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光货

找到约1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紫砂光货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光货,或圆、或方,作为宜兴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主要门类,是最为常见的壶艺形式,以轮廓周正、素雅端庄而著称。在传统的光货造型艺术宝库中,储藏了很多完美的器形,而且“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造聪明。


明代最有声望的时大彬,所制“六方壶”的身筒及壶嘴、壶把,都呈六方,而壶的口与盖则是圆形,寓圆于方,敦实厚重。他的“凤首印包壶”是包袱裹着的“官印”或“帅印”,为四方形壶体,壶之嘴和把分别塑为抽象的凤头、凤尾,包袱之结化为壶盖,布纹褶皱天然,制作技艺精巧,风骚高雅,韵致怡人。那是“走方入圆,方中求变”的典范。到清代,开创了壶艺新风。如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之后的紫砂大家,其创制的“四足壶”,构思之脱俗,造型之精美,无与伦比。

其后的一些文人介入,给紫砂壶光货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地进步了砂壶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味。尤其是一些经由精心构思的诗词文赋镌刻于壶体之后,其文学价值、赏识功能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清乾隆御题诗的“烹茶图六方壶”、“描金山水方壶”;清嘉庆陈曼生所设计的“百纳壶”,壶体上陶刻“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的行书壶铭;又如他的“井栏壶”,以古井的岩石井栏为造型,壶腹刻有“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的壶铭。


此外,黄玉麟的“方斗铺砂壶”、冯桂林的“四方竹段壶”、范大生的“六方竹顶壶”、程寿珍的“掇球壶”、顾景舟的“石瓢壶”、徐汉棠的“开片四方壶”、吕尧臣的“绞泥天际壶”、李昌鸿的“竹简竹具”、顾绍培的“天地方圆”等等。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特色,愈益彰显历代壶艺巨匠的艺术品位和卓越才华。


紫砂壶光货包容了多种多样的壶艺形象,以方壶为例,一般为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艺术造型。方壶的造型特色和风格,都是线与面的巧妙组合与土壤的浑然配置,体现壶之形象美。直线、竖线、肩线、角线、底线都属于方壶的线条范畴,而器形的中轴线、平衡线则是意象的线条。就装饰而言,线条又有单线、复线、凹线、凸线、细线、粗线之分,富于变化。方壶的盖口要求十分严格,必需同一吻合,任意转换,是一种很见功力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光货的创作题材,不少是鉴戒器物的形象和文化元素。如井栏、柱础、印章、玉石、秦权、鼎、樽、钟、鼓等。


图文:君点紫砂(订阅号:紫砂壶茶叶茶具馆)编辑整理于网络,来源网络。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请茶友们多提宝贵建议。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君点紫砂感谢茶友们!

紫砂壶行话:花货、光货等是什么意思?

  有这么一句话:“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赞的就是茶具里的宜兴紫砂壶。紫砂壶诞生于明朝,从诞生之日起,便被世人追捧,既是茶具,又是收藏品。紫砂壶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决定的。它完全由工匠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

  紫砂壶造型非圆即方,这种“圆”和“方”,再进一步塑型、装饰后,就成了五花八门各种壶型,像“西施壶”、“供春壶”、“石瓢壶”、“掇球壶”、“汉瓦壶”……等等。紫砂壶这么多的壶型,大体可以划分为花货、光货、筋囊货和雕塑类四种类别。

  01.花货

  用浮雕、半浮雕的造型手法,仿生自然界、动物界自然形态的紫砂壶,通常称之为“花货”。

▲陈鸣远笋形壶

  “花货”是用艺术手段,将自然形态的美跃然展现在壶上,不仅视觉美观,同时又符合实用的原则。

  “供春树瘿壶”是文献记载里诞生最早的一把“花货”,传说供春借鉴了金沙寺内一株千年古银杏树盘根错节的形态,模仿树瘤,从而捏塑成树瘿壶。

▲明供春树瘿壶国家博物馆藏

  另一位紫砂大师陈鸣远制作的“南瓜壶”,以瓜为壶,瓜柄为壶盖,瓜叶卷成嘴,刻画生动,细致入微,也是“花货”的经典代表。

▲清陈鸣远制南瓜壶

  此外,还有传统的鱼化龙壶、藕形壶、松竹梅壶等,均属于“花货”类。花货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杰出大师有供春、陈鸣远、朱可心、蒋蓉等。

  02.光货

  “光货”,有人称是几何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它几何变化而来。南京中华门外明嘉靖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提梁壶,是最早的“光货”造型。

▲清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提梁壶

  “光货”壶体简洁挺括,线条利落,又细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圆中有变化,比例要协调,典型代表有:掇球壶、圆珠壶、仿鼓壶、汉扁壶等。

▲掇球壶

  方器,讲究"方中寓圆",要求器皿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典型代表有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等。

▲四方传炉壶

  在光货上更容易看出制作者的水平高低,同一个造型同一组外轮廓线,造型者的水准高低,会产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效果。杰出大师有时大彬、邵大亨、程寿珍、顾景舟等。

  03.筋囊货

  筋囊货的造型仿造的是自然界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态,具有生动、流畅的筋纹。

  筋囊壶给人以严整缜密的感受,例如“菊形壶”和“瓜棱壶”,壶身是由十八瓣线条、筋纹组成的圆体,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匀称缜密。

▲菱花水仙壶

  典型的筋囊器有菱花式、菊花式、葵式、梅花式、竹式、瓜式等各种式样。

  筋囊器制作精工,要求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盖上,都滑爽吻合,因此制作难度颇高,费时费工。杰出大师有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王寅春等。

  04.雕塑类

  紫砂壶的造型取向,花货偏阴柔,光货偏理性,筋囊偏温和自然,除了这三类,还有一类融雕塑于茶壶造型之中。这类紫砂壶,外形具有雕塑艺术的活泼自然,同时兼具茶壶的实用特点,代表有“灵豹壶”、“天灵壶”等。

  明清之后,茶文化丰富多彩,茶饮方式普及度高,推动了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作为饮茶群体的中坚力量:文人,纷纷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不断为紫砂壶注入审美情趣和艺术元素,成为紫砂壶造型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宜兴紫砂五百年》

紫砂壶的那些事

有人说:现在收藏界最弄不懂的是两样,一是紫砂,二是玉器。我想,玉器哪怕再差也是块美丽的石头,浙江的青田石就算打碎了,小块的还可以做东西卖钱,那紫砂壶呢?碎了就是碎了,本身就是一坨泥嘛,那么为什么有些紫砂壶的价格和玉石、青田石不相上下呢。

国家进入新历史时期三十多年来,茶文化的复苏与城乡茶馆的无处不在,紫砂壶这种原本只作为茶具的身份竟然急剧飙升。上世界八十年代前期,一把名家壶换一座小洋房的事煽动着收藏者们发家致富的愿望。这也大大地促进了原本凋零的紫砂工艺生产,扩大了从业者的队伍,带动了相应的许多“卫星”式行业。

紫砂壶的市场及收藏队伍遍布全国。但至今对于紫砂壶的识别还是很模糊的。从其发展来看,一开始是觉得好玩与实用,有了圆的要方的,有了光货要花货;二是看底章,讲名头。这给许多二道贩子及大批仿制者有可乘之机,造个名家的假印章太方便了;三是讲功能,壶的盖口、出水一一衡量比较起来;四是看泥料的真伪,因为一段时期风传宜兴丁蜀镇封矿了,许多人就像家中快断粮一样赶快去买,这使得不是由真正紫砂矿泥,而是由普通石粉加化工色剂的“化工泥”大肆猖獗使紫砂壶从“魔壶”转到“化工壶”。“化工壶”经高温烧制后,泡茶并不会产生毒性,它只是非紫砂矿泥做的茶具而已。还有一些人盲目崇尚名头不去审视壶的泥、技、神,于是市场上又出现了“代工壶”。一些人组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请来“枪手”代做,自己出面接待,并在壶上盖自己的印章或者在壶底签刻名字,自己亲手做的不多。一些“枪手”也乐于从中学技术,创收入,跳槽或自立门户;五是讲究看职称,殊不知政出多门,要得到一个职称的渠道太多,有些连根本不会做壶的二道贩子也变成“大师”了。国家级的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说:“大师的作品就一定是大师级的吗?”言下之意是有些“大师”做不出好作品。确实,就算是名画家的作品也不乏泛泛之笔的应酬之作,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由于丁蜀镇黄龙山的紫砂矿源一度被滥采滥挖去烧制琉璃瓦等建材,造成极度浪费,政府是在2000年禁止过四年的任意开采。但是,宜兴一带的紫砂矿这些年来只开采了储量的十分之一。紫砂矿泥枯竭只是经营者的一种炒作手段。试想,一把壶才用几两泥?自己到山脚下挖几麻袋的石块送到炼泥厂粉碎加工一下又可制多少壶?问题是目前没有国营的采矿单位了。开一个矿,在三四百米地下挖出的石块还要分拣、粉碎、腐熟、炼制,要付很多人的工资成本。然而一斤砂泥又卖多少钱?有人拿了泥去烧成壶,一把只能卖数十元、几百元,有的竟能卖到成千上万元、十几万元、上百万元,这种附加值的提升让收藏者怦然心动,只希望淘到一把老壶、名壶。说到老壶,何时以前的才叫“老”?有的以深浅色论,有的以开采时间论。丁蜀陶瓷城有一家专卖“文革”前后大批运到海外又返回来的“老”紫砂壶,当年两三元一把,现在起码是千把元一把。也因为求“老”,又刺激起了一种专作外涂皮鞋油、打蜡、沤泡、烟熏等的伪饰行当,他们的许多方法在我的《鉴壶》一书中详细介绍过。只是,现在不少玩壶的人大多提高了识别水平,炼就了火眼金睛,伪饰的壶在市场上也少了许多。

顾景舟先生曾说壶要精气神三者统一。他不知道自他以后在紫砂壶制作上有那么多的技法令市场鱼龙混杂。这三个字前还要加上一个前提:泥。真正紫砂优质矿泥是一把茶壶的基础,合茶、发香、实用、把玩、养变全靠它。紫砂矿泥中有各种泥,颜色上的“五色土”,色与质不仅在地下深度上各不相同,烧制时温度不同也会让泥色产生不同变化。同一种泥温度低一点可能是土黄色,高一点就是深紫色。泥的个性不同,一般收缩率是10%,有的泥收缩23%左右。烧制前后不仅色差大小与烧成后大小不同,在实用冲泡中色相的变化程度(俗称养壶)和变化速度也不一样。优质的紫砂清水泥一周就变润,劣质紫砂一年也不动声色。因为泥的重要,眼下有的人就在调砂技法上做泥的文章。所谓“调砂”就是在矿泥中拼进不同粗细、不同色泽、程度多少的耐火砂或相关砂子。调砂的茶壶透气性好,但是有人在这方面取出许许多多调砂泥的新的名目,把本来简朴的紫砂茶壶弄得愈发复杂化了。

爱壶、赏壶、玩壶、藏壶的要理智一些,笔者建议如下:一、先确认壶式,你钟情的式样大小,先挑出来;二、看泥料;三、看做工,包括刻在壶表的装饰字画是否有共鸣;四、看实用要求,检查壶盖、流口、手感,装水后倒一下看是否禁水,这是最重要的。最后把名章、职称什么的当一种参考,更不要轻信什么证书之类,因为它们对壶的实用本身没什么内在关系。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你喜欢就好。因为收藏是个集而散,散而集的过程,最高境界是收藏心态。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寇丹)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