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四要决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上)

□ 茶色棘红如枣为上品 味甜略苦而不涩越陈 无味之味为极品

□ 普 洱 茶 的 收 藏 鉴 别 知 识

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称,当年的新茶反而不值钱。品质好的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六年前,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的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饼,350克)不过10元多,现在的市场批发价超过100元,而一家名厂在10年前出品的普洱茶,现在的市场价是原价的10倍。

在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一家历史久远的茶厂在 60周年时出品了一批精制茶饼,记者走了几家普洱茶店,老板们都说,这是收藏品,不卖。不饮普洱茶的人投资普洱有一定难度,不懂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通常投资普洱茶的都是长年饮普洱茶的人。这些茶客通常都是自己饮用、送礼和转让三者并举的,很少有人单纯为了套利才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同西方人投资葡萄酒的方式差不多。

普洱茶是公认的一种有生命的茶。投资普洱茶多年的李老板说,新茶的价格一般很便宜而且透明,暴利是藏在旧茶里的。由于真正的旧茶价高,常年饮用花费不小,一些普通人为了能花少钱饮高价茶,就早早买了新茶存着,这也是近年来投资普洱茶的人多起来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由于高品质的茶存放的年头越久,售价越高,市场上有些

“做旧茶”的奸商,把10多元买回的新茶放在防空洞里洒上水,再吹干几个月,拿出来就当旧茶一饼100多元卖,赚取暴利,弄得市场上鱼龙混杂。这就是投资普洱茶的风险所在。

普洱茶第一谈

存茶莫性急

茶界有一句老话: “ 茶叶卖到老,名目认不了 ” 。中国到明朝时论茶的专著,成书就有 55 部之多,加上迄今衡量茶质高低仍未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只靠经验、口感等评价茶质的细腻区别,真是谈何容易!普洱里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大季的春茶就要比秋茶、夏茶售价高 30% 左右。另外,投资普洱茶不能性急,好的青饼,通常要存放十年,而好的熟饼,一般也要六七年 .

1 、熟茶是哪一年发明生产技术的?

答: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 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一点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 73 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73年是个分水岭。

2 、熟茶是怎样做的?

答“熟茶是通过“渥堆”的工艺:即是将晒青茶叶堆放在仓库中淋上一定量的水产生热量加速起陈化转变工程,使的茶叶的烈性的到快速转变,软化口感,能马上进行饮用的工艺。

3 、为何生茶才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答:因为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所以收藏价值就不大啦,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因为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谈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 据史志记载 , 云南从原茶 ( 俗称野生茶 ) 转移为家种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 勐海巴达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中)

□ 普洱茶第三谈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 、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 、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 10~20 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2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3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5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 普洱茶第四谈

1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 , 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 , 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 . 建议材质宜选陶壶 . 紫砂壶。

2 、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 20%, 将茶砖 , 茶饼 , 拨开后 . 暴露空气 2 星期 , 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 普洱茶第五谈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 、 1950 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 、 1950 年~ 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四大要决是:

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 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 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下)

品 茗 之 普 洱 茶 篇 ------------------ 收藏鉴别

□ 普洱茶第六谈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兰香: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枣香: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 普洱茶第七谈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我们强调.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

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 普洱茶第八谈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它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 ( 普洱绿茶除外 ) 。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其真性就是自然新鲜。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鲜呢?

1 、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 ( 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 ) 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 73 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 、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 普洱茶第九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 1925 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 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之为“宝利茶”。

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大多数人嗜饮,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 :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窍窕茶、益寿茶等美称。

□ 普洱茶第十谈

喜陈年饮品及食品者应皆知,不论存红酒、泡药酒、酿陈梅,材料与制作重要,但存藏更是关键,不同的环境与容器,对其品等高下之影响不可忽视。所以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决非只要茶材优、制作佳,而随意放在一般环境之通风处可得。就个人经验归纳此存茶五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喜热闹。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后记]

六大茶山:勐海山、南糯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乐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 1950 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 8582 饼为(前两位数 85 为 85 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 、为下关茶厂。

铁 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 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

 

如何简单判别普洱茶的优劣

选购茶叶是一门技术活。每个人口味不同,普洱茶依据品牌,茶种,年份,其中变化也有上千。


普洱按工艺主要分为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熟茶发酵程度高,性温。生茶发酵程度低,新茶性寒,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生茶自然发酵,发酵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温和。




一般来说,夏天天气热喝生普洱,可降火。不过寒性体质的人要慎重;冬天比较冷,喝熟普可以暖胃。



普洱生茶的鉴别



一、干茶:青黑色




正宗生普的干茶应该是青黑色以及夹杂黄白毫的组合,有些年头的情况是青黑色转红、转褐色,而黄白毫则转为金毫。索条应该是要成梭状的比例高、片状的少。


如果看到任何绿色甚至隐含绿色的茶面,则要小心了,要么不是普洱茶要么不是晒青茶。 



二、茶汤:淡黄色、黄色




茶汤应该是淡黄色、黄色、琥珀黄色,茶汤颜色有温暖感。


如果看到任何绿色或者冷调子,则要小心了。



三、茶底:黄绿色、暗绿色




生普茶底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无杂色,有条有形,展开仍保持整叶状的为好茶。


如果看到茶底的叶子大多都不能展开,呈现手风琴那种多重褶皱、或者呈现边缘卷曲,则很可能不是好茶。




普洱熟茶的鉴别

以宫廷熟茶为例。



一、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




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暗红、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二、香气:区别霉味与陈香味




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


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三、滋味:醇和,爽滑,甘甜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


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总结


茶叶这玩意,还是靠自己的舌头来收获最重要,不管别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自己觉得好喝就是好喝,不好喝就是不好喝。


当然也没必要去评价别人的口感。至于标杆茶什么的,完全也就是个忽悠人的,一群茶友在一起喝得多了,还需要什么标杆么?




还有茶友们购买普洱茶时也是又爱又怕。

其实,只要遵守一定的客观规律,即使在千变万化的普洱茶市场中也能挑选出心满意足的好茶。同时,更能从规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辨茶”经验,成为茶中高手!




一、问的清清楚楚

买茶之前先问清楚该茶的来源出处,是否从品牌或是经销商处取得,包装有无证明文件或是求证方式,在与卖家攀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茶叶的准确信息,也许还会收获一位知心茶友。




二、买前三判五问

问完之后就要怎么买,买什么,我们可以先就自身的预算与条件来判断,就像红酒媒体杂志best buy一样,根据市场行情、品牌价值、单纯品饮或兼具收藏,来决定自己该买什么样的茶




三、试香观形

根据买的条件,从条索、绒毛的强壮程度、形状完整、松紧试度,选好几款茶后,就可以试试第一印象的味道,若滋味香气是自己喜欢的,便可以针对该款茶,实际深入品饮的动作。




四、喝甘甜回长绵

喝的时候,针对茶品是否回甘、气韵是否绵长、温润滑口等,来判断自己可不可以入手这饼茶。




五、先梳理后下手

上述条件成立,就可以将茶买下来带回家,但是买之前要弄清楚相关的保障、价格是否合理以及花钱买茶的目的,再将自己梳理一遍,确定了,就放手去买吧!!




六、深藏控温

普洱茶要买回家了,可以该怎么保存呢? 一般自己家里无仓库的朋友,掌握常温、低湿、通风、无日照、无异味等基本要素便可以了,而就像有认证酒窖一样,普洱茶最好是放在有温湿调控、监控管理的标准仓储,对于普洱茶日后饮用及收藏才会更加分。




总结来说,挑选普洱茶可以由“四要诀”与“六不政策”入手:

四大要决:

一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二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综合以上方法挑选出的普洱茶,一定能泡出一杯色泽、口感、味道都上乘的好茶,堪称茶中极品,再也不被市场中滥竽充数的次等茶叶所累,真正品尝到茶叶的悠香之意。



声明:【本图文来源于:《普洱茶,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处理

方一知:与多位企业首脑头脑碰撞,茶话普洱茶的大盘时代

  所谓茶话,就是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下,一边喝茶,一边与友人对话。方一知所尊敬的一位前辈称之“茶聊”,漫谈式聊天,更显得一份自然、一份自在。茶企外脑的工作特点之一,便呈现为茶聊——与茶界、投资界、媒体及社会各路朋友,因茶而聚,谈天、说地、聊茶。而近期大家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谈及大环境的影响与行业周期性洗牌。也许是外脑职业的敏感性使然,方一知意识到未来三五年,普洱茶行业要走进一个“大盘时代”。

  来自原产地的茶企老总,与从销区飞来昆明的茶叶经销商,汇总了2018年颇为诡异的现象:某些产区的古树茶原料上涨了50%,而某些销区的市场销量下滑了50%;勐海、易武等茶区,投资二千万左右的茶厂、茶庄园纷纷大兴土建,而县城的茶城和昆明的专业市场却是门前冷落茶客稀;等客上门的茶商一声叹息生意不好做呀,忽然传来某商家出售高价老茶的消息。逢八之年,普洱茶世界悄悄发生了许多的变异,两极分化尤为突出。

  与投资公司的总裁交流,目前投资普洱茶的门槛大大提高,数亿投资或许在2013年拔得头筹,五年后情况变了,几十亿的上市公司甚至上百亿背景的财团,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普洱茶产业链。或者没有找到切入点,尚未发力市场,或者正加快推进速度,早晚一日会在普洱茶正面战场上取得突破。普洱茶企业满天星的局面,将要彻底改变。现金流吃紧的茶叶实体,因撑不下去而一个个倒掉。将来小而美的茶企还是会有生存空间,难过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中型茶厂,以及成本高昂的二线茶企。

  2018、2019年,将是普洱茶行业产生又一次巨变的关键节点。

  虽然主题不太轻松,气氛倒是欢乐而有趣的。我们畅谈行业趋势,屈指历数茶界做得优秀的标杆茶企。与诸位企业首脑的头脑碰撞,深度涉及了若干话题:关于平台,关于运营,关于模式,关于策略,关于转型,关于竞争等等。现将主要观点及其外脑思考整理如下。

  (一)

  方一知与某茶厂董事长一起探讨,基础生产平台建设成熟之后,运营下一步怎么搞?

  该茶厂抢得普洱茶的第一波先机,2004年在勐海建厂。茶厂董事长深谙普洱茶的商业本质,一手主抓熟茶发酵,保证生产加工常年不断;一手抓原料的低买高卖,靠地缘优势赚上游的钱。几万元起步,而今资产上亿,10年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然而时势变了。2006年,投资千万的茶厂是普洱茶舞台的明星,大客户、走大货,好不风光。2013年,投资上亿的茶庄园和古树茶,变成明星、主角,站在聚光灯下,让吃瓜群众好一番羡慕。随着年份茶与仓储陈化的被认知,原料、工艺、仓储,普洱茶价值链纵向打通。普洱茶行业步入整合期。茶厂开始被经销商绕开走,古树茶的明星光环不再耀眼,金融资本已契入普洱茶内部,推动着普洱茶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该茶厂董事长说,过去市场不好,我们会等等看,现在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我们必须自建运营团队,到市场中去为自有产品找出口。

  这里岔开一笔。为什么很多小微茶企和创业实体赚不到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对立足点,没有搭建真正能够立住脚跟、提供稳定现金流的生产基础平台。忽而做勐海茶,忽而做易武茶,忽而做临沧茶,就是不知道茶事业的根基建在哪里。偌大的云南普洱茶三大茶区,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原料领地和产品特区,根本挖掘不到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就走不出令人困顿的生存期。

  该茶厂董事长前10年赚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早已无生存之忧,他探讨的是未来10年、20年,运营平台怎么搭建,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经理人激励、团队管理等等,如何构成一个循环运转的系统。

  以茶厂为圆心的年代成为过去式,茶厂利益导向和产品思维,让渡与用户导向、市场为中心。如何进行服务升级?如何创新终端销售模式?看来,生产型茶企必须要迈出这一步了,从原产地的茶厂走出去,广招人才建立运营中心。不然,便沦为代工厂、加工点,最终走向相对封闭、没有人才流动的家族式茶企。

  (二)

  某茶企掌门人向方一知诉说了心中的烦恼:因为错过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两年的销售不温不火。有心从目前的困境突围,可企业缺少市场推广的资金。问有没有办法破这个局?

  普洱茶行业的格局变了。从前会与同类茶厂比,琢磨他们做事的套路,可以说长论短;如今进入茶界的大资本越来越多,茶企竞争上升到产业链整体竞争的层面,自然和行业大鳄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怎么比呀?游戏规则变了,小微茶企只能自己与自己比,努力奋斗今胜昔!但空喊口号没有用,关键在盈利模式的优化与升级。

  未来五年,普洱茶产品的标准化,包括仓储标准化,会建立公认的行业规范,这预示着普洱茶将告别初级阶段,进阶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前,品质体验仍是普洱茶产品力时代的核心,产品模式依然是普洱茶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赚产品的钱,赚产品创新的钱,赚品类创新的钱,仍有大把的操作空间。

  方一知担任茶企外脑的10几年中,提炼出了通过产品模式的创新,为茶企业赚取利润的几种范式。其中也存在规律与套路。举例说,某茶企要推广晒红。如果直来直去推晒红的概念,那是为整个茶行业做好事。你要搞清楚,你们企业的晒红是什么?要发掘和创造超级IP,要塑造拥有企业知识产权,自带流量、超高人气的明星产品。这是其一;其二,营造体验空间,打造战略营销道具;其三,市场推广的艺术,引爆点、持续性、节奏感。操盘者要把握市场推进过程中的节奏感,时间的火候、推广的力度、节点把握的分寸感,不然策划方案写得再明白,操作结果事倍功半。

  企业超级IP的设计与孵化,产品品牌的诞生和推广,务必保持连续性,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什么?起初它表现为一个小小的创意点,就像幼苗一样脆弱。你要浇水施肥、赞美表扬,从而蜕变为一个盈利点。而从一个盈利点壮大成一个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的盈利模式,还要渠道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等为之配套,为之保驾护航。一个企业的产品盈利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它由一个小小的盈利点经过放大而成型的;倘若没有常年不懈的持续优化和市场策略的灵活调整,盈利模式也是难以成活的。

  我们要看到,普洱茶的产业整合,不完全针对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同样,大资本、大投入,其投资回报,也不仅仅考虑单一的产品利润,单一的产品模式。产品利润、资产利润、资本利润,甚至一个卓越企业的最高利润——组织利润,将被一体化统筹考虑。这样一来,普洱茶的盘子玩大了。如是三五年后,普洱茶企业的体量、规模,将远远大于茶厂鼎盛的时期,古树茶走红的时期。引用房地产语言表述,茶厂是小盘,茶庄园是小盘,而不远的将来,正向我们走近的,则是普洱茶的大盘时代。

  (三)

  方一知近期接触的茶厂、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的老板群体,几乎不约而同说的一句话:“下一盘大棋”。

  尽管他们的起点不一样,来路不一样,资源、资金和实力也不在一个等级,但并不影响各自怀着一颗大心。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尽管经济下行、市场低谷,而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绝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而是站在现在看未来,主动布局。方一知谓之“经营逆境”。因为逆境为我们腾出了时间,正好是布局运子、就势转型的恰当机会。只是这个转型是“拐大弯”。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

  新茶网从架构至面世,用了三年时间。新茶网创始人讲,他们有一个5人的核心团队,三年专注于这一件事情。近两年茶叶电商业绩大幅萎缩,扛不住的纷纷关门停业。而茶叶电商从业者大多年轻,大多思维活跃,肯定设想过打提前量,提早谋划市场突围之路吧?

  破局之道,有的是智造产品磨具,有的是打造体验平台,有的是创造新的业务系统,有的是产业链的整合与重组。所以大喝一声,你的产品模式是什么?你的价值平台是什么?你的突围方向在何方?你的创新之路在哪里?!无论选择产品的端口,还是对接平台的端口,抑或打造吸引客流的战略营销道具,都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尤其是小微茶企,应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模式,“守正出奇”的运营策略。

  方一知20年的外脑实践经验是,如果只听从企业首脑一面的豪言壮语,有可能开错药方、下错药。人性的奥妙在于,很多老板的小农经济心态与枭雄气质融为一体,雄心勃勃的情怀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时的斤斤计较又是一回事。其做事的习性,其经历与格局,都会影响项目的进程。企业首脑果决,推进速度会快;小老板舍不得金钱的投入,会在思疑不决、试错和纠偏之间,花费大量的无效时间。更多的情况下,老板踢过来的是假球——畅谈构想时激情澎湃,但真要付诸实施却是无能为力的。企业大夫,能不慎乎?一定要量体裁衣,智造适合该企业的实战型实用方案。

  平心而论,对于草根创业者,逆境是常态。失败是普通人的常态,困境是老板的常态,生意清谈是市场的常态。方一知有个不成熟的划分法,以此区别我们面前的老板群体。大致三类:一千万;一个亿;五个亿以上。做到一千万,突破生死线。做不到一千万,就很难预留出一定比例的市场推广费用。做不到一千万,多半会在逆境中挣扎。而做到一个亿,则上了一个层次,登高望远,境界与视野浑然有别。五个亿以上,十几亿、数十亿,一直做到行业之巅,你便拥有了充分的话语权,拥有了制定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的权利。

  其实茶企业无论大小,背后的参照系是一样的,即市场与销售。产品、平台、营销、服务等等一切动作,都是为了从传统市场突围,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切割市场,细分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细分市场,争夺细分市场的第一,最终切割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蛋糕。

  老板们百忙之中,为啥愿与外脑茶聚、茶叙、茶聊?除去交流信息,无非是探讨常规销售之外,应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方略——创造市场,开创面向未来的市场战线。

  (四)

  普洱茶的整合期,金融投资者之所以参与到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组中去,其背后的商业意图是,花钱买时间,最终向市场要空间。

  所以未来三五年普洱茶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与融合性。过去我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茶企,茶企掌门人大都为茶人出身,而今行业门槛提高,竞争强度加大,多种类型、多种成分的茶企参与其中。从前的茶叶市场竞争主体,以6070为代表,现在8090赶上来了。他们拥有互联网、大数据、新营销,他们团队作战、执行能力强。关键是80后、90后的打法变了,这让很多60后、70后看不透。80版的润元昌茶业,90版的吉普号茶业,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70后茶企老总跟方一知坦陈心迹,说感觉压力很大。一边是行业标杆,老树新枝,比如澜沧古茶的杜春峄,60几岁了,仍然活力十足的创造佳绩,把企业带上新台阶;一边是行业新锐,后起之秀,他们不得了!他们掌握着未来,不能只拿掌握资金、资源多少来衡量他们。大家的共识是,未来三五年,大国八百、小国三千的局面肯定被打破。伴随资源配置和市场分割的渐趋完成,产业集中度会指向行业内少数企业。可能大多数弱小茶叶实体不是被打败的,而是撑不下去因此自我淘汰的。

  那么,不能架构独立品牌的弱小茶叶实体,包括茶农建立的合作社,就要未雨绸缪,提早与平台嫁接,与协会、学院嫁接,与实力茶企嫁接,与利益联盟嫁接。另外与资本对接,进行资源与资金的置换。过去茶厂与经销商结成统一阵线,因为普洱茶红利的转移,如今很多经销商瓦解了,有的摇身一变为茶庄园主、茶叶投资者、茶叶品牌商。普洱茶产业链的整合期,也即普洱茶行业走向大盘时代的过渡期——变,是唯一的不变。

  方一知多年站在茶企的幕后,从各个角度向诸位老总表述外脑的观点和理念。而文章多属“马后炮”。这一回,我们站在现在看未来,超前感知,超前预见,超前托出了将来还未来的普洱茶的大盘时代,目的呢?为茶行业今后三五年的变迁,为茶企业的谋变图强,一定程度上起到备忘录和启示录的作用。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