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红场镇茶产业如何循“新”而进?这场交流会碰撞思想火花

今年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5月17日晚,红场镇茶产业合作对接交流会在红场镇举行,红场镇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参展商、茶农40余人参会并就红场茶产业发展进行讨论和分享。


红场镇地处潮南区西南部大南山中段,是一个纯农山区镇。红场镇拥有7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现有茶园9000亩,是汕头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茶叶产区,所产茶叶在粤东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

“红场的生态条件很好。”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张凌云发言时提到,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的土壤属花岗岩发育沙壤土,富含多种矿物质,生态优良,当地更应坚持“生态茶”发展理念,积极引导茶农种好茶、管好茶,让茶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林伟秋认为,一个地方产业要发展壮大,除了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还需要打造品牌尤其是公共品牌。公共品牌能够凸显区域特色,扩大产业影响力,“这几年红场的茶产业发展非常快,目前有9000亩,很可观,如何做大做强,政府、企业、茶农要共同努力,大家‘拧成一股绳’。”

品牌茶企代表詹火明老家福建安溪,有着比较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他在发言时提到,这是他第三次来到红场镇,发现如今这里茶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产业厚度?可以用最直接最‘土’的办法,可以通过多次举办茶叶质量评比竞赛,提升茶农种植技术和认知。”

汕头市潮汕工夫茶研究所所长张燕忠表示,通过本届茶叶质量评比竞赛看到了红场镇整体茶叶质量有很大的提升,茶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土样、水样、鲜叶等的检测数据符合标准,为红场镇茶产业发展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谈及红场镇茶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该镇党委书记陈锡波介绍,红场镇坚持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引领,推动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走上绿色发展“快速通道”。红场镇2020年8月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茶叶专业镇,2022年4月成功获批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红场山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潮南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交流会上,其他品牌茶企代表围绕如何通过创新技术不断尝试创新红场茶产品发表见解,当地茶农围绕如何提升种植技术种好生态茶与专家们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学管理,才能实现茶树种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长远发展。

【作者】张伟炜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