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有哪些泥料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泥料篇 | 紫砂最大类,紫泥系的泥料解析!

关于泥料有很多壶友是不大了解的,原矿紫砂料的大类,通常被归为三类或四类:紫泥、红泥、段泥、绿泥。(注:有将绿泥归于段泥,则为三类)

 

而在紫泥系中,又细分不少各有特点的泥料,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紫泥系的泥料。

1.清水泥

紫砂中的泥料拼配古来有之,而到80年代后期,由于优质的紫砂矿料相对减少,人们出于对原始材料质感的美学追求,逐渐开始关注最普通的紫泥(无拼配),后来也就被称之为清水泥。

 

▲清水泥

 

现在业内将「不掺杂其他矿料或拼配,作品烧成后,色泽偏红的紫泥」,定义为「清水泥」。

 

▲清水泥 双线竹鼓壶

2.中槽青

中槽清(又名中槽青、中皂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属于紫泥类比较纯正的品种,含矿量较少。

因开矿时通常处于紫泥泥层中部位置,故称中槽清。

   

矿料主体颜色呈紫棕色,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原矿矿料只加水过筛磨粉沉淀,泥料呈紫棕红色调。烧成后呈红猪肝色,截面可见白色云母颗粒。

▲上新桥

 

养成后手感光滑,透气性好,易泡养,易包浆。

3.底槽青

底槽青底槽清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

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底槽青在矿料的时候会有若干白色的斑点或者斑块,这些白色的东西是石英等矿物质团聚物显现,俗称“鸡眼”。

 

底槽清实际上是紫泥和本山绿泥的共生矿,出窑后有明显的特征,会在紫砂壶表面隐现一些白色星点。

▲底槽青

4.红皮龙

红皮龙是用于炼制清水泥的最佳矿料之一,原矿呈紫棕褐色,块状结构,粉砂质泥岩结构,其石英含量相对较高,粗细颗粒比较为合理,可塑性良好。

 

▲红皮龙

 

烧成温度在1170度到1190度,烧成后外观色泽由棕红,向暗红色、紫红色变化,丰富而耐看。

 

▲红皮龙 仿古

5.乌泥

乌泥,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紫泥的范畴。一般的乌泥,大都用来制作花盆,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产量稀少,乌泥壶的传世珍品更是寥若晨星,可遇而不可求。

 

▲掇球

 

黄龙山4号井的乌泥所制茗壶,经过高温烧制后,泥色为淡雅的紫色,醇和素朴。

 

▲德钟

6.老紫泥

老紫泥重点在于这个「老」字,有许多说法,包括砂性重、陈腐时间久两种。

 

所谓老,是指老块的紫泥矿石,砂性重的矿料,其石英颗粒多,成泥后用于制壶,成型难、烧结温度高。

 

▲老紫泥 子冶石瓢

 

指泥料的陈腐时间,陈腐期长就称之为老泥。

 

但其实在如今来讲,普遍把烧成颜色表现为黯深黑紫的称之为老紫泥。

 

▲老紫泥 乳鼎

7.拼紫

拼配紫泥简称“拼紫”,简单来说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拼配而成的。

 

▲拼紫

 

拼料泥是把不同泥料混合调配,并控制烧成窑温。当时多为炼泥厂与大师或名家专属定制的泥料,泥料优质独有,调制各有心法,配方密而不授,盛极一时的原紫砂一厂特拼紫泥(顾老与高海庚先生共同研制)就是其中的极品泥料之一。

 

▲拼紫

 

当然了以上其实也是略知归类,还有老一厂的黑星土、调配的紫茄泥等等,你还知道紫泥系有哪些泥料吗?不妨留言讨论喔

玩壶泥料才是基础,如何察颜观色判断紫砂料的好坏?

紫砂壶只有泥料正宗才能让人喝的放心,一把好紫砂壶工艺与泥料要兼得,好泥料要天然无公害,泡茶透气不透水,经得起骤冷骤热,好工艺要赏心悦目,鬼斧神工。好的技艺既决定紫砂壶的美观也决定着紫砂壶的实用性,判断技艺好坏外在看繁琐程度、细节的处理方式、造型的整体协调,内在看出水是否顺畅有力等等。那么,判断泥料的好坏又有哪些标准呢?

一 察颜

现代手工制备的紫砂泥粉,目数(紫砂矿料磨制成粉后,必须过筛。筛网每英寸长度上所具有的网眼数量即为“目数”)一般控制在60目左右,目数决定了烧成后的壶表看上去有颗粒感。因此,优质的紫砂泥料看上去都有会明显的颗粒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朱泥、本山绿泥这两种泥料的含砂量很小,因此,烧成后的颗粒感非常小。

颗粒感明显

二 抚摸

氧化镁决定了紫泥、红泥的延展性,硅化合物决定了绿泥的延展性。良好的延展性使得紫砂泥烧成后表面是滑润、细腻的。因此,优质泥料的紫砂壶表面即便是颗粒感明显,摸起来也应该是圆润舒服的。

三 观色

优质泥料的紫砂壶颜色绝不鲜艳刺眼、而是古朴内敛的,观色需要长时间通过实践培养“眼缘”,不建议新入门的朋友作为唯一参考标准。

黄金段泥


四看“斑”

真正的紫砂泥含有丰富的铁质、和云母。因此,烧成后的紫砂壶的细细观察可以看到黑色的铁离子斑点和闪亮的云母斑点。其中,比较少见的绿泥中铁离子的含量较低,黑色的斑点较少。


白色云母、黑色铁离子析出

紫砂泥互相配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

紫砂泥,其美不在“艳”,恰恰相反,美在一个“朴”字上。

紫砂壶怎么挑,看什么?——泥料和做工?

砂矿岩从矿石风化到颗粒状,然后用石磨碾成带有颗粒的粉末,加水炼成熟泥,制作紫砂壶。传统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紫砂壶的透气性。


紫砂壶爱好者入门,最关注的相比是泥料和紫砂壶的做工了,下面就给大家谈谈这些方面的细节问题:

  泥  料  

紫泥的色泽应紫里泛青、泛红,红泥应红而不艳,本山绿泥应黄里发青。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养壶不久都应有油润的感觉,而不是枯、乏,显得没有活力,像老人的皮肤一样缺乏油性。


“泥好”。一个外行人进入服装店,很难一眼辨别出哪―种是纯棉,哪一种是混纺的,专门做服装的老板通过手摸、眼看,就大致分清纯棉、混纺等质地。选壶也是一样。


“眼看”分两步,一为看经典,二为市场选购时的观察。比如在准备购买壶前,可先看看博物馆、壶藏家的藏品,也可看看各种壶式的图谱,从视觉上感受好泥料的质感。一般这些壶的泥色不论紫、红、黄、青、绿、黑,它们的色泽和气质都有相似性。当看得多了,对泥料会有一种感觉,或许说不清楚,但当你看到一把壶,其颜色红亮得如瓷器―般,你马上就会有一种判断,感觉到这种泥料是不对的,自然不应在你的考虑之内。


当看过的经典紫砂壶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记,再看你中意的紫砂壶,从其色泽、质感是否自然、合理就能对眼前紫砂壶的优劣有第一印象。


如果没法去那些市场或博物馆看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鉴别一下:


1观察壶的色泽




紫砂色彩丰富,除了基本泥色外,还有红紫、褐紫、黛紫等不同色类,不是单一无变的艳色。真正的紫砂壶,不管何色,也不论深浅,都可以看见壶泥中有异色小颗粒,俗称“金砂显现”。这种颗粒即是“砂”。


2验手感看质感




真正的紫砂泥烧成的紫砂壶犹如豆沙一样,再精细的紫砂看起来仍有半悬浮态的颗粒感,摸上去也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剌手。类紫砂的陶土摸起来有涩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则过于光滑。未调砂的泥料砂粒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谐;调砂泥的砂粒生硬地“浮”在壶表,分布均匀有人为操纵感。


3听壶的声音


紫砂与瓷器不同,不用专门上釉,烧结后表面就会自然形成有附着感的“泥门”浆体表皮,不漏水但透气,声音传导没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闷,而类紫砂陶土声音发闷。




紫砂壶的玩家“发明”了一些辨别壶的方法比如,将滚开的水迅速倒入壶中,耳朵挨近壶口(要小心烫伤耳朵〕,这时如果隐约听到壶中发出“沙沙”的吸水声,这样的壶大体泥料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壶是干燥的)


4用鼻子闻


听完壶的吸水声响,速将开水倒掉,闻一闻壶内有无刺鼻的异味,如果有,那可能用料不好,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用料不好;有化学添物;窑火不足,这很容易理解。真的紫砂壶或没有味道或窑火味或只有土腥味,这是正常的。

  做  工  

有经验的壶友常从“泥、形、工、款、功”五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紫砂壶的品质;其中的高手还能从“形、神、气、态、韵”等角度去说长道短。


下面就来讲讲紫砂壶的细节方面,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壶钮。壶钮的大小和形状要便于拿捏。壶钮气孔与壶嘴口径的比例要得当。




2.壶盖。壶盖的形状(花货和特殊壶型除外),要尽量选择不易积垢、易于清洁、利于擦洗的式样。座片边缘和壶囗“坨子”的内、外边缘,线条要钝化为倒角或圆角,不致在轻微磕碰后形成缺口。




3.壶流。壶流尖、长、薄,则娇嫩;壶流粗、短、厚,则坚实。流管内要干净平滑。壶流根部的位置接近壶底,则水压充足;接近壶口,则水压欠缺,出汤时壶身倾角就得加大,致使从口盖处溢水的可能随之增加。


4.厚薄。壶的胎体厚度(薄胎壶除外),以0.3厘米左右为佳。既符合古朴雅拙的厚重感,又有足够的强度抵御不可预计的意外磕碰。


 

5.出水孔。“独孔”出汤拦不住碎茶;“球孔”难于清理;“网孔”较为适用,网孔各孔要分布均匀,网孔中心,应与壶流中心对齐,以免水流偏斜、泛花。网孔的孔径以不小于0.3厘米为宜,不宜选取密而小者。过小过密,流速下降,动能减少,出水不爽。

6.壶底和内壁。“推墙刮底”要到位,表面要干净平整,无残留的泥点、泥块。

7.泡茶倒水端壶时得无“费力、不顺手”的感觉。这就考量师傅设计壶是否妥当,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手提握住壶把时是否舒适,太重容易累了手腕,一不谨慎,还可能摔了壶,得不偿失。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