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一山青绿 守护景迈茶香:澜沧县纪检监察机关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保驾护航

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同时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6项,数量仅次于北京市,排名全国第二。

魅力无限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景迈山茶盛世夸,香飘寰宇向天涯。寻常几度千秋月,更展今朝万古霞。”13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扎实推进申遗工作,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体系得到很好的保存保护。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申遗工作监督作为坚决抓好的“国之大者”,作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坚持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助力申遗成功。

在省、市纪委监委的指导帮助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切实增强做好申遗工作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对重点乡(镇)及职能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监督,督促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保护管理各项工作。

“我们积极运用单元制联动监督工作机制,由县纪委常委任组长,组成7个单元组,采取点穴式监督、双随机监督、联动式监督等方式开展工作。”澜沧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介绍,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各单元组加强与各级党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党委(党组)切实扛牢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落实监管职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落实到位。

内有联动,外有协作。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纪委监委+检察”模式,与检察机关密切协作,做到监司配合、同步介入,以一体化协作为监督赋能,实现“1+1>2”的效果。

与此同时,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全面收集申遗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认真梳理、甄别、分析、研判,确保每条问题线索都能得到及时处置。

作为活态文化景观,景迈山的村落一直在发展变化,一些与遗产风貌不相协调的生产生活建筑也随之陆续出现。为守护好文化景观,普洱市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于2020年年底发起普洱景迈山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紧跟工作步伐,澜沧县纪委监委制发“百日攻坚”行动纪律作风监督工作方案,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组,采取“双随机”和体验式监督方式,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和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着力发现在专项行动中思想麻痹、作风不实、敷衍应付等问题。县纪委监委明确,发现的问题,能当场整改的立即督促整改;需要移交整改的,跟踪督促及时整改到位;需要进一步核查的,迅速交办督办或直查直办,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随着申遗工作进入最后关键时期,澜沧县纪委监委成立申遗工作专项跟进监督检查组,紧盯时间节点和重点工作任务,认真开展靶向监督,并对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跟进监督,督促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漫漫申遗路,浓浓纪检情。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强对县、镇、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申遗成功后,监督不打烊。我们要继续保驾护航。”澜沧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家乡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持续跟进做实这一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监督,努力让四海共赏美景、万里同饮馨香。

来源:云南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