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形解密迷雾中的“7581”

重重迷雾中的7581

普洱砖茶“7581”在普洱“江湖”里的故事很多,有人说这款茶是大名鼎鼎的“73厚砖”,有人说这是“文革砖”,有人说包茶的纸不同,用料等级不同……“7581”在亲历者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部经理昌金强眼里就是一块普通的出口茶品。

1975年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工艺成熟后,昆明茶厂生产的专用于出口的普洱砖茶,按出口茶叶产品的惯例,将“7581”作为这款砖茶的出口唛号。

1975年,对于普洱熟茶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73 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出口权后,便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发现普洱茶在广东、香港销售得不错,特别是广东人工发酵后的茶青很有市场。此事引起了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重视,领导决定从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三大厂调派数名技术人员去广东考察学习普洱茶人工快速熟化技术。回云南后又到勐海茶厂实践,经过两年摸索与尝试,终于在1975年,三大茶厂掌握了普洱茶人工发酵技术,昆明茶厂开始批量化生产熟茶,并使用原料综合等级为八级的普洱熟茶压制成砖茶供出口,出口唛号为“7581”。

熟茶出口 生茶内销

“1975年,人工发酵普洱茶工艺成熟稳定后,在7581普洱茶砖投产之前,云南省茶叶公司把茶样寄到香港,在获得香港头盘商认可后才下达生产计划至昆明茶厂生产这款熟茶砖。那个年代的香港市场,最适销的是普洱散茶,其次是饼茶,最后才是砖茶。”昌金强介绍。出口的普洱砖茶配方定于1975年,所以便用“75”,第三位数字的“8”代表茶叶原料的综合等级(所谓综合等级:就是八级茶在这款砖茶中的配比超过50%,就可将“8”作为原料代号),末尾“1”为昆明茶厂的代号。

当时,供出口的7581砖茶并不是昆明茶厂的主力生产产品,昆明茶厂还承担着供祖国偏远地区的“边销砖”茶的重要生产任务,以及供内销市场的茉莉花茶、春尖绿茶、春蕊绿茶等。“边销砖”是用未经发酵的茶青生产的。由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砖茶(熟茶),外包装纸印有唛号7581字样,专供出口。由于原料使用的等级较低,价格便宜,砖茶到香港后,茶商会把砖茶拆散,混入其他散茶中作为“味精”来增加滋味和汤色。

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也生产砖茶,但主要是生产“边销砖”茶,按国家指令性计划销往藏区及西北市场。同时,也生产一定量的普洱砖茶(熟茶)供出口。

昌金强介绍:“边销茶砖的配方比较复杂,一块茶砖里有多种等级,和分不了等级的片状茶,甚至还有少许碎茶。那是因为用料等级较低,茶叶中的果胶含量低,不容易压制成型,破损较为严重。加入一定比例的碎、片茶后,茶砖会变得较为紧结,便于压制以及长途运输。如果茶叶压得松,还没到目的地就全散了,相当不便于长途运输。当时的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几乎找不到碎茶,因为碎茶全部用到边销茶中了。”

20世纪80年代(上图)和90年代(下图)的昆明茶厂大门对比。

(组图:昌金强提供)

从外形解密“7581”

昌金强拿出两块同一年代,不同茶厂生产的普洱砖茶给大伙儿做参照,两块砖茶放在一起,有明显区别。除了唛号以外,同为250克的茶砖外形大小各有不同,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普洱砖茶形状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砖边缘已略微松散。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砖延续了下关特有的压茶风格,茶砖比较紧实,长宽比昆明茶厂压制的茶砖小一圈,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茶砖仍然比较紧实。

由于当年资源及技术的限制,制作砖茶的模具都是较为笨重的铸铁模具。模具分为铁框、上盖、下底板三个部分。铸铁的长方形铁框左右有两个提手,下底板的铁板上有几排不算规则的气眼,将茶叶倒入框内,蒸汽通过气眼上腾后,茶叶变得柔软有韧性,再用上盖将茶叶压紧,推入压力机压制后移出模具,再抽出下底板取出成型的茶砖,这样一块砖茶就做好了,可见压制砖茶是一项十分耗费体力的苦活。普洱砖茶背面有很多凸起的气眼,业内俗称“乳钉”就是那个时期传统砖茶制作工艺留下的痕迹。没有想到,这些“乳钉”成为如今辨别砖茶生产年代、真伪的证据之一。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工艺也随之在进步,原先生产的普洱砖茶底部,直接受蒸汽吹蒸的气眼及砖茶底面由于接受的蒸气水分过多会使底面泛黑,为此,做了一些工艺改良,在模具凹槽中垫上一块没经过漂染的“生白布”,这样既避免了气孔及底面茶叶变黑,又让砖茶好脱模,一举两得。垫了白布压制的砖茶,能看见清晰的布纹,也能看见乳钉的形状。

1993年昆明茶厂生产的加贴镭射标的普洱砖茶。

(图:段兆顺)

纯属巧合的外包装

昆明茶厂生产的7581砖茶的常规包装都是白纸红字,出口的砖茶在外包装纸上印有7581唛号。一些海外客户为了彰显自己的茶与众不同便要求昌金强对所订购的砖茶包装纸做些改动,这才出现了字号略小一点,用鸡皮纸包装的7581砖茶。除此之外,还生产过少量白纸绿字的砖茶。“除了包装纸不同,茶砖的用料配方都是一样的,当时客户提出什么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并不像外界所传的用料不一样,刻意为之。”

1993年,7581普洱砖茶曾在外包装右上角贴有一枚镭射标的砖茶,外包装上没有7581的唛号。“那时,镭射标是高科技产品,为了赶时髦,就试制了二批。既然是高科技,所有相关产品信息都可以隐藏在镭射标里,你们仔细看,这款加了镭射标的砖茶的外包装上找不到7581的唛号,镭射标里有“碧鸡”商标的图案,还有“云南昆明茶厂出品”字样。贴有镭射标的普洱砖茶仅仅做了2批,约40吨。一枚镭射标的成本在9分钱到1.1角钱左右,使用在低价值的茶叶产品上,实在是不值。因此,我们很快就放弃了镭射标的使用。”昌金强介绍说。

节选自《普洱》杂志2018年11月刊

《重重迷雾中的7581》

文|小妖楠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