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陇南

找到约16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5月6日,陇南邀请您来品一杯好“茶”!

  陇茶赋

  白建中

  陇南,“陇上江南”之美誉,甘肃南部之渊源。地理横亘秦岭,交通蜀地陕川。素称“巴蜀咽喉,秦陇锁钥”。境成丘壑雄峻,林木茂盛参天;匿藏飞禽奇兽,瀑布流溪潺湲。山珍俯拾皆是,奇花异草争姸。可谓:“宝贝之复杂地带”,俨然。

  陇茶,生长文武康三县交界,独占甘肃省一隅得冠。天赐胜域,自得佳时地利;光风雨润,生长独享天然。集山区葳蕤之灵气,占陇茶膏腴之方圆。《茶经》茶之源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陇茶上者,承朝露,沐光照,得天地之庇护;据恒温,占湿润,散暖雾于川塬。纬度高海拔,空气倍新鲜;采摘轮次少,保墒务在先。故无病虫害之扰,且无用农药之嫌。芽肥山气润,叶嫩泉水涵。色泽透心清澈,耐泡后味甘绵。洁净富含茶多酚,加工工艺取高端。品名远播,天下皆传。

  春宜淡,夏应酽,秋可啜,冬可煎。四时滋味不一,品茗各有云天;青茶提神解乏,苦醇味厚,久沏耐泡,后劲尤酣;红茶色泽红艳,花香淡淡带甜;自制炒茶独有味,烤馍佐饭更加餐。

  好茶是良药,明目怡神清心火;好茶是知己,醒酒清脑涤尘烦。陇茶质朴,宜老宜少,可解乏消暑;陇茶博爱,或穷或富,俱颐养天年。养生乐长寿,富硒可美颜;日饮茶三盏,譬如浇旱田。更有风流雅士,呼佳伴,取山泉,品茗论道,不胜怡然。

  茶园自成仙境,世人传作美谈:裕河驰五马,碧玉吐清泉;阳坝翠竹秀,龙神隐梅园;碧峰绕白水,云霞惹春尖。山谷川坝左右,嘉木瓦舍之间。梯田茶垄入画卷,茶姑摘釆手纤纤。茶曲唱得人欲醉,引来灵雀相与欢。

  陇茶,游子的牵挂;陇茶,乡俗的绵延;陇茶长相伴,乐哉不羡仙。

  作者:白建中,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人,现任陇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四月的陇南

  春和景明,茶香满园。

  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是踏青好时节。

  2019·甘肃(陇南)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论坛将于5月6日—8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隆重举办。

  此次节会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诚邀八方来客,广纳四海宾朋,旨在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搭建茶文化旅游平台、茶叶市场沟通平台、茶产业对接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1、会议主题

  “一带一路、茶文化旅游、产业扶贫”。


  2、时间地点

  时间:2019年5月6日报到,7日-8日举办,会期3天。

  地点:陇南市武都区东江新区。

  茶文化旅游节


  3、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甘肃省公航旅集团

  陇南市人民政府


  4、承办单位

  陇南市农业农村局

  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陇南市供销合作社

  陇南市招商引资局

  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陇南)投资有限公司

  甘肃省茶叶流通协会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

  陇南市信通公司

  陇南市茶叶行业协会


  5、活动日程

  5月6日(星期一)

  全天报到。

  .陇南市人民政府招待会(18:00,金都大酒店。参加人员:重要嘉宾。)


  5月7日(星期二)

  .与会领导、嘉宾巡馆,现场观看炒茶表演(上午,阶州广场)

  2019甘肃(陇南)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午,阶州广场)

  甘肃省名优茶评奖及颁奖仪式(上午,阶州广场)

  2019中国茶叶市场发展论坛(上午,阶州广场)

  .茶艺表演、斗茶大赛,展示展销活动,广场千人签名活动(全天,阶州广场)

  招商引资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及签约仪式(下午,市政统办大楼)

  中茶协茶叶市场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会议(下午,金都大酒店)

  文艺节目(晚上,陇南礼堂)


  5月8日(星期三)

  分组参观考察:康县阳坝镇、文县碧口镇、武都区裕河镇。

  2019甘肃(陇南)茶文化旅游节成果发布会(下午,市政统办大楼)


  6、会展活动

  (5月7日—8日,阶州广场)

  茶产品展区。面积共1300平方米,其中:省内茶叶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省外茶叶展区300平方米。

  电商展示区。面积400平方米。

  陇南特色农产品展区。面积180平方米。

  陇南文化旅游产品展示、旅游宣传推介区展区。面积180平方米。

  省公航旅旅游宣传推介展示区。面积120平方米。

据说很多人不知道陇南产茶

今天,先和小编一起看看陇南的茶产业

2018年底

陇南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7.4万亩

干毛茶产量达到1388.4吨

产值达到2.52亿元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孕育了陇南绿茶

“青翠透金栗香甘醇”的品质特征

在开发绿茶产品的同时

陇南以夏秋季茶树鲜叶利用为重点

积极研发红茶、黑茶等基本茶类

目前陇南地产红茶、黑茶已相继面市

结束了甘肃不产红茶和黑茶的历史

摩天岭下

一片片嫩绿的叶芽

安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润

茶园里嫩叶纷纷冒尖

茶农们忙碌地采摘大自然的“馈赠”

陇南的绿茶,不添加化肥

只采用天然肥料种植而成

通过传统人工采摘的方式

精挑细选每一片叶子

手工制作时最大限度地

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

每到这个季节

陇南的春茶陆续上市

伴着一缕淡雅的茶香

品茶成为这个季节独有的仪式感

也是人们感受春天的另一种方式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

翠芽在杯中沉浮

花香在汤中显露

一杯新茶

便收录了整个春天的味道

空持百千偈,不如采茶去

兜一筐春色,泡一盏清茶,谈笑风生

恰好在这段时光里,采茶正当时

不妨去陇南的茶园漫步走走

去体验采茶的乐趣

  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李子坝村茶园

  文县碧口镇地处甘肃最南部,气候湿润,温和多雨,是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和无公害有机茶种植的理想区域。马家山村、李子坝村的茶就是在这天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从空中俯瞰马家山茶园,层层叠叠,线条优美,宛如一幅只用绿色渲染而没有墨线勾勒的山水画卷,别有一番风情。

  康县阳坝茶园

  阳坝茶叶生长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山清水秀,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所产茶叶是制作高中档绿茶的上等原料。加工出的茶叶外形略扁,挺直隐毫似竹叶,色泽翠绿,汤色绿亮,清香持久,口感清新醇爽。曾先后荣获“甘肃省名茶”“国际名茶金奖”“中国知名品牌”“中国畅销品牌”等称号。

  武都裕河茶园

  武都裕河镇地处武都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属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地带,天然无污染生长茶叶,多年来当地群众把茶叶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是甘肃茶叶三大主产区之一。茶园远离生活区,环境无任何污染,茶树自然分布于砾壤之上,形成半野生茶园性质,茶树叶质优异。在制作茶的工艺上,主要技术延承了明清时期名优烘青茶制作的精髓。


草长莺飞的四月

鸟语呢喃、微风轻抚着繁花

一下子就跟醉人春色撞了个满怀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

漫步在春天的茶园

喝一杯陇南春茶

更美好的事

来源:陇南政法委、陇南之声

陇南市茶叶公用品牌建设倡议书

全市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

陇南茶区谷深林密、天蓝地绿、土净水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80%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陇南绿茶“青翠透金,栗香甘醇”的品质特征,陇南茶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由于品牌建设滞后,缺乏行业自律和监管,陇南茶各自为阵、品牌庞杂、良莠不齐,部分外地茶冒充陇南茶销售,给陇南茶市场带来冲击,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在茶叶市场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建设陇南茶叶公用品牌,抱团发展创市场,统一品牌向外宣传推介陇南茶,已经成为事关陇南茶产业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我们倡议“六个统一”建设陇南茶叶公用品牌:

一是统一公用品牌。全市加工的陇南原产地绿茶产品,统一使用“陇南绿茶”公用品牌,按照“陇南绿茶+企业商标”的形式,倡导以“母子品牌”形式销售,形成“陇南原产地茶就是陇南绿茶”的市场认知。

二是统一行业监管。陇南市茶叶行业协会负责茶叶公用品牌建设,负责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发展、行业自律以及行业服务工作。完善陇南市茶叶协会工作章程和议事制度;制订“陇南绿茶”茶叶品名使用细则;制订“陇南绿茶”产业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

三是统一生产标准。纳入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范围的生产、加工、经销企业,严格执行与品牌使用配套的产品质量、加工技术、储存运输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陇南绿茶”质量可追溯体系,实行全程质量可追溯,建立茶叶安全黑名单制度,对茶叶质量安全事件“零容忍”。

四是统一基地认证。建立并推行“陇南绿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标准生态示范茶园建设和基地认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升茶园综合生产能力、茶叶品质、质量安全和产业效益。

五是统一包装标识。在符合市场监管部门关于印制食品类专用包装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用醒目的字体印刷“陇南绿茶”标识,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二维码防伪标贴。

六是统一品牌宣传。采取线上线下并重的方式,在交友工具、网店、自媒体、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宣传陇南绿茶;推进农旅融合,实现茶叶品牌的动态实景宣传。

让我们携起手来,打造陇南茶叶公用品牌。建设产业联合体,构建联农带农机制;建立产品溯源平台,管控质量安全;建设茶叶流通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强化协会职能,推进行业自律。提升陇南绿茶品牌价值,做大做强茶产业,让茶产业为建设三城五地、推进十大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陇南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9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陇南茶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工作纪实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属于我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也是北茶马古道的主要干道。文县、康县、武都区茶叶产区谷深林密,天蓝地绿,土净水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80%以上,具备发展优质茶的环境条件和生态基础,“高纬度、高海拔、高环境清洁度”的优越条件孕育了陇南茶叶“高香、高甜、高鲜”的品质特征。2022年,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及3县(区)茶叶中心(站)的高级农艺师和优秀年轻干部、相关企业负责人等13人,组成了陇南市茶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团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理念,以“做精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做深融合”为主线,聚力打造陇南茶叶全产业链,助力陇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9.51万亩,干茶产量1742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8亿元。

坚持稳规模,推动标准茶园建设。我市茶园面积近20万亩,基本实现了宜茶区域全覆盖,在基地规模无法增加的前提下,茶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通过标准化茶园建设,总结推广茶树无性系扦插、标准化茶园建设等技术规程,发展了一批优质绿色高效的标准化茶园,建成了茶树良种苗木扩繁设施育苗基地100亩,打造了文县李子坝、马家山,康县油坊坝、老江坝,武都区唐坝等一批茶叶标准化示范点,实现了茶树良种化、生产机械化、产品绿色化、茶园风景化。同时,在集中连片的茶园铺设山地轨道运输车,推广机械化修剪、中耕、采摘等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效增加了茶农收入。

坚持强科技,拓展加工增值空间。按照市政府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方案,2023年专家服务团队积极谋划组建了陇南市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成功研发了具有陇南地方特色、符合西北口味的花蜜香型白茶新产品,其品质优、特色显、甜度高、蜜韵浓、花香幽的特点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依托科技项目支撑,制定陇南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行业标准3项,建设陇南茶叶综合管理数字智能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茶园绿色防控体系,加快提升了陇南茶叶品质,探索推动全市茶叶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坚持打品牌,提高公用品牌价值。专家服务团队重视茶叶品牌建设,积极推广“陇南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模式,规范有序引导茶叶企业统一使用“陇南绿茶”公用品牌标识。2023年,授权文县玉皇茶业有限公司等15家经营主体使用“陇南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申请茶叶商标12个,建成了“陇南绿茶”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溯源平台、二维码可追溯系统,有效扩大了“陇南绿茶”地理标志的使用范围,加快提升了“陇南绿茶”产品知名度。2023年,“陇南绿茶”成功入选“甘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坚持兴业态,挖掘茶旅融合潜力。茶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坚持“跳出茶叶抓茶叶”的理念,持续建设生态观光茶园,讲好茶文化故事,展现茶产业现代科技成就,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了茶产业综合效益。通过打造茶文旅示范村,深度挖掘我市北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茶餐饮产品,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产业集群。积极推广“茶园私人订制”模式,让消费者参与茶叶生产加工全过程,沉浸式体验茶园生活,感受茶文化独特魅力,充分释放茶产业发展潜力。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下一步,陇南市茶叶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将立足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围绕“提质、增收、全利用”的思路,重视科技支撑,打造特色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引领,抓好产销对接,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形成产业链条完备、三产衔接紧密的茶叶全产业链,通过打特色牌,走创新路,全面提升陇南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科教科、市经作总站

来源:陇南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