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篮茶叶

找到约365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香四溢映党情,携手共进致富路——一株茶叶激发党群团结新篇章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香四溢映党情,携手共进致富路”活动在德清县舞阳街道长春村热烈展开,长春村党支部书记章卫民带领党员志愿者、舞阳大妈志愿者、企业负责人和议事员一起同村民参与采茶、炒茶以及制作茶系列品牌----长春村野生冷翠茶,通过一株茶叶的力量,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茶文化,拉近了党群关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激发了广大党员、企业议事员和群众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德清县舞阳街道长春村位于德清县城郊最南端,东西长2.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三面环山形似峡谷,固有“十里长春”之称。近年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长春村党支部书记章卫民以其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引领村民走向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招商引资,他成功吸引了德清青绯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入驻,与其携手共创长春村水库开放共享项目,一起充分梳理、盘活长春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不断挖掘乡村产业,在文化、旅游、乡创等领域持续努力,同时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本次的茶叶产业链中,创立属于长春村自己的茶系列品牌,推进乡村茶文化发展,助力村民实现致富梦想。


太阳渐渐升起,待露水褪去,长春村党支部书记章卫民带领党员志愿者、舞阳大妈志愿者和企业负责人一起同村民来到了山上,只见一片翠绿的茶树分布在山坡上,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志愿者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采茶篮,开始采摘嫩绿的茶叶。不一会,大家脸上都冒出了汗珠,但大家都充满干劲,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

经过一番努力采满了一篮篮的茶叶。接下来,就是要去炒茶。在章书记的带领指导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的炒茶土灶。他现场炒茶,告诉我们,炒茶需要掌握火候,翻炒力度和时间,这样才能炒出美味的茶叶。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倒入炒茶锅,看着茶叶在锅中翻滚。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变干,颜色也从翠绿变成了暗绿。这时,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最后,把炒好的茶叶出锅,晾晒在阳光下。



一株茶叶,见证党群情深。通过此次活动,党员干部、企业与群众携手共进,为长春村茶文化的宣传增添的浓墨重彩,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广大茶农一定能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郭俊华,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临沧春茶简报:又是一年采茶季 茶农忙采春茶

邦东乡又是一年采茶季,最是春光不可负。邦东乡,头顶大雪山,脚踩澜沧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造就了著名的邦东茶区。产区内的茶具有茶汤浓、滋味厚、香气锐、回甘好的特点。

茶农兰应春指着手中刚采的新茶说到:“这茶叶啊,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我们还得加把劲呢"。放眼望去,漫山茶园都是辛勤的采茶人,采摘着今春的第一篮”茶叶经济'。

邦东茶发展至今,已成为邦东乡主导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全乡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有着重大贡献和作用,全乡茶叶种植面积46562亩,其中可摘面积达31869亩。以茶叶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共同发展,"十三五”期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5年底的17685万元,增长到4393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7196元,增长到12160元,年均增长率13.8%。茶叶真正成为邦东人民的”致富茶”、”小康茶"。

南美乡春茶开始采摘

日前,走进临翔区南美乡茶园,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新春第一捧新茶。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2070亩,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来源: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宁海天授茶厂:转型名茶制作走出致富路 一片茶叶绘就幸福底色

采茶季又将到来,记者近日跟随宁海天授茶厂的负责人叶显潮去茶园转一转,一边看茶叶长势,一边看他紧锣密鼓地筹备节后采茶相关事宜,他指着一株株茶树对记者说,这些可是“绿色财富”。

叶显潮与茶结缘始于1984年。当时他和村里的34个村民一起承包了村里的150亩茶山。“当时主要制作毛烘青,由政府统收统购。不过当时茶叶价格低的咧,一级茶叶只卖2.35元/斤,二级茶叶2.15元/斤,三级茶叶低至1.99元/斤。”叶显潮对此记忆深刻。由于茶叶效益太差,没两年大家伙纷纷退出,只剩叶显潮还在苦苦支撑。


当时适逢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向外国出口珠茶成了新的商贸趋势。叶显潮瞄准机会,准备奋力一搏,咬牙东拼西凑了4万多元承包款,包下了胡陈乡岔路村及其周边300亩茶山。

“不仅掏空了自己的家底,还欠了一屁股债。”叶显潮说,当时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然而由于大批茶厂改做珠茶,导致出口价格一落千丈,他制作的茶叶都是大宗茶,价格卖不高,生意难有起色。叶显潮辛苦几载,茶厂却只能勉强维持。

每每思及那几年的辛酸苦辣,叶显潮唏嘘不已。“当时的珠茶又称为四季茶,一年到头都要采茶、制茶,真的特别辛苦”。叶显潮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7天7夜没有回家睡觉,都在茶厂忙活,实在累得不行,就在机器旁边眯一会儿。干活的时候,上眼皮一下又一下搭在下眼皮上,累成这样了,可还是要继续干呐,这茶叶不能等啊!

而且他当时承包的茶山山高路陡,崎岖难行,更添艰难。叶显潮告诉记者,茶山上采摘好的茶叶很难用人工运送下来,只能借助钢丝溜索,将茶叶装篮吊下来。

1998年,宁海开始品牌觉醒,确立“望海茶”为全县公共品牌,着力推广名茶战略,叶显潮也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名优茶制作工艺。叶显潮勤思好学,严把品质关,将自家茶叶打出了名气,并使用“望海茶”品牌上市销售,子品牌冠名“雷婆头峰”。

而这成为天授茶厂发展的关键一步。茶叶出色的品质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拥趸,让不温不火的茶厂有了起色,也让他掘到了迟来的第一桶金,就在这一年,他还清了当年那笔承包款。

2005年,富有探索精神的叶显潮在儿子的帮助下,率先去宁波开疆辟土,开设望海茶庄。依托望海茶的品牌效应,再加上茶叶优良的品质,诚信经营,他家茶庄生意蒸蒸日上,更是带动了胡陈周边茶叶的销售。

“入行近30年,走的最正确的一步就是转型做名优茶。”叶显潮告诉记者,有了“望海茶”这块金字招牌,自家茶叶年年不愁销路,他的日子也越发红火了。如今茶厂的年产量达到3000斤,茶叶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左右。

年逾花甲的叶显潮凭借这片“金叶子”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随着茶园规模的逐年扩大,我们也有了不少固定的采茶工人。每年茶园开园时,附近的村民就会如约而至,前来采摘茶叶。”如今,茶园已经成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增收的“聚宝盆”。(记者 曹维燕)

原标题:转型名茶制作走出致富路 一片茶叶绘就幸福底色

注:内容来源宁海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5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