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大宗农产品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南阳人俗称为“茶米”,喝茶,在南阳也叫“食茶”。之所以与“米”并称,原因无它,正是因为茶在我们心中,茶,如同大米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不论在哪,不论和谁,不论谈什么事情,开口一般都是一句:“坐,食茶”。

在南阳民间还有“斗茶”的传统。滚烫的开水洗烫茶杯之后,用茶匙将茶叶缓缓置入杯中,倒入80℃的热水,在一曲纯朴古雅的古筝独奏中,静待茶叶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慢慢舒展开来。从干茶的外形到冲泡后的汤色、香味、口感一一进行品鉴之后,决出最后的优胜者。这便是历史悠久的“斗茶”活动。

斗茶也称斗茗,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所谓斗茶,即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赛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苏东坡曾有诗云:岭外惟惠俗喜斗茶,以惠州和福建一带为代表俗来有斗茶的传统。斗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更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南阳位于河南省南部的豫南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茶树的栽培和生长,是河南省第二大茶叶主产区。南阳种茶历史悠久,其中以桐柏县、西峡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和新野等县为主要种植区。

南阳茶历史源远流长。南阳植茶始于东周。桐柏山茶区唐代已成为闻名茶区,宋代被列为全国十三大茶叶交易场之一。明清时期,晋商在赊店(今社旗)开辟出“南茶北运的中转站”,在荆紫关开辟出“东茶西运的金码头”。此外,茶叶品质优良。南阳光、热、水资源丰富,茶树内含物丰富,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适中,适合生产优质绿茶、红茶。

桐柏、唐河、西峡、镇平等地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栽植的小叶种茶树。早在2011年,南阳市就将重点建设东部桐柏山名优绿茶区、西部丹江口库区生态绿茶带。东部桐柏山名优绿茶区以桐柏为核心,辐射唐河,重点发展名优绿茶、红茶;西部丹江口库区生态绿茶带以淅川、西峡、内乡为核心,重点发展生态绿茶、红茶。到2020年,全市新发展茶园28.5万亩、茶园总面积达40万亩,年产干茶2.5万吨、总产值50亿元。

近年来,南阳不断加快茶叶出口支持力度,目前南阳茶主要目标市场为摩洛哥、俄罗斯、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出口品种主要有绿茶、红茶等,出口区域包括桐柏县、西峡县等县。南阳茶已连续几年在出口批次及货值上均位居全省首位,是南阳市优质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瞄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力,打通南阳茶出口的“陆上丝路”,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的稳定物流通道和销售渠道,是南阳茶产业成功走出去的主要原因。桐柏某茶企自2016年开展外贸业务以来,先后打开东南亚、俄罗斯市场,实现对西班牙、葡萄牙出口,成功开拓准入门槛更高的欧盟市场。

桐柏玉叶、太白银毫、淮源剑毫、清淮绿梭、桐柏毛尖、桐柏红、玉兰红、一品唐红、豫泉春、淅水云雾、永青春芽……,都是南阳茶叶家族中的“当家花旦”。近年来,南阳市加快推动全市茶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及组织实施工作,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基地建设、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注重品牌的保护与创建、建立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产业化经营。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民间资本,支持和鼓励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支持、鼓励茶叶企业开发自主的商标品牌。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增强带动能力,促进全产业链形成。推动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区域茶业学术中心、行业信息发布中心、出口茶集散中心、有机茶促进中心、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使茶产业成为南阳大宗农产品和优质特色农产品中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南阳乡村振兴和富民兴市的支柱性产业。

漫步桐柏县城郊乡的山山岗岗,一垄垄苍翠欲滴的茶园遍布在田野岗坡间,与周围青翠的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景画。不时可见三五游人行走茶园,赏景拍照的身影。

茶产业具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南阳的城郊乡地处县城郊区,境内气候温和,群山连绵,河网密布,是桐柏县城的“后花园”,游走于四通八达的乡间小道上,沿路两边绿草如茵,仿佛置身一幅山水画中。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城郊乡依托茶资源,以基地为载体,以茶叶为主题,围绕茶产业做文章,不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茶旅融合造风景、龙头带动亮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腾讯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