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需要冲茶器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喝茶十知,喝茶需要注意什么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

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于雨水,一般比较纯。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茶叶审评》

 

应该怎样存放?

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

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盖。

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

新买来的茶叶筒罐,筒内金属表面常有一层油脂,必须擦净晾干,再以少量废茶擦过,除去异味后才能装茶叶。——《中国茶与健康》

4、冲茶时茶叶和水应放多少才算最好?

要泡好一杯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你的饮用习惯而定。袋泡茶每袋2克,用普通的杯冲泡,用量正好,不需要再斟酌茶叶的用量就能喝上一杯天然纯正的好茶。如果你用壶,则按壶的大小适当掌握。一般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中国茶经》

 

5、用茶水服药到底好不好?

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尤其是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遇到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会降低或失去药效。

此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硷”)具有兴奋作用,因此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服用制剂,如蛋白、淀粉时,也不宜饮茶,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结合,降低的活性。某些生物硷制剂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灵、甲基,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

一般认为,服药后2小时内停止饮茶。然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时,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维生素C后饮茶,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可以帮助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和积累。而且茶叶本身具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这类药物时,茶水有增效作用。——《用茶水服药到底好不好》

6、可以给一些意见我该喝什么茶最适合吗?

一般来说细嫩的名优茶叶比粗老的茶叶营养和药用成分高,绿茶比红茶高。对具体个人来讲,根据各种茶的功效提供以下一些意见,你应可以找到哪种茶适合你: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喝红茶,在茶中加些糖或奶,既增加能量又补充营养,人参茶、高丽参茶和花参茶有滋补强体的功效,对身体虚弱的人很有帮助;青年人正处发育期,以喝绿茶为好;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可饮用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它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乌龙茶、普洱茶;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者,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中国食品报》

7、喝浓茶真的可以解酒吗?

“喝茶能解酒”,人人都这么说,但是否真的能解酒很多人都不能确定。其实喝浓茶确实能解酒。

人们在饮酒后主要靠人体肝脏中酒精水解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水解需要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后喝几杯浓的绿茶和乌龙茶,一方面可以补充维生素C,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咖啡硷具有利尿的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体外。

酒醉后的人往往因为大脑神经呈现麻痹状态而产生头晕、头疼和身体机能不协调等现象,喝浓茶可刺激麻痹的大脑中枢神经,有效地促进代谢作用,因而发挥醒酒的作用。

在你喝酒过多时不妨喝一杯人参茶,人参茶采用品质上乘的中国人参配以上等绿茶,兼有人参与绿茶的功能,滋补强健、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醒酒的效果更佳。——《中国茶经》

8.喝茶真的会醉吗?

茶叶中含有复合多糖儿茶素类,其为降血糖的有效水溶性组分,当空腹饮茶时,因为人体血糖本来就低,再摄入复合多糖、儿茶素类物质,人的血糖就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即所谓的“茶醉”。如果您不愿放下您的茶壶,可以吃一些点心,就可消除“茶醉”。

9、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饮茶量的多少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要因人而异。一般,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饮6-10克,分2-3次冲泡为宜;从事体力活动且食量大的人每天饮茶20克左右;食油腻食物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量;年老血弱、脾胃寒者,孕妇及儿童适当减少茶量。——《德信茶经》

10、冷茶与隔夜茶能喝吗?

从营养和卫生角度看,隔夜茶一般不宜饮用。至于冷茶,如无变质可饮用。但不能将饮过的一部分茶汤长时间放置后再饮用。目前市场上的罐装茶水属冷茶,如是经严格灭菌处理的可饮用。还有应注意的是年老血弱、脾胃虚寒者不能饮用冷茶和隔夜茶。

茶艺师优雅的“请喝茶”倒水、冲茶,优雅动作尽显美态

说起茶艺师,

相信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

身着茶服,端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桌前,

轻轻端起一盏精致的茶杯。

倒水、冲茶,优雅的动作尽显美态,

让人如痴如醉……

 

 

茶艺师,是茶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综合素养要求高的职业。在优雅的品茗环境,一低头,一举杯,举手投足间都是优雅。

 

茶艺表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不同于一般的演艺表演;它侵润这中国的传统文化,飘逸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静、明净、自然的人文气息。

 

 

有茶艺表演,就有与观众的交流;茶艺师的举止是至关重要的。人的举止表露着人的思想及情感,包括动作、手势、体态、姿态的和谐美观及表情、眼神、服装、佩饰的自然统一。

 

因此,茶艺师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全身心的投入。在动作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灵感受,体会茶的纯洁无私和奉献精神。

 

 

那么一个合格的茶艺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要懂茶,掌握丰富的茶知识。比如茶的品种、各类茶的主要生产地、制作工艺、茶的特性。懂得如何来鉴别茶,对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有一定了解。

 

其次,在懂茶的基础上要泡好茶,掌握泡茶的技艺。泡好一杯茶并非易事,要懂得如何选茶、择器、置水;要掌握好茶与水的比例、泡茶时间和浸泡程度。懂得了这些知识之后,还须用心去泡。因为茶汤的颜色、香气与滋味、口感,完全可能因为不同泡茶者的技法和感觉而不同。如果不是用心去钻研,而是按部就班地机械操作,是很难把茶泡好的。

 

 

接着,作为一名茶艺师,还要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所了解。唐诗宋词、书法绘画,了解了一些古代文化,再来理解茶文化,就能够触类旁通。茶艺师的气质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艺术造诣。

 

最后,茶艺师多少需要懂得一些插花的技巧、花语及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最好再懂得一门外语,可以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向海外人士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同时专业的茶艺师能通过优美的姿势,手法,将茶的精气神韵发挥的淋漓精致,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参展来宾奉献一份精彩的茶文化盛宴。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会泡茶的人很多,能把茶泡好的人却很少。茶艺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是优雅的,游走于茶气之间,酝酿着一股力量,聚集到一壶茶上,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是最完美的。

 

很多时候,茶叶只是一种载体,对于茶艺师来说,要能够运用好背景、服饰、配乐、演说等,来衬托出一种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茶、了解茶,让人们在浮躁、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淡泊的氛围。

 

 

所以说,

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高出非专业人士的地方,

在于她们对茶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上,

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知,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茶艺师是“茶叶灵魂的工程师”。

茶器收集癖,是爱茶无可救药的表现!

二十多岁的时候,最喜欢收集口红色号。如今各式各样的口红早已过了使用期限,但茶桌上的茶器,却是时常有新面孔,随着岁月流转,越用越美。

热爱收集茶器,就像当年收集口红色号一样,有人说,这是步入中年的特征。还有人说,这说明“你真的离不开茶,爱上喝茶了”。

翻开小某书,会发现很多茶叶爱好者,虽不是商人,却喜欢每日分享自己的小茶桌。茶席上永远不缺新的茶器,从材质、到器形、到不同手艺人的作品,茶品也是每日一换,层出不穷。

甚至有人因为收集茶器,自己开了家器物买手店,这样就可以以进货的名义买买买,再不停换换换,上手了各式各样的器型材质,还能对比对于茶汤的表现,把自己的使用心得分享给同样对味的人,满心欢喜,其乐无穷。

陆羽在《茶经》中就曾提及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一代茶圣对茶器的重视可见一斑。

论及茶席上的仪式感,一定离不开器物。明代许次纾于《茶疏》中言“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不管是大碗畅饮,还是小盏细品,从杯、盏、水方等器物,到冲茶分茶品茶,器物的存在让茶在手中亦成为一道风景。

茶喝得多了,茶壶、盖碗或杯子就喜欢经常换,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冲泡器来泡茶,用不同的杯子来品茶,茶汤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的令人惊讶。

比如瓷质茶器不吸水、不吸味,能表现出茶的本质,既不夺其香,也不掩其瑕,原原本本地呈现茶的好与坏。各大茶类均适合冲泡。

陶器多孔隙质地,茶汤出入陶器内壁气孔,能使茶更加醇厚有韵味。老白茶、普洱茶可用其冲泡。

玻璃茶器透明晶莹,能清晰观察茶叶舒展的姿态之美,欣赏茶叶与茶汤的色泽。适宜冲泡绿茶、黄茶、花草茶。

还有紫砂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用紫砂壶泡茶,茶汤不失原味,香不涣散,用于冲泡高香的乌龙茶,最是绝配。而且保温效果好,潮汕工夫茶,用热水淋壶,保持壶内温度,闷出茶韵,是别的茶具难以代替的。

茶器的加持,会改变茶汤的风味。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因茶而生的器,为的就是更好地表现茶滋味。

开始收集茶器,是对茶热爱升级的一种标志性表现。或许一开始,别人泡什么茶就喝什么,渐渐涉猎广泛后,知道了好茶配好器,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器物,再到对器形、风格有所偏爱,对各种类型的茶器都能道出一些文化。懂茶的过程,也是对茶器认识加深的过程。

喝茶有一定时日的人,多少能品谈两句茶器。如何品鉴茶器,想来也是一大学问,能够完美的解读茶器之美,更见茶人的品味与涵养。

茶与茶器就如同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由浅入深,从表及里。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现在也不少年轻人是由器开始,从器入茶,再从茶领悟生活美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读书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专业茶人而言,对茶器的品鉴同样也存在着三重境界之分。一懂其外形,二品其个性,三悟其精神。

我们日常常用的茶器有哪些呢?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 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 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

盖碗

盖碗有两种,一种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饮绿茶、花茶、八宝茶这类茶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

另一种为“冲泡器”,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非常实用,看汤色,辨浓度,观叶底,简单、明了、真实,因而成为审评乌龙茶的专用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

茶杯

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都可以来品茶,茶汤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

茶罐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茶罐的材质丰富,常⻅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

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

选器布茶席其实跟装修很像,直接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与审美。而这需要⻓期的学习与修炼,这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就是玩茶器的乐趣。

邂逅一赏心器具,忙里偷闲中,品上一两口清浅淡雅;于无数的陶职人之手,准确地接过心与灵的巧思;于触觉与视觉之间,清晰地体悟天地人的自然与匠心。

每一件器物,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还体现着创造力和对人生品质的追求。当我们将器物带入日常,当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其实也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器物、人与人之间互相吸引、相辅相成,生活则因此变得更美好。

邂逅一赏心器具,忙里偷闲中,品上一两口清浅淡雅;于无数的陶职人之手,准确地接过心与灵的巧思,于触觉与视觉之间,清晰地体悟天地人的自然与匠心。

希望大家都能在疾驰的生活中,以茶为媒,给自己一点仪式感,小口啜饮,品花落庭闲,感云淡风轻。愿每一位爱茶人都能找到与自己契合的茶器。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