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茶发展

找到约690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海南大力发展大叶茶全产业链,力争至2025年产值翻番

近日,海南省政府印发《海南省大叶茶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海南大叶茶全产业链。

《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海南茶产业种质资源、生态环境、产品特色、民族文化等优势,挖掘海南大叶茶的优异特性,按照“小而美、美而精”的发展思路,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构建海南大叶茶全产业链。

依托海南特殊种质资源和热带雨林环境优势,通过全域有机茶种植,打造全省产业生态化标志性工程;挖掘海南大叶茶独特品性,加大黎族文化宣传,创建国内著名的海南大叶茶品牌。至2025年,力争全省现有3万亩茶叶总产值翻番;待优良品种筛选培育后,通过逐年扩大种植使茶园面积达10万亩、干茶年产量达5000吨,通过品牌提升、农旅融合使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

根据《行动方案》,海南将重点集中打造五指山大叶茶公用品牌产品,依托海南特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和“采摘最早、收茶最长”的季节优势,培育“五指山大叶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开展“五指山大叶茶,热带雨林翠红茶”整体形象宣传。通过集中力量打造省级“五指山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市县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出台“五指山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加强质量监管,规范使用与管理;同时,引进国内著名茶企业与省内现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国内冬茶,提升品质和包装品味,推动海南大叶茶列入重要会议论坛接待产品,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大宗红茶出口量,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根据《行动方案》,将重点推动茶叶加工改造升级,提升产业加工水平。着力打造一个精深加工产品技术集成示范园,引导省内龙头茶企落户园区,提高园区茶叶加工产量,加强科研单位合作,在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同时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如茶氨酸护肤品、茶酒等),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产业与旅游、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行动方案》,海南还将继续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筛选培育优良独特品种。深入开展茶树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省茶树资源种群分布情况,特别是海南特有的海南大叶种茶树野生种质资源调查,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并制定专门的保护办法,明确管护职责,对野生茶树保护区进行针对性保护,对代表性植株实行挂牌重点保护。加大优良茶树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优良品种,建设完善一批品比园、母本园和种质资源圃,围绕海南大叶茶群体独特基因库,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支撑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将在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园升级改造、创新茶园经营管理模式、挖掘古茶树和黎苗文化,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助推海南大叶茶全产业链发展。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易帆)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南茶的“独特”基因——海南大叶种

海南茶谱种类丰富,“家族成员”众多,但无论是红茶还是绿茶,它们绕不开一个共同的基因:海南大叶种。在海南茶谱中,海南大叶种是绝对的主角。海南热带雨林中的古茶树仿若藏在深山里的金叶子,海南大叶种闯入茶人的视野后,从野生到驯化直至跻身中国茶史,它的出现曾“惊艳”茶业界,海南茶也因它而声名鹊起。

然而,海南大叶种随着海南茶产业的发展跌宕起伏,这一藏在深山中的瑰宝也曾沉寂不为人知。海南大叶种研究价值与发展潜质极大,海南大叶种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海南五指山,一茶厂的生产车间。记者陈卫东摄

来自深山的瑰宝

近日,海南多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大叶茶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行动,科学家们深入琼中、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山区采集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样本,并把它们带回研究所进行扦插、研究,想要探寻解密海南大叶种的“神秘基因”。

传说中神农发现茶叶,中国茶便开始了一片茶叶引发的传奇传说。在考古界中,茶树的祖先出现在云南、贵州、四川。随着高原隆升、河谷下切等地壳运动的发生,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区的茶树群落被迫分离,分散在不同的生境中,产生了“同源茶树隔离分离”现象。

海南大叶种的起源在哪?海南省茶叶学会(协会)秘书长陈世登在《海南茶话春秋》中写道:海南岛原来是中国大陆连接向南延伸的一部分,1000多万年以前,海南岛的北部和雷州半岛随之出现了断陷和火山喷发,继而伴有大规模的海侵,整个琼雷断陷区变成了一片汪洋,唯有海南岛中南部山地高出海面而成为一个孤岛。“从文物发掘中,黎族聚居区出土的大批新石器时代中晚的文物,与广西、钦州、广东湛江地区发现的原始文化相似,这说明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与古代越族有密切关系。”因此,海南野生茶树与我国大陆茶叶起源的传播走向是一致的。

世界的茶叶源于大叶茶。经过茶叶工作者的长期研究,证实了海南大叶种茶是由云南的西南部和四川西南部为茶叶起源中心的野生大叶茶向南迁移,逐渐演变进化而来,是我国第二、三代茶树,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区。

初露头角,它曾是“贡品”

最先与海南大叶茶打交道的,是世代居住于五指山山区的黎族人。据文献记载,黎族人很早前便有了饮用大叶种茶的文化历史,因明朝之前,居住在五指山的黎族人民不与朝廷来往,因此五指山所产之茶虽味香甘甜,但却鲜为人知。

到了明朝时期,五指山茶叶虽仍处于野生状态,但已成为当地百姓喜爱的饮料,有人将其与茱萸、芎、八角和茉莉花一同冲泡饮用。明正德六年的《琼台志·土产》中记载:“本岛向无人工种茶,本岛所产茶叶皆采自野生茶,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所产,树大盈抱,气味清醇。”书中也记载了“芽茶”和“叶茶”作为上贡京城的土特产被征调入京的历史。

雍正七年,政府对黎族的治理开始有了质的突破,黎族人民逐渐融合到满汉人民的生活中,为表示诚意,他们将水满乡所产之茶、黄花梨与沉香一同入贡以供皇室享用。水满茶从清朝时期开始便在名茶行列中有了一席之地。清末宣统年间的《定安县志》中记录道:"水满峒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

迎来发展,海南红茶名声大噪

尽管海南人制茶饮茶的历史有千年之久。但海南茶真正走向商品化之路在是1958年。半辈子跟海南茶叶打交道的陈世登告诉记者,海南岛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海南红茶曾经香飘全世界,白沙绿茶是华夏第一早春香茗,海南茶产业曾经非常辉煌,海南茶区是我国最南端的非常稀缺的原生态热带茶区。

海南茶产业的崛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9年根据国家计划,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最早建立了通什、白马岭、岭头三个国营茶场,利用本地野生海南大叶种和从云南大叶种(将两类茶混种的称之群体种茶)扩种生产。

至1965年,全岛共开发新茶园1.5万亩,年产干茶350吨。在此基础上又扩建了太阳河和白沙两个地方国营茶场。至1970年,全省茶园达1.8万亩,年产干茶1500吨。70年代后期,由于胶茶间种经验推广,促进了茶叶迅速发展,南海、新伟(原红卫农场)等农场先后开垦建园种茶,茶园面积迅速增加,至1980年全岛拥有茶园4万亩,年产干茶6000吨。1988年海南建省掀起了种茶的高潮,国家专门拨放茶叶生产基地贷款1047.6万元发展茶叶生产。至1993年全省拥有大小茶场(厂)50多个,其中国营农垦种茶农场(厂)就有37个。

陈世登是1988年闯海南的茶人,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茶产业发展十分繁盛,不仅茶园种植面积多达12万亩,海南生茶的红碎茶和工夫红茶96%远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当时的南海农场还荣获了国家对外经贸部授予的“出口生产基地企业创汇百万美元”荣誉证书,名声大噪。

海南大叶种潜力有待开发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下期,由于国家实行外贸体系改革,茶叶市场全面开放,加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化,红碎茶出口受阻,原来统购统销的产品要自寻出路,生产者直接面对市场,产品单一,茶叶生产出现萎缩,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逐年下降,除少有几个国营茶场(厂)想方设法、艰难支撑外,一些面积小、产量少、规模小的茶厂受到严重冲击,毁茶闭厂。

“尽管海南茶叶种植面积减小,但随着海南岛的不断开发建设,海南本土的茶叶消费市场方兴未艾,茶叶供不应求。”陈世登说道,随着岛内茶市场的兴起,海南也逐步形成白沙绿茶、金鼎红、白马骏红、椰仙、品香园等多个茶品牌。然而近年来,全省茶叶内外销售贸易量近万吨,而海南茶区产量不足为1000吨,多年来海南茶面临着基本在岛内销售,无茶可外销的局面。

在陈世登看来,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困局,实质上的缺乏核心竞争力。“海南茶产业没有把大叶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上世纪90年代之后,海南茶企引进了不少外省的茶叶品种,缺乏本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海南茶产业一直未能闯出岛外。”陈世登说道。

事实上,学界和业界对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一直在持续进行。1982年,由海南岭头茶场茶叶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对海南的白沙、通什、白马岭、岭头4个种茶较早的茶场栽培茶树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1984年,在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首批30个国家茶树品种之一,编号为“华茶16号(GSCT16)”,这是其身份第一次得到官方认证。次年,海南大叶种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为“GS13016—1985”。然而,因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华茶16号(GSCT16)”至今的种植面积已无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说,迄今为止,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家底”仍未被摸清,也未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良品种。

近年来,认识到本土茶树品种的潜在优势和竞争力,海南大叶种的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来源:“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南茶叶龙头企业 海垦茶业引领“海南茶味道”

  原标题:海垦茶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百姓致富

  来源:中国发展网

  国庆刚过,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茶业集团”)南海茶叶基地里,亲子游寻宝采茶和采风的游客依旧很多,大家通过深度体验采茶制茶等茶叶生产流程,进一步加深对茶叶及其品牌建设的了解。

  海垦茶业集团作为海南省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拥有白沙绿茶、白马骏红、金鼎茶、海垦南海茶、瑞军潭茶等多个海南省著名茶叶品牌,旗下有白沙、乌石、金江、南海、母瑞山五大茶叶基地公司及金江茶文化产业园区,茶园面积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466亩),年产干茶500余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2018年海垦茶业集团还荣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及“中国茶叶百强企业”称号,这也是海南省唯一上榜的茶业企业和全国农垦排名第一的茶业企业。

  持续改革引领“海南茶味道”

  2016年,海垦茶业集团成立运作之前,生产经营基本是各自为战的状况,茶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茶叶品牌影响力不大。近年来,坚持推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的“三统一”集团化管理,加快茶产业规范化运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企业产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创新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当前,海垦茶业集团茶园面积从组建前的8850亩扩大到15745亩;茶叶年平均干毛茶产量在460吨以上,其中2019年实现干毛茶产量463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2019年实现茶叶销售收入87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019年实现总产值8437万元、同比增长19%。同时,茶农收入也不断提升,每亩年劳务收入可实现3000—4000元左右,较海垦茶业集团组建前增长12%。

  如今,“海垦茶业”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全国布局推广“百城千店”海垦茶业品牌专营店累计达到112家,使得公司母品牌“海垦茶业”在消费者中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实现品牌的聚集效应。旗下子品牌白沙绿茶、白马骏红、金鼎茶、海垦南海茶、瑞军潭茶叶已成为海南茶叶的代表,引领“海南茶味道”。公司及旗下产品多次获得国内茶业领域众多奖项和认证。

  近年来,海垦茶业集团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突破。在海南试点推广使用电动采茶机,加快采茶机械化进程;借助物联网设备和大数据系统建设“智慧茶园”,通过手机APP360度监控茶园,提升了茶园管理的科技含量。

  此外,海垦茶业集团着力创新发展,积极打造“研产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平台。旗下各基地公司在产业整合中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向市场推出条形茶、奇兰香、小罐茶、盆栽、茶水等新品,设计更新老旧茶叶包装20多种,大胆尝试研发的白沙金砖和白沙金饼打破了海南无黑茶的历史,新产品白马骏红白茶首批产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又推出杯茶、泡茶专用水等新产品,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驱动下,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盈利点。

  同时,以茶旅融合发展结构,推进新业态“旅游+茶”初见成效。以白沙茶园、南海茶园茶旅为试点,面向城市居民、旅游团队、旅游企业,积极开展自驾游、亲子游等“旅游+茶”体验活动。如今,白沙绿茶基地成为白沙县茶旅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南海茶园几乎周周有团队旅客,今年1至8月,两地茶园累计接待超万人次旅客。

  苦练内功把“海垦茶”打造成自贸港建设新名片

  “在海南发展茶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早春茶季节优势明显、茶多酚等茶叶内容物高、茶青产量高。随着海南旅游市场不断扩大,茶叶作为旅游品牌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海垦茶业集团董事长蔡锦源介绍,茶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中转战和补给基地,海南茶叶市场对外出口贸易将迎来拓展的黄金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建设自贸区港抢抓海南新一轮改革开发的重大机遇下,海南茶产业未来市场可期。未来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创新、有进展、有变化,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接下来,将在增产增收增效上下功夫。加快“百城千店”终端平台战略,利用海南各大旅游景区销售平台、酒店等实现在海南做岛外市场的拓展;坚持“线上线下”双线营销战略,线上加大抖音直播加强内容传播,引流带货,线下引导经销商在”地摊经济“上寻找营销契合点,开辟去库存新渠道;坚持“扶贫集市”与“茶旅带动”等多渠道销售模式,带动南海、母瑞山、乌石、金江等公司的茶叶推广和销售。

  不仅如此,还将梳理“海垦茶”品牌结构。应对茶叶国际市场,设计具有海南特色的中英文外包装;精准化开发国际茶产品,重点研究传统市场与新型市场不同的饮茶习惯、口味和消费需求,有针对性选择着力点开发新产品,逐步开辟全球新茶叶消费市场;根据产品的销售地域需求,对重点出口产品申请PCT国际专利或相应出口国的专利申请,以确保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引进人才和设备上,海垦茶业也将努力作为。计划利用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引进国际先进的制茶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园、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引进高新科技人才,研发抹茶、茶含片、茶烘焙食品等现代茶业产品,打造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建立海南茶业的院士工作站,与全国劳模符小琴创新工作室联合开展茶叶创新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为中华茶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与动力。

  而且,海垦茶业集团还计划融入海南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海垦茶旅融合”康养旅游业态新模式。依托海垦茶业集团自身五大茶叶生产基地的生态优势,融入海南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海南罕有的“茶主题”文化旅游路线,以“东西南联动,中部为本”的茶旅布局辐射全岛,积极打造“海南2小时茶旅休闲生活圈”,实现以茶促旅以旅推茶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注:内容源自中国发展网(罗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8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