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林治茶道

找到约16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萧力争教授点赞林治《茶道养生》


林治老师《茶道养生》视频节目上线以来,备受各界好评。本系列讲座改变了过去讲茶道养生往往只侧重于讲茶的营养成分和功能,而是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的养生新理论体系和新方法,使人们在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达到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萧力争教授简介

萧力争,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化黑茶研究院院长等职。

从事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新产品开发、茶叶标准化、茶业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30多年。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创新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制定安化黑茶国家标准5项,湖南省地方标准1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首届中华优秀茶教师,全国优秀茶叶专家等荣誉。     

  

点赞林治《茶道养生》讲座

新年刚过,就收到老友林治先生的厚礼,从手机微信上发来《茶道养生》网络视频课程,大喜过望。观看学习之后,收获满满,在此和各位茶友分享分享我的一点学习心得。

《茶道养生》网络课程凡22讲,针对当前茶友们所关心的科学饮茶和茶道养生中所关切的诸多问题,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茶道养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目前最系统全面解说茶道养生的专业讲座。听完讲座我体会最深的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讲座内容系统全面,环环相扣,科学实用,针对性很强。讲座开始即从健康的极端重要性、健康的定义和茶道养生中的种种误区谈起,提出茶道养生的目标是健康,而健康并非只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生理上的健康, 而应该是生理的、心理的、环境的、社会的和谐统一。因此简单地认为饮茶可以延年益寿未必准确,茶道养生强调的除了以茶养身,还要讲究以道养心,养心才是重点。喝茶喝出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才是茶道养生的本义。

第二是讲座中提出了很多茶道养生的新观念,纠正了很多先前认识上的误区。这些新观点的提出,既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又有对作者和前人调查结果的总结提炼,理论与实践对接,很实用,很接地气。比如林先生在讲座中多次提到的对几位长寿老人的调查采访,使讲座观点有理有据,真实生动,很有说服力。对过去一些大家意见不一或心存疑惑的问题,如空腹是不是能喝茶?餐前餐后喝茶好不好?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喝茶最好?一年四季什么时间喝什么茶好?等等问题,林治先生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观点,从茶道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出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颠覆了很多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认识,为科学饮茶提供了指导。最难能可贵的是,林治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自己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修正了自己过去的一些认识,从茶道养生、社会和谐、产业发展的高度逐渐加深和优化了对茶道养生的认识。这种勇于自我革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当今中国茶界最需弘扬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

第三是林治先生一如既往的儒雅风范、诗意优雅的语言风格和平实谦和的人格魅力。林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几十年来为中华茶文化的研究推广贡献良多。这次花费不少心力拍摄茶道养生20余集,将于推广茶道养生,普及科学饮茶,助益大众健康有大功与当世。

泡一壶好茶,一边细斟慢品茶的色香味韵,一边听林先生的茶道养生讲座,口鼻之娱既在,耳目之乐怡人,养生养心皆得,不亦快哉!

 

萧力争

2019年2月22日于星沙

林治老师荣获陕西省茶文化 “终身贡献奖”

林治老师荣获陕西省茶文化

“终身贡献奖”

林治简介

    2019年12月21日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在曲江惠宾苑举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迎新茶会,在大会上林治老师荣获了陕西茶文化“终身贡献奖”,可谓是实至名归。林治老师用他的一生印证了“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虽然这个奖项对林治老师而言是众望所归,但是林治老师每次获奖总是说“荣誉是一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鞭策、一种压力、一种责任,获奖后更应该不忘初心,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看到林治老师获得殊荣,我们六如家人和他的众多学生比他还高兴。我们就像看到了一团慧火点亮了我们的心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引领和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砥砺前行。我们不仅因为林治老师作我们的文化导师而自豪,也更是坚定了我们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林治简介

     林治先生1966年高中毕业后,1969年从西安下放到福建武夷山插队落户当茶农,从此和茶结为“穷通行止常相伴”的知己他先后担任过福建省南平地区财政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浦城县常务副县长、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武夷星”总经理,种过茶,管过茶、生产过茶、经营过茶,1997年创办六如茶文化研究所(院),潜心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茶文化,把“六如”打造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著名品牌,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在茶文化理论研究方面

编著出版了《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神州问茶》《武夷茶话》《茶道养生》《亮剑普洱》《古今茶情》《茶韵心香》《茶艺英语》《中国茶道(英文版)》等二十四部茶文化专著。在影响力巨大,影响面很广的两部《神州问茶》中(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详细而生动地宣传了陕西省紫阳、西乡、平利、商南、镇巴等产茶县。

二、对中国茶文化教材建设贡献突出

林治先生先后被聘为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的客座教授,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茶学院志愿者院长,并参加了中国茶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了大学教材《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参编了国家“一二·五”规划教材《茶学概论》《茶叶经济学》《茶业管理学》《茶馆设计与经营》。

三、在茶文化传播方面

   (一)林治先生创办的六如茶文化培训中心,20多年不间断举办评茶员培训班、茶道养生培训班、茶艺实训师培训班、茶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茶道美学班、茶叶营销班累计数百期,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中高级茶文化人才。

  (二)热心通过各种公益活动推广茶文化。

     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在赵州柏林禅寺、蒿山少林寺、长兴寿圣寺、上海静安寺、杭州灵隐寺、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中原国学大讲坛、深圳国学院以及我省的安康、紫阳、平利、泾阳、商南等产茶县(市)举办茶文化讲座。

   (三)积极参与茶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师生讲授茶文化知识。同时他还到西安曲江一小给师生开讲座,普及茶文化知识。

   (四)十分重视应用现代传媒宣传茶文化,经常在中央电视台、澳亚卫视、湖南卫视茶频道、大连卫视、云南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陕西省广播电台等主流专业媒体多次宣讲茶文化。

   (五)在国际茶文化交流中为国争光         如2014年率领六如茶天使艺术团在重庆东温泉与美、日、韩及东南亚各国的茶人做了三天深度交流,2015年林治先生任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团长,率团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中国茶文化周,他每次都发表主题演讲,并亲自登台演示《禅茶》,为祖国争了光。他还经常在各种国际茶文化高峰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如2015年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高峰论坛上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15年10月5日在第十届国际禅茶大会上讲《正念感恩~我心目中的禅茶》,2015年11月7日在第八届国际茶业大会上讲《一带一路互联,万里茶道共赢》他的演讲重点突出,厚积薄发,内容接地,逻辑严密,富有创新精神并且辞彩飞扬,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

鉴于林治先生的德才,他从1998年至今历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2017年当选为世界中医中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同年任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因贡献突出,被中华茶人联谊会和《茶周刊》评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评为“中华杰出茶人”。

专访“茶痴”林治:安化黑茶引领中国黑茶发展

“安化黑茶不仅好,而且对中国整个黑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茶痴”林治说。时逢他来参加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厂庆,红网时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红网时刻记者

唐伯虎的《一世歌》中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年幼后除老。”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十岁。彼时的人到了七十,基本就是在感慨,“中间光景不多时”“春夏秋冬弹指间”。


而这个名叫林治的“70后”,是个生在草木中的茶人,是个内心清明简然,从未停止学习的人,是个到处同人讲“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人。


“茶痴”的前半生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很小的时候,林治就对茶有了特别的感情。


1969年,知青下乡运动如火如荼,林治也因此“投亲靠友”,回到了祖籍福州,放到福建武夷山茶户插队劳动,机缘巧合下走近了茶叶原产地,从此茶成了他“穷通行止常相伴”的良师益友,也因此成就了他的梦想和追求。


他说,武夷山那片土地是神奇的,那里弥漫着茶香的清风、高远澄澈的蓝天使人眼界开阔,俗念全消,而那里的人,也耿直善良。


在农村那片广阔天地干了三年,林治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生产队副队长,大学恢复招生后,队里推荐林治为“工农兵大学生”,别的条件都过了,唯有政审中因他的家庭有“海外关系”而未能过关。


理想受挫,林治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常常在白天干了一天农活之后,晚上点上煤油灯,就着一碗粗茶挑灯夜读。靠着勤奋进取,敏而好学,他很快发表了不少文章,被破格提拔到当地的粮食系统去工作,后调任南平地区粮食学校任教师。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当时的国家商业部副部长赵发生看中,因此被抽调参与了全国粮食大中专统编教材粮油商品知识和粮油营销学。


这些往事,成了林治年轻时代进取奋斗的缩影。


后来,林治先后担任过县粮食局副局长、地区经贸委主任、副县长、南平地区财政局副局长等职务。1994年,林治在精读《金刚经》时,经中有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读罢这一段他大为震惊,顿有醍醐灌顶之感,遂写下“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之对,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从此意识到,人生宝贵,肉身难得,于是决定从此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万里奔波不辞远 痴心只为问茶来

1997年,刚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林治,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从南平地区财政局领导岗位上辞职,回到四季温和湿润的武夷山,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茶文化的文化机构——六如茶文化研究所。
“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武夷山这个茶乡,掉进了美丽温柔的陷阱,从那以后我就一门心思种茶、制茶、玩茶,慢慢走上了茶文化这条路。”
辞职之后,有感于现代中国茶文化没有系统的研究著作,林治变卖了家当,自费开始问茶之旅。他花费十余万元,历四载春秋,行10万公里路,走遍全国主要产茶区,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凝聚笔端,撷英采华、去芜取精,写出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茶文化专著《神州问茶》。
人们惊叹于《神州问茶》中对当今中国茶产业整体概貌的精准描述,以及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却鲜有人知这背后的艰辛。
这位年逾古稀的“武夷山茶痴”回忆说:“那年头,我出去坐火车从不买卧铺,住宿找最便宜的小旅馆,花十五块钱都觉得很心疼。”
为深入、全面地了解茶情,他以一个茶人的空灵与坚实,遍访茶乡,深入仙佛窟宅,一步一步地丈量着神州大地。
他常穿梭于险象环生的巍峨群山间。有时很长一段路都是盘旋着的羊肠山路,一侧是嶙峋山石,一侧是万丈深渊。最可怕的是还可能遇到山石塌方等意外情况,汽车刚开过,后面红尘滚滚,令人回眸色变。
他曾七进安溪,踏着《安溪人待客茶当酒》的熟悉旋律,一次次来到这个“茶树品种的资源宝库”,探询乌龙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这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史的古老茶乡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也曾两下云南,为了一睹树龄高达二千七百余年的野生茶树王的“真容”,不惜花费三天时间,一时在毒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中疾行;一时在陡峭的高山上攀援;一时又随挂在悬崖上的汽车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就这样,一走就是四年,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茶叶所有核心产区。朋友们感慨道,他的著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与安化黑茶结缘

林治与安化黑茶相识于1999年他来安化调研的时候。安化黑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稀有的原始种群、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无一不让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迷上了安化黑茶。
然而当时整个安化黑茶都处于幽暗的低谷期,行业领跑者白沙溪茶厂亦是低迷不振。往后的几年间,源于一份相同的对茶的热忱,林治结识了湖南农业大学的施兆鹏、刘仲华等人。与这些黑茶专家们的交流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林治对安化黑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时代往前走,如今的安化黑茶终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位。但林治隐隐有些直觉:安化黑茶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林治认为,要使黑茶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育消费市场,引导茶叶消费。其主要途径是在品茗的方式方法上要解放思想,鼓励“古法创新,新法承古”,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创新出多姿多彩、时尚有趣、便捷养生的,能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者推崇的喝茶方法。


那个温柔 诗意的人啊

与人交往,林治永远有老派知识分子的得体。
他穿一件清爽熨帖的蓝色衬衫,一笑起来,眼角的褶皱里盛着满满的真诚与谦逊。在采访的过程中,他那逻辑严密、辞采飞扬、收放自如的论述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林治平生烟酒不沾,最喜爱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钟情的是茶,最开心的是以茶会友。他对茶的那种热情纤毫毕现,使人想起《牡丹亭》里那句缱绻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而这一腔执著和赤诚,使他自己也像茶一样,在人生的大命题中,被岁月一丝一缕蒸出了香气。
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访茗探泉。在天地的清和正气中,陶铸性情,变化气质。正如他书中所云:“茶字草当头,木字底,当中是人字。即‘人在草木中’。”如果没有这一番历练,就不可能对“茶性”有那么精到入微、如数家珍地阐释。
他曾采用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勾兑芬芳可口的糯米酒“武夷留香”,用矿泉水冲泡出一杯“忘情水”,留着一半清醒一半醉,让女儿从喜欢“刘德华”到爱上了这杯“忘情水”,只用了短短一盏茶的时间。
“听到李琛有一首歌叫做《初吻》,那时候我女儿大学刚毕业,还没谈恋爱呢,我说,今天爸爸给你一个‘初吻’。她眼睛瞪好大,‘什么初吻?’”于是,林治点上一支蜡烛,将相思梅或情人梅用冷水洗净后泡进滚烫的红茶中,每个杯中放入蜂蜜和两颗大樱桃,然后冲入泡制过的红茶,杯边点缀一朵玫瑰花。那一刻,酸酸的,甜甜的,就是初吻的滋味。
毫无疑问,他是诗意的,是浪漫的。
近些年来,林治始终站在实践的角度,一方面努力“治理”茶文化的乱象,纠正茶文化的误读,让行业内外正确看待茶文化,正确理解中国茶道。另一方面,他又在纷繁复杂的场合中,用心在坚持“守护”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用心在坚持“呵护”斑驳稀疏的中国茶道

找到约16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