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黎明”茶 助力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春茶采收季刚过,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黎明”茶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一片片品质上乘,包装上乘的普洱茶被打包、装车,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西双版纳茶区是我省最古老的茶区之一,明、清时期已经是普洱茶的主产区,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历史悠久的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巴达、勐宋、帕沙、纳卡,以及炙手可热的老班章等均在此地,茶产业也由此成为西双版纳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当地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力量。而作为有着近70年制茶历史的“黎明”茶企业,则是将各名山古树茶中滋味均熟稔于心,精选原料后制作出的成品,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图为:当时黎明农场生产场景。

与邓蒙青交谈,“守正”与“创新”是提及最多的词语。从普洱茶的历史,到对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期望,再到黎明品牌所蕴含的意义及发展方向,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邓蒙青是“黎明”普洱茶品牌的传承人,有着25年以上的茶行业从业经验,年轻茶人都亲昵地称他为“茶叔”。在他的口中,我们得知了“黎明”这一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上个世纪前叶,中华民族积弱不振,遭受着列强、封建、黑暗等重重大山,“黎明”一词所蕴含的意义,就成为了中华民族重现曙光的希望。1931年,旨在开启中华民智、为民族自由发声的黎明书局由孙寒冰、章益、伍蠡甫等学者创办,众多先进论著、国外译著均由黎明书局首次发行,影响深远的《黎明商业丛书》也陆续刊发,奠基了中国近代商业思维。

新中国成立之后,“黎明”品牌在我国各个行业被继承或创立,黎明汽车、黎明电池、黎明重工等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品牌,也成为发展中国自主工业、好产品的代名词。

1955年,西双版纳国营黎明农场成立,人员由当时十三军的三十七、三十九师,军直属单位的那些志愿兵老战士们组成。在取名时,大家秉承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望,继承“黎明”精神,支持召存信同志把农场取名“黎明”的建议。


图为:当时黎明农场标志。

众所周知,云南是茶叶的发源地,茶马贸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贸易形式,涉及到茶叶、马匹以及其他商品的交换。西双版纳自古也是古丝绸之路中茶马贸易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贸易也是当时我国不多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当时,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价格,大量茶叶出口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些外汇收入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场成立后,‘胶、糖、粮、茶’,成为国营黎明农场四大主要经济项目。‘黎明’茶的种植范围地处西南茶区,茶叶种植广泛分布在南糯山茶王树以西,西定、巴达野生茶王树南北侧的勐满、勐遮、勐阿、勐混、勐板坝子边缘的丘陵山地间,区域年均降雨量约1300毫米、年平均温度约18℃-21℃,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昼夜温差稳定在10℃以上,非常适合茶叶生长。1978年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国家与人民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茶叶种植逐渐成为了国营黎明农场最鲜明的标签。军垦戍边,知青下乡,一代代黎明人热爱奋斗拼搏,黎明茶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其生产的布朗山乔木古树茶等,成为众多老茶客手中的珍藏。”邓蒙青介绍。

在谈到如今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时,邓蒙青分析,目前普洱茶市场良莠不齐,大牌、小作坊及个人都挤在一个赛道中,各说各的好,从天价的名山头到廉价的以次充好,线上线下一片混乱,令消费者如雾里看花,无从下手。


图为:云南日报对黎明农场的报道。

“新人喝到劣质普洱后从此对普洱茶嗤之以鼻,从此打入冷宫。茶客天价收藏的普洱茶很多也名不符实,长此以往,绝对会对我省茶产业这一‘千亿’目标造成致命的打击。”邓蒙青忧心忡忡地说:“我到我国其它几个产茶大省考察,福建也好、浙江安徽也罢,都有一套相应的评定标准,消费者能够准确地知道他所购买的茶叶是什么等级、什么口感、什么价格,这让消费者心中有数。我省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评定规范迫在眉睫。”

在谈到黎明茶今后发展时,邓蒙青介绍,“黎明”作为这一带有民族精神的老字号品牌,必须不忘初心,守住本心,守正创新。“好茶一定有它的特性,入口即知妙滋味,我们制茶中,在坚持古法的同时,保证有‘九道’工序‘八层’把关,‘九八工艺’以确保黎明茶在我手中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长久以来‘黎明’并没有盲目制造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用数量占领市场,而是坚持走严选原料,加强工艺这条路,就是因为我们深深知道,一个老品牌要传世,就一定要守住它的底蕴,十年磨一剑。”邓蒙青补充道:“‘黎明’这一词所蕴含的意义,注定了我们的产品只能用守正和创新来守护它的荣光。守正,就是要严格茶厂创建之初的愿望,坚持选用好原料,严格按照制茶的步骤,一丝不苟。而创新,则加入更多的筛选、盲评等工序,同时创立完善的溯源体系,精益求精,只为‘黎明’能用优异的品质,在大量普洱茶中独树一帜。”

如果说,黎明茶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品牌,那么,在如今对手林立的发展道路上,黎明茶将坚持怎样的理想?又将如何实践?

面对提问,邓蒙青侃侃而谈:“100多年黎明牌的文化,69年深耕茶产业的信念,是我们坚守的底气。在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大量加入互联网思维,以期让更多年轻人对‘国饮’产生认同,加入爱好普洱茶的行列。同时,我们也立志要把黎明的故事告诉大家,把地道的普洱茶介绍给大家,让选购普洱茶不再无从下手,让地道普洱茶成为他们手中一杯杯香茗。”


图为:当时黎明农场生产场景。

为什么这个时候特别需要黎明这样的品牌做“守正创新”的事情?邓蒙青分析:“普洱茶产业产值从2008年105亿元到2020年超过1000亿元,这12年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体量增长上已经瓶颈放缓。但近三年来的部分市场无序,品牌受到冲击,导致普洱茶又进入了一个大量‘以次充好,甩货乱价’的时期,这个问题曾经在2007-2008年出现过,当时就因多年的问题集中爆发,普洱茶产值曾从2007年的220亿元暴跌到2008年的105亿元,跌去一半还不止。目前,一面普洱茶产业要继续求增长,另外一面却是被一些无良商家乱市,这个时候,市场需要正能量,需要高品质,需要工艺坚守,需要品牌精神,所以,作为悠久历史的‘黎明’老字号,要为普洱茶树立‘守正创新’的标杆,守正气之风,传正统之味。”

黎明能为云南普洱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客户体验?邓蒙青继续说:“老字号首先是传承,要坚守传统工艺的优势,坚守老字号的品牌精神,客户在黎明品牌获得的是三个稳定:商品品质的稳定,商品价格体系的稳定,陈年转化增值的稳定。我们既不做跌价甩卖,也不做金融炒作,本本分分做长期主义的稳健品牌。但黎明企业也要创新,创新是两方面的,一是科技的创新,黎明这家企业近年来一直在投入科技研发,陆续获得几十项的工艺发明专利,以迎接全新茶饮的品饮方式,例如‘茶晶’相关专利所出品的产品,更适合办公等快饮时段的需要;二是品牌的创新,老字号的品牌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更多与年轻人有关的IP文化和老字号相结合,用互联网的语言和推广与年轻人对话,让他们从而不被‘低品质、重表演’带偏对普洱茶的印象,助力云南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网 记者 马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