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过四寨:勐库班章磨烈茶,百元古树坝气山

都说懂过是西半山名寨,其实她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海拔1750米的一条余脉上,并不像冰岛、大户赛那样直面着东半山,而是终日面朝云雾缭绕的大雪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懂过茶有了苦尽甘来的优异品质,也有了“西半山里的东半山”,“最不像勐库茶的勐库茶”等名号。

这篇专题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懂过四寨。

=

基础雄厚的懂过大寨

懂过是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委会,整个行政村由以寨、外寨、磨烈和坝气山四个寨子组成,其中以寨的含义是“外寨以内的寨子”,可以理解为与外寨相对的内寨,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如今这两个懂过最大的自然村,已经几乎已经连在了一起,也称为“懂过大寨”,而坝起山和磨烈两个自然村的规模则要小不少。

懂过村委会共有400多户人家,茶地可达6000亩左右,其中老茶地、新茶地各占一半左右,有2500多亩都是根基粗壮的古茶树和大茶树,在懂过以寨里,还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栽培型古茶园,无声的论证着懂过悠久的茶叶种植史。

值得一提的是,懂过的古茶树中,靠近寨子的长势高大而繁盛,而生长在山上茶园里的,只有几棵高大的茶树,大部分都比较低矮稀疏,这是因为山上的茶树此前被矮化过,而现在的树干是从树桩的一侧长出来的,不过从异常粗壮的根基上,还是能看出古茶树的树龄的。

从20世纪开始,懂过就是勐库产茶量最大的寨子之一,早年间这里是一个拉祜族村寨,直到道光年间才有汉人陆续迁入,从1904年双江县改土归流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战乱以前,大量汉人迁入懂过,并在这里陆续种下不少于2000亩的茶树,两代人的持久耕耘,为这里打下了良好的茶叶基础。

如今,懂过150年以上的茶树,多为拉祜人所种,而70-110年树龄的则多为汉人所种,这部分大茶树也占到山上茶园面积的一半左右,每年能提供15吨左右的古树春茶,是懂过茶叶收入的中流砥柱。

也正是因为茶园面积大,茶叶产量多,茶叶品质优异,早在1953年,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就在懂过设立了茶叶收购点,据史料记载,1954年时懂过的茶叶收购量就多达10.7吨,1955年则为15.2吨,卓越的成绩也让懂过得到了云南省茶科所,还与冰岛同列,成为了双江的第一批良种培育基地,直到1980年以前,懂过的茶籽也都是勐库大叶种中的一等品,直接往外调拨耕种。 

不过,懂过虽然有着良好的茶业潜力,但由于地处偏远,直到近十几年来才逐渐进入茶界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只有两条一米来宽的小路能通往外界,那时村里人要去勐库坝子,需要淌过中间隔着的两条河,再翻越五六层山峦,出行十分不易。

直到2000年,懂过才通了一条大一点的土路,不过也只能让拖拉机出入,2007年,懂过通了汽车后,外界才逐渐知道在西半山的深处,还有着这样一座苦涩感协调、茶气强,产量大的实力派茶寨。

如今,懂过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过去那条遇到山体滑坡就无法通行的羊肠小道,近几年来铺满了齐整的弹石,下雨时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能起到防滑作用,是如今西半山各寨子里最好走的山路,被戏称为西半山的“高速公路”。

“勐库班章”磨烈茶

如果说冰岛茶是以冰岛韵带火了整个勐库茶区,那懂过茶就是以她苦尽甘来的品质,在名寨环布的勐库中独树一帜,其中,磨烈古树茶的兰花香更是受人追捧。

磨烈,以公路为界的话,公路以上为上磨烈,公路以下即为下磨烈,其东邻梁子村委会,南邻公弄村委会,北邻坝卡村委会,距离懂过村委会只有3公里,但却是崎岖不平的土路,全程窄到无法会车,旱季尘土飞扬,雨季更是泥泞难行,如果不是当地人,还真不好找到这个隐藏在山林里的,只有30多户人家的拉祜族寨子。

由于交通不便加位置偏远,直到2004年左右,磨烈寨的茶农想卖鲜叶都只能靠人背马驮,后来村里通了拖拉机后,运输相对便利了,但春茶季这里多发山体滑坡,还是需要雇马帮驮过滑坡处,一次就需要十几匹马驮,运输成本高昂,直到冰岛茶强势崛起,磨烈才有了初制所,茶农们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最近几年,磨烈是懂过四寨里茶价最高的寨子,如以寨的头春千毛茶500元左右一公斤,而磨烈却能卖到3000元一公斤,这主要得益于磨烈茶的独特口感,之前我们说过东半山茶多味醇香高,西半山茶多气足韵长,而冰岛茶兼具东西半山的优点,其实,磨烈茶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品质。

磨烈茶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茶汤醇厚,汤香四溢,气韵悠长,回甘生津迅猛,水路细腻,还具有香型典雅的“兰花香”,回甘生津迅猛,这一系列的口感特征,也让其赢得了“勐库班章”的美誉。

百元古树坝气山

与其他四寨相比,坝气山既没有懂过大寨的产量,也没有磨烈茶的茶价和知名度,是一个相对普通的茶寨,其实这也是云南大部分茶寨的真实处境,毕竟不是谁都能像班章冰岛薄荷塘一样茶价动辄上万,这样的村寨也更需要我们的多多关注。

坝气山是懂过村委会最偏远的寨子,过了相对偏僻的磨烈寨,还需要再前行2公里才能到坝气山,这里有近百户人口,村里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量拉祜族,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寨前寨后和两片古茶园里,整个寨子的古树春茶在十几吨左右。

坝气山的古茶园,一处叫新茶园,一处叫杨家茶地,其中新茶园并不新,这个地名已经被叫了一百多年了,可惜的是在台地茶风潮中,新茶园的古茶树都被认为矮化了,只留了30亩左右未经砍伐的大茶树,而杨家茶地的古茶树则相对完整,由于口感有相似之处加价格便宜,经常被茶商当做磨烈茶去卖。

坝气山的茶价不高,小树茶鲜叶一公斤都在几十元左右,古树茶也不过数百元左右一公斤,在整个勐库茶区里都属于非常实惠的,听过这两年茶农在和茶企合作,一起搞有机茶茶园,也希望这里能像布朗茶中的“章家三队”一样,成为无名寨逆袭的榜样。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