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唛号

找到约55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普洱茶唛号:七子饼时代身份证,定制茶时期宣传词

1976年,省茶司向云南各大国营茶厂下发文件《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对普洱茶的品种、花色初步制定了18个茶号。

就是这样一份试验性文件,拉开了普洱茶界数十年的“唛号时代”,7542,7581等经典茶品得以诞生,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普洱茶唛号背后的故事。


唛号的具体含义

唛号,一些新入门的茶友可能会读成“麦号”,但实际上应该读[mà],这个词读音和含义的来源都很有意思。

[mà]的读音最早记录在我国的古籍《说文解字》中,但只是取了它的读音,唛号实际上是译音词。

也有人说取自英文mark,这个单词的原意是在商品的外包装上做标记,也有人说“唛号”是从广东粤语中的“唛头”转化而来的,意思是“商标”、“牌子”,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现如今,唛号特指用数字来表达普洱茶的相关信息,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创制年份,都有自己独特的唛号,比如7542、7663、Y562等等。

但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普洱,既不直观,也不贴切,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这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历史。


唛号的历史渊源

唛号的诞生,最早是为了便于红茶、特种茶等茶叶的出口。在过去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在国内红茶的饮用人群不成规模,普洱茶更是无人问津,主要是销往香港和海外。

20世纪50年代左右,云南红茶的唛号是四位数字,早在1957年,云南出口的高端红茶“凤7106”,就在万里之外的伦敦创造出了当时最高的茶叶拍卖记录。

而到了70年代左右,红茶唛号又增加了两位,在1980年的红茶质量评比会上,凤庆茶厂的“022102”唛荣获头筹,勐海茶厂也凭借“022108”唛茶品荣获探花。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的经营自主权正式被下放,云南省茶叶公司接过了茶叶生产和分销的重担。自主经营带来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当时云南的各大茶厂,都在铆足了劲地研发新技术,几年后,渥堆发酵技术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普洱熟茶的诞生。

1975年,普洱茶的产能稳步提高,出口市场也欣欣向荣,一批标准化的普洱茶配方开始投入使用,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7581,7542,7572。


但随着出口量剧增,茶叶核对程序繁琐的弊端开始日益显露,每次都需要开箱检验茶叶信息,由于当时的普洱茶都采用了云南七子饼茶的版面,有时还会拿错。

因此为方便出口统销和集中管理,每款出口的茶品都制定了专属的编号,这就是普洱茶唛号的起源。


唛号的演化变迁

据说当时的第一个编号是“7612”,但这时的茶号只有茶类、茶青等级等信息,与后世传统认知中的唛号含义差别很大,这是因为最初的普洱编唛是照搬红茶的,但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与红茶不同的是,普洱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此茶叶的出厂年代和生产年代可能不一样。而且拼配技术和茶叶产地对普洱很重要,在编号里却没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1976年,省茶司对普洱唛号进行了调整,这个新执行的普洱唛号标准十分合理,一直沿用至今。在下面的表格中,详细记载了各大茶厂新号和原号的变迁。


当时的普洱茶,主要分为紧压茶(饼,砖,沱)和散茶,因此采用两套唛号体系,其中紧压茶对应4位数的唛号,而普洱散茶则用5位数的唛号来表示。

普洱茶的唛号,头两位代表配方的创制年份,第三位代表原料毛茶等级,最后一位数为生产茶厂的代号,其中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

普洱散茶唛号的含义则比较复杂,前两位一般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末尾也依然是生产茶厂的编号,不过第三、四位数字则相对特殊,有时为毛茶原料的等级,有时则有其他意思,好在如今散茶编号已不在使用,茶友们知道这点即可,无需专门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等级,唛号标注的等级并不代表这款茶用的都是这个等级的原料,当时的云南七子饼茶,通常是粗老的7-8级茶梗(占比50%-70%)为底茶,5-7级的茶叶构成芯茶(占比50%-30%),单芽撒尖,芽叶撒面(占比10%-8%)。

以经典配方茶7542为例,前两位的75,指1975年确定了这一原料配方,最后的2则是勐海茶厂生产,这些茶友们都很熟悉,我们重点聊聊第三位“4”的含义。

4的定义是综合等级标准,即撒尖、撒面、里茶、底茶的综合等级比例中,7级标准的毛茶,占到了总用料的一半以上,但也有少量的粗老茶梗和细嫩芽尖。因此,很多茶友把7542称为4级茶,这种叫法实际上并不严谨,7542正确的含义,是指综合等级为4级的拼配茶品。

知识延伸:宫廷普洱:等级最高,不代表品质最好

新时代的唛号

有些细心的茶友,可能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今市场上带有唛号的茶品,有一些似乎并不符合以上规律,比如大益的7592,7262,海湾茶厂的7548,918,至于中茶和一些小厂的唛号茶就无律可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些特殊唛号的出现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发展,唛号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便于出口识别,逐渐转变为了广告和宣传词。

这些不符合传统唛号命名规则的新式唛号,大多诞生于90年代中后期,也即云南省茶司改制后,定制茶大量涌现时期,这部分茶品的特点为多采用类七子饼茶包装,内飞不再注明茶厂,而是印“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品”,或者更简单的只印上“八中茶”商标。


90年代中期富华青,特征点大票十二中

当时新的秩序尚未确立,旧的秩序也未消亡,除了常规产品,很多茶商还有个性化要求,不过当时的条件比较简陋,茶品的包装方式也比较朴素,大多是在传统的七子饼版面上做文章。


1999年海湾茶厂事业青,基本延续了传统版面和经典配方的茶品

比如换个颜色(各种蓝印,黄印,红印),改下文字,画些图案,加根丝带(各种红丝带,金丝带),复古版面的(打号级茶名号,走印级茶风格)等等,像99易昌号这种采用篆体特色版面的,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时髦”的存在了,也被很多人争相模仿。


颜色各异的大益茶

当然,并不是说这段时间生产的普洱茶都不是好茶,相反,其中一些茶的品质还有可能高于大厂常规产品,尤其是一些资深茶商的定制品,留到现在已经成为中期茶中的明星茶品。


2000年红印红丝带沱

在这一时期,唛号这一知名度较高的形式也没被大家忘记,比较传统的如海湾茶厂,将自己茶厂的编号定为8后,继续出品了7548,918等经典配方茶;比较创新的如澜沧古茶,001,0081,0085等拳头产品都是唛号命名的;比较混沌的如定制茶,有非常多不按常理出牌的唛号茶,据说还有茶商以自己手机号后四位作为唛号的...


2001年红丝带乔木老树,强调用料,与之类似的还有野生茶,大树茶等

总之,唛号的制定,为当年还比较混乱的普洱茶市场下了一针强心剂,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区分各大茶厂的手段,还定义了茶叶选料的等级,从此之后,每批普洱茶的品质逐渐稳定,省茶司下达给各茶厂的收茶计划也有章可循。

同时也正是因为唛号的产生,业界也不断涌现出如7542家族,8582家族,7581家族等备受茶客喜爱的经典好茶系列。至于后时代的这些所谓唛号茶,我们就且当成广告词去看吧!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7542,7581。聊聊普洱茶唛号的由来。

“老李,上次在你这拿的7542挺不错的,再给我来一件吧。”

“好嘞,我这新进了7581,数量不多,要不要尝尝鲜?”

上面这段对话中提到的数字,普洱新人可能一头雾水,但老茶客们再熟悉不过了。那这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区分呢?今天陆离就来讲讲普洱的唛号。

唛号的具体含义

唛号,很多新人可能会读成“麦号”,但实际上应该读[mà],这个词读音和含义的来源都很有意思。

这个读音最早记录在我国的古籍《说文解字》中,但只是取了它的读音,唛号实际上是译音词。

有人说取自英文mark,这个单词的原意是在商品的外包装上做标记,用在普洱的倒也有几分相似之处。

但也有人说“唛号”是从广东粤语中的“唛头”转化而来的,意思是“商标”、“牌子”,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你支持哪种呢?

现如今,唛号特指用数字来表达普洱茶的相关信息,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创制年份,都有自己独特的唛号,比如7542、7663、Y562等等。

但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普洱,既不直观,也不贴切,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这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历史。

唛号的历史渊源

唛号的诞生,最早是为了便于红茶、普洱茶等茶叶的出口。在过去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在国内红茶的饮用人群不成规模,普洱茶更是无人问津,主要是销往边境和国外。

20世纪50年代左右,云南红茶的唛号是四位数字,早在1957年,云南出口的高端红茶“凤7106”,就在伦敦创造出了当时最高的茶叶拍卖记录。

而到了70年代左右,红茶唛号又增加了两位,在1980年的红茶质量评比会上,凤庆茶厂的022102荣获头筹,而当时还声名不显的勐海茶厂,也凭借022108唛荣获探花。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的经营自主权正式被下放,云南省茶叶公司接过了茶叶生产和分销的重担。

自主经营带来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当时云南的各大茶厂,都在铆足了劲地研发新技术,几年后,渥堆发酵技术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普洱熟茶的诞生。

1975年,普洱茶的产能稳步提高,出口市场也欣欣向荣,标准化的普洱茶配方开始投入使用。

但随着出口量剧增,茶叶核对程序繁琐的弊端开始日益显露,每次都需要开箱检验茶叶信息,有时还会拿错。

因此为方便出口统销和集中管理,每款出口的茶品都制定了专属的编号,这就是普洱茶唛号的起源。

唛号的演化变迁

当时的第一个编号是“7612”,但这时的茶号里没有茶叶产地,只有茶类、茶青等级等信息。这是因为最初的普洱编唛是照搬红茶的,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与红茶不同的是,普洱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此茶叶的出厂年代和生产年代可能不一样。而且拼配技术和茶叶产地对普洱很重要,在编号里却没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1976年,省公司对普洱唛号进行了调整,这个新执行的普洱唛号标准十分合理,一直沿用至今。在下面的表格中,详细记载了各大茶厂新号和原号的变迁。

我们都知道普洱有饼茶和散茶之分,因此普洱饼茶对应4位数的唛号,而普洱散茶则用5位数的唛号来表示。

就普洱饼茶来说,头两位数字代表该款茶的创制年份,第三位代表原料毛茶等级,最后一位数为生产茶厂的代号,其中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

普洱散茶的唛号也类似,前两位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不过第三、四位为毛茶原料的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

为了方便茶友们理解,陆离列出了最著名的五个普洱唛号,大家可以对照着上面的科普理解:

7572——勐海茶厂在1975年选用7级毛茶制成的茶饼;

7542——勐海茶厂在1975年选用4级毛茶制成的茶饼;

7581——昆明茶厂在1975年选用8级毛茶制成的茶饼;

8653——下关茶厂在1986年选用5级毛茶制成的茶饼;

75341——昆明茶厂在1975年选用3至4级毛茶制成的散茶。

唛号的制定,为当时还比较混乱的普洱茶市场下了一针强心剂,唛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区分云南各大茶厂的手段,还严格定义了茶叶选料的等级。

从此之后,普洱茶的品质变得相对透明,而且还稳定了各茶厂的成品质量。以至于到了上个世纪末,老茶客们在买茶时,都不说茶叶等级和其他要求,而是直接说出一串“唛号”。

也正是因为唛号的产生,上个世纪的普洱界不断涌现出备受茶客喜爱的经典好茶,其中的经典,当属勐海茶厂的7572、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沱)、昆明茶厂的7581、中茶铁饼、88青饼等等。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普洱茶唛号?


  什么是普洱茶唛号?普洱茶唛号是什么意思,普洱茶编号是什么意思?经常有朋友这样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关于普洱茶唛号是什么意思的知识!


        普洱茶作为商品,过去主要为边销和外销品,根据花色、级别不同,均有各自的茶号。唛号即普洱茶的茶号。


  “唛”是英文“mark”的音译,“唛号”也称“唛头”,广东方言,原意是商标、牌子,在茶叶贸易中,特指以数字或数字辅以文字表示的茶叶名称。普洱茶的唛号,即以数字方式表示普洱茶名称。


  为出口需要,也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1976年,云南省土畜产公司对普洱茶进行了编号,规范唛号的使用。饼茶用4位数,前两位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第3位为毛茶原料的等级,第4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542、7562、7572、8542等。

       

      一块普洱茶饼,根据用科等级的数目分为单级茶和拼配茶。单级茶即用一种等级的毛茶制作,通常都用高级别的;拼配茶主要用数种不同级别的毛茶制作,通常相对低级的放里面,外层放高级的嫩茶芽。第四位是生产茶厂的编号。


  普洱散茶用5位数表示。前两位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第3、4位为毛茶原料的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同样是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8071、79562、76563等。


  需要注意的是,唛号不能用来判断茶叶贮存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识别经营、生产企业的根本标志。


  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茶叶总公司给四家最好的大厂定了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之,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体制的改革,这四家大厂的部分专家和资本逐渐流向个体单立门户,自己给自己编号,造成编号的混乱,编号的意义也被削弱。 

找到约5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