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做好“三茶”文章 富裕一方百姓

近年来,福建省霞浦县深度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发展价值,以打造“霞浦元宵茶”“霞浦白茶”公共品牌为突破口,努力促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书写“茶产业”文章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霞浦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对宜茶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组织、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助力茶产业跨越发展。

政策支撑,扶持茶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霞浦茶产业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项目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企业扶持、质量安全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22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支援,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专业技术干部挂钩茶企业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与北京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进行实践基地和技术服务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同时,通过参加省市茶艺大赛、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茶叶种植、加工、评茶、茶艺、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实用型人才。

金融支持,提供人性化服务。为有效降低茶叶种植生产风险,2021年鼓励茶农、茶企为372亩茶园购买保险,农户承担保费2.75万元,获赔金额4.46万元;2022年鼓励茶农、茶企为3446.3亩茶园购买保险,农户承担保费24.81万元,因低温雨雪天气获赔金额61.99万元,大大减轻了茶农、茶企损失,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书写“茶科技”文章

走好品牌提升之路

霞浦县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提质量、打品牌”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茶品质管控、茶品牌培育、茶技术开发,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图片来源: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

保障茶品质。发布“霞浦白茶”“霞浦元宵茶”行业团体标准,推进茶园生态化、标准化。2020年以来,推广种植高优品种“霞浦元宵茶”“霞浦春波绿”等6380亩,改造旧茶园5318.3亩。目前,霞浦县茶园面积13多万亩,良种面积约1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92%以上,为开发名优茶奠定了基础。

做响茶品牌。霞浦县注册有“元宵”“目海”“龙首”“近纯”“劝儒”等30多个子商标,6个商标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4个产品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

提升茶科技。2021年始,霞浦县采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智能机械进行茶叶统防统治,在茶园上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叶绿色防控等技术。目前,霞浦县有机茶基地认证100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认证4300亩,建设10个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830亩;建立不用化学农药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24个,示范面积4.3万亩。

书写“茶文化”文章

走好茶旅融合之路

霞浦县始终坚持“三产共生、三产融合”,不断在茶产业“接二连三”上下功夫,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文化源远流长,让“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

以茶兴旅。以山水田园风光和茶旅融合一体化为主线,结合霞浦县摄影旅游资源禀赋,挖掘茶文化结合农耕文化、山海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特色小镇和茶产业产学研基地,开发“茶旅+”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比如,水门乡茶岗村通过建设“茶园摄影步道”,引进旅游公司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在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集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加工、品尝和体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

以茶兴文。霞浦县产茶历史悠久,既是千年制茶名县,又是中日茶文化的发源县;既是福建省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又是全省白茶主产区之一。霞浦县始终坚持弘扬茶文化、积淀茶底蕴、丰富茶内涵、讲好茶故事,编修《霞浦茶志》,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制《霞浦县“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规划》,推动茶产业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茶产业影响力、竞争力、渗透力。

以茶兴工。围绕产、供、销一条龙,鼓励茶企、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组建茶产业联合体,推广“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实现“小散弱”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霞浦县共培育茶叶加工厂近200家,省级以上农民示范合作社9家、市级农民示范合作社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2022年实现毛茶产值近8亿元。

来源:中国改革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