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卖到160万元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重磅!平均报价1万元/公斤,老班章古树春茶涨价20%!

亚太茶业内参2113期 -【亚太茶业】全媒体垂直运营

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AP-TEA订阅

 

老班章

 

 

68万/公斤的热潮还没褪去,几颗重磅炸弹又再度来袭。这个春天,老班章注定不“老”,蓬勃的生机,总能使其成为大众视线的焦点……

 

01

老班章进村将收门票传言或将成真

 

来源:云南茶山小砖家     作者:西西

 

各位茶友,还记得2017年11月份,在全国各地茶友的朋友圈掀起轩然大波的,“版纳石化强势进驻老班章,明年进村先买门票”事件吗?

 

 

“版纳石化”前期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人民币,项目名称为“老班章基础建设资金”。大致用途可分为几个方面:建设进村停车场、打造“版纳石化”老班章初制所、修缮当地道路、引进电瓶观光车。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这个曾引发巨大争议的项目,究竟进展到哪一步了?为探寻老班章村现状,有茶友亲自走了一趟。

 

寨子门口的收费亭

 

今年3月15号,有茶友在老班章村看到:村口售票收费亭已经建好,进村信用社门口那段路已经重修好,观光车已就位。停车场预计可容纳量大约在500辆车以上,每日能接待1000人以上,今年老班章进村将收门票传言或将成真!

 

02

2018老班章春茶涨价已成定局

 

3月19日早晨,据知情人士消息:普洱茶界大众翘首盼望的价格风向标老班章2018年春茶价格已定!

 

陈升公司合作社员鲜叶收购价每公斤1050元,西双版纳石化鲜叶收购价每公斤1500元,而且要货160吨以上,18日已通过村民大会敲定!

 

 

此外,根据最近的消息,有人还总结了三条细思极恐的涨价原因:

 

细思极恐一:

 

陈升号鲜叶收购价为1050每公斤,按照4公斤鲜叶出一公斤干茶的比例,加上人工和损耗,意味着老班章每公斤干毛茶的最低价至少4300-4500元?那纯古树呢?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还不敢假设。土豪们,也许准备买一斤的钱只能买半斤不到八两了。

 

细思极恐二:

 

版纳石化春茶要货鲜叶量达160吨,合计40吨的毛茶。据官方和民间数据统计,老班章全年产量60~80吨,春茶顶破天算他40吨吧!陈升号怎么办?我们这些小茶商怎么办?

 

 

细思极恐三:

 

版纳石化自己就要收这么多了,还要每天大巴车输送大量游客到寨子里,其实仔细想一下都能算过来,就算没有大公司收购了,这么大的客流量,茶农自己在寨子里零售给游客都能卖完自家的茶了,哪来那么多茶?

 

03

老班章古树春茶平均报价1万元/公斤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杨官荣

 

3月22日,记者从老班章普洱茶产区了解到,今年老班章古树春茶报价均价已达1万元/公斤,这个价格与去年相比上涨20%左右。

 

今年老班章春茶行情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探访。从勐海县城出发,顺着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委会老班章村一路前行,在约60公里的路上,一路可见广东、福建、湖南等外地车驶向老班章村。到达老班章村后,这个古老的村庄因大量茶商进驻,已热闹非凡。随着该村第一锅春茶开采,老班章春茶的价格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茶农报价,在老班章茶王树和茶皇后附近,老班章古树春茶报价预计12000元/公斤到15000元/公斤,其他片区挑选采摘预计11000元/公斤到12000元/公斤,连片采摘预计9000元/公斤到11000元/公斤,混产预计5000元/公斤到7000元/公斤。特别是该村的茶王树价格,今年的拍卖价已到68万元。这个报价,普遍比去年上调了20%左右

 

在了解到老班章春茶报价后,来自广东的茶商高先生说:“太贵了。”老班章古树茶为何这么贵?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介绍,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老班章古树茶生长的生态环境好、树龄长,除口感好外,产量也很少,所以价格较高。此外,因追捧老班章古树茶的人较多,价格自然高。

 

041

2020年西双版纳茶产值将达到250亿元

 

日前,记者从西双版纳州政府办公室获悉,2020年西双版纳州茶叶产量将力争达到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0亿元。

 

 

茶产业是西双版纳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增加就业和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今年,西双版纳州茶园面积稳定在103万亩以上,干毛茶产量6万吨以上,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73亿元。近日,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还制定出台了《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根据《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西双版纳州将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的茶业发展主题,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最优普洱茶基地,茶产业将从全省“产业大州”向全省“产业强州”跨越。

 

2007年普洱之殇:千万级市场崩盘,百万人血本无归

2005年的一场普洱拍卖会上,演员张国立无偿拿出一筒马背沱茶拍卖,这筒原本用来活跃气氛的普洱茶,从2万元一路飙升到了百万元。

当拍卖价达到108万元,张国立本人也惊得目瞪口呆,当这款茶最终以160万元的天价成交时,连见过大世面的云茶协会长邹家驹,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阵“普洱热”,然而当普洱茶价格疯涨的同时,一个巨大阴影也缓缓笼罩在了普洱茶市场上。

这就是2007年的“普洱之殇”,造成千万级市场崩盘,百万人血本无归的惨痛教训,这个普洱茶行业的可怖伤口,至今都未曾痊愈。

这种级别的市场崩盘,是怎么形成的?当时的普洱市场到底有多疯狂?为什么没有人发觉并阻止这场灾难?今天的这篇文章,要揭开14年前的那场噩梦。

故事还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正值新旧世纪交替,中国经济稳步提升,各类市场欣欣向荣,从台湾那里吹来了一股普洱热潮,并迅速影响到了广州等南方城市。

不过在06年之前,普洱茶的影响力,一直维持在小范围内,虽然普洱茶市场行情呈现小幅的逐年上涨形势,但市场秩序还是一切正常。

不管是投资的茶商,还是品饮的茶客,都还保持着一份理性。但一场疯狂的炒作活动,打破了这份暴风雨前的宁静。

完美营销——重走古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市场炒作几时休。

05年4月下旬,云南思茅召开了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要说这次活动的最大“功绩”,那无疑是“马帮茶道·瑞贡京城”,也就是重走茶马古道。

这场活动用半年时间,40余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赶马人,从云南思茅市出发,途径蜀陕等近百座县市,徒步跋涉数千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到达北京。

为了增加噱头,沿途组织了数次义卖活动,到达北京后,更是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拍卖会等近十场活动。

在其中一场慈善拍卖会上,张国立捐赠的那款普洱茶,拍出了160万高价,更是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商业活动的角度来看,这场规模空前的普洱茶营销活动,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间普洱茶风靡全国,价格也开始像坐了火箭一样疯涨。

然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普洱茶市场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宛如一匹烈马,在通往万丈悬崖的道路上绝命狂奔。

供求失控,风雨欲来

疯狂,就是那个年代普洱茶市场的代名词。

时间来到2007年,这是普洱茶一炮走红后的第二年,当时云南所有的普洱茶厂都日夜不休,拼命提高产量,但还是难于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市场需求。

那时的普洱茶,几乎没人拿来喝,而是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能佐证这点的,就是当时反常现象:普洱茶的大宗批发价,比单饼零售价高出数倍。

在正常市场,小到零食衣服,大到客机轮船,大量批发都比单件买入要划算,但在当时的普洱茶市场,单饼买卖无人问津,只有成件交易才有赚头。

买不到晒青毛茶,茶商们就去成吨买入烘青和蒸青的绿茶,买到后就直接拆开打堆,再掺入小部分晒青毛茶压饼,就能以数倍的价格转手卖出。

在当时市场上,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屡见不鲜,只需要把广西、福建的茶叶连夜运到云南,再打上本地料的名头,就可以被挥舞着钞票的收购者买下。

没有货源,有人就将自己在广州的存茶拉到云南贴上“云南普洱茶”标签,再运回广东,就能以数倍的价格卖出。

据说有位茶商把近百吨外地茶叶运到云南,还没到批发市场,就被闻讯赶来的投资者全部买下。之后往返两地近十次,轻松赚下400多万元。

那时的思茅,大到城市地标,小到街头巷尾,到处都贴满了一个荒谬的标语:“存钱不如存普洱”,甚至整个城市都因一饼普洱茶,改名为普洱市。

从“早上一背箩,下午开摩托”的普洱茶农,到带着一麻袋钱到市场成件买普洱茶的大小老板,再到存了满屋子茶的单位领导,没经过的人很难想象那时疯狂。

资本入局,病态市场

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

这时的普洱茶市场,就像一大块无主的肥肉,引来了一大群闻见血腥味的鲨鱼,外地的大佬和资本陆续入场,拿着明晃晃的镰刀开始收割。

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人会用自己买入再卖出的方式,来不断提高普洱茶的价格,营造出爆火的市场交易假象。

当时有句玩笑话:“老实开间茶铺,不如当个搬运工。”当普洱茶被倒来倒去时,最忙碌也最赚钱的,就是这些买入卖出,哄抬物价的“搬运工”。

说了这么多手段,其实在当时,以绿茶充晒青茶,把外地茶标榜成云南茶,还不算最过分的,一些想钱想疯了的不法分子,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入场太晚,买不到晒青毛茶,也收不到半成品绿茶,更没有成品茶可以贴标签,再加上同行们一夜暴富的消息刺激,能干出什么事都不奇怪。

这群人暗地里分成两拨,一波人装成茶农,偷偷把模样相似的树叶掺入茶叶里;另一波人再来将这些“茶叶”统一收购,再转手卖出。

市场崩盘,普洱之殇

如果之前是在骆驼上拼命加压,那这种掺假,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流入市场的茶叶完全没有价值,是真正意义上的假茶,把根本不能喝的树叶拿来饮用,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当市场走到这一步,茶价下滑的趋势就已经无法抑制了,普洱茶市场这座大楼,终于迎来了轰然崩塌的这一刻。

一部分盲目跟风过来的茶商,跟着热潮入场,接了货又卖不出去,最终倾家荡产。

一部分茶厂盲目收购茶叶,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那年积下的大量品质极差的普洱茶,至今还有一部分在市场流通。在14年后的今天,普洱茶行业仍然没从那段阴影中完全走出来。

揭开伤疤,吸取经验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从炙手可热到跌下神坛,在十年后的今天,普洱茶行业逐渐恢复元气,迈入了稳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但我们仍需要从普洱之殇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回顾普洱之殇的整个过程,陆离个人有5点建议,还请各位茶友一同共勉。

一时的价高,只能说明这个阶段普洱业的行情不错,以及僧多粥少的市场需求。

优质的茶叶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正确的后期仓储,才是保证普洱价格稳定增长的关键原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品饮价值才是普洱茶赖以生存的基础。

过度营销要不得,台前茶商盲目跟风,幕后庄家拼命炒作的行为,违背经济运转客观规律的行为,其可能会红火一时,但绝不会风光一世。

市场要居安思危,坚守普洱品质底线,克服盲目跟风,拒绝投机炒作,促进普洱茶行业健康的稳步发展。

普洱之殇在给普洱茶行业带来惨痛教训的同时,也用破而后立的方式,让各地茶商不敢再囤货居奇,让大小茶厂严守生产标准,让地方政府思考行业发展大计,

让我们铭记历史,共同祝愿普洱茶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传承+创新!普洱“茶二代”勇闯新茶路

茶树每天都有新芽萌发。茶行业亦是,每天都有新生力量注入。越来越多“茶二代”逐渐肩负起传承和创新普洱茶的重任,正在用属于年轻人的方式为普洱茶产业振兴贡献力量。这些“80后”“90后”“00后”,从小在茶山、茶园“泡”大,他们对普洱茶、对这片热土有深沉的爱,他们普遍有着高学历、有新理念、懂新技术,从传承到发展,他们踌躇满志、奋发有为。

老祖宗留下技艺,给了“茶二代”一份充足的底气。依靠新视角、新玩法、新创意,他们正不断蓄积实力,努力为家乡创造更多财富与价值,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复”与“兴”。

本期“茶视界”对话了几位普洱的“茶二代”,听他们讲述如何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成为独当一面的茶人,寻求普洱茶创新之道。

施红英

让更多人喝到真正的普洱好茶

施红英,景东茶缘居主理人,是景东彝族自治县电商卖茶、卖土特产较早的一群人之一。笑容明艳、个子娇小的她,理想和目标并不小,实体经营与电子商务网销相结合,把普洱茶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喝到真正的普洱好茶,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普洱茶。

“祖祖辈辈种茶,爷爷、爸爸赶马运茶,我卖茶、卖土特产,也算女承父业。”施红英说。

2005年,施红英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可没能如愿。外出打工还是自主创业?叔叔在昆明做茶生意,自家在景东县城银生广场旁的房子也闲置着,思考再三,茶庄开起来了。

生意兴隆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然而,2005年,银生广场一带属于新城开发区,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在那里做生意。生意比预想中萧条得多,开业第一个月的惨状她记忆深刻:除了开业时亲戚朋友照顾外,几乎没有人光顾,仅仅卖了几袋袋装茶,1490元的月销售额,利润不到20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要生存必须另寻出路。施红英开始琢磨在网上卖茶,然而,当时景东县城网购的人都很少,更别说是在网络上卖东西了。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板,连如何申请淘宝号,如何上传图片,现在看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当时她甚至还需要通宵摸索。2005年底,施红英的淘宝店终于开起来了。有人劝她不要上当受骗,有人打趣说肯定一样都卖不出去。

施红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你说卖不出去,我就偏偏要卖出去,而且还要赚钱证明给大家看。开业的第二天,上海一个客户拍下了20袋袋装茶,每袋赚5角钱,是过去实体店一个月的盈利。第三天,卖出去42个茶饼,这单交易让施红英吃下了定心丸。

工艺茶饼、七子饼、袋装茶广受顾客青睐,施红英就专营这几种茶制品。2008年,她的淘宝账号升级为两颗钻。这时,有人建议她出钱充钻,到了三颗钻生意会更火。一心想着赚钱的她,按照别人的建议做了,结果是淘宝店被封了。

没有了店就没有了顾客,一切得重新开始。2009年,吸取教训的施红英第二次在淘宝上开了店。这次,她不再单一地卖茶,增加了火腿、菌子、蜂蜜等土特产,生意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施红英的网店又升级为两颗钻。

随着城市的扩容,银生广场也成了景东县城的中心地带。2012年,施红英重新装修了自家房子,开了茶室,到店里喝茶、买土特产的人越来越多,实体店带动网店销售,网店影响实体店买卖,施红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2014年,施红英注册成立了景东茶缘居商贸有限公司,以老家漫湾镇滴水坎命名的“滴水坎”牌茶叶、火腿、腊肉、干巴、菌类、干果类、野生蜜蜂等上市销售。茶叶、核桃、火腿、腊肉、牛干巴等产品初加工基地都设在滴水坎一带。她说,这样不仅可以带动亲戚朋友致富,也可以保证货源和质量。

目前,施红英正在景东城边孔雀山建立茶叶精加工厂,占地面积8亩,预计投资2500万元。

谈及这些年经商心得,施红英说:“一是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二是产品质量一定要保证。三是要讲诚信。”

秉持让更多人喝到真正的普洱好茶和让景东特产走出大山的初衷,施红英会一直在努力……

蔡浩丽

传承与创新做强做优家乡茶

蔡浩丽的目标很明确,传承好帕卡茶制作工艺,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多的产品,提升茶叶价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衍生出了一代又一代茶人……蔡浩丽就是其中一员。

蔡浩丽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收入稳定、不用奔波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通过整合自家资源,购置茶地,蔡浩丽于2015年正式注册成立了阿卡庄园。

阿卡庄园位于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阿卡洛垛村民小组,这里是“国庆古茶山”的核心区,有4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茶文化浓厚,茶品质优越。从小在田房村长大的蔡浩丽,对茶叶有种特别的情结。

帕卡茶是蔡浩丽家的代表产品,其父亲蔡国才掌握帕卡茶的制作技术。“帕卡”在哈尼族语中意为“老叶子”,过去,春夏采摘的嫩茶叶大部分被制成绿茶出售,茶农自己舍不得喝,便把秋后的老叶子制成帕卡茶来喝,帕卡茶就这样传承了下来。2016年,帕卡茶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的帕卡茶制作技术是跟田房寨的一个老人学的,我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良,提升了口感。现在,我把帕卡茶加工技术传授给了我的女儿,希望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把这项技术永远传承下去,并越做越好。”蔡国才说。

为了扩大帕卡茶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蔡浩丽父女俩对前来阿卡庄园学习帕卡茶加工技术的村民倾囊相授。初步统计,自庄园成立至今,共培训了2000多人次。

除了帕卡茶,阿卡庄园还制作绿茶、红茶、白茶等茶产品。多年的市场经验让蔡浩丽认识到,做大做强茶产业,不光要做好传统技艺的传承,还要不断发展创新。原先的帕卡茶大筒包装,根据现代人饮泡习惯和客户建议,蔡浩丽对帕卡茶包装进行了改良,把传统大筒老帕卡改制为精致的小帕卡后,销量上了一个台阶。此外,还研发出了柠檬红茶、柠檬白茶等多个品种的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传承好帕卡茶制作工艺,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多的产品,提升茶叶价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蔡浩丽的目标很明确。

为了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庄园长期聘请的工人是周边的村民,每到茶叶采摘季采摘工人也是周边村民,同时庄园还收购周边村民家的茶叶。

“我家就在庄园附近,来阿卡庄园打工好几年了,每月3000元的工钱,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平时家里达到庄园标准的生态茶也会拿到这里来卖,这里的收购价格比外面高几块钱。”阿卡庄园工人李燕说,阿卡庄园对附近农户的带动很大。

李大昌、李如超

把大白茶卖得更远卖到更好的价钱

景谷大白茶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一个又一个像李大昌这样的茶人、茶农坚守和努力的结果。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像李如超、李大昌儿子儿媳这样敢闯敢试的新生力量加入,景谷大白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李大昌,景谷秧塔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已经跟大白茶打了30年的交道。目前,公司有茶园3000余亩,年生产能力1000吨,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

1993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发景谷秧塔大白茶无性系繁育种植推广示范,决定在民乐镇成立大白茶公司。李大昌放弃了从事多年的个体经营,全身心投入到大白茶的繁育推广中。

说起30年前推广种植大白茶时遇到的困难李大昌难以忘怀,老百姓不理解、资金不够、客户不接受……从一个小有积蓄的生意人,到一个月只领100多元工资的厂长,李大昌说他当初也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是,现在看着大白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李大昌既欣慰又兴奋。

“跟那些名山名茶的效益比起来,我们景谷大白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要提高茶叶品质,加大宣传力度,让大白茶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李大昌说。

现在,李大昌的儿子、儿媳接过了他肩上的担子,在昆明、上海、辽宁、大连、河北、厦门等地开设了销售点,也在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同时,景谷秧塔大白茶有限公司已获得了绿茶、红茶、普洱三项食品认证。

得知“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为普洱市第一个通过登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这一消息,景谷县民乐镇大村秧塔村民小组的李如超感到十分高兴。“我们秧塔大白茶获得国家认证,种茶的信心更足了。”李如超说。

2010年,李如超大学毕业后回到秧塔接管了父辈的茶园。之前,李如超家一直卖的是原料毛茶,利润不多。2018年,李如超成立了景谷倮亿搭茶叶有限公司,开始做成品茶,年加工干茶10吨左右。目前,李如超的基地全部获得了有机认证,每一片茶饼醒目位置都有有机茶的标识,用手机一扫,茶叶信息一目了然。“有机认证前每公斤茶叶售价在六七十元左右,有机认证后最低100元一公斤,台地茶最高的可以卖到500元左右一公斤,古树茶在2600至5000元左右每公斤。”李如超说,公司年产值300多万元左右,毛收入150到160万元左右,纯收入20余万元。

接下来,李如超准备与自媒体合作成立直播团队,把大白茶卖得更远,卖到更好的价钱,真正体现大白茶的价值。

作者:李茜 许天丽 李丽娅 周洁 杨帆

来源:普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