三四公里,眼看所思之地,近在咫尺。

我问何奇川说:“此何山?”对曰:“只知当地人方言音译为‘乌飘山’,不知汉译名称。我们小时,常来山上采摘山果,历历在目,常此怀念。”

“我们现在要去的是陇中山,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期排兵布阵的地方,山上还有一些纪念他的地方。”何奇川接着聊到。

车行不止,我思亦不止,不知何时抵达,不知此行将获,亦不知......雨里雾里,但见山深林静,一表生态之好。

“前方就是陇中山万亩古茶园了!”车辆驶出森林,向山地草甸地带奔驰,一句令人振奋的话从风中吹来。

海拔2000余米的高山原野地带,丘峰壁立,群山层叠,一峰接一峰绵绵伸向苍茫天际。除了绿草、高树,便是一望无边的蓝天。丘峰之间的沟地平坦而宽阔,像山间之河,四境流转。恍如世间仙境,美得令人窒息。

丘峰之侧,各有野生古茶树,树身不高,间距较远,稀稀疏疏,漫迹山岗。寻路廻转,来到背山山坳一侧,群鸡正乱叫,木屋三四间,黑山猪、群羊、黄牛怡然自得,呦呦鸣啼,食野之苹。据说,这是一座简易牧场,主要在这些坡头山放养家禽、家畜,一切都是纯生态。

在老村长彭文富家

走进老村长彭文富的生活场,木屋简易,生活随性而具诗意。围坐火塘取暖,听他讲陇中山古茶概况:“陇中山的古茶树都是野生的,连片的至少有两千亩,看起来像人工种植、移栽。是过去为求产量好,把大树砍了,矮化过。相对于苏典而言,茶树整体小了一些。”

“我们滚塘寨共有53户人家,大多农户都有茶树,估计陇中山山脉上,零星分布的野生古茶树的全部面积加起来有1万亩以上,采摘下来,鲜叶估计会有100多吨。正因为是野生古茶树,所以不知道具体的数据。只不过我之前巡访古茶树,走了几天几夜都没有走完。整座山的茶林辐射面积很大,属于好几个村民小组的地盘,有私人的,也有国有林区的,不分你家、我家。一直以来,这里的鲜叶价比较便宜,我在这座山上为生,主要以牧场收入为主,因此,我家自己的茶山我也没量过。”彭文富接着说。

随后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生长于屋后高坡之上的野生古树茶群。这一带的古茶树高低参差不齐,部分茶树杆高修长,枝繁叶茂,丫头含苞,沃叶生泽。所见大树主干直径在30-40公分。高树迎风,直戳蓝天,也有三四丈者,小树聚光,漫山遍野,相间不齐。

接着我们又探访了附近山头,另一户家的野生古树茶园。这家人定居于此,亦以放养山猪、土鸡、牛羊为生。他们家的茶园也在屋后不远处,更加向阳,园中茶树林立,散布山头,整体大小均匀,品质上乘。若加以科学管理,大有创收发展潜质。

盈江县茶技站付立强站长介绍说:“盈江县龙盆野生古茶树居群,主要就是分布于盈江县平原镇陇中村委会陇中山,总面积约20000亩,核心区域面积2100亩,平均海拔2020米,地形主要是缓坡,是盈江县目前已知第二大的野生茶自然群落,有古树茶100000余株,百年以上古茶树102株,分类上属大理茶种。区域范围内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793毫米,气候温凉宜人,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土层深厚肥沃,正如我们所见,居群生长环境条件良好。”

听罢,心生感慨。一方面,为此等上好野生古树茶未能被天下爱茶之人争相品饮而倍感遗憾;另一方面,为滚塘寨拥有如此巨大的茶叶资源,而这些资源却未能为其百姓带来增收而感到遗憾。

站在古茶园之上,极目群山,茶人的理想主义开始涤荡万端思绪。一种天才之为责任莫名升起,而这种责任的希望,终将由“德宏味”来阐释与承担。

红山村一景

下午,我们走访了新城乡红山村委会马鹿塘的野生古树茶茶园,以及何奇川的初制工厂。顺道挨家挨户走访了马鹿塘村,收获颇丰。尽管的我们突兀闯入,打破了寨子的宁静;尽管我们素不相识,但寨子的屋檐总是那么温暖、淳朴,当我们离开时,村民们总要热情挽留几句,有要我们坐下吃碗酒的,也有邀我们留下来吃完晚饭再走的......这就是盈江县的风土人情,另一种风格的“德宏味”。

我想,面对当下世俗、虚高,炒作之风盛行的普洱茶行业,默默沉潜于深山野林之内,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的“德宏味”古树茶,大有先入为主之资质。万事俱备,只欠制茶工艺的改良,及探究实验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德宏,在盈江,在昔马,在苏典,在陇中,在红山,美,无处不在。山水之美,古茶之美,民风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尽在“德宏味”古茶的杯盏之中。

旅美艺术家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那些忽视或小觑“德宏味”的人群,必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深深地为“德宏味”之美所震撼。

盈江行纪系列,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盈江掠影Ⅰ:所思所爱大尖山

盈江掠影Ⅱ:醉美苏典傈僳茶香

品茗,雨榭楼阁思茶道

茶文化随着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轨迹而绵延不绝,除去茶所带来的那一丝甘甜与回味,其叶脉丝路间氤氲的精粹也随之袭来。陆羽在《茶经》中就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特性,探讨了关于茶的艺术,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历史的上空鸣响了一曲关于茶的不朽乐章。从此茶的精神开始逐渐渗透,来到宫廷和民,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的历史浮沉,几千年的起起落落,几千年的积累沉淀。中国不但拥有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时至今日,难掩浮华躁世、靡靡之音的追求之势,茶道已变成文人张大复所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斤斤于茶水茶味之表象,反不得其真谛。然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墨想的人生世界。”即通过饮茶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一种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人生心境,一种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自然境界。这也正说明着人们对中国茶道今生的发展与超越吧。

古时以茶“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寓人以纯朴自然、玄微适度的完美之性,但就今日茶文化的发展看,我们在逐渐丢弃茶那高洁和清廉的精神实质,独留下没有内涵的茶业,在追求快步社会时,忘了茶不同于其他快餐文化,沉淀的才是精华,于是,我们难再体味到忙里偷闲时的小小欣喜感,难再细细地嘬一口清茶,品味着涩后余香的丝丝甘甜。

仔细想来,人如茶,当如沸水一般的困难来袭时,有的抗争不息而浮上水面,有的躲避现实而沉杯底。我们无法去评价这两种态度哪种更正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追求安然闲适的生活,不问世俗,保持自身高尚情操,这是陶渊明的选择,就像茶遇沸水时选择沉在水底一般。这并不是沉沦,只是选择坚守自我的一种方式。一如智者,在知识匮乏是要不懈地吸取知识养分;而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时,也能不骄不躁,谦逊地低下智慧的头。另者,也有像浮在水面的茶叶,用自己的语言来抗争世界,最终笑看茶杯外的世界。

可爱的小青嫩叶子,在初晨被轻轻采下,一道道工序后,她似乎老了许多,不再有初时的绿油莹滑,不再有初时的水嫩动人,现在的她全然是个佝偻的老人,在蜷缩着那无光密封的盒子里,静静地听候她的命运。她在干枯中默默等待,在烦躁中苦苦寻觅,在付出中慢慢品味,在享受中静静沉思。一股滚烫的水从杯壁慢慢滑下,她的身体也逐渐被这股热流浸湿,渐渐地,她终于挣扎着舒展开那蜷缩已久的身躯。水分慢慢注入,身体也逐渐丰盈起来,她释放着体内的芬芳,迟来的韶华在这杯中绽放。我们的人生也许暂且平凡,经历生老病死。当我们在年轻时孤注一掷,奋力为梦想拼搏时,哪怕只有像茶叶般瞬时释放芬芳的那一刻,此时的人生也是辉煌难忘的。杯底不是地狱,而是生命吐尽芬芳后的最终归宿,一个生命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命的波澜在沉浮得失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也在这最后的归宿处得到了诠释。茶,结束自己短暂的青春,演绎出生命最朴实的味道。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岂止清心明目。”清茶晨对朝霞,晚衬明月,早雾晚霜,凄清而薄凉,集精华于茶尖,复又经历高温烫炒,终成品。落入秀气的小口杯,等着最后一道关卡考验,加入沸水,看着上下翻腾的叶尖,杯口袅袅飘出的屡屡热气,以及周围弥漫的丝丝茶香。“水温过低,沏不出好茶”,不禁想到,这或许就是清茶的气节,高洁而坚韧,没有经历饱经沧桑的生活,没有经过沸水中浮浮沉沉的上下翻滚,茶也不会有浓烈的清香,就像一个在栉风沐雨中挣扎过的人,时光消磨了他的瑕疵,苦难成就了他的成功,终在人前绽放了自己,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

一杯清茗,盛着纯得翠绿但却清晰可见底的茶水,有茶陪伴的时光那么清闲,那么宁静。那已经在尘世中酣然入睡的茶精灵,等待着被唤醒……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欧宜准)

找到约10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