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色转型

找到约2,33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海垦茶业绿色转型,千亩茶叶变“金叶”

海垦白沙茶业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产业建设

绿色转型,千亩茶叶变“金叶”

山风徐徐,青山凝翠,茶意悠然。

11月24日,入冬时节,茶树进入了休养期。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的海南农垦白沙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漫山茶树如绿色地毯铺陈山头,茶农埋头为茶树修枝剪叶。

“冬管影响着下一季春茶的产量和质量,更关乎来年我们口袋的厚度。”正在劳碌的茶农李大基说,连日来,在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白沙茶业)的组织支持下,茶农们统一按照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流程开展管理工作,保障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深山出好茶,茶叶变“金叶”。近年来,海垦白沙茶业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勇当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融合,在标准化生产、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发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发展,企业效益节节高升,让大伙过上了茶叶变“金叶”的好日子。

茶农在茶园里采摘茶叶。海南日报 记者 袁琛 摄

A 茶心凝翠微精益制好茶

“经历春夏季节的生长和采摘,茶树消耗了大量养分,行间的土壤也结块板结。秋冬季,我们便统一组织茶农开展茶园冬季管理工作,让茶树休养,土壤补养。”海垦白沙茶业田间管理负责人黄鑫伟介绍,冬管时,不仅要做好茶树的修剪工作,将养分存留至根系吸收成长,也要做好土壤的肥力补充和深耕工作,进一步改善地力,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整体效果。

“只有每个环节细致管理,才能保证茶树来年产出高品质的茶青。”黄鑫伟介绍,为此,海垦白沙茶业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并派出党员干部和技术好手在茶园驻点,指导茶农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茶叶管护、采摘、加工、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见到海垦白沙茶业党员干部的身影。

“好茶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海垦白沙茶业党支部书记袁清南表示,精益求精制好茶,该公司制定茶园建设标准、茶园管理标准、加工车间标准和制作工艺标准等5大标准,并以党建为引领,在各环节严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茶心塑造,源于党建引领。海垦白沙茶业在采摘、研发、技术加工等生产经营一线专设党员岗……点线面结合的党组织体系逐步构建,企业生产、产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党建的“火种”点亮。

“茶人心中有标准,茶叶才能有品质。”海垦白沙茶业茶技师张刍认为,标准意识是茶人匠心的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要按照标准,精益求精。例如说,需收购长度、鲜度一致的茶青,杀青时必须保证炉火温度和时间标准的控制等。“当各环节的标准保障到位,自然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茶。”

“在党员的带动下,标准化意识早已深入人心。”黄鑫伟介绍,而经过标准化管理的茶青,按照鲜度、匀度、长度、净度等指标划分,不同收购价格也不同,一等茶青收购价能达到每公斤15元,极大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

此外,海垦白沙茶业还多次组织培训班,由党员带动示范,引导茶工、茶农以匠心种好茶、管好茶、制好茶。

白沙茶春茶嫩芽。海南日报  记者 陈元才 摄

B 茶路向天涯点绿皆成金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海垦白沙茶业以党建为引领,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

“绿色、生态是茶园的底色,也是我们发展的底气。”在标准化种植基地,海垦白沙茶业高级评茶师陆贵松介绍,在日常管理中,茶园禁止喷洒农药,重施农家肥有机肥,并将茶青质量与职工收入直接挂钩,也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发展茶产业需要走生态有机茶的重要性。

同时,海垦白沙茶业从2018年起,持续推进生产车间技术改造工作,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打造自动化、环保化、连续化的生产线。

“换上新设备,茶叶加工的效率提升了,人工减少了,品质也更加稳定了。”在海垦白沙茶业公司的生产车间,张刍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生产车间更新生产设备,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杀青机由燃煤改为燃气,茶叶杀青效率提升,品质更加稳定,过程更加环保;智能传送带贯穿各道工序,省去了人工搬运原料的麻烦,确保加工过程茶不落地;可设置参数的仪器仪表让人们更加精准控制加工过程……

绿色、生态的茶叶不仅飘香在人们的舌尖,更注入了人们的心间。依托绿色底色,海垦白沙茶业旗下的海垦“白沙绿茶”在市场树立品牌,在全国各地走俏,并接连斩获国内外多个奖项。

C 茶香绕心头发展富乡民

茶香绕心头,产业建设得火热,让茶树“生金”。近年来,海垦白沙茶业通过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向周边农户提供就业致富岗位,带动了当地近400名群众参与茶产业,其中包括不少贫困户因此增收脱贫。

该公司无偿提供茶叶种苗,帮扶老化茶地更新,免费发放生产资料,提高茶青收购单价等方式,不断增加茶农收入。

同时,海垦白沙茶业依托1000亩省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茶园与白沙共同打造茶园小镇。

“现在茶园里能产茶也能做茶叶加工,再把休闲农业做起来,就真正实现三产融合。”袁清南表示。目前,海垦白沙茶业正加快谋划茶旅融合产业规划,并积极设计旅游产品,在保证茶叶种植品质的前提下,从第一产业拓展到第三产业。

如今,不少当地茶农看来,这片茶园不仅是出产优质茶叶的绿色茶园,还是带动当地农户增收的致富乐园。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 邓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环境报:以碳足迹管理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

产品碳足迹是指一种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2023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毛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超过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0%,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园种植总面积不到农田总面积的2%,但茶园N2O排放总量占到中国农田总排放量的15%。茶叶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推动茶产业碳减排,也逐渐成为未来各国设置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争夺茶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茶叶碳足迹核算通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即从摇篮到大门)的量化方式。通过对江苏10家典型茶叶企业的茶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发现影响茶叶产品碳足迹的主要阶段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

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阶段,肥料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10家企业平均占比80.77%。

在加工阶段,耗电量和柴油消耗排放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两者总计占加工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97%。

在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阶段,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远远大于企业包装材料运输产生的排放。纸质包装是茶叶企业包装材料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比达到63.27%;其次是铁罐生产,占比达到29.29%。

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我国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不健全、方法标准不完善、背景数据库不完备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认为,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的茶叶碳足迹管理政策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在法规制定、财政补贴、绿色金融引导、能力建设、认证体系构建、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推动制定茶叶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茶叶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茶叶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茶叶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茶叶碳足迹国际衔接和互认,从而带动茶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创新升级。

二是通过茶叶生产技术改造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

引导茶园施用有机肥,减少农业投入品生产排放和田间N2O排放,同时促进茶园减排固碳。加工过程排放较高的企业提倡使用绿电等清洁能源。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排放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的容量,或降低外层包装的重量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降低外层包装和铁罐的重量。上述措施均能够有效减少茶叶碳足迹。

三是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的人才能力建设。

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组织开展茶叶碳足迹管理工作培训,指导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院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发挥积极作用,规范有序开展茶叶碳足迹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支持茶叶碳足迹核算、认证、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科学严谨、系统规范的专业化服务。

四是加大茶叶碳足迹的宣传推广。

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电子媒体、门户网站等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提供茶叶碳足迹相关信息,满足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茶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激发下游市场活力,增强行业企业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从市场端倒逼行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将茶叶碳足迹并入未来发展计划之内,充分将茶叶产品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

(张纪兵 郭汝清 李云鹏,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环境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环境报:以碳足迹管理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

产品碳足迹是指一种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2023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毛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超过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0%,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园种植总面积不到农田总面积的2%,但茶园N2O排放总量占到中国农田总排放量的15%。茶叶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推动茶产业碳减排,也逐渐成为未来各国设置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争夺茶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茶叶碳足迹核算通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即从摇篮到大门)的量化方式。通过对江苏10家典型茶叶企业的茶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发现影响茶叶产品碳足迹的主要阶段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

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阶段,肥料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10家企业平均占比80.77%。

在加工阶段,耗电量和柴油消耗排放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两者总计占加工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97%。

在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阶段,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远远大于企业包装材料运输产生的排放。纸质包装是茶叶企业包装材料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比达到63.27%;其次是铁罐生产,占比达到29.29%。

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我国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不健全、方法标准不完善、背景数据库不完备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认为,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的茶叶碳足迹管理政策支持。

国家有关部门在法规制定、财政补贴、绿色金融引导、能力建设、认证体系构建、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推动制定茶叶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茶叶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茶叶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茶叶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茶叶碳足迹国际衔接和互认,从而带动茶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创新升级。

二是通过茶叶生产技术改造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

引导茶园施用有机肥,减少农业投入品生产排放和田间N2O排放,同时促进茶园减排固碳。加工过程排放较高的企业提倡使用绿电等清洁能源。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排放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的容量,或降低外层包装的重量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降低外层包装和铁罐的重量。上述措施均能够有效减少茶叶碳足迹。

三是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的人才能力建设。

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组织开展茶叶碳足迹管理工作培训,指导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院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发挥积极作用,规范有序开展茶叶碳足迹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支持茶叶碳足迹核算、认证、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科学严谨、系统规范的专业化服务。

四是加大茶叶碳足迹的宣传推广。

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电子媒体、门户网站等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提供茶叶碳足迹相关信息,满足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茶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激发下游市场活力,增强行业企业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从市场端倒逼行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将茶叶碳足迹并入未来发展计划之内,充分将茶叶产品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

来源:中国环境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1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