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产品分类与新工艺的创始

  中茶福建公司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白茶贸易的公司,1951年就开始将白茶出口到香港、澳门及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

  一、白茶产品的分类和特征

  按照加工工艺不同白茶可分为传统白茶、新工艺白茶及白茶紧压茶三类。传统白茶按照品种与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是在传统白茶萎凋工艺后,加入轻揉捻制成;白茶紧压茶则以各类白茶散茶为原料,经蒸湿、压制等工艺制作而成,产品有圆饼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1、白毫银针

  亦称“银针白毫”,外形单芽肥硕,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冲泡后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显毫香,滋味清甜鲜醇,叶底肥嫩柔软匀亮。

  ▲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白茶》中对白毫银针感官品质的规定

  2、白牡丹

  外形绿叶夹银白色毫芽,形似花朵,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壮实,色泽灰绿,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汤色杏黄或橙黄明亮,香气清鲜显毫香,滋味醇厚清甜,叶底黄绿柔软。

  ▲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白茶》中对白牡丹感官品质的规定

  3、贡眉

  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灰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滋味醇爽,香气鲜纯,叶底匀整、柔软,主脉显红色。

  ▲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白茶》中对贡眉感官品质的规定

  4、寿眉

  叶张舒展,叶色呈灰绿带黄,叶脉微红;冲泡后汤色杏黄清亮,滋味鲜纯爽口。

  ▲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白茶》中对寿眉感官品质的规定

  5、新工艺白茶

  条索粗松,叶张略有皱褶呈半卷条形,干茶色泽暗绿带褐,香气浓纯,汤色橙红,滋味浓醇清甘,叶底青灰带黄,筋脉带红。

  6、紧压白茶

  外形匀称端正,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爽,汤色明亮,叶底匀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茶福建公司开始组织各地进行各种关于白茶的试验。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福建白茶的产量不高,品质不能适应香港地区的消费需求,香港市场逐渐被品质不如福建白茶的台湾白茶占据。为了迎合消费市场需求,提高福建白茶产量,扩大茶叶出口,中茶福建公司加紧了对福建白茶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二、白茶新工艺的创始

  1、白茶加温萎凋的创始

  1962年,中茶福建公司开始牵头改进白茶初制工艺技术。1963年,庄任、何岩兴、林漱峰、林朝炽等中茶福建公司的专家带领各初制厂的技术人员,广泛吸取茶农的实践经验后,在建阳县回龙公社沙堤大队白茶初制厂进行白茶加温萎凋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和优化,试验终于取得成功。1964年开始在福安坦洋、福鼎白琳、福安水门等白茶产区的初制厂进行试验推广,并在1965年春茶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白茶管道加温萎凋完成总历时34~38小时,比雨天不加温萎凋工效提高一倍,且成茶外形色泽符合要求,内质香味正常,基本保持白茶传统的风格特征,比雨天不加温萎凋的品质提高1~2等。白茶管道加温萎凋试验的成功,为克服春茶雨季白茶萎凋困难找到了良好的途径,并对科学控制白茶萎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新工艺白茶的创始

  1964年,为适应香港地区的消费需求,中茶福建公司开始研发创制新工艺白茶,当时该技术方案由庄任负责,以中茶福建公司刘典秋为主的技术团队,在福鼎白琳初制厂进行试验创制了新品类,称作“新白茶”。1968年,刘典秋的技术团队在“新白茶”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即将萎凋叶进行适时、快速揉捻,然后烘干,生产出的新工艺白茶条索紧结,汤色加深,浓度加强,投放市场后深受香港消费者的喜爱。新工艺白茶,也称为“福建新白茶”或“新白茶”,它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中茶福建公司组织并主导创制的白茶的新的花色品类。

  至今,中茶福建公司仍根据市场需求下达新工艺白茶各等级生产计划,并在福鼎、政和、松溪定点生产,除出口到香港、日本及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外,也逐渐在国内市场推广销售。

▲中茶福建福兴工厂白茶生产线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危赛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