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虎挟乙,若龟藏六—说藏六方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紫砂壶,有的光从壶名上就兼有种种道德比喻和哲理投射,对它的欣赏,更包含一种文人的审美。“藏六方壶”就是一例。

 

“藏六”是什么意思?

 

遇危险,龟将头尾和4足缩入龟甲中,谓之“藏六”,亦称“龟藏”,喻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免招嫉惹祸者

“过去时世,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狐豺)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千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守持住眼、耳、鼻、舌、身、意,任凭各种机缘从身边飘过,不生杂念,“犹如龟虫,野干不得其便”(《杂阿含经·卷43·第1138经》)。

 

 

唐·陈陶《题僧院紫竹》有“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句。宋·苏轼《寄傲轩》有“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句。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有“为甚么定要龟藏在你自己的生活里,做些虚伪的表现呢?”

而在佛教文化中,数字“”具有涵盖一切的含义,构成了无限丰富的神秘结构,在佛教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藏六”壶造型有何特点?

茗壶图录

明代万历年间,“藏六”壶型即已问世。日本紫砂壶收藏家奥兰田(玄宝)于明治七年(清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编著的《茗壶图录》,仅记载了32件名贵的宜兴紫砂壶,即有“藏六”壶,称“藏六居士”

藏六居士静嘉堂

 

壶身扁圆寓方,呈六角形。壶钮、盖面、壶腹、壶流、把手、圈足均为六角或6棱形,等分均匀,整体和谐,线面挺括。线条明析工整,转折合度。

“藏六”壶,通体龟方如敷龟甲,壶流昂,壶把曳,探头摆尾,静中有动,如聆听佛语之居士,因名。

壶流、壶把粘合在壶身对称的两个棱线上,避开身面,“藏锋匿角”,与“梵灯六方”相同。壶流、壶把位于身面,则不应称为“藏六”。

“藏六”壶分“鼓盖”和“平盖”2类。

 

顾景舟 藏六方

 

唐彬杰 藏六方

 

 

李卫明 藏六套组

“藏六”壶怎么制作?

 

 

 

 

“藏六方”六方壶体,泥片镶接,制作难度很大,想要做到位,没有相当的功夫不敢上手。而此壶蕴含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在喝茶聊天时,收货一份自己对处世哲理的理解。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