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茶叶产业链链主企业座谈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链长制、链主制工作部署,做强做精甘肃“独一份”的茶叶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助推茶区乡村产业振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陇南南部山区茶旅融合示范区,促进茶叶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茶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茶产业链建设是茶旅融合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明确茶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陇南市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方案》,启动组建“陇南市茶叶科技创新联合体”。

12月12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全市茶叶产业链链主企业座谈会,讨论了《陇南市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方案》,听取陇南市茶叶科技创新联合体创建工作进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晓旭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黄辉主持座谈会;会议特邀我市3位正高级专家参加讨论,邀请康县梅园茶叶有限公司、康县满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金陇红茶业有限公司、陇南茶城管理有限公司、文县玉皇茶业有限公司、文县御泽春茶业有限公司等共17家重点茶叶企业负责人参会;文县、康县、武都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茶叶中心(站)负责人,市经作总站相关人员共40多人参加会议。

邱晓旭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市委张书记、市政府刘市长多次批示,要求建设陇南南部山区茶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园区,把武都、文县、康县的三角区域打造成甘肃茶产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区,打通交通、促进文旅、兴旺产业、致富百姓,全面助推茶区乡村振兴。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给陇南茶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坚定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信心,相关县区要集中优势培育茶产业,将陇南传统茶叶产业打造成现代的山地特色产业、打造成富民富县的产业、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的产业、打造成茶旅融合、康养第一市的支柱产业。

邱晓旭指出,陇南是“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茶叶已经出口到国外,茶产业链的建设既要站在每个企业、合作社的角度,也要站在县区、省市、全国、甚至“一带一路”的角度,兼顾个体和集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需要相关人员共同、长期努力。茶产业链链条上各企业、农户要明确责任、分工,各经营主体要联合起来,要通过科技进步创新提升产业效益。要制定统一的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技术标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要做好联农带农机制,政府通过奖补措施,发挥品牌导向、联农带农导向、科技创新导向、绿色有机导向;农户做好种植、采收环节,也可将收购的鲜叶在厂房进行代加工;加工企业要更新设备、技术创新生产高标准茶产品;乡镇党委政府要组织将撂荒茶园托管,提升经营效益;茶叶推广部门要做好企业、农户等经营主体的联合、监管、考察学习等推进工作。

邱晓旭要求,一是改良茶品种。将陇南现有茶树品种进行综合评估,思考陇南到底应该发展什么品种,具体区域适宜发展什么品种,做到因地制宜。二是增加茶面积。各县区要挖掘新增茶园的潜力,将撂荒茶园重新整治,将新增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结合起来,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三是延长茶链条。链条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茶产业发展要实现市场化、系统化、链条化。四是擦亮茶品牌。茶叶品牌背后代表着茶叶品质,要加快“陇南绿茶”公用品牌整合步伐,新培育一批茶品牌,通过省、市电视台宣传,打造陇南茶叶知名品牌。五是建好茶市场。要培育好茶叶市场,各县、市要有专门的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冷链仓储物流配套体系,发展电商、发展订单茶叶,促进生产规模化,将茶市场与旅游相结合,建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六是推广茶机械。农业机械化是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的关键,机械化主要在水肥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等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七是强化茶科技。目前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包装环节仍有不足,要培养认证一批“土专家”,邀请省外茶叶知名专家来陇南指导培训。八是论证茶项目。茶叶项目建设思路要做到清单化,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九是抓好茶文旅。观光文旅环节增效效果显著,要打造一批茶民宿、茶餐饮、茶名区,培育“私人定制茶”产业。十是办好茶节会。三个茶叶产业县区每个县举办一届茶文化旅游节,2023年康县茶节会要与一带一路论坛结合在一起。每届茶节会都要评选名优茶奖项,整理一份专家考察调研成果论述。十一是成立茶协会。各县区茶叶协会要掌握在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中,协会将行业联合起来,做到“产销购”一条龙,行业流通起来,掌握茶叶定价权。十二是建好茶机制。建立行业联合机制、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行业淘汰机制。十三是提高茶效益。茶产业要让老百姓、企业赚钱,让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敞开胸怀引进外来茶叶企业。

乡村产业发展科供稿

来源:陇南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